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祥禫议 东晋 · 谢沈
出处:全晋文
杜元凯注《春秋左传》云:“天子诸侯虽卒哭除丧,至于当其练祥之日,必设位而哭,明不复禫也”。且先朝故事,无有禫仪。盖君子行礼,不求变俗。而博士徐禅,意欲以来六月二十二三大祥,二十五六而禫,三日之中,衣服无异,而立二节,皆背先仪,又非简易之法也。忌日举哀,如昔成制。《礼》云:“除丧者卜其远日,避不怀也”。谓当择月末以还大祥,除四起缟冠,受以白帢舀,徙月复吉,不宜立异屡改也。仲尼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服以是断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又云“天地已易,四时已变,是以象之”,而欲二十二三日除缟弁,二十五六日禫哭。《礼·玉藻》曰:“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所谓大祥而素缟麻衣也。释禫之礼云,禫祭则黄衣玄冠矣,既祭乃服禫,朝服笞冠,逾月玄端以居,复平常焉。如士礼之条,又无禫哭也。且日时未改,忌月未过,便复常节,恐非天王情礼,大晋之典也。今无受示覃之服,又无改易之祭,三日之间,哀乐未变,而立无名之哭,近背先帝画一之美,远违仲尼殊月之说”。
议曰:详案前仪,则《礼经》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虽有其说,无闻服制。所引武王崩,既葬,成王冠;襄王崩,嗣王未再周,赐齐侯胙:皆可为明徵。当以万机至繁,百度须理,如同臣庶丧制,唯祀与戎多阙。汉文弥留之际,不详前代旧规,深虑大政之废,遂施易月之令。若俟同轨毕至,嗣君然后免丧,俗薄风浇,或生衅难。执古道者,则云齐斩三年;适权宜者,遂称以日易月。《礼经》虽云七月而葬,汉魏以降,多一两月内,山陵礼终。窀穸之期,不必七月;除服之制,止于反虞。鲁史足徵,可无致惑。庶情理两得,政教无亏矣(《通典》八十,博士谢沈议,本又作谢况官本作谢玩疑皆误。)。
答张祖高问 其一 东晋 · 谢沈
出处:全晋文
张祖高问谢沈曰:“诸侯祭五庙,先诹日,卜吉而行事,为祭五庙诸毕邪?案仪,视杀、延尸,厥明行事,晏朝乃阕。五庙尽尔,将终日不了;若异日,未见其义”。沈答曰:“五庙同时,助祭者多,晏朝乃阕。季氏逮暗,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也。子路为宰,与祭,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不知礼(’”。(《通典》四十八))。
答张祖高问 其二 东晋 · 谢沈
出处:全晋文
张祖高问:“士服天王云何?《要记》唯道大夫服君及家臣服大夫耳,不说士,恐有脱误。郑云‘士服君亦斩衰’,无明文。而《杂记》云‘士居垩室’,此则士制周邪?士下吏服士,恐亦应同”。谢沈答曰:“朝廷之士服天王斩衰,礼之明文也。邑宰外任之士居垩室,制周。《要记》非脱误,是简略耳(《通典》八十一)”。
答王氏问 东晋 · 谢沈
出处:全晋文
王氏问谢沈云:“祖父特进、卫将军海陵亭恭侯应立五庙不”?沈答:“亭侯虽小,然特进位高,似诸侯也”。又问:“曾祖父侍御史,得入特进恭侯庙不”?答:“父为士,子为诸侯,尸以士服,祭以诸侯之礼。御史虽为士,应自入恭侯庙也(《通典》四十八)”。
行事记 晋 · 李嵩
出处:全晋文
有娶同堂姊子为妇,妇母亡,不制妇母服,犹制同堂姊服。常谓三公之义不可得而无服多。以内外姊妹为妇,则绝其本服,服绝而情重,何嫌不减从姊之服月数作妇母之服也!又以谢沈所言舅为外舅事访魏君思,难云:“舅服缌麻,与外舅之服,自可得同。然娶姑之女,姑亡岂可累降为三月邪”?太常刘彦祖云:“譬如父母服本斩齐,至于改葬而制缌麻也。近羊彭有叔父服,而改葬其父,更叔之服,而著改葬之服,此其以缌麻为轻也,盖礼所谓以轻为重者。姑服虽重,而天下何可无妇之父母乎!礼不可阙,行之何嫌。但当计姑之本服,以心丧居之耳(《通典》九十五)。
