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许端卿”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龙井新庙纪德碑乾道二年八月 宋 · 张良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六、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一、成化《宁波郡志》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乾隆《鄞县志》卷七
乾道二年,郡自夏不雨。
六月,我制置敷学赵公分祷山川。
丁丑君公砬将命来龙井,读祝竟,天油然作云,得蜥蜴二以归。
戊子,有司迎神甬水门,至则犹不雨。
公亟起,告中甫燎薰,雨则大至。
越三日告足,尉复奉神归,已事而竣。
俄有光发波间,如丛炬,复红燄飞动,下见龙之首甚大,不违颜咫尺。
大复现小,复现全体,鳞甲爚爚有光,久不没。
阴风飒然,见者魄变神动。
已而前二蜥蜴跃起注视尉,若送归者。
问傍香火老僧,皆合爪叹未有,丐上其事。
七月,建新祠,拜神之庥不忘。
良臣谓周汉之际,咸有壮侯巨屏,以卫王室。
晋介江甸,乃有琅琊武王保釐东夏汝南文成总一淮浒,扶风王递据关右,爰暨东嬴,作司并州
虽托兹腹心,而风迹不竞。
惟我敷学内自色养,外以事君庇民,无不诚。
惟诚,故能幽通万物之情,龙宜有知者也。
故公命之不愆期而雨施,转耗斁之忧,为丰年之庆。
新祠是营,以妥神娭,于惟休哉!
方尉之视其事尽勤,又图有言以见之。
良臣不肖,实拜其辱。
夫以羊祜登临岘山,而湛辈依以扬声,矧吾属橐笔撰屦,得以奉公周旋,异时依乘馀光,图写金石,且有大于此者。
今姑志祠之所从事,以刻诸其侧,尚俾来者有考。
岁次丙戌八月十三日记。
宋侍郎之才行状(代人)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六、《浪语集》卷三四、民国《平阳县志》卷九三
曾祖珏,妣戴氏;
祖楚,妣钟氏。
父道元,以公赠右中大夫
妣林氏,赠令人。
公讳之才字庭佐温州平阳人,其先世有潜德。
公幼庄重,乐与贤己者处。
罗阳俗旧淳固,先中大始裒书教公问学,迨其官达,士子为彬彬焉。
政和八年,公第进士,调贵池主簿,改教授京兆府,耻自衒为干谒,知己者少,积十八年不迁。
右丞忠简许公力推挽之,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踰年改京秩。
时讲战议未决,党论纷起,公截然中立,亡所附丽。
又五阅岁,稍迁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权吏部侍郎,为大金生辰使,归报。
太上皇帝喜曰:「宋某姓名称矣」!
亟将晋用,属公以冢子及夫人氏之丧,固求閒佚,加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当时朝士多以罪行,惟公力自引去,士夫歆艳,祖道倾一时。
乡居十年,翛然忘官宦意,徜徉田里,或不知其侍从之臣。
起知泉州,州人便安其廉简。
富民有罪系狱,中旨释之,而公不贳,继以尚书命至,公曰:「吾守臣也,不敢抗朝廷之命」。
敕乃出囚而老,民吏闻公引疾,则竞走浮屠祠禳禬,借留于神。
移知衢州,不拜,因得以宫观归。
不五年间,四乞骸骨,绍兴三十一年,遂以朝奉大夫致仕。
今上登极,覃转朝散大夫
乾道二年七月戊辰,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七,赠左中散大夫,累封平阳县伯,食三百户
会稽王氏,赠开府锡之孙,故朝奉大夫玙之子,封令人。
子四人:长男中甫及长女皆先公卒,次女归右从政郎、后处州丽水县赵良臣。
直甫右承奉郎,后房俞氏出也。
有自次文五十卷,曰《云海弊帚》,云海,公之居士号也。
家有《云海后集》、《二馀录》、《词林》合如干卷。
公雅有至性,初,太令人将葬而雨,圹中水溢,忧之,一夕而髭发变。
立朝尚持大体,不洁洁以取名,未尝轻易发言,言之必有当也。
方北鄙未定,公因转对,请择威望重臣经理淮甸,与诸大将维持攻守以固吾圉。
洎南北讲解,则请不忘警戒,振淹滞,养民力,收兵柄,固基图,为持久计。
又励圣学以自强不息,乞诏四方知爱民意,皆切时病,中事机。
其论财计,谓当量入为出,以节用爱民,论任使则请人所宜,用其所长;
论海劫则欲责任土豪,而属统于沿海之制帅,言皆简而理当。
所请置书太学,班在仕者通家杂坐之禁,裨益风教,此其意度不浅。
绍兴七年,诏书以秋旱许中外上封事,公奏疏,谓当以实应天,去六弊,修四事。
其六弊:曰民力凋瘵,曰守令非人,曰吏员猥冗,曰功实不覈,曰赏罚未明,曰将士骄惰。
四事:曰上游淮南宜置帅安集,曰尽人事以待天时,曰立事者必有成谋,又当持之以固,曰人君当有立志,至诚可以感天。
又论:「进言者患不能尽,听言者患不能择,是非并进,惟虚心公听,乃能择之。
汉张释之言便宜,孝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臣不敢为甚高之论,愿陛下无忽而听从之」。
晚与时相论及大儒,相谓大儒不可多用,公知其意,證曰:「大儒患不多有,用多何患」!
时相色动,公即请祠以归。
观公救时告后之言,可以知其操心持己之所在,即其言少见施用,岂茍然而已哉!
