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送相士张允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北山文集》卷五
绍兴辛亥张居士以相术游婺女。
是年,朝廷类试礼部进士临安,吾乡中选者七人,多居士之所预言,而余之名次高下,言之皆验。
一日,居士欲道浦江会稽,过余求诗,余告之曰:「大凡挟术之士求觅诗序自鬻者,皆其术之不至,欲假借好语,为道路取容之资。
君今阿堵神照,炯炯如电,非但可以知人,人亦当自有知君者,何以诗为」?
姑书以付之。
宋寿圣院碑熙宁元年十一月 北宋 · 释神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五
盖闻金仁入梦,汉帝来祥,初标□□□□□□□堂之号。
况乎金柩宝地,是英明殖德之场;
梵宇精蓝,乃檀那种福之所。
是以灭怨扬善,须仗奇材;
竖正摧邪,仰凭硕德。
儒乃五常□□,仁义居先;
释则六□□□,□□□□。
□□福业,须仗群英,若不挠于贤豪,独力难为成办。
今者当院大殿一座,功德三尊,徘徊七事,周全圆满,□尊具足,莫不玲珑异䌽□□□□□□□□□□□□□□□□□□殿堂,生心岁久,发意年深,良材十方演化,砖瓦遐迩檀那,精蓝有地,大殿全无。
先铸金同像佛,无处安祥,致使人天失敬,缁素无依。
遂乃辄陈丹□□□□□□□□□□每见云生雾起,叆叇□兴,西有岠嵎,名峰常震,八方摇动,四面低卬,宇宙□□普天向仰。
北有神女之山,执炉双峰,殊常异境,不具备陈。
南有黄山之景,□□□□□□□□峞峨□□地产□宅者,岂不是祗陀施树,孤给买柩,永作伽蓝之主,常为保之公所。
院主继贞者,心澄湛□,德峻峰峦,宽之善播缁素,高□□声传远近。
典座道威则温恭立性,谦逊成身,□十方以马依,乃四海□是托,兼则匡护功深,修持务切。
今则幸遇圣朝,得值明时,普赐敕额以飞来,何异于尧荡荡者欤!
照以不才,辄申狂简,乃述诵曰:
奇哉黄山院,美羡一方缘。
圣恩普赐额,兴隆得自然。
檀那皆助善,生贺太平年。
殿堂高□涌,□楹近日边。
庆赞良工毕,彩绘色新鲜。
功德三龛有,周回七事全。
崇修胜会者,福业得升天。
院□号黄山,徘徊方境全。
峞峨真金垒,峭峻黄玉连。
邻有龙三洞,兴云可覆天。
顺时甘雨泽,稼穑并常年。
必定龙神护,方可得如然。
侧近神女峰号曰执炉山
多应蓬岛客,必是洞中仙。
或即麻姑现,留名远代传。
殊常异境,片言难尽,聊序云耳。
时历大宋甲申之岁,熙宁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丁酉朔记。
开元寺讲经律论传法沙门神照撰,同寺内僧断讲经论沙门□□□□□□初参,学究孙竞书,匠人孙永吉镌。
按:民国牟平县志》卷九,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先慈照禅师塔铭 北宋 · 李遵勖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
天圣十号岁壬申暮春三月八日,国东神冈资国寺涅槃先师示疾,酬子问:「四大如何」?
「黑豆堪合酱,芦菔好和齑」。
作偈曰:「故疾发动不多时,寅夜宾主且相依。
六十八岁看云水,云散青天月满池」。
午映趣寂。
后三日茶毗,趺坐如生,既就薪火,卒无烟,五色成焰。
观者如市,随光所,各得祖见。
舍利大如豆,小如秫,宋杂不可计,白色如珠末者与烬相错,又盈斗。
阙地丈袤,举锸复出,土亦香。
黑白竞抔取踏踞,弥月,未易强塞。
灵应之如是,得不为震旦异人乎!
