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揆推官庆历五年二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六、《司马公文集》卷六四
古者朋友将别,必有言以相赠与处也。
近世多为之序。
序者,其亦赠处之道欤!
然世俗失之,往往崇虚辞,相叹誉,曾无一言以为规,是岂昔人赠处之道哉!
愚以为朋友之道,誉其善,规其过。
专誉而不规,路人而聚处饮酒于市道者耳。
光于之,非直同官而已,实朋友也。
于其行,又可无言以赠之?
之,名相子孙,聪达有美才,习于时务。
观其行能,殆无所复择矣。
然为之友者,犹举其毛发之阙而告之,诚欲就其全也。
夫人非至圣,必有短;
非至愚,必有长。
至愚之难值,亦犹至圣之不世出也。
故短长杂者,举世比肩是也。
是以君子之取人也,不求备;
称其善,不计其恶;
求其工,不责其拙。
如此,故人竭其用而悦从之,怨憎不至而功业荣焉。
然则垢面而𥉍眦、操耒而胥靡者,尚未可轻辱而易视也。
禹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
尧、禹以为难,则凡人安得谓之易?
人事常不可测,夫又讵知操耒者不为阿衡,而胥靡者不为傅说
若之何其可以心目断也?
窃尝闻之,夫智者攘患,常于至微,著而攘之,则无及已。
昔智伯一会而辱二主一臣,以成凿台之祸。
以智伯之强,人莫之害,失一言于樽俎之际,其祸章章如此,况无其势,取悔易矣。
《夏书》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足下行矣,慎之!
智或召灾,敏或贾祸,愚不可忽,鄙不可侮,是皆无损于人,不宜于身。
勉之哉!
时思鄙言,光之赠尽此而已。
未知足下复何以处我也。
庆历乙酉岁二月庚戌序。
咏唐史 李揆 北宋 · 韦骧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献替初虽有可贤,忌能遭贬是谁愆。
獐头鼠目言何易,重困江湖十五年。
上皇帝乞辨忠邪书元符三年 北宋 · 崔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六、《东都事略》卷一○五、《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八、《宋史》卷三五六《崔鶠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六、三○四、《宋元通鉴》卷四六、《经世八编》卷一二五、《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八
臣闻谏争之道不激切不足以起人主意,激切则近讪谤。
夫以人臣而有讪谤之名,此谗邪之论所以易乘而世主所以不悟,天下所以卷舌吞声,以言为戒也。
臣尝读史,见汉桓帝以灾异数见,博求直言,及刘儒上书,则不能容。
又观曹鸾讼党人而被诛,李少良元载而见戮,未尝不掩卷兴嗟,矫然有山林不返之意。
比闻国家以日食之异,诏求直言,蚍蜉区区,欲报万一,而诏有「言之失中,朕不加罪」,又曰「尚悉乃心,无悼后害」,则感极而继之以泣。
盖陛下披至情、廓圣度以来天下之言如此,而私秘所闻,不肯一吐,是天下臣子负陛下也。
伏读诏书曰:「凡朕躬之阙失,左右之忠邪,政令之臧否,风俗之美恶,朝廷之德泽有不下究,闾阎之疾苦有不上闻,咸听直言。
臣以谓方今政令烦苛而民不堪扰,风俗险薄而法不能胜。
德泽非不厚而施设不得其当,疾苦虽欲闻而询求不得其人。
此特未暇为陛下一二陈之。
而特以左右之忠邪为本,忠邪判,天下无馀事。
惟其有忠不能明,有邪不能去,则陛下之阙失莫大乎此。
贱臣于草莱,不识朝廷之士,特以陛下左右之人有指元祐之臣以为奸党者,此必邪人也。
侯览曹节尝以党人之论藉口诛李膺杜密,捕夏馥党魁,指范滂所用为范党,海内涂炭二十馀年,废锢诛徙者不可胜计,汉自此亡。
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各植党与,更相报怨,搢绅之祸不解者四十馀年,唐亦自是不复振。
以本朝社稷之灵,宗庙之福,而憸人乘间以党人为名,扫除天下善士,汉唐衰乱之祸,将复见于今日,甚可骇也。
夫毁誉者,天下之公论,臣切怪朝廷毁誉与天下大异。
故责授崖州司户参军司马光,陛下左右之人以为奸,而天下皆曰忠。
宰相章惇,陛下左右之人以为忠,而天下以为奸。
此何理也?
