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尹机右从事郎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五、《东窗集》卷一三、《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五
敕具官某:朕内严武备,戎器是资,岁案度程,计功行赏。
尔以干敏,尝预有劳,其增一阶,以为尔宠。
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嘉泰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三、《平园续稿》卷二六、《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全蜀艺文志》卷四七、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七、光绪《丹棱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韩愈以天刑人祸归咎史笔,柳宗元随辟其说,后人终致疑焉,今以李文简公验之何疑?
且《左氏》纪诸国之事,《史记》上下数千载,是是非非,利害不专及当世。
若公续司马光《资治通鉴》为本朝长编,上关国体。
下涉诸臣之家乘,非异代比,使天刑人祸可信,孰能结知明主,见推多士,生历清要,没定美谥,诸子继践世科,历二千石,光显未艾如李氏者乎?
况公出入中外,见谓忠直,尽言交游,藐视强禦,虽微作史,自当龃龉难合,然谗间不行于朝,士大夫鲜含怒者何也?
道正,莅位公,事上不欺,应物无心,天人交助,其在兹乎!
既没十八年,蜀多文士,其子不近求铭诗而远属耋老,非以同朝久相知深也欤?
是以序而铭之。
公讳字仁甫一字子真
系出唐曹恭王季子右武卫大将军偲,武后斥为民,徙眉州丹棱县,遂家焉。
六世孙瑜始复属籍,仕至长江令
公,长江十一世孙。
曾祖夔。
祖风,赠奉直大夫
考中,朝奉大夫、知仙井监,累赠宣奉大夫
妣,硕人史氏。
公生政和乙未,天资颖异,博览经传,独不乐王安石学。
甫冠,已著《两汉鉴》;
明年,追念靖康变故,著《反正议》十四篇,人皆奇之。
绍兴八年进士,调成都府华阳县主簿
未上,读书本县龙鹤山,命曰巽岩,自记云:「子真子三卜居乃得此山。
坐东南,面西北,其位为巽为乾。
盖处己非乾健无以立,应物非巽顺无以行。
《易》六十四卦,仲尼掇其九而三陈之,起乎《履》止乎《巽》,此讲学之序也。
《语》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夫人各有所履,善恶分焉。
惟能谦可与共学,惟能复可与适道。
知所适而无以自立则莫能久,故取诸恒,当使久于其道,或损之,或益之,至于困而不改,若井未始随邑而迁,则所以自立者成矣。
虽然,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然非巽,则权亦不可行。
学而至于巽,乃可与权,此圣贤事业也」。
年方二十四,其志趋学问如此。
久之赴华阳时宰秦桧知公名,公不与通。
会诏郡国举贤良,公携五十策谒成都张焘,不果荐。
秩满,外铨复置教授阙,公亦不就,注嘉州军事推官
丁父忧
二十年服除,再注雅州军事推官,作《当直司箴》,讽郡守用私情背公法者。
总领财赋符行中属公增简州盐筴,公移书力拒之,旧相张浚谓有台谏风。
二十四年,改宣教郎知成都府双流县
日坐听事,讼至立决。
执政李文会自泸徙益,府下行县供张加倍,公用常仪李由它道去。
有张氏子竞家资,公曰:「汝方在丧,忍坠先训,盍归思」?
三日复来悔过自新。
大姓李雱市丘成之产业,公以成之不白所生母,追正之。
雱谰词诉府,公列经义律文寘雱法,豪右敛迹,邑庭如水。
日翻史册,汇次国朝事实,谓司马光修史先为《百官公卿表》十五卷,后颇散逸,乃遍求正史、实录,傍采家集、野史,增广门类,起建隆迄靖康,合新旧官制,成一百四十二卷,其重编者仅七之一,《长编》之书盖始于此。
二十九年四川制置使王刚中辟公干办公事
三十二年荣州
州因山为城,川为隍,夏秋常患水溢,公筑防禦之。
隆兴二年,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四人。
州县多横敛,公选官置局,括一道财赋,列其名色,使有无相辅,酌三年中数而为帐,遍示官吏,许擿不当更定,名为「科约」,至今不废。
母忧去官。
乾道三年召赴行在,八月入对,上《太祖故事》,乞以为法,请许六察言事。
又言:「军兴三十年,蜀赋一钱,折变百之,愿自此勿增取。
况蜀兵已多,宜罢招刺,严简汰,禁大将毋张虚籍,掊部曲」。
孝宗嘉纳。
尚书兵部郎中,以父讳下行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兼礼部
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斋,内议权作乐,公言:「汉唐祀天地,散斋四日,致斋三日,我艺祖初郊亦然。
崇宁大观法《周礼》分祭天地,故前十日受誓戒。
今既合祭,宜复汉唐及本朝旧制,庶几两得」。
诏垂拱上寿止乐,正殿为北使权用。
十二月,正除礼部员外郎
公言:「中兴祭典未备,岳、镇、海、渎、先农、先蚕、风、雨、雷师九祠以酒脯代牲牢。
近者雨旸失节,郡国水灾,殆或以此」。
诏复旧。
占城国入贡,依崇宁五年敕书用白背金花绫纸,贮以金镀银匣,公请如近例。
学士院礼部不当预,公曰:「典礼先有司部兼掌客,岂侵官耶」?
