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孔端朝”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綦崇礼除行太学正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二、《北海集》附录上
从仕郎綦某:群天下之豪英,而聚之太学,列职于是,皆高选也。
以尔文学淹博,词藻赡丽,学之规绳,汝往正之。
益勉厥修,以俟褒擢。
可特授依前从仕郎、行太学正,替孔端朝年满阙。
东家杂记跋绍兴二年五月 北宋 · 孔端朝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皕宋楼藏书志》卷二六
端朝闻诸父云:吾家自五代乱离,宗族散走,死亡略尽,独袭封尚书仁玉守坟墓不去。
尚书幼子讳勖仕为侍郎,长子、孙皆为侍从,儒门复兴。
今聚族二百口,皆尚书公子孙,依庙为宅,家有赐书,以至祭器、御书、田园,复皆上所赐,许任乡官,著在史为□□,由是土人不以姓名称,止曰「庙宅」。
族人无异居者,独安州族祖六中书讳宗简,因官不归,遂家焉。
宣和末,女真始入寇;
靖康丙午,群盗起。
家所蓄藏,荡然云散。
建炎戊申十月端朝不得已去陵庙南奔。
明年己酉八月,蒙恩以孔氏特差徽州黟县后二年辛亥四月赴官。
六月,张琪犯徽州,黟之四境焚杀一空,端朝与幼累奔山间,仅得不死。
所携上世告敕,祖、父遗书,生生所资,皆失之矣,独此谱山中人得之,转以见归。
此谱乃古本,顷叔祖贰卿削去旁支,独存世袭者,有识惜之。
今亡而更存,岂非天也!
因书以示子孙。
绍兴二年岁次壬子五月朔,四十八世孙端朝谨书。
先师邹国公孟子宣和四年十月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山左金石志》卷一八、康熙《邹县志》卷一下
孟子葬邹之四基山,旁冢为庙,岁久弗治。
政和四年部使者以闻,赐钱三百万新之,列一品戟于门。
又赐田百亩,以给守者。
而庙距城三十馀里。
先是,尝别营庙于邑之东郭,以便礼谒。
元丰六年,诏封邹国公明年又诏配食孔子,又诏更新庙貌,而地颇湫隘。
宣和三年县令宣教郎邵□朱缶叹其土圮木摧,不称虔恭尊师之意,欲出己奉完之。
县士徐韨曰:「庙濒水,亟坏,不四十年凡五更修矣。
若许改卜爽垲,则诸生愿任其事,不以累公私也」。
令许之。
韨遂以私钱二百万,徙庙于南门之外道左,乡人资之钱者又数十万,而后庙成。
总四十二楹,中为殿,安神栖,绘群弟子像于两序,又为孟氏家庙于其东,以扬雄、韩愈尝推尊孟子也,又为祠于其西。
重门夹庑,壮丽闳伟,与山中之庙轮奂相辉矣。
于是求文以记之。
夫圣人之道甚易知,甚易行,充之至不可胜用,而其极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者,其唯诚乎。
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相传者一道。
孔子之没,其孙子思得之以传孟子,故孟子之道以诚身为本,其治心养气、化人动物,无一不本于诚。
凡著书立言,上以告其言、下以告于人者,必本仁义,祖尧舜,亦无一言不出于诚也。
故于滕文公则言必称尧舜,而于齐王则尧舜之道不敢陈。
盖其智诚足以知尧舜,又自知可以行尧舜之道,又知果得行其志,则诚可使吾君为尧舜,而吾民皆为尧舜之民。
故以此自任,不敢有毫分之伪以欺人,而造大□。
其论君臣之际则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
其论什一之法则曰:「重于尧舜者,大桀小桀;
轻于尧舜者,大貉小貉」。
其论仁智则曰:「尧舜之智急先务,尧舜之仁急亲贤」。
伊尹能以此道觉此民,而谓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能言之乎?
虽□□之君尚权谋,相□夺,上下交趋于利,而未尝挠一言以求合焉。
非天下之至诚笃于自信者,能之□□□□□道失其传,至□□其说,而以伪言尧舜者,始说其君以帝道,则既不合而之王;
中说以王道,则又不合而之霸。
是于□□□以伪欺□□□也。
尧舜之说以贾其高,躬申、商之术以济其欲,是以伪欺天下,而贼其君者也。
昔之为从衡之说者,不□□君以利害,□□□势尔,其伪易见。
若夫假帝王尧舜之说,使人君慕其高而不虞其奸,则其伪难知。
作于心,害于政,其祸天下□□□□□□□□辩以监天下后世窃孟子之说以为不义,而自比于孟子者。
宣和四年十月十五日朝奉郎监察御史、菟□□□□□□□□□学正阙里孔端朝书,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长安樊察篆额,魏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