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徐元徵钱德元酒边即席题壁间山水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白云垂柳露毵毵,听彻金鸡月满潭。
千里汴堤尘拍面,梦从淮左过江南
延玺叙复等御笔回奏淳熙十二年七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奉诏录》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等伏准御笔下询延玺叙复及张德元转官事,已一面商量作一道理,来早禀旨。
伏乞睿照。
斛继善所藏书千文1168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四、《省斋文稿》卷一六、《益公题跋》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张长史草书以雄放名,而鲁公谓其模楷精详,最为真正,乃知真生行,行生草,果有徵也。
使君家藏书《千文》,予虽未能必其是否,然笔势雄放而法度精密,如造父、王良驭八骏,驾轻车,驰骤万里,其进退曲折未尝不中规矩,岂非书家之杰然者耶!
亦恐欧、虞、褚、薛未必能办此耳。
乾道四年
閒居录(起隆兴癸未七月庚寅,止乾道丙戌九月己酉。)1088年12月1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六、《杂著述》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隆兴元年岁在癸未七月庚寅朔
甲午,早泛舟入城赴州会。
会散,过隆庆寺
通判黄朝散壄相访,给事中廉之孙,尚书叔敖之子,鲁直犹子也。
双井乃其祖茔所产,岁终收数斤,尝其味绝不类草茶,向来所得皆赝耳。
双井在大溪中,即修水也。
上井可深四丈,下井深六丈,沙石过而不入。
晚,长老了达具蔬食。
初,闲禅师造此寺,往乞某家林木,其人不可,妄云:「待树上生葫芦当奉施」。
未几,扣门曰:「葫芦生矣」。
视之果然,削树而迹愈明,遂舍之。
今法堂皆遍柱而葫芦形如刻云。
九月己丑朔,游清都观
观兴于南唐保大中,旧号西台治平改今名。
是岁创清都台,下临荷池,远眺诸山,苏翰林为题其榜,仍留诗,见集中。
旧有逍遥堂黄大临元明赋绝句云:「心游魏阙鱼千里,梦觉邯郸一炊
蔬食菜羹吾亦饱,逍遥堂下叶辞枝」。
或谓鲁直所作。
庚寅,早谒辅顺庙威远侯,俗呼王仙
庙有南唐匡甫所撰碑铭,后题显德五年十一月八日,盖是年五月李璟始用正朔,故称显德
其叙立庙大略云:太和县江东有王岭,相传王子乔憩鹤于此。
唐贞观间,匡和先生年六十,弃家入山学道,兴台院云云。
至天宝中封山为王,谓子乔也;
封和为匡山王,且立庙焉。
后因敕使诣庙祈祷,至瓷窑小吾团若有影响,遂创此以为别庙,瓷窑团即今之镇也。
又云:匡氏之祖以晋永嘉二年渡江来江西
其文词甚凡下,不足考信。
然士人转匡为王者,岂以避太祖讳故耶
大抵庐陵王仙事迹甚多,如永兴嘉福之观、值夏之市、大皋之渡皆是也。
嘉福观在郡城南三里,俗直以王仙名之。
崇宁中,郡人葛敏修圣功作观记云:故老传讳子繇字大皋东汉乔之弟。
晋永嘉中得道,所过皆以其姓目之。
山曰王山,村曰王田庐陵为观亦曰王仙
太和县图经》乃云王乔尝控鹤此山,其舄堕焉,血食山中。
东汉王乔晋永嘉盖三百年,不应与子繇为兄弟,疑子繇当晋之乱隐居,得道山中,世俗因以事附著之尔。
圣功此记与庙碑殊不合,未知孰是。
梁湘东王《古今同姓名录》凡六王乔:一周太子字开山,一庐陵太守,一汉,一古仙人,一河东人,一魏人。
杜光庭《王氏神仙传》亦载王乔有三:一子,一叶令,一蜀中食肉芝者。
圣功所谓讹繇为尚可疑也。
夫事至于千百年固多差谬,况杂以神仙渺茫之说乎?