臣请略言奸人之迹,而陛下试以是观之。
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端以固权宠,专营一己之私,不顾国家成败者,谓之奸可也。
变乱是非,倾移主意,怀道德者必加诬染,负高名者志在剪除,谓之奸可也。
苞苴满门,私谒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奸可也。
以奇技淫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君德,然后独操刑赏,自报恩雠者,谓之奸可也,蔽遮主听,排迮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讥,直谏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以掩滔天之罪,谓之奸可也。
凡此,光有之乎?
有之乎?
皆惇之所有而光之所无也。
夫有其寔者名随之,无其寔者而与之名,天下其谁信之?
《传》曰:「谓狐为狸,则非特不知狐,又不知狸」。
是故以佞为忠,则必以忠为佞。
于是乎有缪赏滥罚,缪赏滥罚行而佞人徜徉矣。
如此为国不乱者,未之有也。
凡事四朝,以忠信长者闻于天下,危言正色,奋不顾身,虽古名臣无以远过。
而谓之奸,欺天下也,欺后世也。
夫一人可欺也,朝廷可欺也,天下后世不可欺也。
周勃木强敦厚,故属大事、安刘氏,非不可。
汲黯好直言,面折人短,故能寝淮南之言,辅少主守成,不能夺。
由是言之,姑欲周旋奉事,便佞捷给,则人人皆可为公卿。
必期于利害安危之际,无负国家,非正人不可。
臣孤生晚辈,平生不识,而又已死,何所爱惜?
所惜者,国家为奸邪报仇而负天下之谤耳。
至如狙诈险贼,臣不能尽知,可怪天下士大夫呼曰贼。
李栖筠御史大夫,天下尊之而不敢呼名,曰赞皇公侯。
仅一布衣之士,西河之人尊之而不敢名,呼曰侯君。
贵为宰相,人所具瞻,天下以名呼之,又指以为贼,何也?
辜负主恩,盗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贱而名之,又指其寔而名之以贼也。
且以一事中外所共知者言之。
指元祐之臣尽以为党而投之必死,独苏颂无恙。
固天下之贤者,然所逐皆等夷,以谓不预政事,则元祐时宰相,此何理也?
窃国柄也。
自陛下承天宝命,入绍大统,海内翘然,日跂新政
京师人曰「大,殃及子孙」,又曰「大,无地安身」。
章惇,小御史中丞安惇也。
夫百姓至愚而神,此言虽小,可以见天下之心也。
公议所在,借使陛下史臣不书,而天下之人必有书之者。
晋侯一国耳,六官之长皆用,民誉而无谤言,于是乎能霸。
陛下广有四海,选择一二臣顾反若此,臣恐伤天地之鉴,累日月之明,失天下之心,贻后世笑。
夫小人譬之毒蛇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于天性,随遇必发。
天下无事,国势安强,不过贼害忠良,破碎善类。
至缓急疑危之际,则必有反覆卖国之心,跋扈不测之变。
何以知之?
盖自古欲尽去正人者,非奸臣则逆子。
萧望之张猛苏建京房贾捐之者,石显也。
韩瑗来济褚遂良长孙无忌上官仪者,许敬宗也。
张九龄,诬王忠嗣,杀李适之者,李林甫也。
杜佑,陷李揆,杀颜真卿者,卢杞也。
孔融杨脩荀彧者,曹操也。
诛戮关中旧族者,董卓也。
尽去中朝名士者,粲也。
夫正人者,君之羽翼,奸贼患之,必剪其翼然后得志。
唯陛下前知诡计,密挫奸谋,力收骨鲠之臣,自为羽翼,其所以消灾变于无形,守太平于长久也。
宰相者,使百官各任其职者也。
比年以来,谏官不闻论得失,御史不闻劾奸邪,门下不闻封駮诏令,共持喑嘿,主事媕娿,非宰相使之而谁也?
