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僖祖祧迁议熙宁五年十月 北宋 · 张师颜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
臣等伏以天下大礼,莫重于宗庙。
崇孝事神,以照临四海,是以圣王慎之,必务极其至当。
伏惟僖祖神主祧藏夹室,于礼不顺,有司失之矣,宜其辅臣建立,明诏访逮,垂为万世法。
然议者因其藏主有失,遂欲推为始祖,臣等敢以此为议。
昔者商、周之兴、本于契、稷,考诸前载,其指有二,曰:因其始封,蒙其功德也。
契有大功,始受封国,十有馀世,世祀不失,至汤而有天下,修其封国,举天下之大而谓之商者,由契以致之也。
稷有大功,始受封国,十有馀世,世祀不失,至武王而有天下,修其世祀,因其封国,举天下之大而谓之周者,由稷以致之也。
然则契、稷为商、周之祖,其传已久,其礼素定,后世固无得而易之矣,奉之为太祖,以主庙祀,有以尽一时之宜也。
《诗》之《长发》,言商家兴废之久,历虞夏之世,其来长远。
《昊天有成命》言后稷已有王命,《生民》、《思文》皆歌后稷之功。
传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不可谓为祖,不因功德也。
后世受命之君,功业特起,不因先代,则亲庙迭毁,身自为祖。
郑康成云:「太祖无功而不立,自禹与二昭二穆耳」。
唐张荐云「夏后以禹始封,遂为不迁之祖」是也。
若始封世近,上有亲庙,则拟祖上迁,而太祖不毁。
魏祖武帝,则处士迭毁;
晋祖宣帝,则征西迭毁;
唐祖景帝,则弘农迭毁:此前世祖其始封之君,以法契、之明例也。
既已法契、矣,则上之亲庙不得不毁,势当然也。
借使魏、晋欲不祖武、宣,而越取处士、征西,不惟上推世数,未知更当及于何人,且其如始封何!
唐有天下,因以为法,韩愈有言:「事异商、周,礼从而变」。
臣等取之矣。
要之始封世近,则亲庙不可不立;
若特以亲庙及远,便为始祖,舍始封而抑之,则古未尝闻之也。
晋琅邪王德文曰:「七庙之义,自由德厚流光,飨祀及远,非是为太祖申尊祖之祀」。
其说是也。
《礼》,天子七庙,而太祖之远近不可以必,故但云「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未尝言亲庙之首必为始祖也。
国家治平四年,以僖祖亲尽而祧之,奉景祐诏书,以太祖皇帝为帝者之祖,是合于礼矣。
而议者曰:商、周之祖,自以别子之故,非以有功与封国为轻重。
是不然也。
别子之法,自谓公子不继世,故子孙为大夫士者祖之,百世不迁,非天子、诸侯之礼也。
使汤武但为诸侯,则尚不祖此别子,况天下之君,而可用大夫士之法乎?
若夫禹不先鲧,则所谓子虽齐圣,不先父食,自以正文公之「逆祀非尊祖」之论也。
唐仲子陵所谓「安知非夏后庙数未足之时,而言禹不先鲧邪」?
