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圆照禅师语录后录跋大观三年三月 北宋 · 释惠辩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圆照禅师元丰六年神宗皇帝诏下,召师住持慧林禅院。
元祐元年三月,得请罢慧林。
哲宗皇帝敕诸处不得抑令住持,任便云游,师归休灵嵓山一十二年。
闲暇之日,或因请求,遂有歌颂之作,此是我师垂慈之一端也。
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无疾端坐圆寂明年正月二十八日葬当山之顶砚石池上。
崇宁二年五月,今上皇帝敕谥法空禅师,塔赐瑞光之塔,岁度一僧,看守香火。
于戏,师之道德,圣主贤臣推重隆厚,恩宠异常。
除先住瑞光、净慈、慧林三会道场,有语录印行于世外,惠辩今追念先师绪馀,慧林及灵嵓有未镂板上堂偈颂,集成后录。
将仕郎朱勤命工雕印,贵不失坠。
时大观三年三月三日谨志。
按:《慧林宗本禅师别录》卷末,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松江普照寺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三、《陵阳先生集》卷九
一切世间,佛法最盛。
盛矣而不能不变者,数矣;
变矣而不能不复者,时也。
必理足以驭数而不尽诿乎数,智足以因时而不至违乎时,而其能又足以立事,式克底于成,故垂名无穷焉。
普照本唐乾元元年大明寺也,相传为陆氏故居。
孙吴时陆抗华亭,世居华谷三十五里谷水之阳,昆山之阴。
时尚隶姑苏天宝十年,始为县。
石晋天福五年,始创秀州,割华亭以隶。
至元丁丑,升为松江府
史传称陆机自孙氏之亡,退居旧里,盖自建邺宅归也,普照岂非其别墅欤?
自梦形黑㦥,地化宝坊,舂钟击鼓而作佛事,此其盛之始也。
会昌五年,天下僧寺皆废,普照亦其一也。
钱氏时,镇守司空张瑗于寺后凿河通流,寺后基去三之二矣,此其变之始也。
大中十二年良惠、元珂等再建寺。
祥符元年,改为普照,主僧必以学行者充。
寺僧凡二百馀房,至无所容,此其变而复盛者也。
建炎绍兴淳祐戊申,屡经郁攸,此其屡变者也。
宝祐乙卯,行金再造山门,翚飞翼跂,此其屡变而复盛者也。
役之大者,释迦殿、千佛水陆院、千僧海会堂。
余尝为记,已具载其事。
它如库厅海月堂,即高僧惠辩号海月法师也
梵修院,尝立观堂,即旧之五百罗汉殿也。
善住教院,即旧之东塔院也。
至于圆通殿、西方殿、忏院、藏殿之类,靡不完具。
钟楼钜钟,声闻五十里,而宝塔峥嵘,屹出云表,尤为奇观。
每岁官僚于此建道场、申祝赞,益广善缘,为民祈福。
首春仲春仲夏、四立日,皆修期,观诵经典,率以为常。
此皆前后诸人所共修营,或捐己资,或藉化施,或出主僧,或出徒弟。
其智足因时,而能足以立事,不徒诿之数也,庶几盛而不复变焉。
前主僧佛智通悟大师子闻实相与规度协赞,其力居多。
大德丁未,因来求记,非徒侈土木之盛也,以见诸人之劳,使后者考也。
况佛之智慧,即吾之智慧,不如待时也。
佛之能仁,即吾之能用力于仁也,岂流俗任矜能者之比哉?
铭曰:
大相国寺,并包百数。
殊涂同归,不内外故。
人之观物,必于会通。
剖去藩篱,是谓大同。
林林总总,普照院室。
言栖尔单,几瓶几锡。
有万其法,各闲户牖。
贯以一理,何殊已有?
而今而后,阐尔宏规。
洞明轩辟,尽撤己私。
自然福德,遍河沙界。
不可限量,亦无障碍。
是为普照,释迦之殿。
高栋插云,邦壤攸奠。
蒲牢霜吼,扶桑日出。
红光陆离,幽雾辟易。
靡所不照,斯之谓普。
普照之中,物无患苦。
潮汐以时,亦无风灾。
稻蟹日富,布施日来。
稽首佛慈,其何以报?
谨尔薰修,是祈是祷。
悔过兴善,一念猛烈。
愿尔众生,离尘劫。
跋王大令授衣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右摹本王大令献之《授衣帖》一卷,七十二行,有徐僧权、陈惠辩押尾,盖梁御府法书也。
笔势闳放,实子敬书之合作者。
政和二年夏四月洛阳官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