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朝奉大夫嘉州孙公墓志铭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澹斋集》卷一七、民国《简阳县志》卷二○
公讳观国,字宾老姓孙氏,绵之罗江人,后徙彰明
曾祖某,祖某。
父某,以公贵,赠朝散大夫
大夫公笃义好学,倾意士党,昏暮叩门,无不得所欲,声摇一乡。
公幼机悟,未冠入太学,从临邛赵雍学《易》,遂同荐。
已而再荐再黜,志愈励,尽置家事,囊书舍佛屋。
会复词赋,为之如素习,因以冠能书试外省。
冯给事楫识其文,擢殊等,解褐为彭州司理参军
兵夜直,其妇死于家,兵就鞫,惨楚将诬服。
公疑访于外,乃得妇奸,尝与夫反目,知为自戕,兵始得脱。
有与娼狎,而或约同死。
娼毙,其人不殊,舆至狱,懵不能白。
一日牵其衣,见字股间,具道所以为者,谳笞之。
其平反多类此。
遂宁府教授,改秦州
丁母忧,服除,调文州曲水
将武人喜渔夺,牛羊视人,公不为挠,除彭州教授
公在彭固喜以文字指授诸生,其再至也,尤劝趋之。
守相相阋,阴掩伺,公揭试题「圣人为腹不为目」以讽。
丁大夫公忧,免丧,利州提点刑狱路彬辟其属。
未几路召还,太尉杨政挽留之。
杨豪健贵严,独于公尽礼,以为至诚不欺,可托腹心者,军政听而后行。
公随事规纠,一军肃然。
眉州丹棱县,以治称。
知除州庆符,未赴,路公登法从首荐之,除简州
其词云:「学有根源,行无缺玷」。
人谓惟公足以当之。
简素无事,公亦以无事治之,葺贡闱,新城谯,皆举其未举者,待游士最有恩意。
解组造朝,对便殿,首论「艺祖皇帝受天眷命,混一区宇,庙谋宸算,虽发自渊衷,而当时腹心大臣相与从容谋议,挺身任责,洞然不疑者,惟赵普一人。
今日之势,正如二人对奕,技等则相持,一胜则一负。
要在当局者知己知彼,算无遗策,乃可保其必胜。
而今不足者,正在谋臣」。
上矍然是之。
语闻,在事者不悦,人为寒毛。
久之,除隆州
陛辞,或曰少卑之,公慨然列前奏,且曰:「陛下比以冬雷黜鼎辅,中外既已震慑英断,愿及今图任真相以慰人望」。
上愈开纳,而人亦始服公论事有体。
隆壤瘠而民贫,士众而多显家,公抚民以不扰,接士以无倦,而待显家以不谄。
嘉州病已侵,然犹自力于治,竟不起。
将绝书遗戒,一笔不乱,实乾道某年某月日也。
享年若干,积官至朝奉大夫
其转朝奉郎也,以上即位恩,母杨氏赠宜人
娶景氏,封安人
四男子:廷玉,登进士第,终从事郎、眉州防禦判官
振玉,尝名贤书,以公致仕恩补将仕郎
朝玉,业进士
鸣玉,先公卒。
三女:适士人王远之、王玚、儒林郎成都府教授刘焘
孙男女若干人。
振玉等以是年十二月葬公于魏城县某乡藏玉谷。
公为人有常德,练世故,达人情,宽裕而善持,深博而有谋。
凡经所裁订,重轻亟徐,皆应衡石。
尤笃于孝爱,大夫公举晚息尝恐不以子数,公识其意,亲抚抱,且名之系谱牒,大夫公见而悦甚。
教弟康国,亦得举。
宗人有争耕犁者,买而分遗之,皆愧悔。
族若乡之婚葬及穷无归,必公之赴,公亦任之,如疾痛疴痒在己,不家有亡之恤也。
少学于魏城公实,阎死,公市田以葬,手植松槚,岁时奠祭,而字其孤。
平居寡言笑,对客危坐终日,往往无一语,至辨析是否,论人物贤鄙,湜湜不茍。
学子所在如市,公子弟诲接之,占一善口之不置,或畔绳检,亦显刺尽言,故其门多成立者。
平易,然必己出,耨奸锄恶,有仁者之勇。
秦丞相当国,公投之书,言当时征歛之弊曰:「昔者以法取,次犹以术取,今几于白取矣」。
又曰:「恶吏侵掠细民,禁之诚善矣,然使出缗曰免行,则是职之官吏,取之公上,此何理哉」!
