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八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论语》皇疏久代薪,海神呵护尚如新。
《孝经》亦有康成注,合付编摩《郑志》人。
注:逸《书》固无存,惟皇侃《论语义疏》,日本尚有流传。乾隆中开四库馆,既得之市舶,献于天禄矣。《宋史》称僧奝然献郑注《孝经》,陈振孙《书录解题》 之后,不复著录。日本天明七年,冈田挺之得之《群书治要》中(是书魏征撰,久佚。天明五年,尾张藩世子命诸臣校刊,有督学细井德民识之曰:“承和贞观之 间,经筵屡讲是书。正和中,北条实时请于中秘,写藏文库。及神祖命范金至台庙,献之朝,是今之活字铜板也。旧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三卷亡。”是亦一佚 书也)。考《治要》采书,不著撰人,其定为郑注者,殆相传云尔,或挺之据陆氏《释文》定之也。郑注《孝经》,不见于《郑志》目录及赵商碑铭,唐人至设十二 验以疑之。然宋均《孝经纬注》引郑《六艺论》,序《孝经》有云“玄又为之注”。《大唐新语》亦引郑《孝经序》。《春秋纬》又注云:“为《春秋》、《孝 经》略说。”是皆作注之证。此注既与《释文》所引郑注合,文贞之书,日本珍奔,具有源流,决非赝鼎,可宝贵也。至信阳太宰纯所刻之古文《孝经》,山井鼎、 物茂卿亦自谓误编,故不足述。
赠故太师王公神道碑1193年 南宋 · 尤袤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梁溪遗稿》文钞、《相山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淳熙十有六年正月,寿皇圣帝将逊位,以今端明殿学士通奉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王公蔺自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诏有司宠其先世,于是赠皇考故朝奉大夫之道太子少师
阅月,上践阼,覃及天下,加赠太子太师
四月,迁知枢密院事,赠少师
明年,拜枢密使,加赠太师
枢使罢政还故乡,周视松槚,乃谋刻其先德于墓之碑,而以其辞属袤。
于是太师之薨,盖二十有五年矣。
建炎间,敌侵江浙,长淮千里,莽为盗区,握兵者畏避不敢战,有城者遁逃不能守。
太师以一书生,率数千乌合之众,保胡避山以抗群贼。
区区一隅之地,东有张琪,南有邵青,西有李成,北有李伸,合其兵数千万,环布四境,磨牙有毒,卒不能吞噬。
使一方之民仰事俯育,脱死锋刃,公之力也。
不幸忤触权臣,才不究于用。
而遗庆所钟,乃在其子。
枢使既致位二府,为时名臣,而公赠官一品,荣耀身后,非阴德之报欤?
袤待罪史官,方裒次建炎以来故事,如公言议风烈,法所当载,故不敢辞,而为之铭。
按公字彦猷无为人
曾祖讳用和,隐德不仕。
祖讳□,赠太保
考讳奇,累赠太傅
曾祖妣冯氏、祖妣于氏,赠卫国夫人
妣施氏,累赠福国夫人
公幼颖悟,八岁通一经,弱冠贡辟雍,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宣和六年进士第
󲦤绅荣之,榜其所居堂曰三
时太平久,用事者开边隙,公知必乱,对策极言,考官恶其直,寘之下列。
靖康初,调和州历阳丞。
县有大圩,积雨将败,皆豪家所占,请于官,欲增埂,郡檄公督役。
公呼诸豪谕之曰:「尔圩尔修,将责之谁」?
鞭其不率者,皆争出夫,得数千人,捍水而圩全,岁乃大熟。
郡以为能,俾摄令乌江
甫视事,御营使刘光世檄言大军且至,令具刍粮。
视仓库无铢粒,里豪素服恩信,不移晷得钱七十万,米三千斛。
事定,悉以偿之。
或谓军兴科借不必偿,公曰:「信不可去也。
民相信,何忧匮乏」。
宣抚司檄清野,期以三日责军令状,公曰:「敌未至而先困吾民,可乎?
