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又为香亭题引书屋图丙申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三
诸公共赋古图,明年因作引屋。
一藤旋见二图开,此屋分明为卜。
昔画春阴今画月,亦添砌石旁添
竹疏羃羃叶交荫,月淡垂垂花下覆。
引藤直为引诗思,太常诗话渔洋续。
旧蔓阴催新蔓成,北街影落南街曲。
十载前重萌蘖初,三春尾渐滋培足。
花簇鸟呼新卷帘,人来漏转添烧烛。
紫丝障子绣作团,古篆根盘老蛟蹙。
渔洋栽处谁复知,太常记更回环读。
吉州 其四 清 · 李宗城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梧川先生集卷之一
苍然秋色暮,马首叶交飞。
海阔龙深蛰,天寒雁尽归。
身胡尚道路,志不在轻肥。
感激君恩重,何论赋式微
和答萧国录八月十一夜对月有怀之作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词韵第二部
林塘澹清华,庭宇豁虚朗。
露井波澄辉,风林叶交响。
高言倡令德,孤吟振遐想。
亭亭江上月,肃肃云雁往。
美人浩前期,令节延远望。
池鱼既堪纶,旨酒亦可酿。
永怀契天游,庶以会心赏。
宇宙本达观,如何较铢两。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 其二 清 · 全祖望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杪秋江行集
岿岿石翁霜松雪柏。
冶春之姿,非我阡陌。
大涤洞天,时雨沾益
虽复桃李,亦生骨力。
书带环之,懋昭明德。
不言成蹊,同岑一脉。
函杖之阴,女贞所宅。
叶交柯,寒芒正色。
按:千叶绯桃题曰不言成蹊非由色媚
回自中部宜君庚子 清 · 钱载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二
轩后庙庭,翠阴皇古年。
踟蹰人已送,躞蹀马休鞭。
短树山头县,长城塞上天。
虽经米脂贼,长养自炊烟黄帝中古十馀,其一围可三丈,柯叶交茂,夙传黄帝时物。)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四十四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花茵重叠有辉光,长跪敷衽客满堂。
除却凤衔丹诏至,未容高坐踞胡床。
注:坐起皆席地,两膝据地,伸腰危坐,而以足承尻后,若趺坐,若蹲踞,若箕踞,皆为不恭。坐必设褥,敬客之礼,旧有敷数重席者。有君命,则设几,使者宣诏 毕,亦就地坐矣。皆古礼也。因考《汉书·贾谊传》“文帝不觉膝之前于席”,《三国志·管宁传》“坐不箕股,当膝处皆穿”,《后汉书》“向栩坐板,坐积久, 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朱子又云:“今成都学所,存文翁礼殿刻石,诸像皆膝地危坐,两蹠隐然,见于坐后帷裳之下。”今观之东人,知古人常坐皆如此。盖古人 无几,故不能垂足而坐。高坐之设,萌于赵武灵王,兴于六朝,盛于北宋,而通行于元。三代之前,凭则有几,《诗》所谓“授几有缉御”,《孟子》所谓“隐几而 卧”皆是也。寝则有床,《诗》所谓“载寝之床”,《易》所谓“剥床以辨”,皆是也。然床几或以凭依,或以庋物,或以寝处,皆非坐具。至应劭《风俗通》“赵 武灵王作胡床”,乃以为坐,然汉时犹皆席地。《贾谊传》“不觉膝之前”,暴胜之登堂坐定,隽不疑据地以示尊敬,皆可知也。东汉之末,有靳木为坐具者,其名 仍谓之床,或谓之榻,如管宁向栩所坐,或于地上加板,未必离地咫尺也。魏、晋后,观《魏志·苏则传》“文帝据床拔刀”、《晋书》“桓伊据胡床取笛作三 弄”、《南史》“纪僧真江敩,登榻坐,令左右移吾床让客”、“狄当、周赳诣张敷就席,亦令左右移床远客”、《邺中记》曰:“石虎所坐几,悉漆雕 画。”则似为高坐,然皆高客贵人始有之。《语林》曰:“孙冯翊往见任元褒,门吏凭几见之,孙请任推此吏,曰:得罚。体痛,以横木挟持,非恁几也。”夫门吏 不许恁几,则知所谓移床远客者,非尊敬之客不许坐也。又其时坐榻坐几。尚皆跪坐。《梁书·侯景传》“升殿踞胡床,垂脚而坐”,史特记之,以为殊俗骇观。