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石虎微行 后赵 · 韦謏
 出处:全晋文
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陛下虽天生神武,雄据四海,乾坤冥赞,万无所虑。
白龙鱼服,有豫且之祸,海若潜游,罹葛陂之酷,愿陛下清宫跸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
一旦有狂夫之变,龙腾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计,岂及设哉!
又自古圣王之营建吕室,未始不于三农之隙,所以不夺农时也。
今或盛功于耘艺之辰,或烦役于收获之月,顿毙属途,怨声塞路,诚非圣君仁后所忍为也。
昔汉明,贤君也,钟离一言,而德阳役止。
臣诚识惭昔士,言无可采,陛下道越前王,所宜哀览(《晋书·载纪》,石虎传上,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之所侍中韦謏谏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六。)
启谏冉闵(题从《晋书·载纪·冉闵传》。) 后赵 · 韦謏
 出处:全晋文
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
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十六国春秋》二十二韦謏传,闵拜其子胤为大单于,以降胡一千处之麾下谏云云。《晋书·载纪·冉闵传》作启谏,而不载其文。)
灵池县早梅(时太尉中书令京兆公奉诏讨蜀,余在幕中。) 唐末 · 吴融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倚马才 登龙 勒燕然
小园晴日见寒梅,一寸乡心万里回。
春日暖时抛笠泽,战尘飞处上琴台
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新城松溪庙碑淳化四年十月二十日 北宋 · 杨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
《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传》曰:「明神不谄,惟德是依」。
仰瞻如在之容,常觉不言而信。
雪霜风雨,既罔愆于岁功;
黍稷稻粱,宁有私于阴骘。
其或物生疵疠,民起灾伤,如能露蠲洁之诚,奉馨香之荐,则必阴兵夜走,雷火昼飞,鼓怒搏击,何所不有。
俄顷崇山破,浚流竭,巨石落,大木折。
于斯时也,妖怪鬼魅,潜形匿影之罔暇焉。
暨雾廓天霁,人和气清,樵唱渔歌,于是乎作。
百里之内,四时之中,皞皞嬉嬉,各遂其所。
岂不赖聪明之德致若是耶?
安境通灵,信不谬矣。
侯,晋惠帝时人也,本望义阳
朱家世徐州讳彻字仲通,实昼锦之灵苗,乌台之华胄。
始宰睦州分水县,名震四方。
郭文为友。
及谢世之后,渡溪遗靴,溯洄而上者数四。
居人异之,乃记靴之所止于岸树,因兹立庙,目曰松溪
自是灵应日彰,祷请云拥。
在昔武肃王钱氏割据浙右,太师京兆公禦捍江南,具表以闻,赠典斯至。
邀侯封而有伟,享庙食以无穷。
厥后忠懿王亲纳土疆,宋有天下,俾仍旧贯。
淳化初祀,三班奉职广川士元将命斯邑,总榷酤也,令尹范阳卢文象。
弘农缄自南宫谪降而来,与少府颍川陈逊能等屡造严祠,每祈玄贶。
复有会府将校平昌管赞贤、前酒务官富春孙堪等,共谋葺修。
既各助缘,仍观成绩。
衣冠礼乐,俨然不怒而威;
簠簋笾豆,更俟无疆之福。
续兴廊庑,亟命斧斤。
邑人谓予归朝有期,愿志厥美,既立言之不朽,诚刻石以多惭。
淳化四年岁次癸巳十月乙卯朔,二十日甲戌记。
按:民国新登县志》卷八,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又见道光《新城县志》卷二一。
兴化军文宣王咸平三年四月 宋 · 段全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
咸平二年冬十月兴化军文宣王
明年夏四月,庙成,转运天水公、知军南阳公通判京兆公将揭碑于庙,命仙游段全为其文。
曰:
孔子者,鲜不谓其德过于尧舜,及以天地日月为之比对也。
老生常谈,曾不足尚,请纪作庙之所以。
先是,进士方仪以旧庙卑毁,不若诸浮屠、伯阳之祠,实将新而大之,率乡之人,始搆正殿,塑绘先圣先师暨费侯至郕侯十人、淇阳伯、樊伯等六十一人。
工止是而赀已竭。
既而贡艺京师,因亟伏阙下,表其事,请出公钱以周是庙,以示文教于远人。
上嘉之,以三十万俞之,命库帑出之,军之官其主之。
于是材必市奇,工必募良,乃峻斯堂,乃延斯廊,乃崇斯门。
由殿之北,辟廊为室,以秘经籍,以休生徒。
复徵彼冠冕、衮佩、几扆、车辂、旂旃、弓矢、戈戟、笙磬、琴瑟、钟鼓、拊敔、鼎釜、七洗、铏甄、彝壶之状,明堂、庙社、坛坎制度,而模于其堂。
凡系礼器,若巨与细,皇皇粲粲,罔有遗孑。
噫!