李林甫以其罪大灭顶,恶极通天,则招天下邪人佞夫,布在言职,胁以祸福,无敢正言
由是窃相位十有九年,罪大恶盈而人主不知。
此可以为后车之戒也。
且以一事言之。
汉成帝欲立赵昭仪皇后太中大夫刘辅上书,以忠切得罪,而师丹谷永辛庆忌之徒交章请救。
夫以汉绪中衰,犹有清议主张争臣
顷者谏官邹浩以言事得罪先朝,左右大臣拱而观之,谏垣同列无一语者,又从而挤之去。
失左右大臣股肱心膂,而言官其耳目也,皆天下安危之所系,而一切奸谀若此,则陛下亦欲柬拔忠荩,图回太平,孰为陛下言之?
孰为陛下行之?
奸词互至,邪说沓进,陛下亦有之聪明不得行,朝进一人而后止,暮逐一佞而再收,是非纷纭,邪正参错,而天下之事败矣。
恭惟陛下躬睿圣之资,体温文之德,皇天眷睐,宗庙顾享,畀何神器。
今欲钦承上帝,慰答祖宗之灵,而国势若此,此臣所以为陛下虑也。
夫日者阳也,阳为君子。
食之者阴,为臣,为小人。
日有食之,臣侵君,小人胜君子也。
且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而阴且侵阳,故其变为大。
其所以消复之道,臣不敢曲牵异说,旁取杂家,姑以经传所陈闻于陛下。
《十月之交》,日食之诗也,刺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上至卿士司徒,下至趣马师氏,咸非其人。
《左氏传》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谪于日月之灾。
弭灾之道有三,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唐臣宋璟曰:「日食脩德,使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止女谒、放谗夫,所谓脩德也」。
此言播于《诗》,著于《传》,可以覆视。
惟陛下畏天威,听明命,独运乾纲,大明邪正,毋违经义,毋郁臣心,则天意解矣。
若夫伐鼓用币,素服彻乐而无修德善政之寔,则非所以应天也。
《传》曰「应天以寔不以文」,惟陛下至诚无忽。
何状元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九、《跨鳌集》卷二六
仲舒发三策,不言道真;
西蜀第一人,端自公始。
行白昼而衣绣,丁春日之载阳,望旧国以畅然,瞻飞乌之爰止。
山川动色,庐井生光。
且鼎足立嵎,已有上公之象;
而海波熬素,实资冢宰之权。
士虽至贫,强项不屈。
家自为塾,执经以游。
神仙之迹可求,凤凰之栖犹在。
挺生俊杰,冠天下之英才;
间出真儒,得古人之具体
惟尔祖有通家之旧,念乃翁结同舍之欢。
里尝聚于德星,宅亦邻于孟子
上堂拜母,知玄龄公辅之才;
与弟议兄,许王勃是文章之伯。
见童子或与其进,于乡党似不能言。
共依杞梓之林,获观宗庙之器。
虽闻道成佛有先后之数,而夜光明月无左右之容。
射策决科,既奉明庭之对;
微言奥义,果虚乙夜之观。
适当大比之年,特倡群公之首。
言旋枌社,阻具壶浆。
敦长者风,先下五云之教;
叩丈人行,未修三命之恭。
伏惟文缜状元至论回天,妙文华国
以大道答黄帝之问,以硕学宗唐尧之文。
未有虞卿,再见而轻万户;
谁知公子,一钓连六鳌
马空北则群无留良,鹏图南而风斯在下。
高汜卿之阀阅,继水部之风流。
具庆增驩,定迟行于鲁国
故交借誉,恐思用于赵人。
优游三山,润色六典。
芸香格外,细观未见之书;
柱史室中,更谨守藏之职。
某比离苫块,久绝简书。
粥饭僧无所发明,牛马走不通问讯。
桑枢瓮牖,未尝有显者来;
箪食豆羹,固不改也乐
兔园册在,蜗壳庐空。
坐困讵堪,病狂稍解。
幸识李揆面,偶居郑公
夷夏知名,尤倍老夫之喜;
衣冠盛事,岂惟吾党之荣。
趋见未遑,驰诚徒切。
上婺守范龙图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六、《北山文集》卷四
某窃谓先进之士有志于立功名者,凡所荐引未尝不择人;
后进之士有志于立功名者,凡所攀附亦未尝无所择。
某年三十五岁,虽赋命奇蹇,未食清时五斗粟,不足以备王公大人采择之数,然笃志读书,好阅当世贵人有誉望者,参以古人而窥其行事,并敢僭越犯分,窃议短长也。
妄意枯木朽蘖,得见春阳,则功名之会,激昂冲跃,庶几不倚冰山误人。
每见唐史称李揆门地、人物、文学皆当时第一,窃叹之曰:「之在唐末为名世,然执是说于今人中,择其门地、人物、文学,信能显显过人而又加贤焉者也,亦自难得」。
去年间,有太守来殿吾邦,尝微随棨戟而觇望风采。
见阁下珠庭日角,奇庞福艾,昂昂伟岸,焕然如景星在上。
而见者无不以手加额,私自喜曰:「太守人物第一矣。
门地、文学自当相应」。
然某终以昧晦怪奇,聋瞽自弃,既不识渥洼之所在,又不见管中之一斑,唯自负恨。
比如蕲春侍郎松公
公,某从母父也,亲而教诲之,盛称阁下门地之贤,文学之妙,且责以拜荆州之不早。
某谢过而请,公曰:「汝闻相国富公之为人乎」?