知 虽有床几,亦不如今坐耳。至唐又改木榻而穿以绳,名日绳床。《演繁露》:“穆宗长庆二年,见群臣于紫宸殿,御大绳床。”然不名椅子,至宋初乃名之。《丁晋 公谈录》:“窦仪雕起花椅子二。”王铚《默记》:“徐铉李后主,卒取椅子相待。”(诸书椅本作倚,后乃借桐椅之椅为之。)此后诸书,屡见椅子。如《贵耳 集》云:“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今诸郡守僚必坐银交椅。”《桯史》载荷叶交椅。《曲洧旧闻》有锦椅背。至宋时颇加缘饰,殆已盛行与?然观古图画,唐以前 人物无坐几者,宋画亦不尽设几。窃疑胡床本西俗,赵武灵王始学为之,人中国,因其旧习,乃通行耳。日本制度,多半仿唐,唐时尚席地,故亦无之。近十年来 亦有矣。
陈友永嘉人叶交代馆客)1221年 南宋 · 杜范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企望邻邦百里赊,一时文物数名家。
惊人议论铿苍佩,落笔词章粲彩霞。
此日相逢真有幸,何年重会恐无涯。
顾余何以为君别,多愧新诗屡拜嘉。
蝶恋花 其十二 现当代 · 赵尊岳
 押漾韵
翠罨菱花花叠浪。
叶交柯,弄影妆台上。
更帖花钿迟一向。
眉痕欲斗山鬟样。

道是缃桃犹未放。
强起临鸾,著意生惆怅。
得似玉奁春荡漾。
婵娟千里曾相望。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三 清 · 钱曾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坐觉松窗日影斜,风兰烟蕙叶交加。
苔荒断岸鸡头,泉护寒庭鸭脚花。
小品新疑空记浩,太玄旧义独传芭。
到头心事终难定,拟向长堤埋钓车。
浣溪沙 天竹 清末民国初 · 邓嘉缜
 押麻韵
叶交柯曲映遮。
此君谁与醉流霞
错疑三两是桃花

青凤来时朱咮小,红儿舞处翠眉斜。
肯将碧玉换丹砂。
春兴 其三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茜草叶交萱草叶桃花枝李花枝
馊风馂雨休相恼,放我水边林下嬉。
天香绿牡丹牧仲 清 · 曹贞吉
国色凝香,露华垂槛,苔痕欲上阶砌。
不就轻黄,还成嫩碧,接叶交柯无二。
石家金谷。
供妙舞、珠珠浓睡。
渲染春光好处,掩映一天空翠。
鱼子暮云微起,带蕉窗、几分凉意。
阿谁是、眉黛远峰如此。
倒挂岭南么凤,莫藏影、花间觅花蕊。
芳草成裀,碧旗碾试。
【评】:其年曰:淡施空明,几于水天一碧。 武曾曰:写生妙手,不籍粉本。
露华沈凤于被园 清 · 曹贞吉
 押词韵第四部
沈郎学圃,傍罨画溪边,点染千树。
十亩绿阴,接叶交柯怜汝。
藤梢橘刺森然,饱几载、江南烟雨。
垂垂熟,来禽过时,偷眼衔去。
青蓑箬笠容与,羡种杏条桑,经济如许。
春雪未老云卿东湖暂结幽趣。
儿子上树生狙,早摘下、翠盘无数。
秋气冷,虫声断畦静否。
吴敬安竹轩 明 · 夏原吉
湘江之曲湘山隩,地曰东桥甚多
低昂修短各有伦,郁郁猗猗胜淇澳。
叶交加兮鸾凤搏,根钩曲兮龙蛇蟠。
清声振兮寒玉碎,绿阴蔼兮晴云团。
吴公藉藉延陵族,雅量雄襟迈流俗。
对兹恋恋不能违,遂向林间结茅屋。
数椽不隘亦不华,竹轩扁额尤为嘉。
雨馀空翠入帘湿,月明虚白穿窗斜。
有时弦琴竹下鼓,琴声竹韵同清古。
有时携茶竹下烹,茶烟竹雾相吞吐。
东篱徒讶黄花瘦,孤山浪说寒梅癯。
河阳满县尽花树,成都连亩惟桑株。
何如吴公对此,抱直含贞绝尘欲。
七贤凛凛同高风,六逸寥寥继芳躅。
彼苍独恨难夤缘,平安初报人已仙。
空阶寂寞下寒露,幽篁萧瑟摇苍烟。
贤郎感慕心如燬,九原深邈人难起。
临轩踯躅听竹声,謦欬分明犹在耳。
愿言笃志穷遗经,惟忠惟孝毋偏轻。
他年云路高飞腾,竹轩亦尔增光荣。
翠轩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
千林未吐叶交枝,翠合休嫌遮莫迟。
恰似拈毫属咏际,无妨腹藁默存之。
连理树 元 · 郭翼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堂前好双树,枝合叶交遮。
时有鸳鸯鸟,来衔并蒂花。
论十八体书乾德五年 宋 · 释梦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