奏劾谢沈 南朝宋 · 羊希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二
山阴令谢沈,亲忧未除,常著青绛衲两裆,请免沈前所居官(《御览》六百九十三引《宋起居注》,太始二年,御史中丞羊希奏。)。
答皇太子启审降服大功行三吉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六
礼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取妇。已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晋代蔡谟、谢沈、丁纂、冯怀等遂云,降服大功,可以嫁女。宋代裴松之、何承天又云,女有大功之服,亦得出嫁。范坚、荀伯子等,虽复率意致难,亦未能折。太始六年,虞和立议,大功之末,乃可取妇。于时博询,咸同龢议。齐永明十一年,有大司马长子之丧,武帝子女,同服大功,左丞顾杲之议云,大功之末,非直皇女嫔降无疑,皇子聘纳,亦在非碍。凡此诸议,皆是公背正文,务为通耳。徐爰、王文宪并云,期服降为大功,皆不可以婚嫁,于义乃为不乖,而又不释其义。天监十年,信安公主当出适,而有临川长子大功之惨,具论此义,粗已详悉。太子今又启,审大功之末,及下殇之小功,行婚冠嫁三吉之事。案礼所言下殇小功,本是期服,故不得有三吉之礼。况本服是期,降为大功,理当不可。人间行者,是用郑玄逆降之义。杂记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谓本服大功,子则小功,逾月以后,于情差轻,所以许有冠嫁,此则小功之末,通得取妇。前所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则简出大功之身不得取妇,后言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非直子得冠嫁,亦得取妇,故有出没。婚礼国之大典,宜有画一,今宗室及外戚,不得复辄有干启,礼官不得辄为曲议,可依此以为法(《隋书·礼仪志》三,大同六年,皇太子启,帝云云。)。
上吏部裴侍郎启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某启。猥承衡镜。骤照阶墀。本惭刀笔之工。虚荷雕虫之眷。殊恩屡及。严命频加。责光耀于昏冥。课宫商于寂寞。进退惟谷。忧喜聚门。诚恐下官冒轻进之讥。使君侯招过听之议。贵贱交失。恩爱两亏。所以战惧盈旬。迟回改朔。怀郑璞而增愧。捧燕珉而自耻。某性惟懵昧。识谢沈冥。蒙父兄训导之恩。藉朋友琢磨之义。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忠孝为九德之源。故造次必于是。审名利为五常之贼。故颠沛而思远。虽未之逮也。亦有其志焉。孔子曰。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今者接君侯者三矣。承招延者再矣。抑亦可以言乎。夫文章之道。自古称难。圣人以开物成务。君子以立言见志。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国家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自微言既绝。斯文不振。屈宋导浇源于前。枚马张淫风于后。谈人主者。以宫室苑囿为雄。叙名流者。以沈酗骄奢为达。故魏文用之而中国衰。宋武贵之而江东乱。虽沈谢争骛。