三代之典,百王之教,奚不观之,尽在于此。
比夫畿甸邹鲁作者,则庙之文不一缺。
东南之俗,敏而有智,田亩市井之徒悉能识字画字。
今设庙像,严教道之如是,将见其已学者进而为贤者,未学者化而为学者,不可穷也。
己非风雅,不能申明之,作诗遗乐工,俾落之晨,奏墀下云:
庙制穹窿,俨如帝宫。
爰塑爰绘,先圣之容。
爰迨四科,列乎其中。
若在洙泗,连袂而从。
官崇家侈,斯则忘矣。
也无位,而谋其始。
志弗克终,乃祈天子。
子成之,畅我文治。
乡人翼翼,惟学是职。
胥率用勤,庶臻于极。
身衣不袖,有腼厥后。
变闽为鲁,实仪之力。
按:《清源文献》卷一四,万历刻本。
大唐扬州六合县灵居寺碑 唐 · 叔孙矩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五
观乎范围之大者。莫廓落于乾坤。
著明之高者。无辉映于日月。
回斡不已者。莫变化于阴阳。
然而造诸数极。未尝不几乎息矣。
曷若兆朕于胚浑之前。昭临于曦舒之表。
运化俾阴阳不测。巍巍荡荡。
无得而称者。其惟我西方圣人欤。
洎玉象降于率陀。金仙诞于刹利。
万灵翊卫。百福庄严。
遂奄有大千。纂承正觉。
乃诞膺灌顶。作大法王
茂绩鸿勋。历僧祇不朽。
乃神乃圣。随感应无差。
不然。何以仪形中天。
俾是则是效。列刹东土。
而作福作威者哉。灵居寺者。
肇自齐天统元年创也。盖珠标榜。
为古伽蓝。绵周历隋。
或兴或废。暨有唐高宗御宇之代。
上元元年。特降天书。
赐题寺额。增我圣教。
煜然有光。至若舍宅布金。
倾财施树。前志磨灭。
不可复知。故阙如也。
古老云。其居地灵。
有如地肺。环广泽
惟下潦怀山自浮。不知有力者负之然耶。
将为福地自尔耶。我等策名。
实由斯得。其𱴰也□厚地。
距崇墉。右挟鸡岑。
左带乌阜。荫牛宿。
藩麝山。压华沛之上源。
龙缠绀菀。吞漕口以流恶股。
引清滁。壮矣哉。
难得而具论矣。详其占龟食墨。
揆景端星。徵杼匠子来。
感福财辐辏。而后喻筏隘海。
瑰材积山。乃运神工。
摅妙思。绳以正木。
斤以成风。高殿岩岩。
列三尊而俨若。端门奕奕。
容双驾而豁然。步庑鸾舒。
飞楼蜃涌。窣回合以云矗。
崒凌兢而星倚。朱柱离立。
若内地龙升。修鲵载铿。
疑中天雷落。将欲宏尽饰道。
补梵居阙。不只荫释侣警泥牛而已。
入自门右。开净土坊。
芬华台。敷叶座。
九品圣。礼无量尊。
挂宝铎吟风。引金绳界道。
念佛念法。见水鸟树林。
若天若人。献香花仙乐。
忽如断百亿国土于陶家轮上。又何以十万八千里为远而。
入自门左。辟僧伽院。
从颇黎地。涌窣堵波。
焚牛头旃檀。普薰五浊。
储福祥休佑。大庇四生。
凡所投诚。其应如响。
覃不思议救护力。良可与覆载校优劣乎。
大殿后。厥搆讲堂。
森浮柱以星悬。抗雄梁而虹翥。
层覆云勃。重檐翼张。
绰文轩洞开。疏绮寮虚豁。
至诞一佛日。设八斋辰。
瑞表优昙。馧传薝卜。
于以考大法鼓。吹大法螺。
礼天神师。升师子座。
八部倏睒以云会。四众缤纷而雨集。
大法师方凭曲几。撝谈柄。
辨腾电策。音扑海潮
狻猊吼而香象魄消。霹雳震而樵种甲拆。
地神赑屃以捧足。天仙嫖姚而雨花。
一建胜幢。不惟动于六种。
再见舌相。宁只覆于大千。
故知洒醍醐。澍甘露。
无不长兹善根力者也。次讲堂后。