秦不为忤,更畀以美阙。
性疾妖幻,有神降其土,自托于金仙氏,作文字仿浮屠所行道场轨仪法,愚人趣和之,日夜列薰炬,撞钟伐鼓如狂。
公亟以告郡君火其书,笞逐其徒。
晚与其子居绵竹,邑人无贵贱与均礼,穷阎小家,停车候门,必得见乃去,人推其盛德。
及其死,知与不知皆为流涕,自号龊翁
文集七十卷,《游吴录》二十卷,《龙川笔录》十卷,藏于家。
其文不事斲削而自合,尤喜诗,而亦工于诗。
予尝论世之为士者,类藩饰表襮,钓浮誉而掠世资;
为吏者又争以敏锐刻给相高,取速功疾验以梯显美
公独退然不竞,为所当为,求不愧不怍而已。
然居乡名长者,在官名循吏,德礼足以驯强暴,惠利足以及孤茕。
三佩刺史之章,诸子楚楚惟肖。
年逾耆艾,没而祭于社,不知为士为吏者当如是耶,或彼之可慕也!
公之葬,振玉以彭州教授大临彦博所次行实来乞铭,曰乃翁属纩时语也。
予母外家公之族,而先君子平生待公如师友,彦博与予又少从公游,故以是属。
彦博纪叙有法,予姑为之铭。
铭曰:
晰晰其中,不媟以形也。
言言其立,不贾以名也。
德足仪其家也,足善其民也。
尚论之《中庸》之君子,《易》之丈人也。
閟斯铭,夸薄者勖,沈厚者进,俗之崇也。
高丽王诏书1126年4月24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三、《梁溪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高丽国王:朕居春宫,十有馀载,虽德不类,罔敢怠逸,亦惟四方所闻。
道君太上皇帝享国日久,厌于万几之烦,爰议内禅,朕辞不获命,遂登大宝。
深惟祖宗基构之隆,上皇付托之重,夙夜警惕,惧不克任。
而金人不道,乘郭药师背叛之故,陷没燕山,俶扰边境,达于都畿。
方朕即政之初,遭此震惊,以故未及与王相闻。
朕惟王世济忠孝,膺受显册,奄有三韩之地,屏翰之旧,久受国恩。
肆我烈祖神宗皇帝遣使修聘,礼意备至,情同骨肉,义则君臣。
以至于我道君太上皇帝,频年遣使,锡赉不赀,待遇加等。
朕惟中国与王远隔辽海,壤断土绝,而恩礼如此,岂有他哉!
亦惟藩卫中国,庶几艰难,有以敌忾。
兹者金人乘我不备,与叛人偕来,深入内地。
王国与之为邻,相望无数百里之,而不能荡其巢穴,以报中国,岂累朝待遇殊绝之意邪?
彼金人者,固尝臣属于王,以蕞尔海隅之丑,背天逆神,绝灭契丹,遂陵中国,淫暴滋甚。
使其得志,何有于王哉!
孤军深入,理当剿殄。
朕以其劫质肃王而去,第命将士驱逐出境,边城晏然。
方将起天下之兵,问罪小丑,王其率励师众,相为表里,以行天诛。
夫纠逖王慝,献俘本朝,以报中国数世之恩,大忠也。
取乱侮亡,诛讨淫暴,以伸威沙漠之外,大义也。
拓地开境,覆其巢穴,以报骤骄不臣之罪,大威也。
一举而三者皆得,王何惮而不为哉!