适足兆齐梁之危。徐庾并驰。不能止周陈之祸。于是识其道者卷舌而不言。明其弊者拂衣而径逝。潜夫昌言之论。作之而有逆于时。周公孔氏之教。存之而不行于代。天下之文。靡不坏矣。国家应千载之期。恢百王之业。天地静默。阴阳顺序。方欲激扬正道。大庇生人。黜非圣之书。除不稽之论。牧童顿颡。思进皇谋。樵夫拭目。愿谈王道。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卫。众持则力尽。真长则伪销。自然之数也。君侯受朝廷之寄。掌镕范之权。至于舞咏浇淳。好尚邪正。宜深以为念者也。伏见铨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诚恐君侯器人于翰墨之间。求材于简牍之际。果未足以采取英秀。斟酌高贤者也。徒使骏骨长朽。真龙不降。衒才饰智者奔驰于末流。怀真蕴璞者栖遑于下列。易不云乎。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书不云乎。敝化奢丽。万世同流。馀风未殄。公其念哉。嗟乎。盖有识天人之幽致。明国家之大体。辨焉而不穷。酌焉而不竭。抱膝无闷。盱衡自得。彼悠悠小技。焉足为君侯道矣。自非奉閒宴。接清谈。未可一二言也。然窃不自揆。尝著文章。非敢自媒。聊以恭命。谨录古君臣赞十篇并序。虽不足尘高识之门。亦可以见小人之志也。伏愿暂停左右。少察胸襟。观述作之所存。知用心之有地。谨启。
上校正后汉书奏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余襄公奏议》卷上
国子监所印两《汉书》,文字舛讹,恐误后学。臣谨参括众本,旁据他书,列而辩之,望行刊正。诏送翰林学士张观等详定闻奏,又命国子监直讲王洙与靖偕赴崇文院雠对。谨按后汉明帝诏班固、陈宗、尹敏、孟冀作《世祖本纪》及建武时功臣列传。后有刘珍、李充杂作建武以后至永初间纪、传,又命伏无忌、黄景作《诸王王子恩泽侯表》并《单于》、《西羌》、《地理志》。又边韶、崔寔、朱穆、曹寿作皇后、外戚传、百官表及顺帝功臣传,成一百一十四篇,号曰《汉记》。熹平中,马日磾、蔡邕、杨据、卢植续为《东观汉记》。吴武陵太守谢承作《汉书》一百三十卷。晋散骑常侍薛莹作《后汉记》一百卷。泰始中,秘书监司马彪始取众说,首光武,至孝献,作《后汉书》。散骑常侍华峤删定《东观记》为《后汉书》九十七篇。祠部郎中谢沈作《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秘书监袁崧作一百卷。至宋,丰城太守范晔益集诸家,作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凡百篇。十志未成,晔被诛,至梁世有剡令刘昭者补成之。唐章怀太子贤,招集当时学者右庶子张太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革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同注范晔《后汉书》,仪凤初上之,诏付秘书省,传之至今。靖、洙悉取馆阁诸本参校,二年九月校毕,凡增五百一十二字,损一百四十三字,改正四百一十一字。
谢沈司封提刑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昨日伏蒙隆重,获揖风素,殊慰久违之思。然而幸闻镡津风俗之差美,是乃太守仁贤,风化致然,盖斯民之大幸也。某尝慨彼远方异俗,佛乘不备,虽甚衰老,尚欲以能仁氏之遗众劝导邑子,以为上善。犹赖公仪遗爱资助,使其一二载得遂鄙志,又猛陵人俗之幸甚,而胜缘有在也。仙舟首程,顾不能出关相送,徒益黯悒。乍远,千万乞惟善视尊履。谨令僧驰启参谢。