篆书十八体系书惠休五古一首,连款共一百八十字,每五字为一体,每体各以隶书纪其名并其缘起,具录于左。
沙门惠休(古文)古文者,黄帝苍颉之所作。
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篆,采众美合而为字,故曰古文。
《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
秦用小篆,焚烧先典,古文绝矣。
武帝时鲁恭王孔子宅壁,得古文《尚书》,自后随世变易,已成数体矣(隶书)
西北秋风至(大篆)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之所作。
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
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甄酆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
又《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
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
凡九千字。
汉元帝、王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隶书)
楚客心悠哉(籀文)籀文者,亦史籀之所作,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
《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
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周宣畋猎之所作,今在陈仓,少人攻学(隶书)
日暮碧云合(回鸾篆)回鸾篆者,史佚之所作。
粤在文代,赤雀集庭;
降及武朝,丹乌流室。
今之此法,显写二祥,其草木鸟兽、山川虫鱼、飞走动隐,而成其字。
自后年世湮谢,圣哲沦往,唯史氏研精,功争造化矣(隶书)
佳人殊未来(柳叶篆)柳叶篆者,卫瓘之所作。
卫氏三世攻书,善乎数体,温故求新,又为此法。
其迹类薤叶而不直,笔势明劲,莫能传学。
卫氏与索靖并师张芝索靖张芝之肉,卫瓘张芝之筋,故号「一台二妙(隶书)」。
露彩方泛艳(垂云篆)垂云篆者,卫恒之所作。
轩辕之代,庆云常现,其体郁郁纷纷,为书纪职,文字之兴,取诸为象。
《书品》云:卫恒书如摇华美女,舞笑镜台,笔动若飞,字张如云,莫能传学。
卫氏即垂云之祖(隶书)
月华始徘徊(雕虫篆)雕虫篆者,鲁秋胡妻之所作。
秋胡随牒远仕,荏苒三年,鸣垤有怀,春居多思,桑时间玩,集为此书。
亦云战笔书。
其体遒健,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
其为状则玄鸟优游,落花散漫矣(隶书)
宝书为君掩(小篆)小篆者,秦相李斯之所作。
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
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
其名题钟鼎,及作符印,至今用焉。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等,即李斯之小篆也(隶书)
瑶瑟讵肯开(填篆)填篆者,周之媒氏以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表信往来。
魏明帝使京兆韦仲将点定芳林苑中楼观,王廙、王隐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曰方填书
至今图书印记,并用此书(隶书)
相思巫山(飞白书)飞白书者,后汉蔡邕之所作。
汉灵帝嘉平年,诏蔡邕作《圣皇篇》。
篇成,诣鸿都门进。
时方修饰鸿都门,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书。
汉末魏初,并以题署宫阙。
其体有二,创法于八分,穷微于小篆。
