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 元末明初 · 王祎
押词韵第六部
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阋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洪武甲寅冬十二月祀岳王仁和知县四明陈子善先生夜宿祠下有作因次其韵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我行古剑关前路,正见岳王坟上树。
坟前湖水日夜东,万古不流忠烈去。
汴梁城里胡尘飞,炎精一蔽天无辉。
宫墙烟柳自春昼,画梁燕子将谁依。
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
长条折取赠行人,谁酹英雄一樽酒。
四弦弹出陌上花,推手为琵却手琶。
坡仙有语谁解道,独歌缓缓妾还家。
往古来今无限思,欲著春风恐无地。
杜鹃秪解管兴亡,蝴蝶何曾知寤寐。
可怜冻雀纥干山,致身不似艮岳间。
翠华已见去冉冉,琼佩无复来珊珊。
西湖信美人间少,彷佛十洲与三岛。
独有荒坟老树身,拱把如今成合抱。
白云只在山之巅,随风忽堕诗人前。
酒酣载歌白云曲,万事知心惟有天。
宋家秦桧遇元载,奴计专和前志改。
岂无祖逖空渡江,亦有鲁连终蹈海。
呜呼自坏万里城,谁挽天河重洗兵。
朱仙灵旗一朝返,中原此恨何时平。
昔闻哲王用人杰,鳌极何曾有崩裂。
天之所坏不可支,剑锋竟染苌弘血。
背嵬将军万夫雄,丈八蛇矛成武功。
左传一篇长在手,正欲运筹帷幄中。
大羊腥膻期尽扫,胡虏前徒万戈倒。
咄哉和议竟盈廷,此理无由问穹昊。
子复生孙孙有子,移山不信愚公死。
英灵气在天地问,每到祠前即兴起。
升堂再拜有所思,中兴奸相真小儿。
良弓遽藏高乌在,万古千秋伤有为。
皇纲讵可成乌有,谁念青衣类黔首。
堂堂庙貌民具瞻,公论由来在身后。
朅来吊古心自疑,浩歌似有山灵知。
苍茫雷电动神马,恍惚风云生大旗。
秋复春兮春复夏,四时拜扫祠堂下。
也知天定能胜人,列土分茅号王者。
丈夫生死有重轻,死非其地如无生。
吁嗟吁嗟岳少保,自公之死国不宁。
二帝只在黄龙城,眼枯天地终无情。
何如父子麒麟冢,离乱之馀除乘拱。
不教斤斧犯松楸,肯使牛羊上丘垄。
诗人夜宿听山泉,出户满目皆荒烟。
不闻金鼓殷地发,但见玉镜当空悬。
忠臣之志何烈烈,报国惟公心似缺。
明年卤簿迓为神,湖上花朝春二月。
鵻藤谷(松川洞有鵻藤谷。乙卯春。先生别筑小屋于此。) 元末明初 · 罗继从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竹轩先生遗集上
一辞京阙卧鵻藤,门外云山碧嶝嶒。
错落孤怀何处泻,年年元日哭玄陵(恭悯王陵。)。
赠李注书(鸿渐) 元末明初 · 罗继从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竹轩先生遗集上
平生忧道不忧贫,旧是南州第一人(恭悯王称李鸿渐。南州第一人物。)。
谢氏文章惊造化,董家慈孝感天神(旧帙此首在第二卷十五张之终行。而以下落。)。
题映湖楼(按楼在安东。庚申后往来荣堤时作。) 元末明初 · 郑道传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三峰集卷之二
飞龙在天弄明珠,遥落永嘉湖上楼。
夜赏不须勤秉烛,神光万丈射汀(旧本作江)洲(按恭悯王自福州还。书赐映湖楼金榜。揭于楼。)。
远游歌(时。恭悯王为鲁国公主起影殿。土木大兴。公托周,秦得失讽之。) 元末明初 · 郑道传
出处:三峰集卷之一
置酒宾满堂,起舞歌远游。
远游亦何方,九州复九州。
朝枻洞庭波,暮泊易水流。
四顾骋遐烛,想像雍熙秋。
翼翼唐虞都,崇崇夏殷丘。
岁月曾几何,邈矣不可求。
登车复行迈,翩翩逝宗周。
峨峨灵台高,霭霭祥云浮。
凤凰鸣高冈,关雎在河洲。
绵绵千载后,绰有无疆休。
继世何莫述,王风日以渝。
祖龙呀其口,一举吞诸侯。
阿房与天齐,兀尽蜀山头。
祸在鱼狐间,一朝输项刘。
孰非出民力,得失如薰莸(按后人评曰。此言灵台,阿房俱用民力。而兴亡相悬。)。
徘徊感今昔,日晏旋我辀。
满堂宾未散,举酒相献酬。
高歌未终曲,双涕为君流(按后人评曰。终至于流涕而道之。讽之深切。)。