大皋渡去永和七八里,安福永新之水至此入于江,其名略见《南史·陈纪》,而土人妄呼大篙,以为王仙尝掷篙渡此水,尤为荒唐。
值夏在永和之上二十里小江中,云王仙至此值盛夏,因以得名。
永兴观去永和五六里。
十月戊午朔
丙寅,游青原山靖居寺,七祖大师行思道场也。
自镇渡江行六七里,冈峦环拥,逼山门方见屋瓦,其寺颇迫窄。
塔在山之巅,蹑阶上下。
塔左有三泉,号锡杖、虎跑、雷泉。
唐颜鲁公题名及元丰六年黄鲁直二诗并刻泉侧。
鲁直碑,先祖贰郡时尝跋其后。
饭罢,南过钓台,面对太山,下临清溪,气象幽深,可以隐居。
溪浅而源远,其支流循寺而出。
唐大中五年四月,前刺史段成式等记云:景龙三年为兰若,天宝十载为寺。
所载亭台颇多,今皆不可考。
甚重颜碑,亦叙三泉,所可见者此尔。
成式文务奇涩,或不能句。
午后由小径过龙集院,归访彭子从坟庵,逼暮到家。
己巳,早,同子澄、季怀游洞岩,去镇七八里,过白沙渡,又五六里至朱陵观,知观朱守常及识王父云。
南唐徐锴开宝四年所作观记,载旧止名洞岩,隶吉水县
传者云昔天师尝再定天下名山三百六十五以应天度,此居其三百三十六。
又云峰有云岚、元秀之名,洞有青帝、西灵之精,又有对扬峰、徊岚亭。
又云故老传先天中谢行仙于此学道,贞元中刺史阎寀请立观。
其大略具此。
饭罢登自雨岩,即东洞也徐锴所谓青帝洞者。)
四顾川原衍沃,心目开明。
泉自岩而下,点滴如檐溜水,积而不溢。
道士云下为伏流出庙前,理或然也。
东南望赤岭,横亘十馀里,而不甚高,或云其上多高冢,故名大墓岭,或曰败墓岭。
盖旧传此地有王气,南唐时白氏居其傍,时以狂僭事觉,名捕,发其祖茔以厌之。
故此外大山苍郁,诸峰皆耸秀。
其坳一峰剑立者,香城山也。
顷之,过西洞(锴所谓西灵之精者。)
季怀祖坟在路傍山上,往观焉。
下山日已过午,杖履行谷中,荆棘翳路,命从者刜除以进。
小溪曲折,凡十七渡,乃望见山尾相衔,一居中如屏障。
水自两山出,是为双涧之源,而山后之泉流为青原水矣。
此去水源极近,而樵苏路绝不可往。
回至观中少休,命道士取琴弹《清溪操》,曲终上马如值夏。
值夏距洞岩七八里,中路过白竹院、前遂渡,入市。
民居数百家,闻承平时甚盛,今稍衰矣。
游胡氏旧宅,上月台,登南楼,望香城山才十五里,不若远望之苍翠也。
步至大霄观,治平间重修,已复破敝。
自此登舟,水甚浅荡,而后行过鹿渡石徐锴碑亦及此。或云卢渡。),十里出白沙江口,乘月放溜而归。
庚午,阴。
早同子澄、季怀饭讫,泛舟送子澄于神冈。
冈去州十里,突然而起,高数十丈,其形如龟,俯首伸颈而隆背。
神祠在项背间,号惠佑庙封嘉应侯
按重刊咸通中庙碑及熙宁乙卯修庙记,并云神姓刘,名竺字世泊陈鸣凤中庐陵太守,卒官而庙食焉。
其傍有西台精舍,可以登览。
子澄既别去,予与季怀登山陬访旧庙基,尽见近城诸山,其后巍然而大者龙西也。
江流横陈,小江右出,势如磬折,帆樯来往,烟树晻霭。
农事既毕,牛马散布于平原旷野之间。
若即其地筑台以尽临观之美,当为此邦之绝景。
十一月戊子朔
乙未,游西峰寺
寺在栅门外,南安岩主得法于此。
门外松径萧森。
寺后有三秀亭松林间,旧名秀野,以芝生改今名,黄鲁直作记。
十二月丁巳朔
戊寅,董参薨,德元字体仁,吉之永丰人
靖康元年乡举第一,后以恩科入官,待道州营道簿缺,石塘刘氏延教诸子。
绍兴十七年与之,应转运司试,非其志也。
既而复高中,宗族强之赴省比,殿试遂为第一,以有官降第二,特补左承事郎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校书郎
