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与普照禅师 北宋 · 翁彦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一
彦国启:比承访逮,殊慰间阔。
秋雨,伏惟起居轻利。
初七日辄屈象驾访及,兜率一饭,千万肯临。
诸得面可究,不宣。
彦国上启照禅师道旧。
宝峰照和尚真赞 北宋 · 释正觉
 押宥韵
山拥云腴,水怀月昼。
照彻体前,湛存身后。
机头梭路微分,针鼻线芒初透。
灵涵万象兮彼不遗馀,坐断十方兮我无渗漏。
碧岩录序建炎二年 南宋 · 释普照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四、《雪窦寺志》卷九、《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一
至圣命脉,列祖大机,换骨灵方,颐神妙术。
其惟雪窦禅师,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风规。
秉烹佛煅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
银山铁壁,孰敢钻研;
蚊咬铁牛,难为下口。
不逢大匠,焉悉玄微?
粤有佛果老人,住碧岩日,学者迷而请益,老人悯以垂慈,剔抉渊源,剖析底理,当阳直指,岂立见知。
百则公案,从头一串穿来;
一队老汉,次第总将按过。
须知赵璧本无瑕颣,相如谩诳秦王
至道实乎无言,宗师垂慈救弊。
傥如是见,方知彻底老婆。
其或泥句沈言,未免灭佛种族。
普照幸亲师席,得闻未闻,道友集成简编,鄙拙叙其本末。
时建炎戊申暮春晦日,参学嗣祖比丘普照谨序。
按:《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一,大正藏卷四八。
示升禅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
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
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蹋著本地风光,初不改移寻常行履,而表里一如,任运施为,不立奇特,与汎常人无以异,唤作绝学无为闲静道人。
而自处之际,不露心迹,直得诸天捧花无路,魔外潜窥不见,始是朴实头,著实处也。
养来养去,日久岁深,世法佛法打成一片,混融无际,力用现成,透脱死生,岂为难事?
但患證入处不谛当,胸中有物,则留碍也。
要急相应,当须旋有旋消,如红炉著雪相似,自然廓然安静,得大解脱也。
但自退审,亲附知识不为不久,所以履践处还有端的落著也。
未若有落著,更疑个甚么。
直下不起一念,脱体承当,一处才真,千处万处岂更别也。
祖师只要人见性,诸佛只令人悟心,心性既真,纯一无杂,则四大五蕴,六根六尘,一切万有,无不皆是自己放身舍命处。
等闲荡荡地,如日普照,如虚空无边量,岂以有限身心,返自拘局,令不快活耶?
古人十年二十年,只要参透,一透之后,便解作活计。
如今岂是欠阙?
但不起要情,不生执著,随力遇缘,靡不通彻。
唯贵专一纯静,虽干事缘,亦非外物。
摄归自己,即为妙用。
八万尘劳,即时化作八万波罗蜜,更不须别参知识。
于日用中,度无量数众生,成就无量数佛事,历涉无量数法门,皆从自己胸中流出,岂有他哉!
所谓百尺竿头须进步,大千沙界现全身。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法济禅师(住泗洲普照长老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八、《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
释迦文多子塔前分半座,已密授此印,尔后拈花第二重公案。
至于付金襕,鸡足山中候弥勒,是多少节文也。
达磨迢迢自西竺游梁历魏,冷坐少林,深雪之中,有个断臂老子解觑破,不免漏泄分付伊,谓之单传密记。
子细推之,一场败阙,自此便喧传西来旨意。
世间随流,将错就错,满地流行,分五家七宗,递立门户提唱。
就实穷之,端的成得什么边事?
是故从上达人,不吃这般茶饭。
且如何却是谛当,将知六合外著得眼,早自别也。
况无边香水海浮幢王刹表下视底,乃少知落著实处,所以道「此大丈夫事」。
扑迭掀豁,步骤作略,唯同风契證,始善弘,终不摋沙摋土,遂与释迦金色碧眼神光共一坐具地。
等闲垂手,杀人活人,初无窠臼,只贵紧峭万苦千辛,至崄至毒下,得断命手脚,然后不虚印授也。
白云师公云:「神仙秘诀,父子不传」。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示达禅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
大道正体,不在混沌未分及杳冥恍惚处,亦不是故作深邃隐蔽,令人不可穷,不可测量。
盖至明非明,至妙非妙,直下简易。
若是宿根纯静,聊闻举著,便知落处,更不向外驰求。
向根脚下,千了百当,全体现成,乃至触境遇缘,悉皆透顶透底,坐得断,把得住,作得主,终不取他人舌头路布及古今言教机境公案,将为极则。
是故从上作家唯只提持此段,要人自承当担荷,岂曾更立阶梯地位,渐次如之若彼来。
今时兄弟,不道他全不用心,要是不得省力。
具大根大器,大机大用,一闻千悟,彻骨彻髓,痛领将去。
才一蹉却毫发,便入解会理路,言诠意识根尘中去,所以脱他药网不出。
未免漠漠怀疑,便更下钝工,十年五载,终莫能果决。
寻常每劝兄弟,须奋猛利心,弃却从前学路得失窠臼。
似向万仞悬崖,撒手拌舍性命,从他气息一点也,无如大死底人,饷间苏醒起来,谩你不得也。
却为已到脚蹋实地处,宽若太虚,明如杲日。
更不消造化,一切自圆成。
二六时中,与千圣交参,俱为殊胜奇特脱洒。
信口开,信脚行,更疑个甚?