敬孝大王挽章(恭悯王) 明 · 权近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
克承先烈俨垂衣,二纪升平庶绩熙。
拨乱恢恢安国祚,柔声翼翼奉慈仪。
畏天述职遵侯度,尊祖明禋笃孝思。
今日龙湖攀不得,小臣瞻望涕涟洏。
御札李氏名赞 明 · 权近
四言诗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予与西原李公。同事恭悯王。公充宿卫。予持笔橐。虽文武异途。而于朝夕相与左右。义若兄弟。况吾韩氏之姻娅也。其恩情尤笃焉。时其家尊义谷先生尚康宁。王以其耆儒旧德。特加礼貌。亲书义谷清乡四大字以赐之。牧隐相国为之赞。又于公承渡二字。其名也。渡本度字。乃寓舟楫之意而改之。其期望不浅矣。未几。王弃群臣。公亦继逝。呜呼惜哉。嗣子佐郎仲蔓抱以来曰。吾祖若父皆受恭悯亲札。于吾祖敬之。故以字。于吾父爱之。故以名。吾祖既得牧隐之赞。而吾父名迄今未有赞之者。后世孰知其宸翰哉。吾子辱与吾先人游。敢请。恭悯笔法之妙。李氏世德之美。牧隐言之尽矣。予不敢赘。第念夫予知君家三世矣。俛仰之间。奄忽三纪。追思曩昔。永怀存没。奉玩之际。不胜感怆。乃为赞曰。
于昭云汉,著象于天。
其光下被,品汇(一作汇)贲然。
仰瞻奎画,维宝之传。
孰应殊锡,维臣之贤。
舟楫之渡,期望匪轻。
唯其有实,是以有名。
名存事往,感怆于情。
子孙世守,永保令声。
映湖楼次韵(楼有高丽恭悯王三大字) 明 · 金宗直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二
落日帘旌灏气多,倚楼愁思乱交加。
逶迤湖水秋通汉,毂辘柴车夜向家。
光射汀洲星斗额,香生林薄蕙兰花。
月明更想前朝事,唯有鹙鸧叫断槎。
高祖侍中杏村公。自以盛满。隐耕于▦平山下。适红巾寇掠。恭悯王。以礼起公为都元帅。村庄尚在。不胜仰慕。而伤感之情。亦寓于其中。非敢好事。聊以备他日子孙之来此者。得有所考云耳 明 · 李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青坡集卷之一
飞雁山高洞壑幽,昭阳胜处试来游。
江城画角哀残夜,玉帐清风冷晚秋。
旅梦肯为云雨恼,高怀终与月波悠。
雅歌自是吾儒事,休道昌黎一笑留。
将进酒 明 · 程敏政
安汉公,将进酒,蝮蛇蜿蜒持在手。
未央宫中日将酉,一杯才入君王口。
六宫便作招魂啼,太后朝来号王母。
君不见申氏子,伶其身,内庭侍宴将及晨。
坐中起为寿,刃此手足亲。
申氏子,长眉颦,夺取一吸如饮醇。
肝脑不惜涂宫裀,吁嗟此意宁求伸。
不忍他人害兄弟,何况自己忘君臣。
安汉公,非得计,四海孤身葬无地。
早知今日反羞伶,何似当初莫称帝。
又次拱北楼韵 明 · 沈彦光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渔村集卷之二
信马西原路,春城丽景初。
桑麻新雨露,风俗旧诗书。
否往还成泰,盈来本白虚。
当时诸扈从,探胜孰如余(高丽恭悯王。尝登拱北楼。命从官制诗。故末句及之。)。
过西邻许子看菊时曹子家傍焉 其二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千钱不枉买西邻,浊酒墙头无限春。
曹伯许男容入会,老夫叨长号王人。
过玄陵(高丽恭悯王陵)有感 明 · 赵宪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摩挲古墓立秋风,凭想前朝业不终。
神祖尚安丘累累,孱孙何用石崇崇。
千年流弊犹无尽,万世遗讥讵有穷。
田父不知亡国意,指挥颓砌谓禅宫。
元岩驿。次壁上韵(驒乃恭悯王避红巾。自福州凯还时。驻跸之地也。相国乃李牧隐。而将军。指金斯革。) 其一 明 · 赵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可怜丽季乱离秋,谁使重瞳作远游。
相国雄文徒记事,将军长笛更牵愁。
虽誇一代同筵乐,其奈明年丧祚羞。
殷鉴昭昭知不远,臣民须解达民忧。
元岩驿。次壁上韵(驒乃恭悯王避红巾。自福州凯还时。驻跸之地也。相国乃李牧隐。而将军。指金斯革。) 其二 明 · 赵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老树苍然二百秋,前朝曾见设筵游。
