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辞免除兼太子侍讲申省状嘉定十三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崔清献公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朝请郎、试秘书监崔某状。
伏准省劄,备奉圣旨:崔与之太子侍讲
闻命自天,措躬无地。
窃以三代仁而且久,皆由教法之明;
一时贤而有才,方预储僚之选。
治平中陈荐、孙固,尚不符于众望;
绍兴间惟范仲、朱震,斯可副于眷怀。
顾如劝讲之员,尤为进德之助。
伏念某性资愚陋,学术荒疏。
西昆方愧于首登,东禁又叨于末属。
曾无一之足取,俾共二以奚堪。
况秉德温文,已著星辉之象;
而执经启迪,要宏日就之功。
某惟何人,冒居此职?
傥或乖于辞受,恐难免于旷瘝。
欲望朝廷特赐敷奏,收回成涣,改畀名流,庶允穆于师言,以少安于愚分。
所有恩命,未敢祗拜。
按:奉圣旨不允。
咸平观音禅院碑铭咸平六年六月 吴越至宋初 · 钱俨
 出处:全宋文卷六○
天下之名郡言姑苏,古来之名僧言支遁
以名郡之地,有名僧之踪,复表伽蓝,绰为胜概。
至于传法,不泯真风,则纪之以文,信无愧矣。
苏州观音禅院,即东晋支公道林所建支硎寺也。
伊昔二众同居,舍宇尤广。
其山有支公马迹及所居石室存焉。
唐景龙中,诏更名报恩
及瑞陵初圮海内精宇,人祇号咽,兹寺在圮例。
献文缵嗣,佛日再中,旃檀之林,枯荑毕秀。
太原卢公简求方牧是邦,与僧清贽相善,乃劝舍俸钱,复新缔架。
大中五年僧洪宪主之,宪即豫章希运禅师之法嗣也。
咸通甲申岁至于乾德甲子岁,凡百馀年,陵谷迭迁,香华中辍。
其年二月,有永嘉禅学沙门文谦尝驻钖姑苏永光兰若,颇以佛事结诸众缘。
寻诣天台大寂韶公禅师之法席,愿齿入室之列。
大寂示之曰:「汝虽越人,非越地可居,其当化人于吴地耳」。
于是遂如大寂之教,复来茂苑
僧正安公以报恩旧地,辟而住持,是为今观音禅院矣。
复有本郡都知兵马使赵承遇及司理判官张仁某等,同经度之,获石铭于殿基,承遇以下名氏,皆如铭之所记,盖宿缘符契也。
未几,谦师徙居上方,所度弟子三十馀人。
今之恩公上人盖白眉也,亦礼大寂,得其宗旨。
退而阐法席于先师之精庐,昭善继也。
恩公苦行有闻,玄谈尤峻,适居放鹤之地,雅契安禅之怀。
早岁师尝入京师,时愚方预常参,一得相面。
今师沿前会之邂逅,疏本寺之寅缘,欲愚为文,以纪其事。
愚以向之所言信无愧者,乃纪而铭之云。
大宋咸平六年六月忠果雄勇功臣金州管内观察使、判和州军州事、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食封一千一百户钱俨撰。
按:《吴都文粹》卷八。又见《吴都法乘》卷一○,《吴郡志》卷三二,《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等。
谢赐生日表淳熙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历官表奏》卷四
臣某言:伏奉诏书,以臣生日特降中使赐羊酒米面者。
位联丞辖方预享于堂封;
户绝桑蓬,更鼎来于台馈。
恩施厚甚,报效茫然。
臣某中谢。)恭惟明圣之朝,眷是赞襄之列。
记其生育,被以宠光。
诏随敕使以及门,赐出天庖而充宇。
惟才堪大任,斯不负于养贤;
惟家有严君,乃或伸于养志。
臣于二者,举无一焉。
尸素积年,每愧河檀之刺;
羁孤多难,久缠风木之悲。
敢图赉予之荣,加赉劬劳之日?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惠绥庶品,优遇迩臣。
既醉太平,俾兴君子之行;
为羹飨士,固异贱官之常。
所惭驽钝之姿,莫称饩牵之礼。
千钟弗洎,思亲养以无从;
一饭必酬,况君恩之至重!