《长编》卷帙渐成,蜀帅汪应辰乞下临安府给笔札缮写藏秘阁,公遂进国初至治平一百八卷,特迁两官。
公患时文衰弱,乞命考官取学术醇正、切于世用之文,茍涉虚浮,必行黜落。
省试,敕榜戒谕。
上方励精为治,事或中出。
公轮对言:「唐虞三代专倚辅弼,汉唐或谋卿士
今舍二涂,近习必进。
此治乱之机,惟圣虑过防」。
盖有所指也。
又奏:「省闱取士本不立额,乞参皇祐四百之限稍加裁定。
旧特奏名虽赐出身,罕授职任。
近两榜至八百五十馀人放选注官,而贤良方正一科则寂无应诏,当责举者」。
读毕,遂言:「天下有变,经营北方未见可付之人」。
上曰:「朕当自将」。
公曰:「圣论及此,与真宗澶渊合矣」。
上曰:「此朕家法。
太祖平泽潞、取维扬,太宗太原,皆是也」。
公请先自治以待时。
上耸听不见倦,近侍皆跛倚。
明日,谕三省议省额、特恩二事,有沮之者,乃已。
五年四月,迁秘书少监
太史言:「八月日当食」。
公上疏曰:「天降灾异所以儆戒人主。
经筵不访问,台路罕论奏,大臣无赵普补缀奏目、杜衍封还内降之风,臣恐忧不在疆埸。
惟陛下进众正,消群阴,以应天变」。
是冬起居舍人
六年雷震上元后一日,公录仁宗景祐三年正月甲辰《求言》、《宽赋敛》二诏以进。
直前乞刊定《徽宗实录》之疏舛者,因言:「臣方修进治平后《长编》,若就加讨论,他时可助正史」。
诏复开实录院四月首命公为检讨官
汪应辰进公子垕贤良词业,上曰:「卿有子矣」。
范成大右史,升摄起居郎
议者误引元丰八年十月诏,欲废二浙保正,止存耆长,又宰相以蜀人帅蜀,工部并除二侍郎,武臣提点刑狱,皆违旧制,公援證再三。
上曰:「卿论事根据,极当朕心」。
左相陈俊卿出知福州右相虞允文既任恢复,未免更张。
公言:「二《典》若稽古,有典则,商云成宪,周云旧章,汉故事,子孙莫之敢废。
王安石变更法度,厉阶可鉴」。
上欲除公兵部侍郎,公自摄记注,数论事,宰相颇不乐,公遂请去。
六月,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
陛辞以欲速变古为戒,又表:「《禹贡》九州,荆田地第八,赋乃在三,人功既修,遂超五等。
今田多荒芜,赋亏十八」。
上委公条画,至则言:「创耕惮科敛,且畏争夺。
宜宽冒占,广激劝,如太祖乾德四年许见佃者止输旧税,更不通检」。
诏如所请,其妄执契争夺毋受理,守令能劝课者赏之。
总赋吕游问奏计,公摄其职。
岁饥,发户部大军仓赈民,僚佐争执。
公曰:「吾自任责,不以累诸君」。
寻如数偿之。
游问归,劾公专辄,上令具析而已。
七年垕中制科,八年以旧官趋召。
虞允文左相宣抚西川,自诡北伐,疑公异议,预白上改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
首葺石门堡,置戍以扼夷人。
叙州旧市羁縻,马价颇平,比岁增其尺寸,偿直不以时。
公言:「国计边防胥失之。
乞戒茶马司互市毋溢额,仍勿于夷汉禁山内伐木造舟」。
寻皆报可。
守边逾岁,淳熙元年被召,适城中火,公上章自劾。
既放罪矣,提刑何熙志奏公不亲至火所,并指《长编》记魏王食肥彘,语涉诬谤。
上曰:「此载皇宋事实,何害」?