谴吾自当之」。
即书以授使者,令民安堵如故,不踰旬,清野之议亦寝。
以循资丐罢,奉二亲还乡,率族党保胡避山,使其弟之深守之。
公以兵法部其丁壮,转战于外,且诱乡民运于山,能致一石者与其半,故粮不乏。
山西毛公寨,李伸围之急。
公以精卒从间道出不意,大破之。
寨人德公,拔寨与公合。
伸耻其败,攻益力。
会伸破张琪,据濡须城,遣钟乂以十馀万众夹攻,语寨人曰:「为我请王县丞来,否则必屠尔寨」。
公料众寡不敌,将挺身说贼,谕其众曰:「彼围益急,吾势益孤,生路绝矣。
伸虽粗悍,闻颇知书,可以诚动。
幸而听则免祸,纵见杀犹愈于束手待毙也」。
众感泣争止公,公曰:「吾以一身救数万老幼,何畏死」?
即以数十骑出见乂。
乂与众贼大惊曰:「公何勇耶!
我来无他,盖以公得众心,欲以郡城相委而去尔」。
公辞不可。
乂以矛拥公马而东,日且暮,遂入城。
而张琪复振,与伸战,伸败走。
琪劫公过荻港,令招诱胡避之众,公以计脱归。
时所在盗贼蜂起,杀人如麻,独在胡避者皆得免。
未几丁母忧镇抚使赵霖以便宜起公摄乡郡,公拊摩疮痍,招集流冗,境内帖然。
有伪为皇侄徽宗诏领大元帅者,移檄州郡,公引隽不疑辨戾园事,抵镇抚司,擒送行在所,果得其奸。
以公守胡避功闻于朝,改承奉郎,就差充镇抚司参谋官
都督府滁州瓦梁堰,为小北海以备敌,委公往视。
公言:「舍江淮天设之险,而积水于敌所不经之地,徒扰民费财尔」。
遂不复筑。
含山合肥往来之冲,有狼为害,又委公驱除。
公斋戒入境,狼悉屏迹,人以比宋均渡虎,韩愈徙鳄云。
丁父忧,服除,通判滁州
时方议和,公移书吏部魏公矼谏议鲁公统,言辱国非便。
又上疏陈敌有可胜者五,且缴所与二公书,大忤宰相秦桧意,责监南雄州溪塘镇盐税,会赦不果行。
异议者率得重谴,公遂绝意仕进,卜居相山之下,自号相山居士,以诗酒自娱,凡二十年。
死,起知信阳军
绍兴三十一年至郡。
明年,北人败盟,诏沿边为守备。
公疏言应敌之策,不报。
康都统乞拘沿江舟船,毋泊北岸。
转运司以朝旨移郡,公奏拘老小则失人心,禁商旅则走官课,大将措置乖谬,贻敌笑侮。
鄂州都统团结西湖北保甲,遇征行许充本军乡道,公复言:「统帅所谓乡道,是欲驱百姓为先锋耳」。
朝廷是公言,事俱寝。
除就湖北提举常平茶盐。
或言辰、沅、靖三州洞丁习武艺,宜募二千人顺流赴建康
提刑司具舟楫。
公时兼宪事,得符惊曰:「敌未平,岂可复摇远人心」?
奏罢之。
湖北十四郡常平积粟三十八万,而在鼎州者十五万,陈腐几半,诏以饷荆鄂军。
公曰:「徒费辇运耗折,乞留以为旱备」。
未几,鼎州大旱,公遂发廪以平籴价,取腐坏欠折之数,请于朝而蠲除之。
岁稔,和籴以补其旧,而官吏得逃责,百姓免流殍,二十年积弊悉去。
提举张公宸语人曰:「王公所为,是吾前日睥睨而不敢为者」。
鼎州,有僧崇一居桃源,以妖言惑众,公召致狱。
民争言僧有神术,治之将不利,公弗听。
狱具,流筠州,卒无能为,乃大诎服。
荆帅乞调鼎、澧、岳乡兵之半同守禦,公遗帅书言:「乡兵本以护乡井,岂堪裹甲赴敌。
况三郡水旱相仍,安可骚动」?