萧子云《飞白论》云:「王次仲飞而不白,蔡伯喈白而不飞」。
隶书/怅望阳台(芝英篆)芝英篆者,汉陈遵之所作。
陈氏每书,一坐皆惊,时人谓之「陈惊坐」。
昔六国各以异体之书潜为符信,则芝英兴焉。
秦焚丘典,其文煨灭。
在汉中叶,武帝临朝,爰有灵三本植于殿前,既歌《芝房》之曲,又述芝英之书焉。
陈氏即芝英之祖(隶书)
膏炉绝沈燎(剪刀篆)剪刀篆者,韦诞之所作,亦曰金错书。
本古之钱名。
周之泉府,厥迹不存,降兹以还,其文可睹,若汉之铢两,新之刀布,今具存焉。
其为体状若丽匣盘龙,新台舞凤。
史游深造其极焉(隶书)
绮席生浮埃薤叶篆)薤叶篆者,仙人务光之所作。
务光辞汤之禅,去往清泠之陂,植薤而食。
轻风时至,见其精叶交偃,则而为书,以写《紫真经》三卷,见行于世。
其为状也若抢风,远望寒云片飞,世绝人学矣(隶书)
桂水目千里(龙爪篆)龙爪篆者,右将军王羲之所作。
羲之曾游天台,还至会稽,值风月清照,夕止桐亭,毫咏之末,题柱作一「飞」字,有龙爪之形焉。
因之遂称龙爪书。
其势若龙威虎振,拔剑张弩(隶书)
因之平生怀(科斗篆)科斗篆者,其流出于《古文尚书序》,费氏注云:书有二十法,科斗书是其一也。
以其小尾伏头,似虾蟆子,故谓之科斗。
鲁恭王孔子宅以广宫室,得科斗《尚书》及《礼记》、《论语》凡数十篇,皆科斗文字(隶书)
乾德五年(璎珞篆)璎珞篆者,后汉刘德升之所作也。
因夜观星宿而为此法。
特乃存古之梗概,变隶之规踪,体类科斗而不直,势同回鸾而宏逸,天假其法,非学之功。
虽诸家之法悉殊,而此书最为首出。
后汉儒生,竞皆攻学(隶书)
长安宣义(悬针篆)悬针篆者,汉章帝郎中扶风曹喜之所作也,用题五经篇目。
纤抽其势,有若针之悬锋也,故曰悬针。
《河洛遗诰》云:「悬针之书,亦出曹喜
小篆为质,垂露为纪。
题署五经,印其三史。
以为楷则,传芳千祀」。
悬针即曹君为主(隶书)
大师梦英(垂露篆)垂露篆者,汉章帝郎中扶风曹喜之所作,以书章表奏事。
谓其点缀如轻露之垂条,累垂欲落之象,故云垂露。
汉章帝尝重此书,悬之帐内,谓言:「曹喜之书如金盘泻珠,风篁杂雨,八法玄妙,一字千金」。
按:隶书 《金石续编》卷一三。又见《墨池编》卷一。
敦甫先生以侧柏叶为饮色香味三绝纪之以诗丁亥 清 · 祁寯藻
 押职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十二
芳园古柏人不识,铁干霜皮叶交侧。
掩依灌木郁苍翠,独倚清池照修直。
园丁有时拾坠叶,瓦盆土锉烧烟黑。
纵使桐焦动客听,其如井渫无人食。
先生读书妙研理,尔雅灵枢洞胸臆。
古来鬯臼取馨香,后世椒盘争祓饰。
试翻药谱问和缓,辟恶蠲疴有神力。
玉峰涌出泉溜甘,讲席归来日阴昃。
龙团斗茗亦寻常,香叶煎汤更奇特。
忽疑明月动桂影,澹若春江变秋色。
坐客踌躇不敢尝,琼浆石髓嗟难得。
玉川好事辨芽蕾,快说清风生羽翼。
岂知饮法通仙灵,不用茶经苦雕刻。
三清茗碗忆宫筵,五字龙章腾宝墨(乾隆圣制《三清》诗,以松实梅花、佛手为三清。每岁重华宫茶宴聊句,近臣得拜茗碗之赐,至今沿为故事。)
先生授书在东序,日诵清芬感先德。
平生菜根饱至味,谈笑药笼收嘉植。
定思岩谷有沈沦,肯使兰荃委榛棘。
诗舲和余蕹之作次答兼呈石士先生丁亥 清 · 祁寯藻
 出处:䜱䜪亭集卷十二
君家细鳞鱼,遗自松江翁。
花时不我醉,孤负荷花筒。
一年月色今宵美,对影衔杯乐难已。
兴公发语金石清春甫。)介子豪谈四座倾秋坪。)
先生袖出诗一束,似诮斋厨食无肉。
人言南笋胜北,吾意但取饥肠充。
况有阶前盈尺地,戛玉筛金叶交翠。
等閒莫谓庾郎贫,白酒黄齑气味真。
将诗径报懒眠叟(懒眠巷,石士先生所居也。),乞取霜天一亩。
鹪巢 清 · 刘绎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存吾春斋诗钞卷八 还山草(癸丑至乙卯)
余弟熙庵牵萝补旧,因树谋栖,乃既数载巢成。曾未一枝暂寄雁行遽折,燕垒徒虚。抚树怀人,不胜伤感。为扫蛛丝之迹,并留鸿爪之痕,因其地近先祠,荫接乔木,爰启旁户俾免荒芜。以后接叶交柯,长守旧业。斯余之厚望,亦吾弟所隐慰也。乃题于榜曰“无忘角弓”,并系以诗。
棣华憔悴鹡鸰原,辛苦营巢认旧痕。
宣子有誉树已古,惠连无梦草空繁。
春宵听雨犹流叶,秋晓观书自护根。
长赖先人余荫共,绿阴深处更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