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韶州太守朝散大夫汪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南涧甲乙稿》卷二二
公讳杞,字南美新安汪氏也。
济王七世孙景,徙于婺源县
景生高。
高生济。
济生丕。
丕生惟良,是为公曾祖,隐德不仕,翰林侍读钱醇老尝表其墓。
惟良生叔渐,是为公祖,以子赠奉议郎
叔渐生路,登绍圣四年进士第,官至承议郎、知信州贵溪县,是为公父,以公赠至银青光禄大夫宗人翰林学士彦章称其人以比元鲁山
娶万氏,赠蕲春郡夫人
张氏,赠大宁郡夫人
宁生四子,公其仲也,旧名利国
少笃于学,方朝廷兴舍法于天下,公与兄利往俱选上舍,继而入辟雍,解于开封府
建炎二年太上皇帝龙飞,策进士,始中第,授迪功郎南康军司法参军
郡经李成兵火,大将韩忠武公提军数万过郡,趣军食甚峻,守惧不给,至乞祠。
公始仕,独毅然画策,请税商船,尽输米以济用度。
檄公摄仓官应之,军士哗不可止,公呼队长谕之曰:「籍各有姓名在也,一不如律,案其名告,大帅申军法矣」。
皆噤不敢出声,自卯漏下至五鼓乃毕,人服公可驭众。
建州崇安县丞,县库陷失缗钱踰数十千,公声色不为动,第责库吏限一月俾输。
时建守魏邦达治有威严,欲逮系之,公启曰:「是无益也,积弊至此,愿听其所为,不效则寘狱未晚」。
既限满,果尽得之。
有兄弟五人,讼家资累年不能决,公列之庭下,举唐贤韩思彦饮乳事训之,皆感泣,遂均产。
课民艺桑柘十六万株,守及诸司竞论荐,改右宣教郎、知饶州安仁县
县因寇退后版籍焚逸,产税之数殆失其半,冒佃匿税馀五万缗,民输绢及苗役悉增于旧,公括而正之,一绢减税钱三百馀,苗米、役钱、和买十减其四。
而豪户兼并所不利,相率腾讼于朝。
事下漕司,委郡丞来治,谓公必有妄用,公谢曰:「一钱出入,有簿籍在,请以姓名所输揭诸乡,有不实者当尽诉矣」。
乃无一人诉者,上下弥服。
公即兴县学以诱劝其俗,略无惩治之意,贵人寓公,莫不誉叹。
建昌军南丰县,其治如安仁,民以孝行著者凡十九家。
根在逃绝户亦万馀,得税钱六百缗,米二千三百斛,催税之长,始无偿纳之患。
属岁旱,发廪赈之,活数万,乡民为立生祠。
县桥石梁,以公名。
有宿寇张小者,据巢穴几二十年,公合弓兵一战平之。
时经界始行,不扰而办,邻邑皆来问其法。
逃户复业者四千三百,增桑柘四十万,修水利四百馀所,由是监司以公治状上闻,遂籍于中书
后十有五年,公赴官广东南丰,百姓犹遮道送迎,颂公未忘也。
信州玉山县,以其馀力新县宇,葺馆舍,整涂路之阻。
而献言者欲开运渠,自县以达常山,公则拒之,曰:是不特劳民费用,且坏人坟墓甚众,而山径高险皆石,亦岂能通也?
议遂格。
会邻境有恶少夺食,顽民郑一龙亦啸聚为应,公捕诛之,百里乂安。
通判肇庆府,一日海舟数十百奄至,若有异,府汹惧失所为。
公单骑走岸次,嘻笑谕之,众皆靡去。
被檄摄英州,阅再岁,有惠爱。
既还里中,则曰吾老矣,筑室治竹石,聚书万卷,以教子弟。
宾客,饮酒赋诗自适。
朝命除公守韶州,竟丐祠禄主管台州崇道观者四、武夷山冲佑观者一。
淳熙二年,太上庆寿恩霈,以龙飞榜进秩,而徽州守臣应诏,以公年虽七十,历官治绩,精力尚强,可选监司郡守,亦莫能起也。
閒居二十年,康健燕怡,与其室黄夫人皆上寿。
子孙数十侍侧,澹然无声色之娱,乡闾敬之若父祖。
岁饥,大家务闭籴,公独发私廪,损其价以惠贫者,两邑令至谢于门。
今年正月,考妣加赠恩至,犹与族姻庆会。
自以致家布衣,叨世科,虽不及养,而赠官封邑,俱至二品,谆谆中缺九十有三,官朝散大夫,赐服三品。
有诗文数十馀卷藏于家。
娶黄氏,同邑进士造之女,年亦八十九矣。
三男子:邦俊迪功郎南安军大庾县主簿
邦直,当以遗恩受命;
龟龄,举进士,有声。
三女子,婿则进士黄钦承、黄时心、左宣义郎签书桂阳军判官方正己。
孙男七,咏、谦、谔、该、谊、词、训。
孙女七,长适董赫,次黄玠,次夏朝宗,馀在室。
曾孙男三,女二。
公性介直,资明敏,历宰三邑,半刺二千石,皆以廉能称。
治邑先教化,必更学舍,招延士子,至今安仁之学冠于诸邑