帅服其言而止。
湖南转运判官
郴寇李金窃发,诸司蒙蔽不以闻。
公至摄帅事,乞兵于朝。
贼偶归巢穴,宪遽奏贼就招抚,朝廷信之,追还所遣兵,人情忧惧。
公檄宪:「贼若果降,当诣郴公参;
若自去自来,后必为患」。
檄未至郴,而贼作。
宪惧罪,即报当路以「贼之再发,激于公参之一语」。
言者不察,劾公罢。
已而朝廷知其非,宪与二郡守俱镌责,公前枉尽白,而竟不复出矣,遂以朝奉大夫致仕。
公为人质直刚劲,尚风节。
平居恂恂,气和而色温。
至临大事,区处剖决,多出人意表。
遇人患难,虽雠隙亦极力拯之,不顾家有无。
壮岁入仕,遭时多故,慨然欲以功名自奋。
数上书陈利害,忠义激烈,听者竦然。
又以策干丞相赵公鼎、张公浚、吕公颐浩、参政李公光,盖以数公可与共功业者。
其在历阳,料杜充之必败,和州之必变,皆如其言。
和议既成,而公废脱。
守边郡,持使节,当寿皇厉精之初,可以有为,而公已老,亦命也夫。
乾道五年六月朔日终于家。
公之将终也,忽语其子曰:「吾衰,久无梦。
畴昔之夜,梦帝召我而命之曰:『以尔有功,当禄其后』。
吾年七十七,死何憾」!
捐馆数日,有白气如练,止舍中,人以为异云。
其年十月甲申葬于郡城北三十里长冈之原。
胡避遗民存者尚众,扶老携幼,遮哭于道,丧车至不得前。
鲁国夫人孙氏,先公四十二年卒。
子十人:蘩,奉议郎签书武冈郡判官
蘧,迪功郎郢州长寿尉,皆后公卒;
迈,承直郎、监蕲州蕲口镇;
著,迪功郎、监西京岳庙;
𨗨,朝奉郎通判庐州
次即枢密使也;
茹,承务郎
莱,承议郎、前知池州贵池县
芾、荀未仕。
女六人,适承议郎赵善治、承议郎一夔文林郎许栋、从事张汉卿通直郎万俟侃,幼疾废。
孙男二十人,孙女十九人,曾孙七人。
有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呜呼!
读其书可以见公之学,考其始终大节可以知公之心,观其子孙繁衍盛大,又可證天之报施为不诬也。
铭曰:
著姓维王,出自太原
唐季避乱,派分河南
自河徂淮,累世乃显。
视彼淮水,知其源远。
烈烈太师,以文起家。
与其伯仲,联登隽科。
粤自少年,志出人上。
议论伟然,风节豪壮。
始仕邑佐,逢时棘艰。
父母之邦,毁于寇残。
鸠集遗黎,依险自保。
耰锄棘矜,以抗群盗。
盗环四境,莫婴其锋。
稚耋数万,寄命于公。
谁谓书生,有谋有勇。
云谁厄之,弗究其用。
活人之功,上帝所知。
不耀其躬,而后之贻。
是生枢臣,为国硕辅。
维垣一品,以贲其墓。
长冈之原,公墓在焉。
植碑勒铭,垂千万年。
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跋嘉定三年 南宋 · 宋均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一
余幼有嗜书癖,家贫恒不能置。
每遇奇书,必借抄,积岁月不倦。
去岁之,于苕溪交王君者香,者香出其舅叶子实先生所编《播芳文粹大全》见示,因言是书初编一百卷,刊行后一时纸贵。
既思书以四六为宗,宜多采表、启诸作,乃复广蒐旁辑,成百五十卷,未及梓而卒。
然则是书世无刻本,弥足贵也。
急假归,偕同志友人分写,六阅月而毕。
因书以志。
嘉定三年夏唐山宋均记。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末,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宁乡段七八起立怪祠判 南宋 · 范应铃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四
狄仁杰持节江南,毁淫祠千七百所,李德裕观察浙西,除淫祀一千一十所,前贤所为,大槩为风俗设也。
伍伦易会稽之俗,宋均辰阳之风,一出于此。
假鬼神以疑众,圣人所必杀,后世反凭以为徼福之用,愚亦甚矣!
昏淫之鬼,散在荆楚,习尚尤甚。
礼已亡矣,若不禁止,此无乃其戎之先乎?