高爵厚赐,朕于王无所爱惜,王其勉之。
今遣侯章等往谕至意。
夏热,比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王定国(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六三、《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三
数日卧病在告。
不审起居佳否?
知今日会两婿,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玉相对,得无少澹否?
扶病暂起,见与子由简大骂,书尺往还,正是扰人可憎之物,公乃以此为喜怒乎?
仙人王远云,得此书,当复剧口大骂之,固应尔。
然而不可以徒骂也。
知公澹甚,往发一笑。
张十七必在坐,幸伸意。
长沙贺天申节进无逸篇劄子绍兴十六年五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五、《张魏公行状》下、康熙《绵竹县志》卷三、《张魏公集》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三
臣仰惟神圣出震御乾之辰,天下孰不欢欣鼓舞,祝吾君寿?
臣窃谓人臣事君,犹子事父,要当略去礼文,思求实报。
臣尝潜心圣人之经,有可以取必于天,膺大福,获大寿,决然无疑者,辄输丹诚,为陛下献。
臣伏考周公《无逸》篇,商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
高宗「嘉靖商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周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三君者,非徒身享安荣而有国长久,后世莫加焉。
商自祖甲之后立王,「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是以「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夫天道昭昭,其报如响。
仰惟圣德日新,大孝之诚昭格天地,寿福无疆,宜过商宗、周王远甚。
臣不胜臣子祝颂之情,愿陛下兢兢业业,勉之又勉,永坚此心,以奉天道,则天之所以报吾君者宜如何哉!
通直郎权通判环州事钱君墓志铭元祐二年十二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三、《鸡肋集》卷六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钱氏临安人,自武肃王镠吴越至归本朝,其子孙仕宦常数十百人。
有讳禹卿仲谟者,天下兵马大元帅尚书令兼中书令、秦国忠懿王讳俶之曾孙,保静军节度观察留后、赠太尉、宣惠公讳惟济之孙,而中大夫讳暌之子也。
以父任为太庙斋郎
调云安尉,徙令繁昌,以行法不扰,改大理丞
通判霸州,迁通直郎
年五十,元丰五年三月丁酉卒。
夫人仁和县杨氏,悲哀,无几何亦卒。
二子誴、诩。
女嫁进士仲坚
元祐二年十二月庚寅,葬应天府楚丘县胡村之原,以杨夫人祔。
其弟山南东道节度推官唐卿来曰:「吾母,君之从祖姑,而吾兄,君所知也。
愿以数言藏其墓」。
补之曰:「诺」。
君举进士,博达彊力,所居官可道。
霸州有告榷场火者,众相传虏至,守陴警备。
君曰:「何至是」!
遣捕之,果小偷也。
环州,属灵武用兵,守辟君提举粮草,虏纵抄,输者不继,而君崎岖独全。
霸、环,西北要害郡,朝廷方以此观君而用之,而君死矣。
补之既悲君不遇而志之,且申其事以为铭。
曰:
杭钱姓武肃显。
遭乱离,匿负贩。
鉴山石,衮龙俨。
奋八都,五王远
世阻江,不绝献。
龙兴,致其版。
爱生人,流斯善。
将及相,卿士衍。
忠懿,胙秦墟。
保静,有旐旟。
粤其孙,中大夫
世不乏,发仲谟
繁昌,发迹初。
佐两邦,政有誉。
火边市,人惊郛。
灵武,行者瘏。
克掩捕,莫告劬。
通直,五十殂。
夫人杨,殒戚吁,子誴、诩,儒冠裾。
女一人,石氏夫。
岁丁卯,月极涂,十二日,归其居。
何以识?