代章伯瞻谢沈舍人举升擢启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一、《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一
右。某伏闻论荐引重,度越伦等,自顾衰晚,岂不愧荷!古语有之:「达观所举」。如明公之达,而某也被举,不既失于多爱,而略其所观乎?恭惟明公发德谊之积,廓兼善之量,不以富贵自大,以赏识汲引为己任,虽古之才臣忠辅,笃于拔贤进善者,当不过是。宜有豪杰茂美,酝藉深远,副明公甄收之精,当熙朝器使之重。若某者,何足尚哉。明公曲借题品,请备升用,挽而致之,使出门下。岂所谓先其所知而来所不知者邪?退惟匪材,敢不强勉。耿介之守,老当益壮;有为之心,亦所未已。庶几异日,不为提奖之玷。寘是而言,钜锡何报。区区之诚,实罄于此。
读东坡诗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边州守御谢沈机,独喜身閒是道师。
狱吏难堪非素料,病怀无计复何辞。
空惭南郡三家(黄钞、研经楼本作年)学,赖有东坡一集诗。
永日风埃惟惬睡,到头不比在家时。
次韵维心谢沈尚书惠笔一首 宋 · 刘一止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书生磨吻铅刀铦,君家手笔不退尖。
琢成秀句夺天巧,平揖鲍谢奴高钱(原作蟾,据四库本改)。
郊寒岛瘦复可哂,汉风楚国真能兼。
胸中疾邪茹不吐,但觉忿气生虬髯。
叵堪陈寿书汉实,毫端有口可得钳(自注:维心修《三国志》。)。
尚书昔侍金华讲,论议凛凛秋霜严。
曾将一字窃鲁史(自注:尚书曾讲《春秋》。),未用三语求阮瞻。
分君赐笔助清峭,雕犀镂象光出奁。
如吾朴遫岂足数,半世翰墨徒心潜。
老去文章读不入,编帙散乱如投签。
因君穷讨默自愧,僻鲁成痼何时砭。
须要尽见君家书,槁死不叹周南淹。
更从湘东觅金管,赏激忠孝祛奸憸。
复官谢沈相启(绍兴二十六年)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七、《宋四六选》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上书北阙,俯输蝼蚁之微情;出綍西垣,仰玷乾坤之大造。繄昊昊垂精之感,实惓惓造膝之陈。伏念某谋身惷而愚,受性拙而褊。自知寡与,见谓畸人;卒陷危机,为世大僇。强弩射市,非我独也,而薄命安所逃?腐鼠中人,了无预焉,而奇祸乃如此。举有窃鈇之态,动成投杼之疑。固已不胜众楚之咻,岂料又生一秦之患。遽兴大狱,首寘赃科。输之鬼薪,论为城旦。致之必死,示以无还。自惟十九岁而羝之乳无期,岂谓一千年而河之清可俟。晋马已老矣,空怀伏枥之思;吴牛尚喘焉,曲轸驻车之问。兹盖伏遇仆射相公堂堂社稷之镇,英英人物之宗,开阐大公,主张善类。凡预平反之笔,皆为全人;一归造化之炉,举无弃物。出馀烬于溺灰之后,援穷囚于挤壑之中。鸾胶续弦,可补黥劓;金篦刮膜,复睹清明。所以示丞相宰天下之平,于以佐王者居域中之大。涤除宿负,申救沈冤。收兹不齿之身,寘诸无过之地。载更生之大赐,亦何殊食马之恩;顾垂尽之馀龄,犹欲效搏獒之力。
复修撰宫观谢沈相启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一八
诏綍甫颁,方除罪籍;恩纶荐至,复践荣途。不图屏窜之馀,更滥褒延之典。伏念某自投宪网,遂褫朝绅。未尝望绝尘,一睹龙章凤姿之表;讵敢呈薄伎,少裨竹头木屑之功?倦鹊空怀三匝之悲,饥鹰犹有一呼之待。仰止大钧之播,靡先蟠木之容。自惟积衅之难磨,备罄忱辞而上渎。画墁而取食,固自知其妄矣;乞浆而得酒,抑又过所望焉。兹盖伏遇仆射相公黼黻斯文,藻饰万物;斟酌元化,舒惨四方。开使功使过之科,诏驭福驭威之柄。眷言孤迹,久困穷途。援之积垢污蔑之中,示以弃瑕录用之意。广内九闱之邃,偶寓直其中;真庭群帝之祠,亦具员于此。病驹而备刺史之驾,老鹤而乘大夫之轩。仰繄从欲之仁,实负空餐之愧。号眢井而出,已践初言;合浮图之尖,更终大惠。