式建天厨。百味飶芬。
八珍芍药。萐脯不扇而清暑。
蔗浆不肃而凄寒。善吉持盂。
免造乎无垢。菩萨捧钵。
不上于诸天。觊食肥腻牛。
无妨施乳。业工巧子。
有时献供焉。厨西序列宾客省
东序陈香积库。厨乾维启仓廪地。
厨艮背广臧获院。次净土坊后。
式创律堂。下压放生之池。
坐观水族。上临簨业之阁。
时听风镛。懿夫肃草。
系楫护鹅。保浮囊无亏。
持油钵不坠。韫行六万。
习仪三千者。允升于此堂焉。
且源至清。流必长。
地至灵。人必杰。
我寺昔德法师禺公者。童真出家。
洞明三藏。讲涅槃法华净名等经。
各至数百。声振八表。
名盖五都。实梵宇栋梁。
天人领袖贤禅师者。
沧州人也。于至德元载
隶名此寺。德超鸯窟。
学最鹏耆。达一乘心。
宜绍佛种。摄无量众。
有过蜂王。积衣钵馀。
崇常住业。置鸡笼墅肥地庄。
山原连延。亘数十顷。
诚功绩大者。亮福田不赀。
光禅师者。越州人也。
永泰元年。飞锡戾止。
气禀稽山之粹。量涵镜水之清。
死生一盂。寒暑一衲。
口虽纵辩。非道不言。
身虽任缘。非律不动。
以禅念馀力。营建旧帐下西行廊焉。
泗州开元寺大僧正明远者。谯郡酂人也。
元和八年。来憩兹寺。
略见隳废。良用怃然。
思效补天之功。遂假建瓴之力。
乃请前县大夫郑继。戮力合谋。
相与经始。仍于泗上迎僧伽大师真身。
并移厨置库。迁净人院。
刱常住仓。客省营。
律堂设。功用大备。
实有可观。上人戒德侵冰。
神仪耀玉。韵含律吕。
学究天人。加之扇道飙。
均法雨。演毗尼藏。
传木义灯。北暨两河。
南被五岭。莫不高山仰止。
望景趋风。连帅稽首以传香。
诸侯接足而施禄者矣。时同□葺僧常演少良法空志远□遵惠兴如筠道通南约等。
僧正成规。受缁俗礼请。
乃悉心缔构。期著厥功。
至九年。起檀度门。
剖方便法。大致资货。
遂收复常住旧典赁田三千馀顷。铸粥镬。
写大香炉。矻矻然尽力惟持。
迄今未已。我太和皇帝陛下纂元元。
登紫极。炳焕日月。
恢拓寰宇。铜雀鸣而九有清。
玉烛调而八纮泰。将宏十善之化。
是阐大仙之教。扬州大都督府也史京兆公
列宿降灵。为唐国桢。
入践台庭。赞一人之庆。
分符竹。播二南之风。
不然。何能作炎天霖。
为旱岁谷也。朝散郎守令崔儇。
代袭圭组。声高闻望。
清逾照胆。□剧佩韦。
驯雉舞鸾。我无忝于先哲。
兰风长雨。尔何彰乎灌坛。
知袁伯仁钟离意不得专美于兹邑也。矧乃崇信释教。
顿了性宗。□清境于六虚。
凝白云之一点。何独盖缠之内。
涌没自由哉。且权见宰官。
终次补金粟。故我释士。
繄赖良多。主簿钱文尉史公素尉杜珣。
并琼林青翠。鸾鷟羽仪。
佐制锦。材挥茜。
练霜刃。赞鸣琴。
化牵的皪。朱丝必当。
鼓翅九霄。喷沫千里。
岂婴梅福仇香而已乎。镇遏兵马使赵君诚。
庆演凿门。勋崇受钺。
宣虎旅。煞敌旄头。
白虹摽贯日之诚。黑槊得彼军之号。
故能为江山弹压。呈相府爪牙也。
上座沙门道孚。风骨卓然。
神韵遒拔。戒轮高据。
非八法可摇。律镜沈明。
何偫妖敢见。宁惟提振纲领。
抑扬人物者欤。寺主苾刍道通
识度格物。风道期人。
处烦指水月为心。厉行以冰霜表节。
都维那僧令宗。佛乘表准。
道品轨仪。携抚缁徒。
博延寮寀。内库典座僧令翛。
以历落为心。风云满抱。
南库典座僧省幽。以沈默适性。