胡。
富池昭勇庙记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三
昭毅武惠遗爱灵显者,王爵号也;
昭勇者,王庙号也;
富池者,王庙所也;
甘氏者,王姓也;
巴郡之临江者,王乡里也。
某为秦丞相王远祖也;
某为吴尚书、某为会稽者,王子也;
某为吴太子太傅、某为镇南大将军、某为散骑郎者,王孙也。
镇南者,死王敦之难于襄阳,晋忠臣也。
,王所仕国也;
大帝,王所事主也。
西陵太守、升城督、折冲将军、前部督,王所历官也。
破曹公于乌林、于濡须,获朱光皖城,遏张辽合肥,走关羽益阳,解曹仁南郡,禽黄祖武昌者,王生而在吴之功也。
捍寇贼、保城邑、兴雨泽、救生灵于元丰、于建炎、于绍兴、于隆兴者,王没而在宋之功也。
王生而事刘表、事黄祖,皆弗克终,而其际会建功立业者,吴也。
王没而历晋、历宋、历齐、历梁、历陈、历隋、历唐,皆无所宠嘉,而其尤大彰明较著者宋也。
宋有天下,追录前代忠臣义士死而能有阴功密泽者,于是以王为褒国公开宝五年太宗皇帝锡之也。
以王为褒国灵公者,元丰五年大旱祷雨有应,郡以状闻,神宗皇帝锡之也。
以庙为昭勇者,政和二年部使者以王功闻诸朝,徽宗皇帝锡之也。
以王为武惠王者,宣和五年道士臧归真以王功上公车,徽宗皇帝锡之也。
以王为武惠昭毅王者,建炎二年以灵卜惊张遇,郡以状闻,太上皇帝锡之也。
以王为昭毅武惠显灵王者,建炎四年以阴兵镇金人,御营使刘光世以状闻,太上皇帝锡之也。
以王为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者,绍兴二十一年部使者以王功闻诸朝,又太上皇帝锡之也。
王太守将军于吴,公于开宝,增号于元丰,王于宣和,一再增号于建炎,又增号于绍兴
呜呼!
吴于王厚,宋于王尤也。
顺佑、柔懿凡两夫人,小君若女也;
绍威、绍灵凡两侯,尚书会稽也,建炎四年刘光世之请也。
呜呼!
吴于王厚,宋于王尤也。
吴所以兴有五人也:不能退曹公,使曹公顺流而下,吴必亡,其退之者周瑜也。
不能擒关羽,使关羽卷襄汉而上,吴必亡,其擒之者吕蒙也。
不能却汉先主,使先主顺流而下,吴必亡,其却之者陆逊也。
不能取黄祖,使黄祖据中而立,吴弗兴,其取之者王也、鲁肃也。
肃之言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王之言曰:「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
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国之西势也。
刘表虑浅子劣,不可后图之。
宜先取黄祖,进据楚关,渐规巴蜀」。
此二策者,吴所以兴也。
汉高帝之兴,韩信坛上之辞也。
汉先主之兴,诸葛亮庐中之辞也。
吴大帝之兴,王所建取武昌、并荆州之谋也。
周瑜、吕蒙、鲁肃、陆班也,陈武、凌统、董袭、蒋钦非班也。
后王之没千馀年,始与史氏辨正而著王之等夷为高,非诸公之品也。
呜呼!
其亦有数也已。
按图经,王尝为偏将,领阳新下雉县,今在郡西,大帝取以为武昌郡者也。
按传,王为西陵太守,领二县。
阳新在隋为富川,又为永兴,去西陵千馀里,疑传未安也。
或者为西陵之后易领阳新下雉,上接武昌,下控浔阳,未可知也。
按图经,王尝侯溧阳,镇富池
按传,王之卒也未侯,尝屯当口,屯半洲,不及富池,疑图经未安也。
下雉富池二十馀里,或者富池即故下雉,未可知也。
呜呼!
