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宝云通法师移塔记 宋 · 释道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四、宝云振祖集
余住育王时,宝云威法师相访,因语通法师宝云启教之宗主也,有塔葬此山。
余询勤旧,皆云在寺西隅,遂往寻之,见荒榛蓬棘中塔已堕毁矣。
是时乌石有山,佥云风水甚佳,贵人富家数来求之。
余以常住地,非余私有,若自与之,必招因果也。
其间人情有大不悦者,而余独守之如初。
是时先师妙湛老人西塔,因以禀之。
先师云:「通法师天台宗主也,又此地人皆欲得之,若迁通公骨殖葬于此地,则非独免求地者源源而来,抑亦通公之骨葬得其所」。
余遂从先师之言,择日同威师并妙湛老人集众迁葬之。
至取其骨,香水洗沐于日光中,世所谓坚固子者,或青或黄或红或白,滋生于骨上,见者无不欢喜,作礼赞叹:「如是殊胜,世所未有」。
后育王住持人迁寂,其徒知此地之胜,而欲邀其福,就彼葬之,未久而皆为人所移,唯通师之塔巍然而独存。
是知用心之善不善者,报应之效晓然可见也。
绍兴廿八年戊寅岁八月廿八日延庆权上人访余于冷泉,出通师重建石塔记,欲求余书迁葬之因,故特以此示之云。
灵隐山月堂比丘道昌谨题。
传度谢恩表文嘉定十一年十月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七、《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
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统五雷将兵、提领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臣玉蟾言:以今月十五日伏为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臣彭㭒,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臣留元长,太上正一盟威法师、充驱邪院判官南昌典者、九灵飞步仙官、兼管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臣林伯谦,太上三五都功职箓、神霄玉府右侍经臣潘常吉,太上三五都功职箓、神霄玉府右侍经臣周希清,太上三五都功法箓弟子、奉行天心正法驱邪院判官、兼干五雷使院事臣胡士简,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行上清混元天心五雷大法、差充主管驱邪院事兼雷霆都司事臣罗致大,太上三五都功、紫虚阳光秘箓弟子、行上清北极天心正法、金阙内台鍊度典者、驱邪院右判官臣陈守默,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行灵宝天心玉晨五雷大法、九灵飞步仙官、主管驱邪黄箓院事臣庄致柔等,臣付以道法,奏准玉格,注授前件差遣,即日具表,恭诣阙庭,称谢天恩者。
伏以法有正传,幸相承于师训;
职无虚授,期仰答于天恩。
敢因拜贶之私,辄控由中之悃。
臣等蟪蛄如幻,蝼蚁何知。
忝编中国之氓,实出大钧之造。
仰乾坤之覆载,日月之照临。
坐食怀惭,奚功及物。
深惟旷劫,以迨今生,粤有此身,而迄兹际。
三恶不善,杀、盗、邪淫;
六根无明,贪、嗔、痴、爱。
罪洪如海,业重于山。
赖上真开忏谢之门,使至蠢有披陈之路。
既与原已往之咎,复为弭未萌之灾。
更昧皈依,实负陶铸。
夙缘契道,遇神霄五雷之书;
凡质希仙,受太上九灵之旨。
故得掌心握印,笔下飞符。
役使风霆,区别人鬼。
济生度死,辅正除邪。
岂堕身于尘坌之间,敢飞步于魁罡之上。
古来传授,今故奉行。
内鍊刀圭,外储功行。
体天行化,佐国救民。
恭惟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陛下,道大难名,德博而溥。
群生父母,王界月师。
端九旒于万气之先,御八极于太空之表。
慈悲济世,方便度人。
臣剡牍东台,厕员西府
讲分符破券之典,效歃血饮丹之仪。
誓领将吏,以立殊勋。
全赖符图,而阐大教。
渊衷俯鉴,真荫潜孚。
愿清海岳之埃,而锁妖魔之洞。
庶辟虚无之阃,再扬正一之风。
干冒天威,遵禀帝命。
如蒙覆护,俾遂设施。
体未洞真,胎气更资于玉气;
神其入妙,心天允合于璇天。
臣等谨具表奏以闻。
诚惶诚恐,顿首稽首再拜谨言。
岁戊寅嘉定十一年十月
日,具位臣玉蟾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