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文与可墨竹,并叙1086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九 兰竹类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馀,兼入三昧。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皇甫先生 北宋 · 毛安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
皇甫靖字有方平阳临汾人也。
母武氏初梦异境,楼阁相輑,皆平日未尝到眼者,神色憧恍,延伫四□,忽见□□以□□授之。
武捧食,已而有娠。
既生,额放光明,亲识□异,因以□□呼之。
□龀□好戏弄。
稍长,见邻家儿曹相继沦没,喟然叹曰:「浮光危脆,如轻尘之栖弱草,何足控揣耶」!
遂有方外志。
厥父亦爱本者也,纵之,于是衍游四方,鬻古刻自给,取直随人,未尝□竞。
每逢山水清音,意□所惬,辄穷日不能去。
尝往姑射,将及高墉,有褐夫随之。
方旅泊,窃物遁去。
略不厝怀,淹洵□□□□□于途,绝口不道前事,但询其姓氏。
客汎然言他,亦不研究,又与偕行。
暨过冯翊,至长安,斯人倏来忽去,所为肖前者至于三,犹与居。
一日,持青钱白金适酒家,令人招,即往之。
见其□饮□□□□钩引左右。
俛首低眉,酌一杯先归。
日暮,客还宿,声渴于,且使汲水,为取之。
客□笑曰:「小子稍和,亦可教也」。
不应。
客下榻,披户而出,久不还。
疑之,束煴纵迹,无所睹矣。
客舍杜门如故,还视□下,见黄金焉,约重轻而计之,正可酬所失。
叹惋久之。
过此以往,□走积年。
道出□山,爱其耸秀,裴回之间,一虎突出,亟超它岐,虎逐之。
忽睹茅舍千岩阿,幅巾老人坐其中,伸目语曰:「是何少年,仓卒如此」?
对以虎逐状。
老人曰:「寅兽去矣」。
延坐慰藉,问畴日长安事,且曰:「彼人□金,可偿所失乎」?
耳得其言,乃再拜稽首。
老人知靖之意其神也,留与启处踰百日,谕蒙解蔽,口传目击,不一而足,因知其为郭先生也。
先生忽语曰:「吾俟子久矣,今获见之。
吾翌日归真,子可□尸,散于高峰」。
仍出数书,各题所与者,俾之传达,乃孙□□、刘真人、郭师、曹先生也。
又留颂曰:「天真不散有元门,把定精神守定魂。
万虑不沾俱寂灭,自然法性到昆崙」。
于是坐行而前曰:「先生之去,复有相见期乎」?
先生曰:「子每为善,吾即到焉。
勉之勉之」!
意勿斟愖,话言谆复,通夕不寐。
黎明灵化,如所付属。
讫事出山,先诣江州,访孙长老,因人见之,蓬首鹑衣,非□□状。
自赞曰:「郭先生遣□持书,有闻于师」。
师合手叩颡曰:「非常人」!
累日。
暨别,得颂曰:「戊一减兮己一增,阴生阳生两可平。
虎龙盘时尅其数,端然清想如禅僧
我闻古人鍊身如鍊铁,不在包笼不在说。
但能幽地食孤□,枝叶相承摇秋月」。
又告其所以然。
自此适嵩山,谒刘真人。
既达林麓,忽于山椒有人呼曰:「有方待子积日矣,来何暮耶」!
意其刘也,揖之。
真人导至一境界,示以神用,触石如入虚,游空如履地,千变万化,莫知纪极。
告还,又往庐山谒郭师,赴辇下候曹先生
逮见二公,达书而复。
由是翱翔江乡,受正一□成箓,行法精进,出于伦辈。
尝渡大江,有以往言触介虫之长者。
俄顷,震风飘鼓,叠浪架空,同舟之人忧葬鱼腹。
仗剑禹步,焚□顿息,波澜不惊,未踰时而舟行发百里。
异日过石壕镇,有庙,神像陈昧,仆人戏之。
掉舌未已,如物击仆地,俄发言曰:「迩者闻报法师过此,弟子累日迎候。
适蒙纪纲之仆狎侮,若非左右故,彼为齑粉矣」。
曰:「尔何神也?
胡为迓我」?