毫分可报,糜陨奚辞?
臣无任云云。
谢太皇太后天章阁待制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五、《陶山集》卷七
丁吉逢辰,方预中台之列;
累劳积日,更跻内阁之华。
眷怜,伏增悚惧。
窃念臣器惟凡陋,学匪该明。
偶遭遇于先朝,遂叨尘于近侍。
逮圣神有作,首庶物以惟新;
顾愚陋无堪,尾百僚而乃分。
敢图冒昧,亦与甄收。
兹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德寓兼包,仁天广覆。
思补六官之典,俾益三阁之名。
誓更竭于驽骀,期少酬于覆帱。
朱宪副恩寿堂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一堂曾记寿兼恩,八载相闻齿更尊。
不叩仙方延岁月,只将公廪奉晨昏。
推封日下登三品,衍庆年来见十孙。
大手特书应未了,绿槐如幄荫高门。
注:山东宪副朱君朝用侍御时予尝记其恩寿堂今十年矣再会东昌出阅是卷则知其具庆无恙乐有十孙而君方预宪使之选恩与寿偕不日有也君请再赋一诗以申其说因辄附此致期望之意云
修改试刑法条制奏宣和三年八月 北宋 · 宋伯友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三之二六(第五册第四四八○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八二四页
奉诏令遵依元丰试刑法条制措置,检照前后条格,均减六场。
元丰时试刑名及三十九件至十七件,皆为合格,考试分数稍优,所以就试合格者多。
见行试法,每试刑名,须四十四件至二十七件方为合格。
元丰时试及二分半便入第三等下,今试及五分方预第三等下。
虽见行赏格差优,而考试之格,分数增倍,是至就合格者少。
今参酌元丰崇宁旧制,修成格法,以八分以上为第一等上,六分为下,五分半以上为第二等上,五分以上为下,五分为第三等上,四分以上为中,二分半已上为下。
乞赐颁行。
分水龙王庙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七
流酾汶河各南北,千秋通运藉神权。
水分固在谋诚巧分水虽似巧思实因天地自然之势向作诗曾屡言之),地脊仍因势自然。
但使万民资利赖,允宜一已致诚虔。
近年流弱刚浮漕,补救绸缪意更悬(每岁蓄汶水以济运迩年漕渠春水不充粮艘易致浅阻因饬河臣多方预为筹办又值去岁雨足幸未误运)
军民安居诏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七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二、《靖康要录》卷一二
金戎复搆兵侵寇,渐近大河,自当多设守禦之具,即时搭挂,及差官多方预为图备。
访闻京师之民相动以浮言,至鼓扇造作不根之语,良民不得安堵,往往怀疑愁叹,以致惶怖。
类皆无赖不逞之徒意欲乘时为奸,妄言事端,惊扰百姓,使民心不得帖然。
可广行布告:今朝廷见行差选兵士频把险隘,蒐择人才,厚赏委用,阅练奇兵,询访奇策;
金帛官爵无所爱惜,恩宠命赐例增数等,见行分布防城守具,以固京师
内外人民咸体朝廷之意,各安其居,无循胥动之言。
如敢有煽惑造言之人诳扰民庶,并重置于法不赦。
宜详告谕,各奋忠谊为国,以期安靖。