谢沈秘校启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八、《太仓稊米集》卷五五
旧社未归,念馀生之老矣;故人相见,追往事以凄然。更沐新诗,少光衰绪。人间聚散,真乘雁之去来;句里风流,慰飞蓬之飘泊。过情垂誉,佩德兴怀。未遑持刺以踵门,聊复引词而叙意。
谢沈解元启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八、《太仓稊米集》卷五五
驱车入境,已尽览于湖山;歛衽登堂,又辱贻于珠玉。顾英词之秀发,增朽质之光华。佩厚意以难忘,揣过情而甚恐。誓收微效,少裨疲瘵之馀;庶接高谈,获奉从游之末。
考功谢沈参(该)启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八、《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某今月某日,准告授前件职事者。十年去国,方税鞅于遐陬;一札赐环,遽分曹于选部。生成恩厚,感激涕零。伏念某缝掖陋儒,搢绅衰绪。问《祈招》而莫对,每深愧于浅闻;读《尔雅》而未详,亦何名于勤学。偶奉三年之诏,猥先多士之鸣。自怜素志之粗酬,人谓青云之可必。逮终更于泉幕,爰备数于蓬山。观黄香未见之书,滥陪俊躅;负李广不侯之相,卒致烦言。尚有赖于至仁,终未捐于一眚。渐加湔祓,不忍困穷。洒扫真祠,取三百廛而有腼;翱翔半刺,佐二千石以无闻。不图姓名,误彻旒纩。承秋毫之帝力,觐咫尺之天威。宣室趋班,无复少年之贾谊;玄都访旧,共惊前度之刘郎。矧文昌为喉舌之司,而郎吏应星辰之列。属鼎新于百度,方汇进于群英。千里江湖,多少何关于乘雁;一时台阁,网罗亦到于沙鸥。岂无夤缘,致此侥冒。兹盖伏遇某官以伊周之业自任,以尧舜其君为心。将立太平之基,大开众正之路。念使功不若使过,试提携而许以自新;谓守道必能守官,傥激昂而收其来效。遂令孱陋,亦与甄陶。某敢不恪守初心,誓坚晚节。鞭驽策蹇,庶不为小人之归;结草衔环,终图国士之遇。
将之泸南 南宋 · 冯时行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几年落魄剑南州,重入蛮乡觅旧游。
十驿出城难夙驾,一生浪迹愧虚舟。
家留异县怀亲老,梦绕沧洲恐鬓秋。
白马鸣寒如可问,此身端复谢沈浮。
叙事谢沈帅启 宋 · 林外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九
事遭非意,几为罪衅之由;力与保全,幸出生成之赐。愧深无语,感极难名。某萍梗寒踪,箕裘末裔。书剑早负所学,轩冕视为草莱。历落壮怀,夤缘世禄。泥涂久困,诚嵚崎可笑之人;祸患相仍,有悽怆无聊之态。方期寸进,敢后尘趋。解幕篆于国华,分邑符于海澨。贱里党食贫之计,未免奔驰;守先人平日之言,宁忘清白。到官越岁,莅事惟时,念有民有社之可忧,叹劳力劳心之无补。身其馀几,奈簿书期会之尤难;吏或为奸,非耳目聪明之可及。狱疑未蔽,谤语交纷。惊移檄之频来,饬污名而遽斥。肝肠莫诉,徒指誓于神明;毫发有欺,尚胡颜于天地。迫于就道,几不聊生。妻孥相对以悲嗟,朋属皆为之叹泣。幸蒙宽借,获遂生成,胥徒薄正于典刑,属吏得逃于沙汰。误小人之言而有隙,昔将陷于非辜;观君子之过而知仁,今乃蒙于善贷。恩厚若此,人轻谓何。此盖伏遇某官硕德镇浮,清风激俗。宣威淮海,曾分西北之忧;易节瓯闽,复借东南之望。宽以御物,恕而及人,好恶不徇于私心,予夺尽归于公议。谓江母失布而罪令尹,咎固有归;然舍郎持金而意不疑,情尤可察。乃令逭责,得保更生。某敢不激厉寸心,堤防末路。丘山仰戴,纵擢发以难论;沟壑未填,当粉身而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