止命成都提刑李蘩体量火事。
公行及国门,乞祠待辨,除江西转运副使,且许归遣。
公进治平四年元符三年《长编》四百十七卷。
或劝公方被谗勿及时事,公曰:「圣主睿度如此,竭忠所以报也」。
遂奏:「近者日食地震,夷狄小人不可不虑」。
又上《快箴》,引太祖退朝悔乘快决事以谏。
上曰:「朕当揭之坐隅」。
秘阁修撰,旋坐火后不尽书焚室贬秩一等,而熙志以辄议史事削两官。
公至江西,置一路财赋都簿,如潼川科约。
未几召还,乞令本路毋以臣去废此书。
上曰:「卿不为高论,务在便民,甚善」。
秘书监、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盖专付公以史事,故用侍从之礼。
三年正月也。
公前数言南郊、明堂均大礼,自宜迭行,适转对申前说。
上令集议,嬖近谓于德寿宫有嫌,沮不行。
及予为礼部尚书,与诸儒议,周成王宗祀文王汉武帝陟配高祖,所谓严父指周公也。
晋、唐及本朝名臣皆有是说,非出于焘发之耳。
其议遂定。
三月,除权礼部尚书,赐服金紫。
七月,雷震太庙,柱坏鸱尾,有司随加缮治。
公奏:「此非所以祗天变,当应以实」。
上谕大臣:「爱朕,屡有谠言」。
公尝请正太祖东乡,条上熙宁元符绍兴议论,其后卒行之。
进《四系录》,记女真、契丹起灭,自绍圣迨宣和靖康,凡二十卷。
上曰:「朕可一日忘此虏哉」?
九月侍讲,以经筵少开,录赵师民《劝讲箴》以讽,并及仇士良不欲人主读书近儒生之说。
会改潜邸为佑圣观,创璿玑殿于太一宫,公密疏二千馀言,上褒答之。
四年春驾幸太学,命公执经,特转一官,坚辞,不听。
公自郎春官已极论科举及特奏名;
去冬乞依绍兴二十七年二月诏书,用经义、诗赋、论、策四场如元祐时,仍采苏轼议量收恩科;
至是力请变文体、取实学以致人才。
上袖公奏付三省下学官议。
国子监司业郑伯熊等请如公言,而老生晚学哗言不便,议遂格。
八月,真拜侍郎,仍兼工部
《徽录》置院久,公荐吕祖谦秘书郎检讨官,审订增削数百条,书遂成,特迁一官。
或请升降两学从祀,众议不同,第去王雱像,用公说也。
元符接靖康《长编》成,上称公无愧司马光,后有表云「预席恩言,比迹先正」,指此。
夜宣引,奏:「近者蒙气蔽日,厥占不肖者禄,股肱耳目,宜谨厥与」。
赐坐,欲起,上再留,赐茶赐饮,恩意甚宠。
寻诏监视太史,测验天文。
公为郎时已言《乾道新历》不可用,因举差失数十条诘太史局官,皆无以对,然卒无知历者。
公又欲参酌《开宝通礼》、《政和五礼新仪》为一书,虽下礼官,亦不能成。
九月丁酉日当夜食,公为社坛祭告官,伐鼓礼废,公举行之。
先是垕入秘书正字,旋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校书、著作。
父子同典史事,缙绅荣之。
公感上知,论事益切,每集议,众未发言,公条陈可否,无所避。
会近臣复举公次子塾应科目,黜于阁试。
垕考校上舍生,发策云云,为御史所劾,语并及公,垕降一官罢,公以本官知常德府
初,政和七年,鼎、澧、辰、沅、靖州营田刀弩手司,给田募人开边,范世雄张察等附会扰民,建炎三年亟罢之。
乾道末守臣刘邦翰请复行于沅、靖二州。
公为转运,谓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公至请度田额。
事下诸司,公独约帅臣张栻具奏,上即从之。
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
公曰:「官捕贼,岂禁茶商」?