公之归卧于家,忧国之心未始替也,常曰:「吾老,不能为国家陈力,每一念之,则申旦不寐」。
盖其学深自养,常超然独得,志有所定,单见莫之识也。
律身端谨,曾不矜持于外,其当官称是,立不易方,而为名德所尚,于时鲜所偶合,故其屏处多于在仕之年。
邑子请教于门,人人各厌所欲,善士资其矜式,自谓得师。
晚年筑室瑞安县岘山,于周奥原自为寿藏,制素衣一称,曰:「吾终必以是襚」。
先此一岁,自言明岁当死。
疾浸,屏去药饵,曰:「吾心中无一事矣」。
伊川先生「克己」之诗以殁。
遗戒毋侈吾墓,毋建宇筑阙,终始一槩,死生不易其介焉。
直甫卜以岁十二月壬戌大葬,走书属某纪公行实。
惟公伟望硕德,为时名臣,乡闬老成,于今为最,某年视公上下,知公尤悉,大惧风谊阙逸,何以典刑后生,勉书以待贤者之铭,且备史官采择,虽文多累句,于公无愧辞云。
谨状。
卢君字序皇祐三年正月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四、《祠部集》卷三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三
古之人有所志且戒,或寓文铭器以自谨,有时而泯也,岂若名在己、称于口而终身焉?
名不徒立,具见君子之志。
善哉,卢君之名正臣也,其志于忠者欤!
然正之施不一,有谏诤之正焉,有论议之正焉,有容色之正焉,有进退之正焉。
谏诤之正,过中则失亢;
论议之正,过中则伤泥;
容色之正,过中则太刚;
进退之正,过中则近僻。
若是,不得中之助亦不足云也。
名既定,朋友之间又为字以称道,使闻而知所表焉。
予于卢君则友也,字君予职,请字曰「中甫」。
屈才佐一邑,他日立朝廷,事人主,使人称之曰「卢某,正人也」,则君之名不虚命。
又曰「正而且得中」,则予之字不虚表。
中甫其勉之。
皇祐三年正月十二日馀杭强某序。
将仕郎郡守太子中允致仕赐绯鱼袋蔡君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彭城集》卷三七
熙宁四年秋钱塘子难将葬其亲中允君,请铭于彭城刘某
与子难为同年进士,又同省郎官,又同守海陵,其于子难哀丧恤忧,所宜述也。
孝子之事,莫重于葬,葬而垂名后世者,莫重于志铭。
是其深长思,勿之有悔焉尔,其何辞?
虽然,中允君潜德遁时,不显其光,功不于人,于其家,吾将何言以表之?
尚书屯田郎吴君君平以状告曰:「君孝友惠和人也,旷远有识虑。
幼而好学,家贫无以自给,乃始勤力治生,十馀年间,家事给足,赡及乡里,施予不倦。
族人与君别籍,既复求分财,君亦推与。
族人后贫不能自存,又收养之。
君之家疏远而聚居者百馀人,存抚教导,凡五十馀年,始卒如一,乡里宗族于君无怨尤,而更称誉君」。
殿中丞卢君中甫曰:「凡富而多怨者,专利而不顾也。
愈富则愈纤啬,剥刻徼射,人与为仇。
蔡君则不然,其于乡里,视贫下者愈矜之,厚施而薄责,故远近归心。
秉常为钱塘官,终三年,中允君未尝以毫发见求,可谓善人矣。
秉常为君拜,乡里之仕宦者莫不屈下之。
君凡二子,长则子难
君教子难读书,恣其与贤士游,费用不计。
子难成名,才学干力见称于时,有位于朝,出为郡守,及君存见之,善人报施之效欤」!
曰:「二贤士之言,可以信后世,吾其何辞」?
蔡氏本望陈留,自司徒谟过江,子孙散居吴。
钱塘之蔡,未有显者,盖自君父子始。
讳某字某
子难初登朝,英宗即位推恩,君始命为大理评事
其后郊祀,及今天子即位郊祀,三迁至太子中允
子难当赐五品服,又推以授。
君享年七十二,以葬前一年十一月甲子卒。
子难时为职方员外郎、知泰州事。
次子曰诜,亦举进士
君四女子,皆嫁名家,京兆宋缜、颍川陈惟亿、太常博士昌言馀姚县主簿钱尧卿,其婿也。
君娶余氏,追封钱塘县君,先三十岁卒。
君卜葬于吴山乡吴山里,斥广其地,众为兆域,曰:「兄弟子孙,葬而相从,死生之义备矣」。
有告曰:「是于阴阳之说为不利,请徙之」。
君不许,刻石墓门,戒子孙毋以妄求福。
及君之葬祔之,某日甲子也。
铭曰:
蔡君不仕,而家事治。
宗族归之,疏远不弃。
乡里亲之,愈下愈施。
克生贤子,以振其世。
郎官郡守,实显实遂。
天祐君年,宿留待迟。
命官四迁,于朝有位。
朱衣鱼符,帝以更赐。
古云五福,获以备四。
黄发归全,靡悔靡愧。
卜葬吴山,君往戒誓。
宜于后人,是固是利。
龙隐山题名元符三年五月 北宋 · 许端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四、《桂胜》卷二、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八、《粤西金石略》卷四
新定许端卿中甫雅有岩洞之好,被召归刑曹,鄱阳程节信叔历阳张景温敦直、全魏董遵守道酌别于此,而中甫眷眷有惜去之意。
元符庚辰五月十九日题。
苏东坡巨济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七、《文定集》卷一一
王介字中甫,其子沇之字彦鲁。
苏公自黄移汝,与彦鲁遇于京口
中甫哀辞,有「束稿端能废谢鲲」之句,故此帖问束稿而云致意彦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