二十四年三月监察御史,六月迁殿中,兼崇政殿说书,与右正言王岷并特升侍讲
明年三月侍御史,六月擢吏部侍郎,超拜左中大夫参知政事
十月秦桧薨,而德元以十二月罢为资政殿学士
台官汤鹏举论列不已,遂以本官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家居八年卒,年六十八。
德元循谨自守,不事矫饰,此其所长也。
台察时病伤寒甚困,夜梦碧衣童语之曰:「无忧,君上世有阴功,虽数百年其籍故在,且为天官矣」。
次夕,又梦至一亭,望耕农满野,前童子亦在,语德元曰:「此皆君所食禄也」。
觉而病良愈。
岁中典吏铨,自以为应天官之梦,未几至参大政,值乙亥南郊,相位方虚,德元实为大礼使太宰事者两月。
既归,第宅田园日盛,悉与梦合。
隆兴二年岁在甲申二月丙辰朔
辛酉,同七兄鸡鸣登舟,至乾明寺前出,陆行二十五里,饭(元注:奴梗反。)冈铺,又二十里过东界渡,入小路,数里至善生寺
寺本渡头废刹,今主僧宗式买地于此而兴之,盖四十二年矣。
内外严好,竹树掩映,为留移时。
式姓朱氏,东界大族。
戊申己酉间予家避虏于其室,颇遭剽掠,式犹记祖母先夫人,其他良贱皆能言之。
寺有破藤床,云予家物也。
自此多行田间,乃借僧骡以代舆。
过上邳市,居民稍多。
北行望一山团峦,与众峰不同,土人谓之圣岭,尝有头陀居之,今祷雨辄应。
善生约十里至吉祥山宝岩院。
按记南唐保大十五年将仕郎、知彭泽县镇薛良撰。),创于萧梁。
至唐天宝中僧利涉居之,日诵观世音号,恳求聪明,果得辨才无碍,有言论,载《传灯录》。
尝凿泉于山胁,号聪明泉,泓澄澹足,至今不竭。
初名吉祥,德加咸通二字。
五季分荡,屋宇迁徙,伪吴顺义中有欧阳郴者募众力新之,今又经改造矣。
郴仕南唐武昌宰,即文忠公曾祖也(郴墓东去院十里,地名桐木官山。)
晚宿上方,其下砌石五级,列植山茶
方盛开,捧槛如红云。
登阁四望、翠嶂环密,独缺其西南,七兄云极类南岳双峰院。
去城六十里。
壬戌,早,七兄题壁而行。
约十五里,至龙须山法云禅院
曹溪六祖大弟子曰法登,吉之安福人,青原思大师兄弟也,遍得六祖之道,唐大历中来隐此山。
有地人龙须尽以山林田宅施之,故号龙须山
代宗赐额为长兴寺
德宗时卒,创塔于院西三百馀步,高二丈四尺。
武宗毁浮屠,至其石函,遇风雹雷电,有群虎来卫,不果毁。
泰和三年,改为长兴禅院
明年,又改宣化。
本朝开宝三年易号妙峰,取所用锡杖、衲衣入内,未几复归之,赐谥博济禅师,塔名法雨。
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
衲、锡皆在,取而观之。
院记云:唐大中十二年,贼窃衲衣,取其巾幞,弃衣草中,野火焚山,独衣傍丈馀草木如故,微光发彻,遂求得之。
又古碑云:长庆年间登禅师开山,中废。
天祐中,道殷禅师姜姓。
重葺治之,天圣以前犹曰妙峰。
与僧德宗所记异同。
寺有伪吴顺义七年所给户帖,用尚书工部之印,其末署右司郎中判押。
故人将仕郎李孝基嗣卿自劳村来,遂同长老师古步至法雨塔及巢云庵。
饭讫,嗣卿先去,与师古坐览翠阁甚久。
寺宇幽邃,老宿所聚,门外绝无居民。
旧藏辟支佛顶骨,近为人窃去。
申后出山约十馀里,至劳村访嗣卿。
其傍有小寺,亦往游焉。
辛巳,阴。
早,挈家游青原,招长老以宣饭。
去寺百步有山孤立如覆钟,号石军山