听其自如,迄无犬吠警。
六年丐闲,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是秋行明堂大礼,上以公首建议,特除敷文阁待制
顷之,垕、塾继亡,上欲以吏事销忧,起知遂宁府
蔡挺泾原衙教法,辟勤武堂,亲阅士卒,其杂居市廛者葺营聚之。
七年,史院进《四朝正史》,经修官在外者例减磨勘二年。
宰执奏《正史》颇采李焘《长编》,《地理》一志又出其手,诏减年外别转一官。
公自奉议郎年劳赏典积官朝议大夫,避父名遇迁秩寄理者三,于是转通议大夫
公以酒课加重,奏:「榷酤起王莽,而成于德宗。
本朝郡酿有数,监司尚不许,今乃设法劝饮以耗民财。
纵未能尽弛,犹当用买扑旧法,罢去官监」。
上意乡之,而计司迫赡军,月减三十缗而已。
公节用度,停燕会,官府肃然。
前得旨,《长编》或有增损,依熙宁修《三经义》法具奏,至是上四千四百五十馀条。
又以一百六十八年事散九百八十卷,乙览难周,别为《举要》六十八卷,《总目》五卷,《修撰事目》十卷。
时召命已下,公控辞久之,上数询来期。
十年六月,对延和殿迩英阁,方读陆贽奏议,公摭言切今者数十事劝上力行,且曰:「虽相德宗,其实不遇,今可谓千载一时」。
上曰:「惟不遇于当日,是以言垂后世」。
公又奏:「陛下即位二十馀年,志在富强,而兵弱财匮,与教民七年可以即戎异矣」。
上有无功业之叹。
公曰:「功业见乎变,人事既修,天应乃至」。
上曰:「卿宿德耆儒,宜在左右任史职」。
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
七月久旱,公进避殿损膳求言故事。
上亟施行,命侍从、台谏、两省卿监馆职封言事
赵彦中草诏云:「意者委任或非其人」。
公奏:「陛下委任不过三四大臣。
神宗富弼云:『唐太宗魏徵议政全似争竞』。
宜敕二府以魏为法,毋若元丰王圭号三旨相」。
三旨者,谓上有可否,曰「领圣旨」;
谕军国事,曰「诚如圣旨」;
启拟,曰「取圣旨」也。
又谓户部不足,南库有馀,请如唐建中罢琼林大盈库归左藏
上以奏付外,读者失色。
丁丑遂雨。
一日宣对,公言:「外议陛下多服药,罕御殿,宫嫔无时进见,浮费颇多」。
上曰:「感卿忠爱,然朕春秋已高,安得此声?
近唯葬李婕妤用三万缗,他无费也」。
上忧荧惑尝入斗。
公言:「天道远,惟正厥事可以弭灾」。
类次汉元鼎至宣和四十五事以进。
十一月朔日当食心入分,公曰:「心为宋分,为天王位,潜阳将复,阴气乘之,小人害政、夷狄窥中国之象」。
复条上古今日食是月者三十四。
明日对延和,又及晋何曾武帝无经国远图。
上甚嘉奖。
是岁,公赋诗云:「明年七十吾归矣,预买北关门外舟」。
至冬疾作,三省请给告十日
上曰:「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可半月」。
十一年春,表乞致仕,优诏不允。
上数问宰执公疾增损何如,万里招来,岂容轻去?
丞相王淮曰:「焘知进退,宜从所请」。
上曰:「脱不幸有故于道路,奈何?
可谕其乡人给事中宇文价留之」。
传上旨。
公曰:「臣子恋阙,非老疾忍乞骸骨」?
因询价时事,勉以忠荩。
四川制置使留正总领冯宪论减酒额,犹手劄赞庙堂行之。
二月病棘,甲子除敷文阁直学士,转一官致仕。
命下,喜曰:「事了矣」!