某曰:「郑公正色立朝,安危所系。
阴功硕德,迈种人间;
德信威声,流入戎狄。
虽草木亦知其名,盖有宋之也」。
公曰:「汝太守公之外孙也」。
又问:「知有伊川二程之学乎」?
某曰:「伊川先生渊源高妙,自成一家,脱去翰墨畦径。
出其门者,皆温润通达,过人一等,盖一方之指南也」。
公曰:「汝太守伊川之弟子也」。
某既再拜承教,因念桓公称何无忌,尝曰:「无忌刘牢之外甥,绝似其舅,孰谓无成」?
由是知人之贤否,其种裔固有得于母族之亲者。
况郑公之为人,天下仰之如泰山北斗,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今板舆所奉,实其幼女,积习名教,门地可知矣。
昌黎《送王埙之序》,谓孔子没,群弟子皆有书,孟轲氏独得其宗者,以其师子思
子思之学,出于曾子
由是知传道受业,源流所来,不可不正。
伊川兄弟,洛中视为标准,闻其风而悦之者,固已面目可喜。
阁下得其议论而亲炙之,步趋、言辩、文学可知矣。
夫以公之孙,伊川之学,而又风裁秀整,炯如寒露玉壶之冰,则三绝之称,自可揖李揆之风流而夺之气。
后进有志之士,正愿得以攀附。
今乃两年之间,不能荐区区姓氏于盈尺之纸,可谓无识不灵者,于是即日求归。
方其归也,松公又提耳而教之,曰:「汝太守,允非州郡可借。
初以鼠盗乍平,有一方疮痍之苦,故卧治之诏,暂此付托。
今吾里巷间沾被德化,闻已帖帖饱暖,朝廷行且召太守去矣。
汝行无缓,吾今授汝以先容之书,到可筮日文座下」。
某陆走水涉,缭绕二千里,及郛而问,咸曰太守在。
某然后知遭遇之私,尚烦造化者留以相待也。
重念某受性愚僻,与众异趋,平时愿见王公大人之贤者,赏以梦寐。
方慕李揆于三百年之前,今自有太守显显如是,而又加贤焉,可谓厚幸矣。
此所以忘其困贱卑陋,而勇于自献也。
阁下标鉴通悟,非特皮里阳秋
其阅人物,如明鉴之对妍丑,自当随手见露。
今日之来,贤否真伪,料已洞然,不识肯进之坐末,容其謦欬而一择之乎?
果蒙回眼一顾,则所愿攀附阁下者,非止今日。
正恐阁下雍容廊庙,为人主斡运天下,荐进人才之时,牛溲马勃,不能无助于药笼,而破甑敝帚尚可增价者,其遭遇自今日始耳。
私情如是,阁下进退之。
与振文兄小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
某拜覆:孟夏向热,恭惟尊候动止万福。
某在此与新妇诸侄儿次各循常,不必念及。
杨迁二月十二日到,审尊兄房下骨肉皆安,卑怀甚慰。
六十七弟妇奄忽丧逝,不胜惊悼。
族间兄弟妹侄连年多故,又重以此,何以堪忍!