王贽侍郎及其子亿职方葬其上,半山有二碑张方平撰,亿碑王安国撰。)
四月乙卯朔
甲申,雨。
陈立夫云:四月十月甲申,其兆为旱。
农夫之占如此,亦难据也。
五月乙酉朔
戊申夏至
土人是日五更占风,北风为丰年,人皆开仓,南风则闭籴。
大槩类甲申占也(在四月。)
九月癸未朔
丙申监镇秉义郎士章殂。
士章杂流出身,或云东坡遗腹子也,其状亦仿佛,而两子皆登科。
戊申,早,七兄往灵泉寺访尚五夫人坟。
予与二兄、季怀泛舟继往,泊梅林渡龙王祠前,登岸二三里至其寺。
刘子澄先在,遂共饭。
寺倚螺子山,按图经,山在庐陵县东北一十里,周回十八里,高五十丈。
昔有渔人至此得五色螺,因以为名,而寺僧又讹而为骡,以为仙人自此乘白骡飞升,总其实皆非也。
山无林木,其形盘互如螺蚌形尔。
州城以是为主山,故其名特著。
下有螺湖,其流浅狭,入于江,故州之别名曰螺川焉
山顶旧有小亭,遗址犹在,往年太守劝农于此。
众客颇惮登涉,惟七兄褰裳而上。
顷之归,云四望平远,有足观者。
问寺僧,灵泉在门外数十步,得小井,无他异也。
由别径步过珠林,入护国院。
门术幽深,面对黄原、白玉诸山,本与灵泉皆为邦人游赏之地,今转而为北邙矣。
子澄自此入螺冈门先归。
予与两兄、季怀复行二三里,入北庵招义寺。
庆历间朱处约记文云:祥符中僧守至首创精舍,后三十馀年而成,景物幽寂,近城不易得也。
门有水松二株,可爱。
自此度云腾岭,观沸塘。
塘可半亩,觱沸如鱼沫。
傍有小亭,上直云腾庙。
云腾盖玉笥山九峰之支岭也。
初有吴史君隐居得道,天宝中见梦明皇云:「吾今为金天神」。
有诏即宅立庙。
土人呼为南祠,水旱祈祷甚验。
此其别祠也,故其岭亦号云腾云
谒庙毕,日已晚,绕城问归路至南栅门,暮色苍然,复登舟小酌。
是日,舟车所历殆遍四郊,到家将二鼓矣。
十月癸丑朔
土人是日以青箬裹餈饲牛,而取其馀涂牛角,使鸲鹆食之,欲其为牛嘬蚤虱云。
甲子,食罢,同七兄至方广,遂约文山人凤山
以笋舆登其巅,去平地约五里,眺望甚远,州城塔寺历历可数。
江流曲折,远者接天,近者如半沼。
山之阴即青原也,惟其左为群山拥蔽,无所观览。
是日天气阴寒,既登山而晴和,移时乃去。
久闻百步间有界冈庙,亦一访之,神像皆唐装,其来远矣。
戊寅,同子中游庐冈,去镇约四五里,相传陈霸先尝驻师,尚存壁垒,故往访焉。
以竹舆周其顶,茅冈中时有疆砾而已。
十一月壬午朔
癸巳,早入城游太玄观,有泉颇佳,故俗呼三泉
乾道二年岁在丙戌五月癸卯朔
壬子,闻南山地陷,围数十丈,深倍之,下浊水,四傍之田皆偾裂,水泉涌出,他山亦然。
其地在永和南五里。
父老云:山侧往有尼寺,号本觉,百馀年陷而为塘,泥中犹存柱石,距今所陷才百丈许,殆潜蛟所为也。
或谓镇之本觉亦号南山,即尼寺旧额。
太平兴国四年记文,此寺自号报恩禅院,未知孰是。
七月壬寅朔
戊午五鼓约胡季怀蓐食讫,乘月过耸福院,去镇十二三里。
下车方辨色,乘凉易山轿又行二里许,登娑罗岭。
岭高而路峻,庙在山崦,殊草草。
土人率以月日祭赛,遇大旱,州官或来迎请,而不载祀典。
前后列四松,远望而见者,此树也。
日色已高,而云气崩腾,不容极目,颇以为恨。
归饭寺中。
庚申,早过方广,回入落塘源,观欧阳氏阴地。
遂上鸡冈,永和之朝山也。
窑泥皆仰给于此,遇地脉可凿,蹑阶以入,深至数十丈。
初取皆细泥,见风乃凝如白石
一穴尽,即他之山为之突,盖不知几百年,或云随取随生,恐无是理。
遍观山顶,其高稍亚金凤而相联属。
九月辛丑朔
己酉,骨肉过神冈登高,饭于西台