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艺祖为师,用人以昭陵为法」。
辞气安定,俄卒。
上闻嗟恻,赙银绢三百匹两,赠光禄大夫,令临安治后事,沿江漕司津置归舟。
他日语宇文价曰:「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字,且用神宗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止此也」。
公孝友诚实,性无嗜好,惟潜心经史,有《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
故其出处本于絜静精微,著述则评论今古,别白善恶,得褒贬之旨。
所至求奥篇隐帙,传录雠校,虽阴阳卜医亦无遗者。
家藏积数万卷,为文语遒而理备。
考蜀类试,参详南省,多得名士,荐人辄削稿。
前两入朝,适虞允文赵雄当路,士大夫争谈兵。
二公皆蜀人,雅敬公,公一无所徇。
晚在经筵,人颇怀安,公为上言:「前日纷纷,今日默默,俱非自治」。
其持论不随时类如此。
公著《五经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论》十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候图》、《陶潜新传》并《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二十三卷,《唐宰相谱》一卷,《江左方镇年表六卷》、《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三衙将帅年表》各一卷,《本朝事始》两卷,《建隆遗事辨》、《赵普别传》、《科场沿革》、《集贤学士》并《赐带典故》各一卷,范、韩、文、富、欧阳、司马、三苏及六君子年谱各一卷。
明年七月己酉,即葬巽岩之阳。
硕人杨氏,同邑赠朝散大夫素之孙,黄庭坚为记大雅堂者,后公八年卒,祔焉。
七子:谦,早死;
垕,终奉议郎主管成都府玉局观
𡉙,今为朝请郎权发遣忠州
塾,终承务郎
垡,亦亡;
壁、𡌴皆登科,壁今为朝散郎权发遣汉州
𡌴,承议郎主管华州云台观
六女:均,适朝散郎、知果州曹执中;
埙,适朝奉大夫、知崇庆府祖庆
坛,适文林郎汉州州学教授任埠;
腆,适薛纮颖;
增,适承议郎、充云安军使兼知县事张仲
堪,适朝散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范子庚
孙十一人:镗,宣议郎
钖,修职郎彭州九陇主簿
铿、銶、锬、周、鋂、镳、铨、积、简。
其三今亡,銶、周、镳也。
孙女三人:长驯,早夭;
次真,适修职郎孙刚,亦不在;
从,适迪功郎、新雅州卢山县簿尉刘成季。
曾孙十一人。
公爵丹棱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诸子升朝,赠少师,而赠杨氏福国夫人。
铭曰:
尚书》记言,《春秋》书事。
经别以六,史居其二。
太史公,仪尊相臣。
我朝大典,亦归宰庭。
时政有记,起居有注。
东观石渠,诸儒所聚
设官分职,上下相维。
合力纂修,犹惧阙遗。
公生遐方,初筮州县。
间于期会,屈首铅椠。
祖功宗德,业钜事丛。
政有因革,论有异同。
礼乐制作,夷狄版服。
原始要终,咸举纲目。
三入承明,迄用奏篇。
帝拟以光,士推如迁。
问何云然,多闻谅直。
舞礼文奸,视若仇敌。
以此事君,忠谠不欺。
出而临民,敬简无私。
赫赫荣名,番番寿耇。
庆流子孙,殃则何有?
螭首龟趺,刻以铭章。
申劝刚者,公为不亡。
中散大夫广西转运判官直秘阁彭公行状1201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六一、《诚斋集》卷一一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本贯吉州庐陵县。
曾祖志忠,故赠朝请郎
祖衍,故左朝奉郎,累赠正议大夫
父合,故右朝请大夫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路财赋,累赠特进
公讳汉老字季皓
其先金陵人,五世祖避地庐陵,因家焉。
公幼长于诗,绍兴季年以门子补官。
李公如冈器之,辟宜州思立县主簿,以廉介受知漕使余公良弼邓公酢荐于朝。
三岁丁父忧隆兴甲申服除,循修职郎监潭州南岳庙,调沅州司理参军
一囚以剽掠系狱,指病如股。
公白之守,卒从宽比。
部使者以宽厚勤敏廉正荐者凡十有三,循从政郎,改宣教郎,知常德府武陵县,转通直郎
邑有官池数十顷,大将邵宏渊乾没其利而不输租,有马从事冒占民田百亩,公皆复之。
奉议郎
有二氓讼田,公谕以比邻友助,二人感悟逊畔。
有武臣祝其姓者,掠仕族女为婢,公分俸嫁之。
帅臣尹公机宪使辛公弃疾以其事上闻,诏下中书书于籍,授江西提刑干办公事,转承议郎,又转朝奉郎
赣水暴涨,浮梁荡逸,西昌氓有藏舟者。
事觉,宪使摄州事怒甚,氓致白金以请。
公却之,而隐为开释。
属郡有武臣翟其姓者,秩满以事苛留,公为解之。
翟德之,饷新茗二小缶,公发之,黄金也,公笑而归之。
赣守丞相留公率二宪荐于朝,锡服朱银,授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
武昌屯兵数万,仰给六路之饷,而漕运多后期,且折阅,士夫坐颂系者众。
公言之于总饷使者曰:「折阅之敝非一,或州郡朘其道里之费,或乙买之甲者之手,或胥吏赇谢,或舟人侵牟,兼是四者,官赋焉得而不负?