盖圣化之攸感,近代之罕伦也。
自婴疴瘵,罔倦提撕。
问疾谁勘,多自病而不诣;
剋亡预定,知神会之必同。
始悟于决汝州首山念马祖九世嫡,襄阳虎溪、凤凰两山聚千徒,历二纪,天下仰之,予表赐紫方袍。
再号慈名蕴聪南海人也,姓清河氏
幼不杂戏,终日习坐,里人异之。
自落发,不执爱行书,而自义了
未三十,达宝所,有奇相。
洪钟衽簴,小扣小闻;
明鉴当台,胡来胡见。
识是草是药者,体病皆平;
乐无佛无人者,觉尘复扰。
予承世善庆,素慕禅悦,故翰林杨文公亿、中山刘公筠不我遐弃,为方外之交,未曾尝不切劘尽规,独惟投然。
虽心曰證而凡机会,口莫能言,譬自谓良马一日千里,不见奔蹄。
予早钦风,而虎溪,世之颂福地也,会师退位,以素缘熟,乃走胥命驾,百会重趼,道将迎意,遂有王城之入,创兹寺居之。
获陪中屦之侍,谛求眉髓之论。
师尝谕房孺问径山:「禅可学乎」?
曰:「此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为」。
一旦闻举一喝三日耳聋之话,如处蔀室,㸌尔而顿明;
如对灵山,听然而微笑。
自此叙弟子礼,或外馆开供,妙谈偈闻,旋请入都,留閤旬浃;
或命驾香刹,时问轻安,服勤左右,六周岁籥。
于是确求归隐者数四,咸缓以他语,贵乎延居。
亦尝微露风指,谓吾偿汝宿缘,祖祢有记,事著传录,令不可汝后自言者。
腊高之后,倦谈而已。
师与首山洎数同嗣,咸以令甲子化,事具《天圣广灯录》。
居常祗接间燕堂会僧,图尽见之。
驻神冈后,舍诸方名山大寺,肯来礼足,愿枉锡者,又无央数。
惟杜门不报,如有复我者,善为辞焉。
所谓可得闻而不可见矣。
两宫以副马吴元扆故馆为慈孝寺,上以奉累世之隆法,下以厚近姻而济。
思恢曩制,肇立丛禅,丽极宏规,冀延大士。
以师称诸贵议,上具礼涓,且欲强致之。
天子察其怀道匿曜,先潜使詯,审之不诎。
又复挑欲与诣,遂领之,二圣但德之,而如圣谕,以安其志。
有谓国家兴宝,劝其将护,答曰:「人自差殊,非增减,仰受付托,匪一朝夕,不在乎一老比丘耳」。
既化之后,规中慨叹缘差,然有故事。
梁帝将礼于少林,遂已面壁;
刘主躬谒于灵树,遽乃顺世。
详因所自,谅非偶尔。
存游殊迹,远通彰闻,予竟无所止。
前二道场争求灵骨归葬,予以名山胜地,钦崇悠永,较夫优论,从如凤皇。
但奉珍宝,留舍利塔资国,同予侍立真图,为终身之供。
吁,鸾皇瑞世,非为于久留;
月观容,是宜乎常住。
重念契感,胡可酬报;
自写翠刻,聊尔丛林。
若夫出黄檗之门,略同于裴相;
金粟之士,绝企于庞公
赞述不文,而系之铭:
离四句,绝百非。
按:《天圣广灯录》卷一七,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八套第四册。
重建保安寺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五
物之兴废,系乎天数,而所以兴其废,使终不至于沦坠者,则存乎其人尔。
苟得其人,则意念所及,足奋神化,而投无不获,掀天功业,亦属指掌。
况丛林巨刹,为西方圣人之所栖泊,灵资利泽,与大造相周旋。
脱有大善知识,以夙缘乘之,则其铄瓦砾为金碧,化土苴为旃檀,若探囊取寄,而曩昔旧观,若自天而下矣。
回天之力,其藉于人者,固如是哉!