岂不见古宿指人,道由悟达,法离见闻。
若也真的悟去,更忧甚佛不解语?
切须向日用中,不起异见,放教胸中洒洒落落。
打办精神,自觑见久之,须有信入处。
若只守闲,闭眉合眼,要参露柱灯笼也。
须知有佛种性底,终不向死水里折倒。
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菩提离言说,从来无得人,具摩醯正眼灵利衲子,聊闻举著,即便觑透。
终不作限量,堕在解脱深坑中。
有般底容有路布,即谓离言说。
真言说无得人,乃实證之人当面蹉却,被藤缠倒,终不明得从上来事。
是故此宗虽务冥契密付,既作诸佛苗裔,应须绍续门风,明全提正印深机,脱生死尘劳,恶作执缚。
永嘉乃云:「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岂容拟议于其间哉」?
生死为大事,真透脱去,不以为大。
何故?
以无怖畏,谛了实證,如如不动,视万有起灭,中外根株,洞然明白,始末齐平,初无得丧。
而常执此大明普照,若揭日月而行。
如师子王游戏自在,促百千劫为一念,衍一念为百千劫,须弥纳芥子中,大千掷方外,皆我心常分,何有净秽去来为挂碍,生死得丧为繄累哉?
古德云:「生也犹如著衫,死也还同脱裤」。
不以生死为大变,可知矣。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宋故建康府高座寺东讲院主新公塔铭 南宋 · 释法永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六、《江苏金石记》卷一一、《江宁金石记》卷五、《平津馆金石萃编》卷二○、《金陵梵刹志》卷三四
师讳慧新,姓曹氏南京楚丘人也。
年廿四岁,依本府右街显慈寺卧佛院僧明德为师。
建炎改元,授具足戎。
四年,发志荷负慈母刘氏往南海礼补陁观音。
一夕至海滨,遇一老翁,为师曰:「汝何往也」?
师曰:「欲礼补陁观音」。
老翁曰:「观音不在南方,汝途中蹉过尔,可速归」。
老翁言讫,遂失所在。
师恍然如梦醒,知是异人,方悟观音随心即现,既回临安
绍兴二年,结庵龙山,发心斋僧,供赡长讲。
五年,之建康普光庵,接待往来云侣。
次迁高座寺东,借隅隙地,筑基架屋。
西北诸师,辐辏兹地,师不倦供给,香火益严。
六军将帅、四方信人闻之,送供略无虚日。
十五年,雕造慈氏圣像,带座莲花,高一丈八尺,金碧庄严,烂然夺目。
落成之日,作会激扬,观者如市。
十六年冬,行朝诸将帅坚招师往,以砌御路为请,师不得辞。
缘事方毕,十七年二月十二日,示微疾告终。
师世寿四十八,僧腊廿一,斋僧廿万计,妙严胜会,修崇不可殚纪。
呜呼!
我佛之徒,后五百岁像法之末,罕得其人。
而师之禀性淳古,出言诚谛,以苦节为务,以利物为心,贤隐圣师,莫不供承,胜地名山,莫不瞻仰。
心田德密,行业孤标,以有为身,易无漏智,能事斯办,镜像修然。
决取涅盘,现寂灭相,薪尽火灭,收骨舍利。
复还建康,卜地宋兴,建兹灵塔四,俾众有所皈向焉。
其徒义从持师之状来京口楞伽顶,丐余为铭,将刻诸石。
余与师有契,义不可辞,谨以师行业次第之。
乃为铭曰:
脱世尘劳,念求出离。
著坏色衣,勤恪不替。
以如幻心,兴如幻智。
诱彼信人,作利益事。
补陁观音,迹混廛市。
不在南方,斯言有味。
斋僧福田,讲演奥义。
彫刻中天,内宫慈氏。
天街御路,广平心地。
能事告终,二月十二
收设利罗,归金陵寺。
巍巍浮图,永为津济。
住持建康府兴教院赐紫僧中彦、东京太平兴国寺赐紫普照大师德明同造塔。
绍兴十九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立石。
灵岩山显亲崇报福院为前住当山广照和尚忌辰追修请公据乾道三年十二月 南宋 · 释德新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一二
德新等伏为先师广逸和尚前住持本院一十二年,为国焚修,并无疏虞,及节次施钱修盖屋宇,于山门颇有功绩。
昨于乾道元年三月初七日迁化,骨殖舍利,已就本山安葬建塔。
每遇忌辰,虽承山门已依例追着,第恐十方禅院岁月流易,前后主执之人恐有更废,深失德新等孝诚之心。
今来幸蒙堂头佛慧卿和尚创置柴荡,供应常住年计□用,又承山门已将先师在日桩管长生衣钵壹佰壹拾硕,转变见钱叁佰叁拾贯文足,并徒弟僧□等三十人共率钱贰佰染拾贯文,共揍前项米钱计陆佰贯文足,添置柴荡伍佰亩,在昆山□□□永入本院为业。
每至忌辰,乞依例就常住办食,斋僧一堂,设位供养,僧众讽诵追□□□塔宇年□弊损,乞院门及时修葺,免致颓毁。
切恐向后年远,事有更易,临时难以告说,有□目□□至□具□披告判府直阁,伏乞台判付本院刻石,永远表,于后乱有更易,即仰具状经官陈理施行。
未敢自专,伏候台旨。
乾道三年十二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