伏惟宋之为宋,由太祖皇帝应天受命,首创洪业,建大号于天下,异乎商、周之为商、周可知也。
僖祖虽为圣裔之先,而有庙直由太祖
亲尽则迁,古之正义。
今欲以有庙之始为说,援而进之,以为始祖,臣等固疑其与契、异矣。
使契、本无功德,初不受封,引以为据,庶其或可;
若其不然,臣等不得判然无疑也。
设欲必据此论,臣等又有可言者焉。
盖三昭、三穆,是不刊之典,一定之论也。
国初张昭、任彻之徒,不能远推隆极之制,因缘近比,请建四庙,遂使天子之礼下同诸侯。
若使庙数备六,则更当上推两世,而僖祖次在第三,亦未可谓之始祖也。
若谓世次不可推,则斯言也,诏旨所不著,史臣所不录,历百馀年,莫知当时之实,不敢以私意逆推而言也。
谨按建隆四年亲郊崇配,不及僖祖
开国以来,大祭虚其东向,斯乃祖宗已行之意也。
自祖宗以来,不以太祖之位易之,今而易之,恐失祖宗之意矣。
巍巍太祖,如神如天,垂祚万世,无以云报。
奉之以为帝者始祖,于礼无不宜者。
或谓《仪礼》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今谓始封为太祖,乃诸侯制也。
臣等以为远祖受封,子孙世袭,亲虽尽而庙不毁,是诸侯及其太祖也。
若始封之君既已为其国之祖矣,后世子孙自诸侯而为天子,则始祖不易,理势自然,是谓天子及其始祖。
若必求太微之精、神灵之感,谓为始祖所自出,将见迁就其说,奇谲无已,弥失圣人之意矣。
唐神龙初,议云既立七庙,须崇始祖,而张齐贤云:「始祖即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
此前儒讲之熟矣。
大抵契、不以功德,为祖无必然之论;
特起之君自为一代之祖,无不可之理。
若乃藏主,宜必改定。
盖夹室者,子孙庙之偏室,非庙之正也,议者谓神道尚右,失其旨矣。
然则僖祖之主,必有所归。
按《周礼》「守祧」,掌守先公、先王之庙祧,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
所谓庙者,后稷、文、武诸庙也;
祧者,所藏先公、先王之迁主也。
先公迁主,藏于后稷之庙。
僖祖,犹周之先公也,宜有藏主之祧,虽无始封,远祖上为之主,而先王之祧不可以阙。
臣等参详,乞略仿此制,筑别庙以藏之,大祭之岁祀于其室,太庙则一依旧制虚东向之位,郊配之礼仍旧无,事之宜而情之顺也。
魏、晋及唐,尝议远庙之主矣。
魏钟繇高堂隆卫臻,皆当世名儒,并云处士当迁,故景初之制,谓三祖不毁,其馀四庙,亲尽则迁,一如后稷、文、武庙祧之礼。
晋永和中尚书议云:「周人之王,太祖、世祖世远,故迁有所归。
今晋庙宣帝为主,而四祖居之,是屈祖从孙也;
祫祭在上,是代太祖也」。
范宣谓可别筑一室,以居四主,四祖迭迁,则祖位正矣。
虞喜刘诩韦泓、王松子蔡谟之徒,并同其议。
唐陈京议请据魏、晋旧制,构筑别庙,以藏献懿,柳冕王绍等七十馀人亦同其说,虽卒藏于兴圣庙,然本无异于别室也。
颜真卿蔡谟「权居东向」之一句,而不本其筑之议,获议于时。
此前世之论,皆有考据,本于经意,不敢谓后世之史,而一切黜之也。
《记》曰:「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
又曰:「亡于礼者之礼」。
况有前人商榷,尽理之论乎?
或曰:别庙而祭,非所谓合食也。
臣等应之曰:夹室非便,当为别庙,则既其正大节矣。
合食、分食,要皆孝飨之道,但以于属既尊,不可寘穆之列,依准前代祭之别庙,得礼之变,复何嫌哉!
若云不可分食,当合于太庙,则不唯永虚东向,且使下从子孙,孰为得失?