司马相公1086年闰2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四、《淮海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奉明恩,进升上宰
老成登用,区夏均驩。
窃以大河之浑,持寸胶不能以止;
积岁之旱,待霖雨然后乃苏。
故当大有为之时,必得非常人之辅。
伏惟相公望隆一代,节著四朝。
力足以扶持颠危,风足以兴起贪懦。
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明;
璞玉浑金,鉴识莫名其器。
果符物论,克享天心。
伊尹得君,耻一物之失所;
姚崇作相,陈十事而后为。
奸邪失匕箸而自惊,忠义引壶觞而相庆。
某夙叨记省,方预陶甄。
欣众正之路开,信太平之责塞。
愿稽故事,就封富民之侯
请与诸生,更上《得贤》之颂。
乞罢内臣阎士良带御器械至和二年七月三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四、《赵清献公集》卷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二
臣等窃闻内臣阎士良已得指挥带御器械
伏睹前年中郭申锡上言,内臣旧制,须经边任五年,又带御器械五年,仍限五十岁已上,及历任无赃私罪,方预选充押班
寻闻陛下听纳,中外传播,以为得宜。
盖欲得老成谨畏无过之人在陛下左右。
闻诏密院,常令执守施行。
今来诏墨未乾,已闻除士良带御器械
窃以御带职名,将来多是承例叙迁押班,须是自御带之任,便须选老成谨畏无过之人。
士良为性狡黠,自来与中外大臣交相结托,久在河北张皇事势,天下具知,及历任曾有赃罪至徒。
今来密院殊无执守,首紊著令。
所有士良新命,乞赐寝罢,别择善良,以惩劝陛下左右之人。
冬至贺皇太子(三)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鄮峰真隐漫录》卷一九
五物书云,式兆有年之瑞;
三微纪月,载欣至日之长。
景贶于两宫,衍蕃禧于贰极(中贺。)
恭惟皇太子殿下气钟精粹,资禀元良
秉德至纯,以御阴阳之运;
观时来复,灼知天地之心。
茂迎道长之辰,益介川增之祉。
某叨尘次辅,幸际昌期。
簉迹丹墀,方预称觞之列;
驰诚青禁,阻修贺朝之诚。
皇太后追尊濮王诏令治平三年正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四
臣伏闻皇太后手书,追尊濮王为皇,夫人为后,陛下已降敕命施行。
窃以追崇濮王之事,始因中书不正之谋,陛下谦谨未行之间,闻皇太后曾降手书,切责政府,因此权罢。
皇太后复降命令,追崇为皇,始末不同,天下将何取信!
皇太后自彻帘之后,深居九重,未尝预闻外政,岂当复降诏令,有所建置?
盖是政府臣僚,苟欲遂非掩过,不思朝廷祸乱之源耳。
且三代以来,未尝有母后诏令施于朝廷者。
自秦、汉以后,母后方预幼主之政,自此权臣欲为非常之事,则必假母后之诏,以行其志,往往出于逼胁,而天下不幸,不知事由权臣。
今陛下以长君临御,于兹四年,万机之务,当出宸断。
内奉慈闱,惟宜竭仁孝之诚,尽四海之养而已,岂须更烦房闼之命,参紊国章?
一开其端,流弊极大,异日或为权臣矫托之地,甚非人主自安之计也。
伏望陛下深察臣言,追寝前诏。
凡系濮王典礼,陛下自可采择公议而行,何必用母后之命,施于长君之朝也。
臣方待罪于家,日俟诛窜,而区区之诚,不能自已者,尚冀一悟明主之听,以安宗社。
臣虽万死,亦复何恨?