谦冲在怀。悉能重德好贤。
进退有度。继□修葺。
星劫是期。邑客前徐州蕲县赵曾士林馆□知官同十将王从一邑人处士吕鉴前杭州富阳主簿吕康武前试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胡复言□□嘉王府主簿胡正言齐州录事参军胡审言等。
□瑰意琦。当代乏偶。
德行高敏。与日而升。
或委质□□奉身牵彼。或放心云水。
涤性疏神。匪尘雾可婴。
指松筠见节。方之人物。
禀茂高土风。校以词华。
承叔儒雅。悉舍诸缚著。
回向菩提。树田良缘。
为檀那上首。矩词浅陋。
学不常师。将整思含毫。
若神解虚质。孚公不以蹇才曲艺。
谬辱见知。尔犹清风寄韵于修篁。
白日呈规于浅濑。既不我弃。
敢无词乎。略举一端。
以为斯说。彼日月既有。
庶徽猷不泯。幸请银钩。
挥洒翠埦。拟诸乱曰。
而作偈言。其词曰。
一气混茫。是称大易。
三才爰兆。两仪将辟。
有物妙万。藏神至赜。
寂然不动。动而常寂。
与化推移。未尝今昔。
无上士。应运来觌。
德證泥洹。道超光宅。
功充幽爽。业摄元白
体一如来。大千藉藉。
金言宝偈。布在方册。
大哉真人。焕矣垂迹。
重辉謺庆。蝉联舄奕。
代御金轮。功悬玉策。
宏阐象教。永昌皇历。
于惟地居。普赖天泽。
惟唐建刹。因齐旧迹。
郁兴台殿。造化开拆。
下控安流。上侵凝碧。
懿诸龙象。继武筹画。
天意昭宣。鸟篆额。
惟扬大都。地望雄极。
辍我宰辅。建旟邦伯。
化被中和。妖氛荡涤。
彼美县尹。才哉政绩。
由今况古。绰有宏益。
冯蜂台之九重。望龙刹之百尺。
想文物以储思。疑世界之来掷。
庶福门之悠久。任扬尘于朝夕。
寄神工而刊刻。永流芳于金石。
京兆公池上作 唐 · 温庭筠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
莲折(一作少)舟行远,萍多钓下迟。
坏堤泉落处,凉簟雨来时。
京口兵堪用(一作问),何因入梦思。
望雪楼 唐 · 邓衮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上缵位年。京兆公繇亚荆牧彭。
搜鲠治蠹化者。耘而革之。
不易节而政成。既而府署亭台之敝坏者。
咸理新之。明年秋。
望雪楼讫功。俾进士邓衮铭之。
围蜀之鄙。截如巨砥。
厥郡维彭。北西天屏。
危碧峭青。戛霄磨冥。
鲸跳虬奔。限蛮隔番。
上排雪峰。延叠万里。
鹤甃瑶骈。月积绡鲜。
振古不泐。四节一色。
皎皎披飘。寒锢阴胶。
光涵二水。冷射千里。
往哲所嘉。名之玉垒。
公来未期。毕完瘵凋。
乃于崇墉。作为丽谯。
长材羡工。不伐不徭。
趾故规新。不僭不骄。
经之浃辰。翚飞迢迢。
三伏赫曦。九野如烧。
斯焉一登。神涤烦销。
他日徵黄。羊碑邵棠。
下客贡铭。永播德芳。
先是王仆射潜桂州祐继守斯郡。二公陶奇撰幽。
不乏心匠。于西湖台岛。
花竹列植。布置罔不宛妙。
维雪山彭之殊观。独莫经意。
岂非天待我公作赏迹乎。昔西汉进儒术。
臣多贞方。魏晋扇虚元。
吏采风流。孰若公精六籍。
练众务。蕴张赵之干敏。
兼王谢之清雅。辨辞盈庭。
奋毫电飞。具牍百幅。
历眸冰释。前可以折穆之之角。
近可以挫戴冑之锐。则不止有逸暇览眺。
盖雄节大旆。师长列侯。