四敝革则无折阅矣」。
于是系者释。
朝散郎
总使蔡公戡、赵公彦逾以器能荐,而公欲自适,力请为祠官,授主管成都府玉局观
东归,道由剑城,故旧有死而未葬者,公分橐中装佐其襄事。
朝请郎,又以太上龙飞恩转朝奉大夫,授知均州主管管内安抚司公事。
训词曰:「材术疏通,分命汝宜」。
赐对选德,公从容论奏三事,曰补诸军尺籍之缺员,核诸郡寄积之外府,严楮券增损之禁令。
上一再称善。
未几,有诏覈军实,审寄桩,重楮券。
朝散大夫
将至郡,漕使万公钟语连率今少保吴公琚曰:「武当得人矣」。
先是,守臣数易,帑庾屡空,公曰:「天下岂有不可为之郡」?
于是兴学校、请博士而士知学,释逋负、宽赋役而民蒙福,捐俸以棺歛而藁葬之俗易,辟圃以居丘墓而弃死之憾除。
桐柏山有寇邻者,号寇先生,居南垂北际之间,有众数万,为裔忧。
公移文谕以祸福,抚以恩意,三岁不敢动。
暇则登览山川,密察形势,乃请增戍兵以控要害,修器械以壮武卫,丰岁计之储,足常平之本。
疏奏,有诏下戍卒戎器二事于所部。
一日,觇者白有降虏二人,公饬边吏,令毋涉吾地。
武当贱,官吏贩鬻,斛易白金一两。
公下令曰犯者必劾,贪风顿革。
故事,吏俸以楮代缗钱之半,复损其半缗钱之陌,守独不然。
公以身先之,僚属歌舞。
士夫仕东归,舟过吾境,疾者药,死者葬,孤者廪。
朝请大夫
襄帅尚书张公杓漕使朱公晞颜交章荐进,且以书白宰相曰:「彭某治郡先慈惠,固圉务安静」。
今上登极,转奉直大夫
明年诣阙,有诏赐对,公奏二事,其一请增均州之戍兵而精其器械,其二请赦边郡之逃卒而许其还籍,上首肯。
授知常德府、澧辰沅靖州兵马盗贼公事,封庐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训词有曰:「尔公清可以临民,惠和足以绥远」。
朝议大夫
外台邻郡有馈觞豆之赀者,缗钱月计二十万,公别贮之。
一日诣学官,顾视墙屋倾挠,乃僝工歛材,取具于此。
有嫠毕者,裔出文简,老矣,而二女未嫁,又以其馀为之归装,后皆有归,士君子颂叹焉。
暇日披职方图记,见武陵兵籍昔三千人,今仅十一,请增至五百人,上俞其请。
于是室庐戈甲焕然一新,军势整肃,冠于旁郡。
有诏减磨勘二年。
有挟贵觅举者,公不答。
时苦水潦,谷价倍蓰,细民艰食,而常平使者往摄荆帅。
公曰:「事亟矣」。
遽发廪数千,不暇白。
使者闻之,曰:「谓后世无汲直可乎」?
总领赵公不迹仓使梁公季珌漕使郑公㮚上其治行,转中散大夫,除广东转运判官
公入境,诸台馈赆秋毫必辞。
改除广西转运判官,公曰:「足未履台治而复易节,上恩至厚,其何以报」?