乞除学官依旧用试法奏绍圣元年五月 北宋 · 翟思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
熙宁初,除诸路学官,与更置太学博士
正录虽有朝廷特除,然类令国子监长贰荐举,索所业考第高下,以次除授。
复立试法,以覈材实。
进士发解、省试、廷试在十五人内,太学上舍内舍职事者,并令召试,不在此例。
许投所业,国子监考覆,方预召命。
虽取之甚难,然一时所得,皆公议之所与。
元祐以来,罢去试法,特行除授。
请自今除学官依旧法召试,更不令自投所业,在内许国子监长贰、台谏官,外则监司,皆得荐举,上副陛下教养之意。
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一八(第五册第四七三二页)。又见同书职官二八之一三(第三册第二九七八页)。
安人卢氏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南涧甲乙稿》卷二二
淳熙改元之七年,予始居南涧,有腰绖候于门而以书见者,徐姓文卿其名,拜而泣曰:先君子幸有契也,文卿之母将葬于玉山县安平卿鲁家原矣,愿赐以铭。
予惊问之,则故考功郎中徐公汉英之季子也,而处州赵使君文鼎尝与俱来,道其力学习文之善。
及观其书词,则知古义,欲以显其亲之淑于百千年陵谷迁变之后者。
又其里人相与状其夫人行事甚缛,是可述已。
考功讳人杰字汉英,家信州玉山县。
少通《春秋》,为名进士,登巍科,乡闾皆慕其文。
与余顷同在郎舍,朝夕晤语,推为长者。
既又同持节江东西,书问往来,见其家有绪有条,而考功得悉意王事于外而无闺门之虑,知其内为之助也。
今遂见其子之立而将不堕其家之传,足以知其母之教焉。
夫人姓卢氏,世为衢人。
曾祖褒,祖元达,父经,习儒业,不得仕。
而其从兄骧,仕至侍从,有文名,为衢之著姓。
夫人性端重,不妄言笑。
年十七,以嫁复州教授周君之才
有子与女三人矣,周君不幸即世,夫人提其孤,奉其柩,由数千里归。
居且十年,不忍去其姑之左右。
逮终姑丧,乃若有所不容者。
夫人之母徐叹曰:吾女无所托矣,必托于士之贤者,庶几其肯从焉。
考功久失其配,遂以夫人归徐氏。
考功素薄于生业,夫人治家勤俭有法,接其姻族,和以尽礼。
凡祭祀、宾客,人莫知其贫。
抚其前氏二子如己出,己乃自生子文卿也。
考功既捐馆舍,夫人日夜诲其子以诗书,而家事自任,不以衣食劳其子,俾求贤师友而问学焉。
盖其志尚可见如此。
子三人:禹卿迪功郎峡州宜都主簿,前卒;
次汤卿、文卿。
孙十人,曰骐、曰駉、曰骥、驷,方预秋贡名,馀尚幼。
其在周氏子则曰卬,女则适广州番禺县丞富桷、进士祝麓、饶州馀干县主簿汉卿
夫人以考功遇郊恩封安人,年六十有四,终则去年三月十一日,葬则今年十二月六日也。
为之铭曰:
相其夫已有家矣,又教其子而传焉。
特未享其荣与养也,是不畀其年耶,悲夫!
谢堂特授华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免奉朝请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一、《碧梧玩芳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十连为帅,方预谋专阃之英;
三命益共,竟莫遏循墙之请。
巍阁特升于候对,珍台仍领于内祠
谦柄有光,涣扬示宠。
具官某,风猷明浚,材术疏通。
生重侯累将之门,岂轩冕之为贵?
得经生学士之趣,有诗书以自娱。
察其理人御众之长,付以开府,作牧之事。
南闽之寄甚重,岂漫迁抡?
东山之志不渝,叠形冲逊。
吾汗为反,汝志良嘉。
得非高牙大纛之荣,不易䌽服斑衣之乐。
阶峻陟,仰瞻虞帝之华;
蕊馆自怡,独浮丘之袂。
并蠲朝请,庸表宠嘉。
噫!
共理而无愁恨之民,朕方课汉循吏之绩;
逊职而有慇勤之疏,尔乃希晋贤戚之风。
令猷,嗣膺殊渥。
可。
鹾使伊公枉招赋赠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瓯北集卷二十八
班联清切出东华,再到邗江驻使车。
五色云边新簜节,二分月下古梅花
舫斋有暇常题笔,铃阁无声早放衙。
点缀平山风景好,待供宸赏进流霞方预备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