方钧平衡。肃和神人迫期矣。
不佞。镵公奇绩。
觊识士和。望雪不取于澄心莹目。
将以思洁白。登楼不取于栉清冰旷。
在据上睨下。察人之利病。
敷政之嘉术也。大和元年九月记。
京兆公乞留泸州剌史洗宗礼855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臣得当管泸州官吏百姓李继等及泸州所管五县百姓张思忠等并羁縻州土剌史韦文赏等状称。
前件官到任巳来。
励精为理。
多方以苏疲病。
况郡连戎僰。
地接巴黔。
作业多仰于茗茶。
务本不同于秀麦。
宗礼(阙十二字)貊之邦。
粗识囷仓之积。
伏冀宸严。
俯哀县道。
特许量留宗礼更一二年。
京兆公陜州贺南郊赦表841年1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州
臣某言。臣伏奉正月九日制书。
郊禋礼毕。改元为某。
大赦天下者。既事虞郊。
复新尧历。天潢泻润
日观扬辉。普天率土。
罔不庆幸。臣某中贺。
臣闻君人之孝。莫大于尊祖。
王者之敬。孰踰干事天。
故必用因高之仪。伸严配之礼。
百神攸序。万灵昭苏
乃可覃殊泽。涣大号。
礼成而德备。惠敷而庆宏。
然而秦尚武功。先祈禳之事。
故柴燎萧芗未必飨。汉称文物。
重神仙之道。故云门太蔟未必和。
既不讲于礼官。终致讥于儒者。
伏惟皇帝陛下与春生育。并日照临。
究三代之质文。酌百王之损益。
定午位。卜上辛。
洁斋之诚。先扫除而遐达。
孝思之志。协气臭以升闻。
然后推作解之恩。降惟新之令。
设科以招谏诤。宥过以务哀矜。
巳责既恤于三农。录勋无遗于十代。
颁粟帛而养耆老。走牲币而遍山川。
举皇王之废官。尽古今之能事。
臣当时集军州官吏丁宁告示讫。况臣尝奉恩光。
叨居华显。当太史撰日之际。
犹立汉庭。及宗伯相仪之时。
巳辞魏阙。怊怅郡印。
徘徊使车。徒深倾藿之诚。
实积悬匏之叹。召公邑内。
敢思棠树以追踪。尹喜宅中。
惟望灵符之复出。臣不胜庆幸踊跃之至。
河东公上西川相国京兆公851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姚熊顷时斗殴。偶在坤维。
阿安未容决平。遽诣风宪
当道频奉台牒。令差从事往推。
去就之间。殊为未适。
顾惟敝府。托近贵藩。
虽蒙与国之恩。犹在附庸之列。
仰遵教指。尚惧尤违。
敢遣宾僚。往专刑狱。
自奉台牒。夙夜兢惶。
今谨差节度判官李商隐侍御往。以今月十八日离此。
某素无材效。早沐恩怜。
获接仁风。实为天幸。
颇希终始。以奉恩光。
事大之心。朝暾是誓。
其他并附李侍御口述。伏为照察。
相国京兆公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八
某启。
人禀五行之秀。
备七情之动。
必有咏叹。
以通性灵。
故阴惨阳舒。
其涂不一。
安乐哀思。
厥源数千。
远则鄘邶曹齐。
以扬领袖
近则苏李颜谢
用极菁华。
嘈囋而钟鼓在悬。
焕烂而锦绣入玩。
剌时见志。
各有取焉。
某爰自弱龄。
侧闻古义。
留连薄宦。
感念离偫。
东至泰山
空吟梁父
南游泽。
徒和阳春。
游于自得之场。
实窃德音之选。
伏惟相公既康大政。
复振斯文。