乃撷属部士夫人之贤且才者如曲江曾悫主管文字王久大、淮泉属郑应中荐于朝,曰「是亦报国之一也」。
既解组,舟行至端溪,意忽忽若小剧者,急呼其子某曰:「为我上章纳禄」。
因小憩,梦觉而逝。
庆元庚申二月九日也。
后两月,除直秘阁致仕。
训词曰:「制行无亏,居官可纪。
以疾而休,朕固深惜」。
武陵郡夫人黄氏。
天性孝友。
初,二女弟嫠居,公抚育独厚,仕必偕行,且必令归士大夫。
后其一适从政郎隆兴府丰城县李充,其一适文林郎赣州观察推官朱光祖,其忧乃解。
族亲有婚姻过未毕,乡邻有祖父之丧久不能举者,公皆出力经纪之。
娶曾氏,系出南丰,前福建漕使孜之从孙,先公十年卒,封赠至令人。
子男四人:尧俞,先令人十有七年卒;
去疾,文林郎、前监广州市舶库,尝与计偕;
去泰,迪功郎、前静江府司户参军
去非,以公致仕恩当补通仕郎
女三人:长适通直郎、新知隆兴府武宁县欧阳俣,次适故奉议郎、知抚州临川刘德礼,季未嫁而卒。
孙男六人:舜牧舜元、舜恺、舜申、舜钦、舜庸。
女八人:长适故儒林郎、新鄂州州学教授赵师共,馀未嫁。
诸孤护公柩以归,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去疾来谒予,请状公之行,以乞铭于丞相益国周公,则敬诺而书之。
嘉泰元年月日,具位杨某谨状。
魏元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
共甫书与子飞云,李显忠殿帅之除,知为夺兵罢黜之渐,有尹机者说之曰:「今魏公锐志恢复,而诸将莫敢前者,姑以是自荐,公必喜而见留。
然计其财力,未能举事,是我以空言而获实利也」。
显忠悦,言于公,如指意,公果然之,而不复计其力之未能大举也。
上疏出师,廷议莫以为可,而上意向之不可夺,诏报公即行。
显忠邵宏渊合兵入宿州宏渊欲散府库以赉将士,而全军以归,李不可,遣宏渊出城措置,而尽有其金帛,以马载还其家。
已而置酒高会,官妓人予白金一两,士卒人予钱三百,军士大怒。
会虏骑至城下,众莫肯战,扬言虏盛不可当,且欲图之。
显忠惶遽,遂走,失亡七八千人(七万人出寨,还者六万馀。),而军资器械尽没。
幸是日大雾,虏人不知我师之遁,故无他,不然几殆。
然虏人冒火暑奔驰赴救,人马踣于道者相望也(入宿州后事,宽甫书所报也。)
书亦云上意犹向魏公,但不知相汤公、遣杨存中、罢王龟龄又何意耳。
平甫云,家书中言,初闻宿州之溃,不得其由,朝廷震骇,疑二将降北。
德寿以二将皆杨旧部曲,遣往招之,故有此命。
后省初欲论驳,而亦不知所以为他计者,遂止,不知果然否。
邵宏渊刘宝分护淮东、西,不知复如何。
守险之说未为不然,但不知所以为自治之计如何耳。
但守与和二字相似,不知为是说者于此能别异之否?
愚谓今日之忧不在边境,正惟庙堂议论弛张黜陟,乃折冲制胜根本。
魏公绩用不成,正坐此耳。
吕许公范文正公言欲经略西事,不如且在朝廷,此言深有味。
老兄以为如何?
判府都运中大启 南宋 · 尹机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四、《宋人佚简》卷一
机启:即日仲冬谨时,恭惟恩府判府都运中大台候动止万福。
机即日蒙恩,谨奉启起居,不备。
谨启恩府判府都运中大台坐,谨空。
门生右通直郎、充淮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尹机
与人启 南宋 · 尹机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四、《宋人佚简》卷一
右机启:伏审和气自生,抑亦假途,倚须晋拜二天。
竹分符,尽识吏民之故旧;
先声所致,五裤将腾盈耳之歌谣。
一札十行,亟被赐环之台命。
机逖违门墙,区区虽缺于缄幐,每每常存于鉴寐。
自知弱植,永□洪庥。
侧聆纶綍以增荣,阻造旌麾而展庆。
蒙吏门生之意,心旌所蕴,笔舌奚周。
伏冀于絪鼎间,为国家寿。
谨具启申贺,伏惟鉴念,不备。
谨启。
十一月日,门生右通直郎、充淮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尹机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