日午复登舟,上东岸行二里许入洞元观小酌。
竹轩道士大中祥符间州牒,本以永兴为名,疑南唐或国初所创,治平中改洞元。
今大皋渡之南复有永兴观,当考。
酒散,至江边得小寺曰宝仙,明爽颇类浙寺。
登仕郎董君亿墓志铭嘉泰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君讳亿,字永年吉州永丰人,世儒家。
曾祖讳奖,赠少师
祖讳德元,早以学问器量重于乡,晚以廷试魁多士,被遇高宗,历三院御史、贰天官,以中大夫参知政事,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徙居城中,遂为大族,考终于家,赠通奉大夫
父讳克忠,承议郎通判永州,转朝奉郎致仕。
君生而聪敏,稍长静重疏通。
年十四丧父永州,送终尽礼,事母夫人王氏极孝谨,姊妹四人使皆有归。
即先庐竹林辟观过斋,聚书万卷,日延贤师友讲贯道艺,未尝泛交。
别墅在城东,创潜乐书院,时与亲宾尊酒论文,略无子弟过失。
嘉泰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以疾逝,年才三十有二,闻者嗟惜。
妻周氏,予堂兄袁州使君必达之孙,其父绎也。
予遇郊恩,以亲属奏补登仕郎,君方力学起家,孰谓其止此?
病棘时手书后事,纤悉无遗。
初与从弟偲同学,为娶妇成其家。
至是谓偲:「我不幸早孤,常恨先茔攸邈,他日当卜葬近郊二茔。
子介同一女俱幼,宜教育之」。
四年六月壬寅窆于庐陵县儒行乡昭义山之原,附郭如君志。
为之铭曰:
世禄之家,惟礼克由。
性静者仁,寿胡弗修?
百尔所期,一之未酬。
天耶人耶,何怨何尤(《平园续稿》卷三五。)
茔:原缺,据明抄本补。
四库本作「人」。
罗氏万卷楼1196年9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三、《诚斋集》卷七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以文鸣。
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
出凝归门北东四十里而近,为完塘之罗。
武冈公以泓澄演迤之学、崭刻卓诡之词第建炎进士,其族遂鼎盛。
由完塘西北五十里而遥,为印冈之罗。
乡先生天文以《诗》一经为三舍八邑之师,其子若孙若曾孙以经术文词第进士者七人,其荐于乡者何数!
至今遂为士乡,家章甫,人诵弦也。
由印冈西南三十里而近,为东西塘之罗。
自长者长吉始聘师友,辟斋房,训子弟,今垂五十年矣,而独未有闻焉。
长吉之族德元有孙敬夫,予闻其避俗入山,筑楼丛书,扁以「万卷」,旁招儒先,以范以模。
敬夫幼失所怙,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斋,晨晷宵膏,忘寝废食,记览简策,日诵万言,追琢词章,月秃千毫。
以书来请曰:「宗礼刻意愿学,而未得所以学。
敢问圣涯奚而可航?
圣门奚而可阶」?
予复之曰:服食仁义,菑畬经训,学也;
诵数训故,摛艳文词,亦学也;
薄陋藏修,游谈空虚,亦学也。
子也择于斯三者,在楙之而已。
大抵族姓之盛衰,或以为数其然,岂其然乎?
譬之田焉,水旱数也,勤惰数乎?
武冈公、天文先生之未作,完塘之罗犹印冈之罗,印冈之罗犹东西塘之罗也。
今二氏之罗独殊于东西塘之罗,夫岂数乎哉,夫岂不以人乎哉!