近有白劄子,指言宁乡段七八因劫墓事发,祷神得免,竭力为祠,奉于水滨,谓之东沙文皇帝
此何神也?
夫祭祀之典,法施于民,则祀之,故以死勤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灾,捍大患,则祀之,东沙之神,何功于民,乃立庙祀
据本县体究回申,朱书年命,埋状屋下,更相诅咒,专行巫蛊之事,庙非所当,今栋宇宏壮,图像炳焕,愈为民惑。
刲羊刺豕,日享血食之奉,此犹可也,用人于亳社,必有周公之所不享者,岂容听其滋长以为风俗之蠹。
行下尉司,一切焚毁,已据申到,犁庭扫穴,悉付炎火,尺椽寸瓦,不复存在。
楚之为俗,荒于巫风,久其日矣,牢不可破。
尉有定力,不惑于众,以身行之,可为善俗之助,亦古之所谓贤德者也。
段七八决脊杖五十,刺配武冈军,并家口押发,置在厢军,使之改业。
县尉发门升状。
引放词状榜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二、《黄氏日钞》卷八○
当职近因时艰未宁,不敢轻受词状,尝出晓谕,誓与吾民且皆以息心省事、祈天乞命为急。
吾民未甚相信,多撺状入司前收受人户诉命官犯赃绿匮内。
今自六月内为始,明出受词日分,须至约束下项:
一、有承平之事,有艰难之事。
承平时节别无忧虑,略有睚眦,便讨分晓,人情然也,多讼宜矣。
若艰难时节,且叩天地神明,保全自家性命,其他些小,何足计较而暇于讼也哉!
今时节艰难矣,敢沥心腹肾肠以与吾民言之。
自昔治日常少,乱日常多,人民苦恼,何可胜说!
太祖皇帝深仁厚德,保养天下,三百馀年,前古无比。
古者士大夫多被诛夷,小亦鞭笞;
太祖皇帝以来始礼待士大夫,终始有恩矣。
古者百姓常被调遣,多死边疆;
太祖皇帝以来,始专置军人容养,百姓终身田里安乐矣。
古者因各争战,取税繁重;
太祖皇帝混一天下,而税赋薄矣。
古者行杖,民多致死;
太祖皇帝折刑一百止断二十,而刑罚轻矣。
古者不问贫富,皆用当官司差使
自我宋均出役钱雇衙前杂直,而民不知徭役矣。
古者多巡狩游幸,浚筑土木,或万里起夫;
自我宋一切事安靖,而民得保室家矣。
太祖皇帝如天恩德已不可悉数,况自南渡至今,世世圣君并无失德,自宜配天万年,永享太平
今遇厄运,沿边诸郡生灵肝脑涂地,甚至浙西亦被其扰,试言此祸,谁实致之?
皆是我辈生长太平,不识好恶,获罪多耳。
士大夫不救民而反害民,偷官钱,打关节,借周公、孔子之言,文盗贼、小人之行,天如之何而不怒?
富家大室不惠乡井而反祸乡井,闭籴长价,放债吞并,田连阡陌,不纳官司升斗之租,州县举催,反诉官黥吏,为永障户门之计,天如之何而不怒?
小民之为农者多无籍赖租,为工者多苦窳欺罔,为商者多假伪虚抬,为公吏走卒者毒害无厌,为船稍秤斗者欺骗太甚,为贩海者多劫盗。
其词诉之智,共为保卫之谋,移其计置之费,共为保卫之用。
是千万人之心皆以太皇之心为心,是即上天之心,是即太祖皇帝之心,外寇必清,时节必宁,他有小事,自然得平。
一、除前项劝谕息讼外,有不能小忍而必欲讼者,亦择而后受。
经州县次第官司不受,非已断不平不受,非户绝孤孀而以妇人出名不受,自刑自害状不受,着布枷、纸枷状不受,投自纸状不受,事不干己不受,事不属本司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不明该年月人名实迹不受,匿名状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不经书铺不受。
一、六月十八日常平司状,六月二十八日盐司状。
自此每十日一轮流,五更一点受状,当日听判。
昌国州重建大成殿1247年6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延祐四明志》卷一三、《昌国州图志》卷二、四明文献考、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淳祐纪元之六年,圣上首善崇化,以四方风,绿字穗书,敷贲雍頖,庠声序音,丕冒出日。
昌国大夫沈睿始至,谒校宫。
时礼殿之建适六十祀矣,朽蠹弗葺。
诸生进而言曰:「学肇基于县治之东,淳熙间王令沅迁于芙蓉洲西。
挹秀涵清,气势闳伟,俊人魁士,含章挺生,道原文脉,实系兹殿。
鼎新之,对扬《云汉》作人之休德」?