论风雨则秋蘖芬华。
语霜霰则春条零落。
发轫于风力。
解鞍于伊咎。
宫商资正始之音。
寒暑协中和之序。
是故贽其缨拾。
俟彼斧斤。
神气虽怯于大巫。
名字愿闻于下客。
旧诗一百首。
谨封如别。
延之设问。
鲍昭之一言。
何逊著名。
系沈约之三读。
干冒严重。
延望恩辉。
进退之间。
若据泉谷。
伏惟俯赐容纳。
谨启。
相国京兆公852年1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某启。
师旷荐音。
元鹤下舞。
后夔作乐。
丹凤来仪
是则师旷之丝桐。
以元鹤知妙。
后夔之金石。
以丹凤彰能。
然而师旷之前。
抚徽轸者不少。
后夔之后。
谐律吕者至多。
曾不闻元鹤每来。
丹凤常至。
岂鸣皋藻质。
或有所私。
巢阁灵心。
不能无党
以今虑古。
愚窃疑焉。
伏惟相公正始敦风。
中和执德。
卫玠谈道。
当海内之风流。
张华聚书。
见天下之奇秘。
自顷出持戎律。
入践台司
暗合孙吴
山涛馀力。
自比管乐。
孔明戏言。
斯皆尽纪朝经。
全操乐职。
虽鲁庭更仆。
魏馆易衣。
欲尽揄扬。
终成漏略。
而复调元气之暇。
居外相之馀。
偃仰缣缃。
留连章句。
师旷之元鹤。
后夔之丹凤不疑矣。
若某者。
幼常刻苦。
长实流离。
乡举三年。
才沾下第。
宦游十载。
未过上农。
顾筐箧以生尘。
念机关而将蠹。
其或绮霞牵思。
圭月当情。
乌鹊绕枝
芙蓉出水
平子四愁之日。
休文八咏之辰。
纵时有斐然。
终乖作者。
去前月二十四日
误干英眄。
辄露微才。
八十首之寓怀。
幽情罕备。
三十篇之拟古。
商较全疏。
过丰隆以操槌。
西子以窥镜。
比其阔略。
仍未等伦。
然犹斧藻是思。
丹青不足。
亟挥柔翰。
屡赞神锋。
讵成褒德之词。
自是抒情之日。
言无万一。
读有再三。
不谓恕以萧稂。
加之金雘。
频开庄驿。
累泛融尊。
西园之上宾。
必称佳句。
东山之妙妓。
或配新声。
是以疑元鹤之有私意。
丹凤之犹党者。
盖在此也。
始荣攀奉。
俄叹艰屯。
乐广之清羸。
扬雄之瘨眩。
遥烦攻疗。
趋承。
梁苑以无期。
窜漳滨而有日。
矧以游丁鳏孑。
不忍羁孤。
期既迫于从公。
力遂乖于携幼。
安仁挥涕。
奉倩伤神。
男小于嵇康之男。
女幼于蔡邕之女。
每蒙顾问。
必降咨嗟。
抚身世以知归。
望门墙而益恳。
当今允推常武。
将庆休辰。
轩后之忆先鸿。
殷帝之思盘说。
详观天意。
取在坤维。
弼光宅之功。
议置器之所。
载求列辟。
谁取抗衡。
愚此际傥必辨杯蛇。
不惊床蚁。
尚冀从下执事
为太平民。
谢傅之蒲葵。
召公之棠树。
恭惟慎调寝膳。
克副人祇。
伏恐本府巳有追符。
即日径须上路。
倚大之节杖。
彭泽之篮舆。
不复拾级宾阶。
致辞公府。
故欲仰青田之叙感。
瞻丹穴以兴怀。
逸少之鹿毛。
书情莫竭。
尽休明之茧纸。
写恋难穷。
企望旌幢。
无任陨泪感激之至。
谨启。
河东谢相国京兆公852年3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某启。
今月某日。
得当道万安驿状报。
伏承遣兵马使陈朗赍币帛鞍马辟召小男者。
未敢寻盟。
遽兹闻喜
遐瞻阍闼。
恨乏羽毛。
伏以自有搢绅。