使敬夫而为印冈、完塘之罗,是亦印冈、完塘之罗而已。
岂唯印冈、完塘之罗而已,果能楙焉,后出益可畏,晚发愈可仰,岂惟印冈、完塘之罗而已。
敬夫与予叔父弟侄皆亲也,予以随牒倦游四方,晚乃识之。
楼之下有堂曰「醉经」,有轩曰「远俗」、曰「默」、曰「南」、曰「北」云。
庆元二年重阳前一日,具位杨万里记并书。
夫人邹氏墓志铭1192年夏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四、《诚斋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人邹氏,世居临江军新淦县。
曾祖复,祖昌龄,父敦礼
昌龄字永年大观间进士第,终建昌士曹
敦礼字和仲绍兴初乙科登第,仕至通直郎赣州节度推官
邹氏世儒,而士曹教子尤笃,尝仕于衡,因家焉。
通直两以贡士冠于衡,又以类省试冠湖南
娶衡人都曹谷氏之女,夫人适邹氏,两族荐绅文学相高,礼法相砺,故诸女日闲训诲。
夫人有女德,通直尤爱之,每曰:「吾此女不妄与人」。
绍兴丙子,朝廷行乡饮酒礼,县尹黄君钺与人士约,试毕而后行礼。
于是曾君德贤以《书》一经就试,黄君喜其文。
及行礼,通直摄僎介事,黄君出德贤文卷示之,且于行礼间觇其人物仪矩秀茂,通直一见倾盖,遂许以夫人归之。
夫人归曾氏时,德贤之大父仲平年七十馀,方康强,好欢乐,其子庆美、庆善日娱侍左右。
夫人于妯娌间序为下陈,凡膳羞牢醴,顷刻而办。
仲平得优游晚岁,与亲宾相娱悦,虽其家之肥,亦夫人先意承志之助。
仲平既终,而庆善夫妇亦老矣。
夫人下气怡色,昏定晨省,奉醴以进,必极其旨,奉馔以进,必极其丰。
退又探其所嗜,罗列而进。
庆善尤喜宾客,每与客燕集,必卜其夜,式歌且舞,曼衍毕陈,以极宾欢,弥日乃罢。
其蔬果腵脩,山肤海错,何珍不致彻已不进,庆善每喜。
其后春秋益高,牙车豁摇,宰夫烹熬,皆不合意。
至夫人刀匕所供,每事必尝,曰:「有妇如此,吾无饥矣」。
方其时庆善二女将及笄,其长子德元适早世,孤女三人俱幼,庆善夫妇既爱其女,择对惟艰,又忧其孙之无归。
夫人于侍膳间必宽其意,愿以身任。
至五女者,言动视听,织纴纂组,必手携面命,俾如《内则》之礼。
庆善视女若孙婉娩听从,叹曰:「微吾妇之贤,畴克尔」?
厥后以其长适临武奉议郎蒋君昂,其次适静江府观察支使文林郎洪君光谦,诸孙亦各择良匹而嫁之。
其橐中装皆夫人协力营之,加隆乃已。
蒋、洪二君既没,则又劝德贤收恤其孤。
淳熙乙巳庆善夫妇与德贤兄嫂相继而逝,德贤治丧哀毁不支,夫人尽夜哭临,总齐内外。
及至葬,车辙填门,夫夫勠力应接,终日忘食,由是感疾。
绍熙辛亥,毕幼子赵氏姻,赵氏尤为夫人所爱,入门未几而卒,夫人益哀,由是疾笃。
是年十二月二十日终于正寝,享年五十有五。
子男二人:千能、千龄。
女五人:长适从政郎新州新兴县李昌龄,次适迪功郎建昌军司户参军胡卿月。
馀在室。
夫人生于儒家,甚德而度,礼无违者。
敬事尊章为诸姒率,同室千指,俱无间言,下而媵仆,抚柔慈惠,各适其意。
方德贤少之时,笃志问学,求师结友,夫人经纪家事,井井不紊。
逮子之长,训诲尤力。
好学之士愿与子游者,悉招延之,故其子学以成。
每母子尊俎谈笑间,时以班姬《女诫》及古今《列女传》反覆评论,听者忘倦。
乡里之为妇为女者,是则是式。
其孤以今年某月某日,归夫人之柩于同乡西江之石兰原。
前期,千龄以迪功郎、新广州增城县主簿汝明之状来请铭于予。
予与和仲居则邻郡,官尝同寮,和仲江西诗人也,夫人当能诗,而未闻者,何也?
铭曰:
伯喈之子,封胡之娣。
林下之风,闺中之懿。
妇德妇言,彤管有炜。
岂无《胡笳》之辞,应有「柳絮」之诗。
胡不传兮,应见其二子而问之。
苍玉洞题名绍兴三十一年九月 南宋 · 斛继善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四、金石苑
郡守斛继善德元通判王冈伯高,率同僚以绍兴辛巳重九日卧龙山,过云骧楼,乘兴游东山,茗饮于岩节亭。
书之于石,以纪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