是则僖祖别藏,列圣不动,神灵安妥,情文皆得,其于义也合矣。
恭惟陛下仁孝天成,尊事宗庙,古之盛王所不逮也。
臣等学术浅陋,讨论非长,徒能述遵朝廷正大之意,别白议者未通之论,冀以称上圣因情制礼之道焉。
惟陛下幸留神详择。
按:《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四三。第一册第六七二页又见《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群书考索》前集卷三○,《文献通考》卷九四,《宋史》卷一○六《礼志》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
韦泓元帝 东晋 · 应詹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自遭丧乱,人士易操,至乃任运固穷,耿介守节者鲜矣。
伏见议郎韦泓,年三十八,字元量,执心清冲,才识备济,躬耕陇亩,不烦人役,静默居常,不豫政事。
昔年流移,来在詹境,经寇丧资,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弥厉,不游非类。
颜回不改其乐,有其分。
明公辅亮皇室,恢维宇宙,四门开辟,英彦凫藻,收春华于京辇,采秋实于岩薮。
抱璞荆山,未剖和璧。
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晋书·应詹传》)
迁庙议今年夏四月禘享于太庙太祖景皇帝东向之位并迁庙之位) 其一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古。
伏准今月十六日敕。
禘祫之祭。
礼之大者。
先有众议。
犹未精详。
宜更令百僚议。
限至二十六日内闻奏者。
臣闻礼有五经。
莫重于祭。
祭称百顺。
实受其福。
故曰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
以太祖始封之重。
当殷祭东向之尊。
百代不迁。
下统昭穆。
此孝享严禋之极制也。
周自后稷。
十六代至武王
毁庙迁主。
太祖之后。
故序列昭穆。
合食无嫌。
汉之太上皇
主瘗于园寝。
寻置别庙。
是为属尊。
故周汉皆太祖之位正。
自魏至隋。
则虚其位。
魏明帝初以太皇别庙未成。
故权设对祫。
后有司定七庙之制。
太祖以下为昭穆二祧。
旋至三少
运移于晋。
晋不以兄弟为代数。
元帝上继武帝
简文上继元帝
至安帝时
然后征西至京兆四府君迁尽。
未及殷祭。
运移于宋。
永和中
疑四府君主所藏之礼。
诏公卿博议。
范宣请筑一室。
韦泓请屋朽乃止。
蔡谟亦请改筑别室。
若未展者。
当入就太庙。
以征西府君东向。
议竟不行。
宋齐梁陈北齐周隋。
悉虚其位。
以待太祖
皆以短祚。
其礼不申。
则自魏以降。
太祖列昭穆之位。
非通例也。
武德中亲庙四。
宣简公而下。
贞观中立七庙六室。
府君而下。
开元中始制九庙。
追尊献祖懿祖
故自武德至于开元。
太祖在四庙七庙九庙之数。
则东向之虚。
又非例也。
广德二年将及殷祭。
有司以二祖亲尽当迁。
太祖九室既备。
其年冬祫。
于是正太祖于东向。
藏二主于夹室。
凡十八年矣。
建中二年冬祫。
有司误引蔡谟征西之议。
以献祖居东向。
懿祖为昭。
太祖为穆。
此诚乖疑倒置之大者也。
议者或引春秋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以为證。
且汤与文武。
太祖之后。
理无所疑。
至于禹不先鲧。
安知说者非启于太康之代。
而左邱明因而记之耶。
向者有司以二主藏夹室非宜则可。
阙殷祭非敬则可。
处东向之位则不可。
是以贞元七年冬太常上奏。
请下百僚佥议。
诏可其奏。
八年春有于颀等一十六状。
至十一年又诏尚书省集议。
陆淳宇文炫二状。
前后异同。
有七家之说。
至于藏夹室。
虚东向。
远迁园寝。
分飨禘祫。
加币玉虞(一作虚)主。
而枚卜瘗埋。
援引滋多。
皆失礼意。
臣等细审讨论。
惟置别庙及祔于德明兴圣二说。
最为可据。
德明兴圣之庙。
犹别庙也。
等于创立。
此又易行。
伏以德明皇帝于舜禹之际。
与稷契同功。
契后为殷。
向五百年。
稷后为周。
逾八百年。
流光无穷。
启皇运于后。
景福灵长。
与天地准。
又献懿二祖。
于兴圣皇帝为曾为元。
犹周人祔于先公之祧也。
此亦亡于礼之礼者也。
尊祖之道。
正大祭之仪。
礼文祀典。
莫重于是。
凡议同者七状。
百有馀人。
其中名儒礼官
讲贯详熟。
臣于贞元八年
蒙圣恩以博士徵至京师
属当会议时。
崔儆刘执经同状。
十一年臣官备近侍。
不在议中。
乃今累叨睿奖。
贰宗伯
职业所守。
典礼是司。
研考古今。
罄竭愚管。
岂敢以疑文虚说。
黩陛下严敬重难之心。
其夹室等五家不安之说。
谨具条上。
伏惟圣虑裁择。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