校合山川道路于千载之上难也,可以阙书,而王之丰功茂烈则不可以阙书也。
受吴之恩,报之如此,受宋之恩,报之又如此,则王之忠义又不可以阙书也。
宋祚无极,王心亦无极,阴殄北敌,永清中原,共跻登兹,王之威灵诚足以及此也。
词曰:陵谷兮迭为高深,草木兮秋春。
明月兮不沦,金支翠旗兮常新。
波涛沸兮箫鼓,龙吟兮蛟舞。
瑶簪兮琼琚,江妃兮汉女。
卮动兮星流,袂举兮云浮。
格泽欃枪兮播落,踧踏虚空兮百万之貔貅。
厉鬼惊兮疾走,沙飞兮石吼。
玉剑兮不鸣,天河兮无声。
亿万年兮元功,生死兮哀荣。
谷我兮丝我,淮之右兮江之左,缭荆阳兮提封,惠泽兮穹窿,赤县风尘兮蒙笼。
揭龙旂兮在大宫,谈笑汎扫兮正位于天中。
有诏臣某兮,女其为王颂之。
拜手稽首兮,曰臣其敢辞(《雪山集》卷七。)
神宗:原脱「宗」字,据文意补。
叶刚明字序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道乡集》卷二八、《粤西文载》卷五一
予之窜昭平也,由湖湘桂岭,而南雄叶适正尧道方侍亲为桂州幕官,一见如故人。
其后尧道侍亲权高州教授,往返昭平,又数数相见。
及予蒙恩移汉阳,尧道尊亲初转宣德签判浔州,未行,又相遇于
方亲戚故旧弃予如遗之时,尧道乃坦无嫌疑,每见益厚,殆如兄弟急难之情,求之昔人,且不多得,而况今人乎?
知其可与适道也。
尧道无兼侍,父母深爱之。
尧道左右顺承,惟恐丝毫动亲意。
晨昏之外,治经作文,未尝废怠。
秋试转运司,偶不与选,不以归咎于人,惟自反曰:「分当如此,但无以上副亲望,重自愧惧,敢不强勉学问,以幸有成」。
予以为可与适道,又岂不信矣乎。
尧道属予易字,于是取扬子所谓「见善明,用心刚」字之曰「刚明」。
盖见善不明则不知正道,用心不刚则不能正道。
尧、舜、文王远矣,而道则自古而常今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亦刚明而已矣。
以子之才之志,而以刚明充之,予知子有时跃然而喜曰:「尧、舜,果与人同耳。
文王,果我师也」。
在家在邦,斯无往而不达矣。
倾予拭予,自验予之言不妄,实自此始。
孝武号令文章如何论 南宋 · 缪烈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二、《论学绳尺》卷一
论曰:治道未有无其本也。
本立则其见诸显设者皆自然而然,初非容其心也。
六经者治道之本,盛帝明王之极致,举不外是。
其措辞立论,虽非后来所可企望,然洪模懿范,昭布森列,挹其馀润,则典则程度自有可观者焉。
世之有志于治道者,孰不欲举一世之治,使焕然皆有华藻之可述。
然求之号令,鲜可人意。
求之文章,徒饰虚言。
或者见其不如古而归咎于号令文章之不修,不知此岂用力于号令文章者所能得哉!
有经术以为之本,沉浸醲郁之馀,由是而充,则自有不容掩者矣。
汉武帝承礼文多阙之后,迄能使号令文章焕然可述,盛哉!
班孟坚述其所以盛,而先之表章六经之一言,吁,其知武帝治道之所自出也欤。
孝武号令文章如何,请申之。
发号施令,罔有不臧,涣汗大号,令出惟行,非六经之所以为号令者乎?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追琢其章,金玉其相,非六经之所以为文章者乎?
号令之明,文章之粹,未有过此者,岂不足以垂百王之轨范,万世之龟鉴欤!
然自三代而降,乘时施为,有志于治道者,岂不欲以古之号令者为号令,以古之文章者为文章?
卒之卑陋蹇狭,瑟缩骫骳。
行之一时,已不足以动天下之观听,尚何望其传之后嗣,诏之来世也哉!
盖自《文侯之命》称述于东周者,辞体卑弱,已无复《君陈》、《康诰》之旧,而号令不如古。
自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而文章不如古。
自是而下,源流益远。
秦人不师古,始焚灭六经,亦既自拔其本,自塞其源矣。
徙木之令,封禅之文,徒足以驱一世于聋瞆,其于号令文章,何足多论!