君曰:「承流宣化,职也,敢不祗若」。
啬用鸠工,士驩趋之。
参预应公嘉其意,谂帅守颜公,佐以郡少府钱
经始于明年莫春,越季夏殿成,般尔献公,枚枚奕奕,貌象惟肖,如临沂泗。
侑坐啜食,端章俨䓇,降庭庭止,式礼莫愆。
冠进衣逢,瞻仪兴敬,观摩丽习,文风蔼如。
明年,君入监左帑,相与祠于学。
既十年,诸生思之,请著石章。
应麟鄞末学也,辞弗获。
尝读《临》之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
夫泽上有地,犹君子之近民也,近民则教弥数,故《周官》族闾之读法,视州党尤密。
今之学郡修而邑弛,为吏者政急而化缓,期会讼狱,日鳃鳃畏,百适虑不越几案,而夫子宫墙漫不省。
健者舞知,怠者视荫,弁髦武城、蒲、密之言,而诿曰难治。
教化不明,醇浇朴散,治不愈难与?
然非独今日也,东京儒雅最盛,令长垂意学校者惟宋均、杨仁者著于传,何其慨寂寥哉!
沈君能急所缓,喟然于学,可谓知本矣。
孔子慨道不行,托兴于浮海。
是邦近天子之光,家诗书,人孝悌,吾道其行矣乎!
县大夫虽不得宿其业以候道化之成,后之君子勿替引之,率时髦士规圣矩贤,毋以小成自画。
学必正大,志必高明,言必仁义,行必笃敬,进而经纶天下之大经,退而居贤德善俗。
俾耆老󲦤绅顾瞻楹桷,肃然改容,曰:「此贤令教思之德也」。
将见立于朝者为皋、稷,入其里者比邹、鲁,尚当墨笔以颂化民成俗之功云。
二虎歌 清初 · 查慎行
 出处:湓城集
壬申正月有两虎阑入九江西门外龙开河伤一人巳而逸去市人惴惴恐其复至朱恒斋太守斋戒为责躬文翌日大会属员于城隍庙(即汉将军灌婴)及宋大夫下(九江宋均)既焚牒告神则命虞人挟弓矢火器穷追之期于必获越五日殪其一至是尽歼焉黄质黑章狰狞可怖聚而观者数千人咸谓使君至諴感神能力除民害也适余至九江目睹其事作歌以俟采风者
湓城连山猛兽多,两虎突入龙开河
腥风伥伥日杲杲,白昼市上无人过。
使君视民如赤子,威凤生仪麟有趾。
豪强敛戢盗贼清,尔独何为至于此。
灌将军庙宋公祠,能捍大患则祀之
撞钟伐鼓会僚佐,第一先焚责巳辞。
与神后先俱守土,政拙惭余不如古。
爱其父祖及子孙,忍卑孱人饱虓虎。
明朝大猎城南闉,毛风血雨迷荆榛。
特开一面纵雉兔,死不当罪伤吾仁。
须臾虎自林中出,小者先擒大者逸。
虽擒一虎戕一人,其势公然两相敌。
此时伐罪更有名,合围再往大掩群。
潮州鳄鱼必尽杀,不信请读昌黎文。
虞人眼疾如鵱鸟,馀勇登崖斗牙爪。
咆哮一声山忽裂,火箭飞空碎其脑。
黑章黄质毛斑斑,旗杠压肩奏凯还。
犹防作力断急縳,血色并出双睛间。
道傍观者争太息,自古神功扶正直。
百年凶暴一朝除,此事知公有阴德。
江边户户皆椎牛,从此山无樵采忧。
诗成大笑冠缨绝,我正欲作匡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