谁无交结。
朋友不全素诺。
在古殊多。
父子同受深知。
当今罕见。
岂期令德。
图于所难。
男圭曾未成人。
才沾下第。
仲谋之菽麦。
虽则有馀。
安石之芝兰。
窃将不可。
忽依大府。
便厕英僚。
东吴之咍。
恐自此始。
西园之宴。
未知如何。
此皆相公以某谬接藩维。
久依绳墨。
克降由衷之信。
将酬事大之心。
不然。
则安得拔童子于舞雩。
诸生于白社。
身枝获庆。
城府知归。
感激恩光。
丁宁教诫。
永言铭镂。
尚昧端倪。
伏候简书。
来至敝邑。
则专请张觌评事奉启状申陈。
慕义无穷。
措辞莫尽。
攀附惶戢。
不能究陈。
谨启。
柳圭京兆公谢辟启852年3月6日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某启。散兵马使陈朗至。
伏奉荣示。兼奉公牒。
伏蒙召署摄成都府参军安抚巡官者。师襄鼓缶。
或近玩人。和氏搜珉。
能无惊物。跪受高命。
莫知所裁。某藏豹不坚。
雕龙未巧。徒承庭训。
遂厕人曹。比卫家之一儿。
天悬鹏鴳。望邺中之七子。
风逸马牛。已忝决科。
敢思筮仕。伏惟相公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构。
用温良恭俭让为藩篱。尧时则业贯夔龙。
殷代则道符尹说。入秉文教。
出曜兵权。挥神锋而剑合阴阳。
述雅诰而笔开造化。况天有井络。
地称坤维。控三巴百濮之雄。
带南诏西山之险。人称奥府
帝谓殊藩。固已广集英豪。
用资参佐。玳簪珠履。
绿水红莲。成籍籍于淮山。
致憧憧于燕路。若某者。
徒将慕蔺。何足望回。
又安敢拂其尘埃。加以冠履。
伏思相公直以大人顷居班列。获奉恩私。
罗照乘于骊渊。觊归昌于凤穴。
未见其可。处之不疑。
曾不念木朽石顽。雕镌莫就。
榆瞑豆重。性分难移。
古人所以有以荣为忧。受恩如敌。
斯言之作。也有焉。
今月六日辰时辄奉辟书。具闻晨省。
仰承严旨。便定行期。
而又内奋弟兄。外诱交友。
傅翼类虎。生角如麟。
事诚实于显荣。势莫知其报效。
但须旬日。方拜旌旄。
当洗心为斋。延颈以望。
持千寻之建木。想像瑰姿周万倾之澄波。
比量旷度。戴恩揣己。
投命依仁。神之听之。
百生如一。谨启。
柳圭京兆公谢衣绢启852年3月6日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某启。伏蒙荣示。
赐及前件衣服段及束绢等。谨依处分捧受讫。
伏以大人自处通班。弥修俭德。
田园惟恐芜没。子弟不免饥寒。
成名。首秋归觐。
虽才非张载。未刊剑阁之铭。
而志慕胡威。敢问荆州之绢。
岂意相公复以简书召署。筐篚加恩。
古者赎百里奚。才持五羖
程不识。犹惜一钱。
况某碌碌无奇。容容自守。
敢邀厚币。来自雄藩。
品目难名。珍纤可玩。
李膺之德。尚未登门。
戴圣之书。已惊润屋。
下情无任戴悚惧之至。谨启。
河东谢相国京兆公第二启852年3月6日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某启。
伏奉荣示。
伏蒙辟署某第二子前乡贡进士圭充摄剑南西川安抚巡官
并赐公牒举者。
某去月得杨侍御书题。
微传风旨。
初如吉梦。
终谓戏谈。