银青公在小官,有谓之真清者,公因以真清所至榜官舍为名。
其贰肇庆,为直南恩守讼事,守以厚馈为谢,力辞不受。
出行属县,宰有以白金二百星助公修廨者,公斥,寄之军帑。
后宰以赃败,人始服公不负于清名。
当路公卿、知己,论荐亦众,而不肯俯仰以求用。
老而静退,自营寿藏于所居之近奖山,造僧庵,筑亭宇,甚备。
至是以十二月壬申葬焉。
予顷在信幕,公为玉山,熟其行事。
往岁过其乡,见公犹精明未衰也,今夏宣城,再经其门,闻哭声,则公丧既数月矣,因于其家而哀之。
及葬,邦俊等来请铭。
铭曰:
汪姓之原,踦能执干。
自隋迄唐,盛于新安
既祀既封,我朝而王。
将相文儒,显以四方。
婺源宗,十有五世。
联芳登名,父子以继。
嗟哉韶州,廉介特立。
晚秉一麾,早制三邑。
善政美才,足用有为。
蕴奇于衷,曾莫究施。
黄发鬖然,世其真清。
乐于家林,寿几百龄。
有子暨孙,足大我后。
天祐善人,岂惟其寿!
奖山峣嶕,自营其藏。
闾里敬思,公为不亡。
措置饶信二郡赈济事宜奏乾道五年四月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九、《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九五页
臣等近恭奉御笔处分,以饶、信二郡尝有水患,令臣等协力应办,储蓄赈济。
臣等措置,将信州合起赴建康府大军米一万五千石截留桩管,及将合起赴镇江府米二万硕内,将一万硕就便桩管,将一万硕往饶州准备支使
饶州知府黄玠劄子,称虽蒙提刑司拨到义仓米六千八百馀硕,不了一月赈粜之数。
乞备申朝廷,于桩留米内支拨二万硕,添助赈粜。
臣等照得饶州合发上供米斛除桩留外,尚有合起赴行在米一万一千九百六十硕,臣等除已一面遂急行下饶州,于内先次取拨一万硕,量度市直,减价赈粜外,候信州起到米一万石,却行拘收,理充合起之数。
兼虑信州亦有似此阙食去处,臣等已行下信州,取拨米五千硕,依此减价赈粜去讫。
所有饶州前后桩留米四万硕,欲乞早降指挥,许再拨一万硕,更令接续赈粜。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六六(第七册第六二八六页)。又见同书食货五八之六(第六册第五八二四页)。
演山先生文集跋乾道二年四月 南宋 · 黄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八
先君由布衣取巍科,历显要,享高寿。
自少年已慕清修之道,其他一无所嗜好。
居官之暇日,必以文墨自娱。
每有著述,必高卧腹藁,既而走笔成章。
其流传于世者,人竞以抄录。
自后子孙以先君布衣时所为文章,相继编次为家集,几三十万言。
建炎丁未,寓居钱唐,会兵乱,陷围城中,悉皆散亡。
比寇平,凡历年求访,仅得二十馀万言。
其不存者,奏议表章居其半,竟不能成全集。
窃观古经书及后世名人所为文,必待圣贤删削订正,以取重当世。
如先君之人,虽未经先哲去取,然皆自得于胸襟,故尽以其所求访之文釐为六十卷。
乾道改元初夏被命来守是邦,会乡人廖挺军学教授,惜其文之不传,请校勘舛讹,镂板于军学,庶传之永久,为学者矜式。
敢不敬从其请,而书其后云。
乾道丙戌孟夏谨识。
名外孙黄玠字孟成说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四、《本堂集》卷三五
外孙黄相儿生而留吾家,尚幼,一日拜而请易名,曰:「将以范其终身也」。
吾喜其凝重而有志,因以名之。
天下之物莫粹于玉,玉而为器皆可宝,而况于玠
大圭也,其为宝又非他器比。
然非琢非磨,则徒璞而已,故莫难于成。
唯人亦然,乃字之以孟成
此有父字,盖气质之性天然之性存焉。
生知以上不容说,下此则在乎善反之与不善反之,而贤不肖以分。
此几甚危,其自今就其姿而力于学哉。
汝家虽约,经子史至于凡有关于学者,有汝曾大父太史编校手泽在,归而求之,有馀师也。
他日有目而指之曰:「黄孟成,今足以为矣」。
庶为世其德而无忝汝所生。
岁乙未孟秋望本堂老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