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中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宋故左朝奉大夫提点杭州洞霄宫章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经义考》卷一二二
公讳縡,字伯成姓章氏
世家豫章,后徙建安
南唐时,公之高祖太师讳谷者,以文辞举进士第一,而官不显。
江南国除,太师之子孙又以儒学大其家,而雄俊魁垒、豪杰伟异之人出于是。
宰相郇公、申公、枢密秦公,仍世为将相,高牙巨毂,尊显三朝百馀年间。
章氏之有籍于朝廷者,或以文章擅天下,或以才能任事于时,比比有焉。
公故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中太一宫使、赠太师秦国公讳楶之子,礼宾副使、赠太尉讳访之孙,尚书刑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赠司徒讳频之曾孙。
太尉公又徙苏州之吴县,今平江府也。
公生而累世富贵,独简俭守家法,沈厚寡言笑,怡怡衎衎,若不自持。
至于循道守官,则未尝屈意变节于一人,盖矫然壮者也。
公仕为尚书郎,与二弟中大公综、修撰公綡同时奉朝请
一日,宰相蔡京召公兄弟过其家,曰:「秦公捍边,威名震西州,凛如也。
上方谋帅,有事于灵武,纂父之业,将在诸郎矣」。
公笑答曰:「越人善泅,生子方晬,其母浮之水上而责以父之能,未有不溺死者也。
战,危事也,当属能臣,非某兄弟所敢知也」。
始不说。
其后提点淮南刑狱、权扬州事,时朝廷铸大钱当十,已而改当五,旋复为三,令下之日,市门昼闭,人持钱求束薪斗米,至日旰莫肯售者。
公饬市易务出小钱,纳百贾之货,又檄庾官粜仓粟,以大钱售之,尽十日止。
州民相视,以手加额,曰:「微公,吾属亡如矣」。
榷货务更盐钞法,以笼天下之财,而钱聚于京师,至不可校,已而新钞出,则旧钞弃不用,一时豪商大贾索然为流丐,至有赴水火而死者。
时公兼领盐事,行次仪真,王中立而下四十人遮道泣诉。
公按所持钞为钱以千计,凡三十万,公哀之,奏言钞法误民,请如约以示大信。
书上,降两官冲替,与远小监差遣
会公弟綖中飞语,逮系诏狱,部使者承指劾公尝奉行钱币不如诏者,并以公属吏,又追三官勒停。
公之言行遇事乃如此,而世方概以文法操切群下,以故坎𡒄不得意,遂至于老死,为可惜也。
享年六十有六,以宣和元年三月甲子,以疾终于平江府之私第。
明年十二月癸未,葬于临安府临安县国昌乡前固村之原。
后二十二年,当绍兴十一年,公之子、从政郎信州上饶芑,状公官寿世次来请铭。
某念方抵罪废锢,而铭卿大夫功德,宜属当世有名位能文章者,以传信于后,遂以辞,而五反不获命。
某顷尝读公《饯校书郎龚况》诗,有「船尾淮山青未了,马头隋柳绿相迎」之句。
钦诵三叹,以未识公为恨。
后修撰公以女归某,而公下世久矣,内外属人犹能道公行事如状所云,遂序而铭之。
公少颖异,不类儿童。
年甫九岁,秦公得古碣数百言,口授一再,公已成诵。
既冠,入大学,文艺烨然,最其列。
中书侍郎张公璪判国子监,得公《周官议》十六篇,读之叹曰:「非近世之时文也」。
熙宁九年进士第,调卫州汲县主簿
汲俗陋不喜儒公佐其令立学,兴邑民之秀者,而汲人好学自公始。
以最升雄州防禦推官、知恩州录事参军
郡掾綦君以事触部使者,将抵罪,属公傅致之。
公白掾无罪,使者怒,欲并按公,公持之益坚,遂两已。
元祐三年,用举者改左宣德郎、知邠州三水县。
秦公为陕西转运使,以嫌自列,改知越州萧山
