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高宗皇帝挽词 其三 南宋 · 程大昌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智超黄屋表,不以位为怡。
罢省斋居事,安持寿殿卮。
尊荣天子父,巍焕圣王师。
盛德几无古,惟尧始济兹。
桥道记宝庆二年四月 宋 · 莫若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七
昔在成周,有司险之官,以周知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释者云山林之阻则开凿之,川泽之阻则桥梁之。
圣人设官分职,以董其事,所以利天下后世,其来尚矣。
近世建桥除道者固不一,或取办于公上,或募缘于众力,其利一也。
崇德密拱行都,四达之邑也。
途虽曲而通诸夏,凡所由之途,一有荒秽,即当整治,况通衢乎!
自邑东至沙渚二十七里,自南营语溪桥至张泾皆民居也,其路坎突,行者患之。
张泾虽有石桥,阔仅三尺。
余贷金为众倡,嘉定癸酉二月,甓南营之街,过张泾以东百丈,皆坦夷之。
乙亥仲春重建张泾桥,可通车马,名曰通济
近邑有包角堰桥,塘西东水出入其下,连雨则湍急,址为之荡齧,屡欹而屡修。
有清坡道民余智超,率其徒裒金辇石,易以捲蓬之势,可久而不坏,成于庚辰冬十月
先是,季夏漕渠南桥一夜忽倾溃,堰桥之役未就,县家就委智超干造,官帑不足,继之募缘。
明年三月成。
余所居西俯张泾,南瞰语溪,从东旧有木桥曰东兴,狭陋殆类略彴,于是因其名,以石易之。
壬午春庀工预治石,九月初吉兴筑,十月上浣迄工,跨南北若横霓然,通济东兴翼乎其左右,而溪光野色,尽在拱揖中矣。
东兴以东至沙渚,徒步挽舟皆田塍路,风雨之晨,冰雪之夕,陷淖蹶块相属于道。
演教寺僧思齐,自演教西先已布石三里,余谓有志者事竟成,其二十馀里当任责。
乃请崇胜僧道琛智超,谕之为首,涓日之良,同干造及邑老宿吕瑶等三十馀人,设伊蒲之馔,随力题疏,分遣缘化,僦舟运石,不惮劳勚,始作癸未莫冬,成宝庆丙子之季春,望之砥平,行者无不赞叹。
是役也费甚大,通思齐所造,总用石四千五百五十丈,为钱六千三百五十缗,皆善类闻风而喜舍,不强之也。
余自壬申去国,不复有仕进意,今十五载矣,每视岁之所入,除伏腊外,于利人事量所馀以施。
东兴余一力为之,其四役亦蠲己财以助。
道琛等合辞请曰:「四役劝缘疏皆寺丞作,愿为之记」。
因纪其岁月之先后,勒之坚珉,立于崇胜。
昔有殿直范延贵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为守,因问延路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比过萍乡邑宰张希颜虽不识之,驿传桥道皆全葺,此好官员也」。
公笑曰:「希颜固善,天使亦好官员也」。
遂荐于朝,俱显擢。
余故举此事,使为政者知所慕云。
宝庆二年四月望
按:万历崇德县志》卷八,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智超上人自清远受法归于佛生日饭僧长寿庵却寄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十八
翻经细字学溪纹,千里寻源用意勤。
法席夜邀猿女听,斋粮春并鹤雏分。
操瓶漱水亭飞瀑,拨杖穿空峡滃云。
归到恰逢生佛日,曼陀花雨散纷纷。
能仁监寺智超为予写真求赞丙辰下元日1196年10月15日 南宋 · 周必大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前生坐下一高僧,失脚中元自怨辰(自注:予解夏生)
但记本来真面目,何须悔现宰官身。
鹊踏枝 元 · 杨梓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元曲选外编 豫让吞炭 第一折
主公是智超群。也不合势威人
全不肯去暴除邪。发政施仁。
好勇兴兵起军。全不肯偃武修文。
公和尚塔幢记 北宋 · 释智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师和尚讳迪俗姓秦相州安阳县黄口村人也。
景祐二年三月内礼天平寺思公为师。
皇祐二年三月内北□□□□,当年五月□□得祠部牒。
皇祐三年东京相国寺授戒□。
元祐三年住持,至元符二年六月初六日迁化,享年七十□□□到小师七人:智超、智林(缺)
元符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按:民国林县志》卷一四,民国二十一年石印本。
重修广州净慧寺塔记后识宝祐二年二月 南宋 · 李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八、光绪《广东通志》卷二○九、《广州府志》卷一○一
竺乾氏以建塔庙有大功德,□□教有大因果,作善念有大报应,童子聚沙为塔,犹作礼三匝,况九级浮图,人天所瞻仰乎?
揆之报应,福田利益可知。
净慧羊城乙刹,顷遭回禄,塔岿然如鲁灵光,邦人异之。
旧碑既燬,无不为拈出。
智超领帖住山,首辨肯心,访诸宿老,皆曰:「塔创于林修,今德达乃十世孙也」。
智超如其言,造门求谒,语未竟,林氏子曰:「师莫便是建塔之长老乎」?
即以旧刻示之,以所刻砻石碑再刻焉,并出其祖与山谷诸公交游墨帖,益信作善之报。
未□□庸曰:「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林氏子有焉。
佛语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智超有焉。
智超毗陵人,求数语于余,敬书于后。
宝祐甲寅仲春都梁李谨识。
净慧禅寺住持僧智超立。
按:同治《南海县志》卷二八,同治十一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