应之曰:「弟子护此境者也。
法师所届,幽隐之中自当致礼」。
又言:「此仆疲曳,愿遣趫捷之流助其任负」。
神辞,仆人醒,行李之间,若有代者。
巩州河失故道,没民田数百顷。
过之,或人教民状其故于
为书符,丙夜投之河,远近皆闻兵甲声。
诘旦,河复旧流,人争馈谢,不受而遁。
人畏鬼,尚淫祀,兴元,逢寒食,家家以灰畀地,立□帜,咸云祭神,有犯者祸随至。
欲破其惑,乃拔帜駋藉之,俨然安坐。
人皆叹悚,图其形而供养。
逮归平阳霍邑令籍官库金银赴府,既缄封,失之,大索偷儿,牵染百人,捶楚备至,囚未得情,令亦□如之何。
有告令使投牒于者,令俛为之。
愀然曰:「百人之间,岂无冤滥耶?
义当雪之」。
又谓隶曰:「子回,已得偷矣」。
比至县,果见狂夫走令厅,自言盗状,物亦全获,无辜者皆得释。
厥后有人询盗,盗云:「我正□于田,有赤帻吏迫逐而来」。
其显验异迹皆此类也。
大观三年清明日游姑射洞,忀徉睥睨之间,见□骥自西北来,理翮整翰,翩翩然望霍岳而去。
乃欲依岩结宇,盘幽隐寂。
然洞之所在□□标峰,□耸环立,矗矗千仞,远混天碧,乱石荦卓,行径微甚,故傍无泉水可以挹注。
始欲求之,虑难获应,逗留□。
建丑月三五夜,梦神人谓曰:「汝欲祈水,莫若祷洞左三龙子」。
神又言可诣天师请法箓,置此崇奉。
□然既觉,心斋澡洁。
明年正月六日,宿祷其所许,请太上玉晨大道君撰定之□。
既而雷震訇移不断,拂晓视之,果有灵泉出于洞西,涵渌澄浚,其甘如饴。
精诚感通,有如此者。
屡欲走三山□缘事,然琼房玉籍,非百万钱不可得。
室中既无玉清本,又□夫广张罪福,资□□□,以故志愿未遂,安时处顺,自适可已。
灵友吴法师知请箓事,□□□成。
政和甲午端五后一日昼寝于家,梦赤衣人蹐门告曰:「法师请公会尧祠」。
随而见之,吴曰:「其□授潜出矣。
日者约请法箓,今我先逝,兼数亦矣,可此来,欲同观大洞。
且以二物赠公,护得□□定共适」。
法师游目,极口叹美,授一龙一剑。
历览至涧中青石上,忽随所授物去不顾。
须臾,吴请别,执手情话曰:「大哉秘箓,子欲求之,时数既当,愿勿置也」。
语已,腾空而去。
乃形□使□□实,果见剑迹隐石中,又有蜿蜒之形时出其侧。
丙申夏五月安节苫居,因告之曰:「窃闻先生素欲恳求灵文,愿捐阿堵物,用助营致之资。
然善缘遂达,定在何时」?
曰:「此大事也,念之久矣。
畴曩忖度,岁在戊戌,其□绪乎。
子诚相助,试为造前」。
孟冬之月,乃首途,中间多故,迄丁酉九月朔日,于宝箓坛前尽得三洞真篇暨法衣一袭。
赍装来归,被病寝革,于十一月十四日奄然入隐,曾不怛化。
先是数年,染恙不医。
友生王执中诘其故,曰:「昔闻之师,血气盛则醉心,虽疾无害。
此我所以谢医也。
然厄在此,十年第恐不免」。
至是果符其言。
天资易良,和而不同。
生三十一年,未尝识女色。
乐内安贫,视富贵犹土梗也。
自谓目不识书,至其议论,会文切理,虽淹贯百经万书者不能过也。
大抵事无不解,无不能,而内藏其智,不示人技。
贤不肖皆钦其风节,故虽在陋巷,远近填凑。
初自南方□,家具中或有珍丽者,人羡即与。
每见贫窭必为赈给,然无一毫妄取诸人。
居姑射时,其徒请讲□□□,发袟,方说百言,忽闻户外揖声大若霆震,又有步戛往来者。
曰:「真圣降矣,恐误触犯,第可默坐」。
于是罢讲。
石室之西,苍岩耸峙,欲构堂安龙神,然前临长涧,湫隘硗确,将募人开廓之。
一日,迅风凌雨如万变沓响。
及其晴,云擘絮见,地域砥平,周围可百步,遂安其神焉。
每与安节谈话,无片言外至道,试摭其大略。
有曰:「一性动而百骸失,惟至人历万物而无情」。
有曰:「譬如磨鉴,渐退尘垢,念尽垢灭,和气自见」。
有曰:「气住则能留形,气散则必失身。
气何以住?