汉兴高皇帝起自马上,不事诗书,一时所谓号令文章者,不过羽檄召兵、大风起舞而已。
时方草创,君子无望焉。
至于文、景,渐有可称。
后元诏令,温然粹然,寖有古意。
君子以为广游学之路,刺六经,作王制,实为之先也。
若夫礼乐未遑,制度多阙,亦以时之未暇耳。
武帝光绍鸿业,以言其时,则汉兴六七十载,烟火万里也;
以言其资,则雄才大略,高迈前古也。
汉家一代之治,发挥而润色之,岂非此其时乎。
自今观之,兴廉有诏,求言有诏,举茂才有诏,号令班班,闻者至今可使耸动;
得鼎有歌,天马有歌,乐章有歌,文章炳炳,见者至今犹足晃耀。
夫烂然雅奏,玉振金声,斐然前陈,日光玉洁,人知其为之号令文章尔。
岂知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自本自根,盖有在也。
班孟坚述其灿然之盛,足以诒谋后嗣。
而叙事之首,表章罢黜,实为之先。
究其旨意,岂直以修郊祀、改正朔、协音律以此为盛而已哉?
意者黄老之言,尽屏时好,儒术登崇,相与辨难,故能使文章尔雅,训辞温润。
膏之沃者光茂,源之深者流长,信有自来矣。
不然,异时内外相应,无非义理温润之文,傥非所积之宏,所培之厚,岂能强至是哉!
太史公之作《史记》也,盛称建元元狩以来文辞灿然,不述于《表》,不述于《纪》,而自序于《儒林传》之首,迁其知所本始矣。
意者,班固之言,其犹有所祖述欤?
厥后王通续书之著,既叹五帝之典、三王之诰,不可复见,而于汉之制志诏策,深所致意,且曰:「帝王远矣,舍汉其将安之」!
然则班固所谓后嗣得遵洪业,岂不信然。
虽然,续书无传,君子尝深为文中子惜。
如使汉之号令文章果能无愧于典诰之旧,则续书制志至今存可也。
毋亦可以为汉之盛,而未足为五帝三王之盛欤?
仲舒之言曰:「强勉学问,知益明」。
武帝有可为之时,有能为之资,又有大有为之志,表章、罢黜以来意向,亦略定矣。
惜夫多欲未克,不能勉其所未
于是号令文章非不灿然,可述而可见者仅止此。
如使以仲舒所谓强勉者加之意,则诗书所称,何以加焉。
谨论。
徐斯远王远父所藏僧圆契二首 其二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炎天梅蕊简斋诗,坐胜山村雨雪时。
闵雨正歌云汉句,忽来为我起凉思。
徐斯远王远父所藏僧圆契二首 其一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西轩宜热能藏,雨落何方此自凉。
已对西湖冰雪句,一时顿有更徐王
四月八日舟过浯溪乙酉 清 · 祁寯藻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䜱䜪亭集卷九
浯溪主人王大令,手模石刻曾相赠(前年试郴州时,祁阳王远山遗余浯溪石刻。)
两载湘帆几千里,至今始览江山胜。
层峦峭壁窥清漪,岸草汀花斗明靓。
山僧导我度香桥,一线飞流下危磴。
指云此水即浯溪双井三泉源可證浯溪出县南五里许三泉双井,北注湘。)
大唐碑碣森琳琅,漫叟遗居但钟磬。
遂披藓读摩厓,文义慨慷字严正。
两京恢复日月新,小臣颂祷君王圣。
元公颜公皆忠直,钜笔鸿词寓恭敬。
后人论古取鉴戒,比儗片石悬秦镜。
庭坚山谷。)(黻元章。)大临邠老。)万里诚斋。)有凭吊,其馀作者矜题咏。
下埋尘土上入云,刻画满山无地剩。
平生好古愿初遂,旦夕流观意难罄。
𢈪亭峿台矗南北,倒影湘波天绿净。
巉巉数峰对窊尊,想见酡颜助诗兴。
在昔三吾刱美名,自矜独有谁与竞。
柳州愚溪亦偶然,安石争墩且姑听。
径思薙草辟书堂,况有祁山我同姓(县以祁山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