非不寻思。
莫得端绪。
今乃竟询仲允
果降嘉招。
伸纸发缄。
悸魂流汗。
何者。
某顷居班列。
巳奉陶甄。
口里雌黄。
屡加雕焕。
胸中云梦。
过沐涵濡。
掀之以顺风。
暖之以爱日。
兹辰议报。
不在他门。
一昨叨列土田。
谬分旗盖。
适当东道
获事西邻。
岂望信在言前。
荣流意外。
坤维接畛。
何酬上相之知。
坎卦成名。
遂报中男之喜。
且渠誉乖郗
名愧谢
未学周南召南。
才得一科一第。
纵解问绢。
不能负薪。
将何以与先生并行。
大夫之后。
仰尘帷幄。
伫杂簪缨。
况襟带禺同。
咽喉巴濮。
求于安抚。
必也机谋。
深虑异时。
莫副虚伫。
然窃寻史传所载。
语父子之间。
石苞独异石崇
山涛不知山简
亦岂敢保其孱陋。
遽遣退藏。
但当授以一经。
训之大杖。
庶将寡过。
以谢明恩。
染翰衔情。
封笺写抱。
小人多事。
台席以犹赊。
童子何知。
上宾阶而在即。
瞻望阍闼。
死生以之。
伏惟深赐鉴信。
谨启。
柳圭京兆公谢马启852年3月6日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某启。伏奉荣示。
令将前件马及行官延接者。某将仕大藩。
苦无远道。得蒙恩礼。
曲赐优崇。扶以武夫。
济之良马。经过燕馆。
将耀于鸣驺。梦寐梁园
只思于飞鞚。感佩之至。
不任下情。谨启。
河东谢相国京兆公第三启852年4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伏奉别纸荣示。
欲令男圭仰从麾旆。
感激重顾。
寝兴失常。
相公爰自奥区。
将临巨镇。
求国器。
以耀戎旃。
渠书剑无闻。
痴黠相半。
昨者谬蒙与国。
命厕偫僚。
发遣巳来。
忧惭未定。
岂可再升上榻。
重托后车。
混七子之声尘。
三公之掾属。
所虞辱命。
安敢顾私。
况古之在三。
父生师教。
今世既无师道。
所奉之主当焉。
渠虽甚愚。
亦知斯义。
倘得永依油幕。
长侍绛纱。
虽阙晨昏。
乃在霄汉。
向垂询度。
伏用兢惶。
以渠将远依投。
犹须教督。
伏望许乘驿马。
假道弊藩。
三五日即遣榜小舟倍程下水。
必令界内。
得及军前。
恩纪绸缪。
光荣浃洽。
虽万里将远。
实人心不孤。
言路情涂。
所难申喻。
伏纸搦管。
死生以之。
河东公复相国京兆公852年4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今月某日。巳遣某职鲜于位奉启状谒贺新宠。
至某日。复遣脚力某乙奉启。
仰咨行李。愿就坦夷。
今日蒙降专人。且云告别。
正书辉握。横涕沾襟。
实影响以疚怀。岂平生之易感。
伏承决取峡路。东指广陵
相公亟历雄藩。惟循俭德。
空持经笥。不事橐装。
固以忠贯波神。仁怀风伯
自然利涉。安有畏途。
虽二江双流。悬蜀土去思之恳。
而一日十旦。慰扬州来暮之谣。
封域匪遐。藩宣为累。
不获仰瞻使节。窃止仙舟。
感恋之诚。寄喻无所。
今遣节度判官李商隐侍御渝州及界首巳来。备具饩牵。
指挥馆递。伏惟俯从祖軷。
暂驻征帆。南望烟波。
恨无毛羽。下情不任瞻恋感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