治县以爱利为主,教条宽简,不为表襮以峙声名。
殖善柔,戢奸暴,视遇皆有理。
久之化服,争讼几息。
公尝疾病,邑人奔走佛祠,炷芗于臂为公请福者不可胜数。
太守钱协上其状。
会秦公守越,遂不报。
谢景温泾原,奏公干当公事。
九年,范纯粹鄜延,又奏公干当公事。
绍圣三年,除高密郡大小学教授
宗室召燕饮,独不往。
执经据一席,容貌矜严,诵说有法,宗子尊惮之。
宗正丞
太上皇御极,提举江南东路常平
奏对称旨,留为开封府推官
以秦公薨去位。
卒丧,除尚书祠部员外郎,俄迁户部郎中,出为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公由是得罪。
学博而辨于文,自少年擢名第,益自负,不肯碌碌。
初,主汲县簿文,潞公一见器之。
范纯粹一世名臣,亦扳公自助。
许将辅政,议欲荐公,公以申公当国,辞不就,其厉志如此。
至崇宁中,始进位于朝,而蔡京擅事,稍树党、排恨异己者,公独嶷嶷特立,不少贬,中书侍郎刘逵尤喜之。
免相,凡所兴除不便于民,一切疏罢,而公从旁赞其决。
,秦公婿也。
已而复进,遂诬綖以中逵,公又羁置秀州
交亲唁,公曰:「道固如是」。
无怨悔之色。
政和元年,复故官,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公以母秦国太夫人和氏年八十五,丐近地,诏徙京东东路
而故相余深守青社,深,所厚也,公益不乐。
明年,丁秦国忧,忧除,请奉祠提点江州太平观。
秩满,再请为杭州洞霄宫,自是不复言仕,闭户治书,绝口不谈世事。
间从尝所往来赋诗饮酒自娱。
晚年诗律益高,清淳雅健,有唐诗人之风。
有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积官至朝奉大夫
娶何氏,尚书屯田员外郎辟非之女,封同安县君,新制行,改宜人
生二男子:曰朝奉郎尚书驾部员外郎,后公八十三日卒;
次即芑也。
五女皆嫁为士妻。
孙男三人:曰承道,右迪功郎徽州绩溪县主簿
汉寿、曰渭寿。
公事君亲,友诸弟,待宗族朋友,一出于至诚。
对吏民必称名。
子弟候安否,不正衣冠不见。
未尝以细故笞责奴婢。
故当世推为钜人长者。
外氏十二丧在殡,贫不能举,公纳何氏数月,尽斥奁具以葬。
司谏陈瓘以言事切直触权贵人怒,贬通川,再贬台,宾客不敢过其门,公驰轻舟逆于道,为具装,追饯出境。
呜呼!
色厉内荏,譬诸小人,孔子以为盗。
公大度恢然,尤无适莫,若可欺以其方,而见义勇往,所谓天下健者,莫能过也。
铭曰:
大儒小儒,禹行舜趋。
青青,其口诗书。
黔驴孔硕,慭慭莫测。
一怒而踶,虎搏而食。
孰如公贤,人貌而天。
抑首吐气,似不能言。
襮顺里方,不耀其光。
仁人之勇,君子之刚。
其刚烈烈,以节自发。
屹若丘山,万夫莫挽。
尚有典刑,厥闻惟馨。
刻铭著之,以诏后生。
尚书都官员外郎工部郎中杜公墓志铭皇祐三年十一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七、《安阳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起,字齐贤,其先京兆杜陵人
曾祖合,唐末徙家蜀郡成都县
祖祚,皆以世乱不仕。
父崇,幼以文行称,值孟氏据蜀,耻就伪禄。
乾德三年太祖平两川,乃尽室来京师
未几,以疾亡。
公登朝,累赠尚书屯田员外郎
公倜傥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读《左氏春秋》,孙、吴兵书。
进士,两上,不中第。
常谓人曰:「大丈夫当学文武之道,立大功以取贵仕,章句篆刻,不足为也!
