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本草衍义总序政和六年 北宋 · 寇宗奭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六、中国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
天地以生成为德,有生所甚重者身也。
身以安乐为本,安乐所可致者,以保养为本。
世之人必本其本,则本必固。
本既固,疾病何由而生,夭横何由而至?
此摄生之道无逮于此。
夫草木无知,犹假灌溉,矧人为万物之灵,岂不资以保养?
然保养之义,其理万计,约而言之,其术有三:一养神,二惜气,三堤疾。
忘情去智,恬澹虚无,离事全真,内外无寄,如是则神不内耗,境不外惑,真一不杂,则神自宁矣,此养神也。
抱一元之本根,固归精之真气,三焦定位,六贼忘形,识界既空,大同斯契,则气自定矣,此惜气也。
饮食适时,温凉合度,出处无犯于八邪,寤寐不可以免强,则身自安矣,此堤疾也。
三者甚易行,然人自以谓难行而不肯行。
如此虽有长生之法,人罕敦尚,遂至永谢。
是以疾病交攻,天和顿失。
圣人悯之,故假以保救之术,辅以蠲痾之药,俾有识无识,咸臻寿域。
所以国家编撰《圣惠》,校正《素问》,重定《本草》,别为《图经》。
至于张仲景《伤寒论》及《千金》、《金匮》、《外台》之类,粲然列于书府。
今复考拾天下医生,补以名职,分隶曹属,普救世人之疾苦。
兹盖全圣至德之君,合天地之至仁,接物厚生,大赉天下。
野无遗逸之药,世无不识之病。
然《本草》二部,其间撰著之人,或执用己私,失于商较,致使学者检据之间,不得无惑。
今则并考诸家之说,参之实事,有未尽厥理者,衍之以臻其理如东壁土、倒流水、冬灰之类。)
隐避不断者,伸之以见其情(如水自下过而水香,鼹鼠溺精坠地而生子。)
文简误脱者,證之以明其义(如玉泉、石蜜之类。)
讳避而易名者,原之以存其名(如山药避本朝讳,及唐避代宗讳。)
使是非归一,治疗有源,检用之际,晓然无惑。
是以搜求访缉者十有馀年,采拾众善,胗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
矧疾为圣人所谨,无常不可以为医,岂容易言哉!
宗奭常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
苟知病之虚实,方之可否,若不能达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真伪相乱,新陈相错,则曷由去道人陈宿之蛊唐甄立言仕为太常丞,善医术。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生张果骈洁之齿(唐张果诏见,玄宗高力士曰:「吾闻饮堇无苦者奇士也。」时天寒,取以饮。三进,颓然曰,非桂酒,乃寝。顷视齿燋缩,顾左右取铁如意,击堕之,藏带中。更出药,传其断。良久,齿已生,粲然骈洁,帝益神之。),此书之意于是乎作。
今则编次成书,谨依二经类例,分门条析,仍衍序例为三卷。
内有名未用,及意义已尽者,更不编入。
其《神农》本经、名医别录,唐本先附,今附新补新定之目。
缘本经已著目录内,更不声说,依旧作二十卷,及目录一卷,目之曰《本草衍义》。
博爱卫生之士,志意或同,则更为诠脩,以称圣朝好生之德。
时政和六年丙申岁记。
按:《本草衍义》卷一,十万卷楼丛书本。
虫豸诗(七篇,并序) 巴蛇三首其一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总序:天之居物于地也,有兽宜山宜穴,鱼宜水宜泥,鸟宜木宜洲,虫宜草宜腐秽。风雨会而寒暑时,山川正而原野平衍,然后郛闬屋室以州之人之宜(郛闬:意谓筑起城墙。郛,外城。闬,里巷之门。《说文·门部》:“闬,闾也。汝南平舆里门曰闬。”),人不得其宜,而之鸟兽虫鱼之所宜,非虫鱼兽鸟之罪也。然而自非圣贤,人失所宜,未尝无不得宜之叹云。始辛卯年辛卯岁:即元和六年元稹元和五年贬为江陵士曹参军,而此云六年,疑元稹事后误记。),予掾荆州之地,洲渚湿垫,其动物宜介(介:指有甲壳之昆虫或水族。