外物消而气自住,气自住则形自安,形自安则和自生,由是而合道矣。
古人外寻道藏,以古教□心,内则脩道德,笃守静境,自然体合虚无,不可言说,至此则能生生,故曰我命在我」。
有曰:「初犹澄水,澄久自明。
然有水则有波,水□波尽,则复于土,是谓信心实地」。
有曰:「世之炼丹者是阳也,乃动中静
□□□是阴也,乃静中动。
两者俱是动静,已失阴阳。
炼丹者留其形,□□□留其精,一则好生,一则好死,皆不得其和也」。
有曰:「□道者求达,达者必隐;
□□□求悟,悟者必彰」。
匪直此也。
里中郭永祐从之游,尝问曰:「布施何者为先」?
答曰:「洁□□□□,是名其布施。
隐名者无谤,显名者招不足」。
又问:「□□学道,莫在说乎」?
答曰:「假似千经万论,盖世才能,向生死岸头两无交涉。
直须头头显焕,步步光明,向四威仪中分明认取,看错认」。
安节尝味前言,真有旨趣。
古语云「言而足终」,曰「言而尽道」,其斯之谓欤。
戊戌夏仲月,安节成木室像玉帝庄严秘箓,诣大洞安之。
乡人从而□□□以外护焉。
若然,则先生就绪之言又可验矣。
论曰:先生游世之迹固卓异矣,然恢诡谲怪,绝不历口,与之雅故者朝夕恳问,始道一二,必戒人毋声言。
予传其事,乃集家人所闻与亲得于先生者。
至其阴德妙行,人所不知之事,尚不能无遗逸也。
犹虑多口霄人唱为邪辞,辄诬伟槩,使□汎之流从而萋斐焉,故作是语以申之。
高中行等立石,陈政刊。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四二三。
申知江山县王执中不职状1182年7月1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今月初七日进奏官传到报状云云,浙东久阙雨泽,近自衢州江山来者,本县被旱最甚,苗已就槁,民尤乏食。
邻邑有米可籴,禁遏不令出境,江山之民为饥所迫,已有夺粮之意。
似闻衢、信间更有如此等处。
若不预行措置,窃恐小民无知,易致生事。
乞令有司检举闭籴指挥,申严行下。
已奉圣旨依。
熹照对昨巡历至江山县,见得知县宣教郎王执中庸谬山野,不堪治剧。
及据士民词诉称,其多将不应禁人非法收禁,人数极多,尽是公吏画策,务要科罚钱物。
后来疫气大作,入者辄病,反以此势吓胁平民,科罚取钱等事。
熹以所论不系本司职事,兼本官只是庸谬,别无显然赃私罪犯,遂只行下本县禁约。
去外,熹近又闻衢州诸县新谷未登,街市全无客贩,及上户闭籴,绝少米斛出粜。
数内江山一县尤甚,遂即行下本县,将去年已拨下官米及上户未粜米斛接续出粜。
如有贫病无钱收籴之人,即行赈济及煮粥存养。
知县王执中一向坐视,并无一字报应,却据衢州缴到诸县所申,米价每升皆四十文上下,其江山县状内独称大禾米每省升止粜一十八文,小禾米一十七文足,比之诸县米价大段辽远,与所访闻事体不同。
方于六月二十九日行下,追本州县人吏赴司根究。
今者伏睹前件臣僚所奏本县饥民夺粮事理,上勤圣虑,特降指挥,而熹备使一路,曾不闻知,其本州县全无申报,在熹无所逃罪,其知县王执中委是弛慢不职之甚,难以容令在任。
除已行下衢州,先将本官对移闲慢职事外,须至供申。
右,谨具申尚书省,伏乞敷奏,将王执中特赐罢黜。
所有本司失察之罪,亦乞并赐责罚施行。
并牒衢州,请详此,先将本官对移闲慢职事,听候朝廷指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一。又见《朱子奏议》卷一二,康熙衢州府志》卷二七,《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九四、食货典卷九○。)
此句疑有脱误。
针灸资生经序绍定四年四月 南宋 · 赵纶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四、《中国医籍考》卷二一、宋以前医籍考
予得倅澧阳,吏以图经来迓。
暇日阅之,见文籍之目有《灸经》焉,意其非明堂即铜人也。
祗役以来,亲故惠书及士夫之经从者,多以印置此书为托。
扣其所以,乃前郡博士王君执中之所编著也,求其版则亡之矣。
岂好事者携之以去,或守藏者不谨而散逸之邪?