景德初契丹犯塞,真宗皇帝议亲征,将幸澶渊
公曰:「此吾时也」。
乃携所著《禦戎策》诣阙以献,大抵举汉唐制虏之失,以质当今之宜,且言契丹可屈之状。
上览而奇之。
翌日,以褐衣诏对便殿,公又面进十奇,河北用兵形势,上大嗟赏,将试以官,且问其欲。
公以母老,寓居寿州寿春县,愿便于就养。
于是特赐进士第,授寿春县主簿以荣之。
公至县,属岁大歉,乃出家财,犒亲旧,尽率其赢以哺饥者,为诸县倡。
旁邑豪闻风,始竞纳粟,民赖以济。
郡守周公绛表称其能,自以为不及,公繇是益知名。
再调越州山阴
满岁,补舒州江令
县之丁版,自李氏纳土五十年间,数登者增其赋,亡者不除籍,民甚苦之,而不敢诉。
公以非国家意,悉蠲除之。
又以大水害民田,流殍者众,即发县廪以赈民。
既而白州,自劾其专,州将愧而不敢诘,远近称之。
秩满,授静江军节度推官
丁太夫人梁氏忧去职,服除,用文静吕公夷简荐章,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蕲州蕲春县事。
在县疏治坏塘,溉田数千顷,民感其惠。
县有唐史君杜公生祠,乃图公像于庙而配食焉。
今上即位,迁秘书丞,赐五品服。
寻以谋葬寿春,请换近邑,徙知濠州定远县事。
俄转太常博士通判兴元府事。
代还,进秩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宿州事。
尝与郡守因议事不相合,时章献皇后临朝,中贵人过郡,知而奏之,乃与郡守两得罪,公即授海州监税
明道改元,以恩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信州事。
途次杭州,览湖山之胜,喜谓家人曰:「吾得终焉之所矣」!
亟上章请老,未报感疾,终于杭州之碧波亭,享年七十二。
公素负器业,以功名自许
当草泽赐对之辰,首乞复有唐识洞韬略等科以拔异材,后卒施用。
山阴,又上书言和戎之利,不可以恃而安也,愿益讲武备,为长辔远驭之策。
会时方承平,不克伸其志,乃屈于郡县之治,故其善政遗爱及民者多矣。
昔汉文李广之才,以为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其命也夫!
公娶杨氏,故礼部尚书昭俭之孙,殿中丞正之女,累封永安县君
事夫治家,动有法度,后公再月而亡。
子昉,博学能政,初叙公致政恩补郊社斋郎,今为太子中舍
女三人:长适进士穆震;
次适左侍禁閤门祗候王中立
次适屯田员外郎于房
孙五人:曰伟,中进士乙科泉州清溪县
曰仪,郊社斋郎
曰僎、曰伾、曰偕,悉举进士
中舍君登朝,赠公工部郎中,夫人追封天水县太君
皇祐三年八月六日中舍君自杭举公与夫人之丧归寿州,以十一月二十五日葬于寿春县仙乡张直村,从先屯田之兆。
葬之前,中舍君具述先烈,请铭其实。
予以友婿之分,义不可让,乃为铭曰:
呜呼杜公,何材业之备兮,位则不充。
岂所蕴者大兮,不时之逢。
著其事于官政兮,挹循吏之高风。
有子克家兮,命则考终。
庆流厥后兮,与休声而曷穷。
东阿县石香炉题记大观元年正月 北宋 · 王中立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郓州东阿县秦村左班殿直、前训练博州军马公事王中立,同母杜氏、妻张氏,造石香炉壹座,献上黄石仙公本庙,充供养。
弟中道,妹三娘,男嗣宗、铁□,女太娘、六娘、十娘,侄嗣服、嗣隆、小黑儿、弟儿、延娘,以保阖门清吉,子孙昌盛。
大观元年正月十五日谨。
匠人乐白。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一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