《吕氏春秋·孟冬纪》:“其虫介,其音羽。”高诱注:“介,甲也。”),其毛物宜翅羽。予所舍,又荆州树木洲渚处,昼夜常有翅羽百族闹,心不得闲静,因为《有鸟》二十章以自达(达:卢校“疑遣”,似是。)。又数年,司马通川郡通川郡:川,原作“州”,据蜀本、卢本及《旧唐书·地理二》改。《通典·州郡五·古梁州上·通州》:“西魏改为通州(原注:以居四达之路,故改)。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置通川郡大唐因之。”州曰通州,郡曰通川,其实一也。),通之地,丛秽卑褊,烝瘴阴郁,焰为虫蛇,备有辛螫(辛蛰:原指毒虫刺蛰人,此喻指荼毒,虐害。)。蛇之毒百,而鼻褰者尤之(鼻褰:谓毒蛇之鼻向上。参下篇《巴蛇》。)。虫之辈亦百,而虻、蟆音莫、浮尘、蜘蛛、蚁子、蛒蜂之类,最甚害人。其土民具能攻其所毒,亦往往合于方籍(方籍:医书。方,药方。),不知者,遭辄死(遭:卢本、杨本、全诗作“毒”。)。予因赋其七虫为二十一章,别为序,以备琐细之形状,而尽药石之所宜(药石:药剂与砭石,此泛指药物。),庶亦叔敖之意焉叔敖之意:孙叔敖春秋楚国人,年少而心仁。尝遇两头蛇,畏他人重见而丧生,杀蛇而埋之,时人以为积阴德必有善报。事详汉贾谊《新书·春秋》。)
巴蛇三首序:巴之蛇百类,其大蟒,其毒褰鼻(褰鼻:白花蛇之别称。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本草》载,白花蛇一名褰鼻蛇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日采捕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白花蛇》:“蕲蛇,褰鼻蛇。”【释名】引寇宗奭曰:“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蟒,人常不见;褰鼻,常遭之。毒人则毛发皆竖起,饮溪涧而泥沙尽沸。验方云:攻巨蟒用雄黄烟(雄黄:矿物名,亦名鸡冠石黄色,有光泽,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晋葛洪抱朴子·登涉》:“昔圆丘多大蛇,又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被其脑则裂(被:蜀本、卢本作“破”。),而鷣鸟能食其小者(鷣鸟:亦称负雀,鹞之别称。《尔雅·释鸟》:“鷣,负雀。”郭璞注:“鷣,鹞也。江南呼之为鷣,善捉雀,因名之。”)。巴无是物,其民常用禁术制之(禁术:巫术符咒之法。《后汉书·徐登传》:“乃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尤效。
引用典故:叔敖瘗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叔敖:见本卷《虫豸诗七篇》序注。),其如多似麻。
钱维城四季花卉册 其二十五 秋葵乾隆庚寅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
秋葵朝夕解倾阳,宗奭明言别种详(按寇宗奭云秋蜀葵别种非蜀葵中黄色者)
若说蜀中黄者是,其人拟合子瞻当。
邹一桂十香图 其三 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四
体格由来殊众芳,肯同红白较低昂。
深山自恨寻谁出,遂致繁称四季香(秋兰春兰见于离骚九歌古今咏者亦多言春秋未有言四时者按群芳谱载闽部疏云以玉魫为最四季开者为珍又本草寇宗奭兰叶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是又不独闽地气暖为然矣北方莳花者冬月亦能使之开放向题圆明园御兰芬诗有较虽三径异可以四时开之句亦非无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