然是经流传既久,岂无存者?
冥加搜访,竟未得之。
忆箧中有淮东庾使徐君正卿所刊《针灸资生经》,取而视之,其序引历述东嘉王叔权发明编类之功,且谓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
则知王君之用心,亦仁且至矣。
所谓叔权者,其王君之字欤
一日出示医谕刘沄,刘一见惊且喜曰:「王君所刊正此书也!
今之刻画精致,视昔有加」。
究所繇来,盖徐君尝主民曹,于是邦得此书,归而刊之耳。
吁,是经也,王君首刊之澧阳,今不复存;
徐君继刻之海陵,其存与否又未可知。
版之不存,则二君之志将遂湮微,岂不惜哉!
予负丞于此,适携以偕,殆非偶然者。
亟命工锓梓,以广其传,使是书得不泯绝,其于卫生,岂曰小补。
绍定四年四月望朝散郎澧阳郡赵纶序。
按:《针灸资生经》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通直郎清流知县何君墓志铭1215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水心文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何君名瀹,字叔禹处州龙泉人
其为南城簿、明州造船场,皆以忧不任事。
后自温州司理绍兴府比较务六年,而用荐者知清流县
开禧三年八月十五日,卒于官,年五十六。
先是夫人富氏殁三年矣。
嘉定元年十二月十九日,合葬于北里山。
子一人,曰处权,转运司解进士
女之夫曰张希颜
君门地贵重,盖太傅清源郡王执中曾孙,徽猷阁待制志同之孙也。
父佃,官差减,犹奉直大夫
然君自待如寒人单士,未尝以势加物。
居官明恕,必举职而不为苛暴。
尤恬淡,远于声利,群从多已显,而君故常调,泊如也。
将往清流,值淮北既交兵,众劝无行,君曰:「遇患不避,义也」。
州檄县馈军前,独君能至,全椒来安不至也。
既而宿、寿两将遁走,溃卒聚滁河无食,噪且乱,君以戍兵粮贷之,得免。
虏决逾淮,吏焚廪弃积而南,或又因以为利,君独携口券马草钱五十馀万归之总司
守怒,扣空箧,强拘之,总为诮谕,乃已。
虏退,守与郡僚留金陵沙上卖酒,不敢返,君挺身坐黄悦村,招散民种稻,趣刈,昼夜暑湿中,遂得疾。
县人赖君方再造,皇恐扶舆医建康,冀其愈,竟不起,哭而去。
悲夫!
自复雠之议出,余固恳恳论奏,谓「须家计牢实,彼必不可以进而后我可以不退。
且盟约久定矣,必彼先破坏而后我徐应之。
不然,前直掩而较后曲,藩墙扰则堂奥摇矣」。
执事者不审,轻动妄发,未几,勇怯俱弊。
使据正守义如君之贤者,劳苦困极而不得以老死。
故其丧归,乡人迎之,无亲疏贵贱皆霣涕雪泣,非特其恩厚素感于人,亦以君仕不逢,失其常所而痛惜之也。
呜呼!
非有述于后,则何以著君之志而塞其子孙之哀!
宜处权请之勤也。
铭曰:
身都子男兮家相门,往而不还兮堕时纷。
故园有茹兮溪有缗,魂乎归徕兮无怨呻!
嘉定八年十一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