万里严谴,无由奔慰,伏冀深自宽抑,以慰远诚。
六十七弟已之浙江,何急如此?
老兄为累数年,非土木偶,岂不怀感!
愿终始受赐。
卑弟去侍下十馀年,不子之责,固不待说。
每念通判兄七十尚生还乡里。
苏子卿十九年归汉,万里辽东亦归管宁
犬马之齿比通判兄少二十年,自戊午被放及今,比李揆多一年,比子卿欠二年,比姜庆初欠三年,比东坡多十年,他不足论也。
倘厄运渐满,如子卿则更二年耳,如庆初则更三年耳,岂可便作死汉看,谓不生还侍下哉!
如厄运未满,更展十年,不然更宽展二十年,尚得如通判兄七十还乡,有何不可?
但不知更二十年后,和尚在、盔盂在也?
此理甚明,天理亦甚明。
世间人但只暗室间低头做事,不抬头觑天,将谓李太伯渴睡,不知道李太伯自晓彻夜不曾睡著也。
聊发万里一笑。
乞将此纸呈老兄,同发一笑。
卑弟尝闻二尊云族家妇人多高寿,所不见及,只如祖妣孺人百许岁,生享邑号,此诸孙所共知。
老兄纵不敢望此,但能自宽,以仁存心,自然高寿,不待多祝也。
六十八弟比日安好。
领书,且喜土著乐业,作多田翁,甚喜。
谬兄生事,良主谋。
虽手足之助,固当竭尽心力,然世俗方观望权势,万钧之压,追逐时尚,不顾平昔,害厚义而废大伦,滔滔者皆是,而吾弟独不畏罪垢之累,亦人所难。
更宜勉友于之谊以终之。
去年郡将以母老引赦申明,近行所兵还,同杨迁偕至,递到都省郡中勘会复申,或可侥倖归侍下。
弟妇侄辈各安。
百二侄喜亦安吉
知为学不倦,秋举虽不偶,是穮是蓘,有饥馑亦必有丰年也。
更须学《礼》乃佳。
谬叔幼年为王氏学所惑,不曾学《礼》。
泳、澥辈悉令学《礼》,四时享祀,朔望酌献,略仿古而参以温公说行三献,今已数年,岭海学者往往翕然改观。
泳弟读《礼》已至《杂记》矣,作赋亦稍稍知次第,令录呈十九侄兄弟,盖渠兄弟不外,有文字见及耳。
试取一观,痛与改抹,乃
《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勿云已发解便足。
侄妇侄孙并计无恙。
某末由拜侍,伏乞为善自寿,不备。
度支谢中丞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七
佐郡辽西,未展勤劳之效;
治财畿外,复叨任使之私。
自省庸虚,实增震悸。
窃惟巴蜀之奥,素号桑麻之饶。
科斗万言,家有卿云之学;
蹲鸱百亩,人多程、郑之僮。
而乃陆驰秦晋之遥,水下荆湖之险。
转输滋广,调度为艰。
惟上体于国经,又下知于民病,使公私之两裕,必仁智之全能。
如某者识昧远图,器惟近用。
偶策名于仕版,滥厕迹于英躔。
甸服盘根,久叨试可
蜀都流马,误被选除。
静言根柢之容,寔有陶钧之所。
恭惟某官材标国干,业擅儒宗。
正色立朝,凛中台之风采;
启心沃上,储良弼之谋猷。
宿将畏温造之威,远人知李揆之誉。
全忠厚,不弃寒微。
致令菅蒯之踪,得赖齿牙之力。
某敢不仰遵诏旨,俯朅吏材。
知取与之大权,虽惭往哲;
寡尤悔之深累,慎履前言。
庶收瘝旷之讥,少答生成之赐。
按: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九。
郑舜举侍郎劄子(二)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四、《书稿》卷一四
某比荐以幅纸白事,想达台听。
兹审亲膺简擢,修聘北邻,玉节光华,李揆不足道也。
归正八座,窃幸。
赐言之中云邹浩狱止是申省,莫已施行?
所系颇有利害,盖以中国常法治之,若止令编管来长沙乃善。
想陛对受国书正忙,不敢多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