保安讲寺,旧为通圣兰若,隶秀州,距城北一舍许,在北秋原。
建自东晋雪巢法师云游择胜,得善士卜本常割地一方,遂卓锡于此。
拮据焦勚,诛茅索绹,仅营幽构,粗循规矱。
延及法允、方智、德元等,守之不绝如线。
唐至德间,易为保安禅院
丛席响振,物盛必衰,罹会昌之厄,寺众星散,梵宇化为荆榛。
否极泰来,继有大中之诏,阴霾驳散,佛日重辉,院坠而复起。
丞相公曾记其事。
及今普诚法师,以大罗必发圆觉神照,鸠善信而重招之,畚湫成冗,撤腐为新,五载而就绪。
奉大士有殿,讲法有堂,匦藏经有阁,设钟簴有楼,妥伽蓝有祠,安禅有室,庖湢有所。
翚飞蜺耸,涣饰丹垩,而又缭以甓垣,藩以卉木。
慈云甘澍,缤纷法界,足为十方大众之所皈依。
于是具请于朝,升为保安讲寺。
业既成,爰请予文以记成绩,抑以见师神通之广,知量之宏,足以挽乎天功,指迷途而超欲海,空五蕴而扫六尘也。
继有是请业者,尚其懋诸,俾梵法其永兴哉。
按:万历《秀水县志》卷九,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刘阮洞记 北宋 · 郑至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三、《赤城集》卷一五、《名山胜概记》卷二一、《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二三
刘、阮洞,其传久矣。
余窃邑于此,访于故老,往往不知其所在。
比按图得之,以询护国寺僧介丰者,乃曰:「洞居寺之东北二里。
斜行山谷,隐于榛莽间,人迹罕及。
本朝景祐中,先师明照大师尝采药还,见金桥跨水,光彩眩目,二女未笄,戏于水上,如刘、阮所见,此水仙之洞府也」。
元祐二年春植桃数百本,所以追遗迹,继故事也。
明年三月十日丁丑,寺僧报桃花盛开,并以其景物之盛求名焉。
令率县尉缙云郭仪彦文、监徵开封曹𡨃得之来游,而黄岩主簿西安王沔之彦楚,与其弟宣德郎、知金华县事汉之彦昭继至。
乃相与幅巾杖藜,徜徉行歌,沿涧而上。
观渌波之涟漪,听寒音之潺湲,微风过之,馀音清远,飘飘然,犹锵佩环而朝玉阙也,遂名之曰「鸣玉涧」。
涧之东有坞,植桃数畦,花光射日,落英缤纷,点缀芳草,流红缥缈,随水西下:此昔人食轻举之地也,遂名之曰「桃花坞」。
自坞以北,行数步,攒峰叠翠,左右回拥,中有涧流,随山曲折,而游人之道从之;
及水穷而道尽,则有潭清澈渊澄,可鉴毛发,群山倒影,浮碧摇荡;
中有洞门,潜通山底,其深不测,虽淫霖暴至而不盈,大旱焦山而不涸:此寺僧见金桥之地也,遂名之曰「金潭」。
潭之南浒水浅,见沙中有盘石三,不没者数寸,可坐以流饮。
自上流浮杯盘,随流荡漾,必经三石之间。
俯而掇之,
大随开山神照禅师语录序崇宁四年闰二月 北宋 · 郭凝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八、《古尊宿语录》卷三五
元德上人自蜀挈《大随老录》,欲罄囊资镂板于杭,广其说于天下。
余曰:「自老卢衣止不传,逮数百年,枝分派别,披法衣据座唱道者,不啻万数,大抵穿凿破裂,随言取义,析文生解,求其直截根源如古尊宿者,固未易得。
今欲辟其邪而示之正,使知所趋向,不亦难哉!
然世必有一睹斯录然契而独得者,庶乎佛日重辉,慧命不绝」。
于是乎书。
时崇宁四年闰二月十五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