一人临此诚多幸,七老承恩宠必优。
歌颂升平真末计,扶持危急叹无由。
当年若悔南巡事,湖外须还许少游(许以掌令。直谏被窜。)。
元岩驿。次壁上韵(驒乃恭悯王避红巾。自福州凯还时。驻跸之地也。相国乃李牧隐。而将军。指金斯革。) 其三 明 · 赵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不得庆孙守义州,红巾百万振貔貅。
安西夜报将军死,岊岭晨传铁骑遒。
松岳久无王气壮,商颜已见蜀车游。
还朝未必能持国,元帅何辜丧尽头。
延兴府院君墓志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四
臣钦既奉教铭公神道矣。未几。又命钦志公幽隧。臣钦谨因其家状而次之曰。公金氏。讳悌男。字恭彦。出自新罗宗姓。其先有直谏者谪豉盐城。豉盐即延安府也。子孙仍籍焉。有讳暹汉。事高丽为国子博士。四代而涛学于李穑。擢文科。登元朝制科。自号萝葍山人。恭悯王手书以宠之。竟以密直提学。坐非辜伏法。士伦哀之。是生自知。开城府留后。谥文靖。是生侅。内资寺尹。赠赞成。是生友臣。知中枢府事。赠领议政。谥胡简。是生诠。议政府领议政。谥忠贞公。有清操。于公为曾祖。祖讳安道。官县令。赠赞成。考讳祦。司正。赠领议政议政。娶再室。俱封贞敬夫人。公后夫人权氏出也。嘉靖壬戌生公。公禀质端方。自稚岁已崭然见头角。能辨志就学。与人处。温恭慎默。不失色。不肤挠。为侪流所重。乙酉。进士。滞于公卓者十载。甲午。选授义禁府都事。升工曹佐郎。丙申。出监涟川。时当倭警。天朝将士络属。诸郡疲于徵发。公乃处之有方。虽在仓卒。独能静暇。公帑所不给者。取私藏以补之。约以持己。严以驭吏。禀庾充实。号令不阂。丁酉。捷文科别试。时议有欲尉荐援置台阁者。公不喜媒进。不果用。俄以病丐解。民遮道留之。庚子递归。吏民追思。竖石颂德。辛丑。司谏院正言献纳。司宪府持平。吏曹佐郎。壬寅。宣祖大王聘公第二女为继妃。超授公敦宁府都正。秋。册礼成。进阶辅国崇禄封延兴府院君领敦宁府事。公兢兢退逊。如不敢当。及公主大君生。公益尊贵。而素履不少渝。绝外交目守。杜口不言朝政。公之所与交。皆一时清流。而自为国舅皆谢遣。未尝造请来往。唯与亲族修睦。清谈少酌。衎衎相乐如布衣时。其有夤缘干禄者。公随其人品荐之。或有不满。公辄抑之曰。前世贵戚。妄官不肖子弟。累其先祖者多矣。吾何可不慎。又恒言清白吾家世业。吾虽不肖。敢或阙坠。故公家羡馀。一无所问。前后莅职。一心不懈。公孤未三岁。养于从祖母姜氏。公事之如事母。姜氏殁。克遵丧制。母夫人疾病。公涕泣不食。遭丧致毁。杖而后起。庐墓三年。未见有惰容。虽在避兵中。尤重祀事。悒怏虔悫如度。每遇讳日。自月朔不御酒肉。既贵。痛鼎茵不逮。常为孺子慕焉。事兄事姊。一而无间。其析著也。听兄姊之为。己无与焉。同爨而食。同室而居。折甘分少。不忍独饱。姊病𠫷。公奔救。不觉折趾流血。公之诸子。见公终夜侍疾。请身代之。公曰。吾与姊俱衰矣。虽欲长侍姊得乎。复有姊与夫殁于兵祸。抚养其孤。无不至。诸侄嫁娶。无问饶乏。悉经纪之。所捧秩禄。遍分亲故。如值死丧。匍匐如不及者。诫诸子曰。凡人骄侈。鲜不由富贵。居高明如茅茨。被轻暖如缊袍。慎无以是骄人。平生好服大布纯色衣。酒色声伎玩好狗马奇奢华美。无所留心。车服垣屋。苟完而已。搆一小堂于宅后。独处其中。图书花竹。淡如也。万历丁未。宣祖大王疾革。有孽臣李尔瞻者。嗾郑仁弘上章搆衅朝廷。戊申。宣庙弃群臣。光海嗣位。用尔瞻奸计。起大狱戮同气。至癸丑。遂及永昌大君逼杀之。公下狱逾月论死。幽母后定废黜之议。丙辰。发公藏。肆诸市。锢公夫人于耽罗。栫之以棘者八年。呜呼。公之遇祸。是年六月一日也。年五十二。公夫人卢氏。光州大姓。某之女。有纯德婉仪。育三男二女。男长曰琜。清州牧使。次曰圭。进士。癸丑。俱殁于狱中。女长适沈挺世。先殁。次即我王大妃。育贞明公主,永昌大君。牧使娶郡守郑默女。生二男三女。男曰周六,周七。女长适金光灿。次适崔汝良。次未行。进士娶达城尉徐景霌女。生一男。县监生一男一女。男曰榗。女适白弘一。内外曾孙男女若干人并幼。家人初葬公于某邑某原。至是迁厝于某邑某原。恭惟我主上殿下拨乱反正。首复母后之位。诛除巨慝。伸雪冤枉。复公旧秩。改窆公以礼。迎公夫人于耽罗。封光山府夫人。否极则泰。剥尽而复。神祗默祐。祖宗阴骘。天彝立矣。人纪续矣。其亦天道之不忒也夫。铭曰。
子谅之性,二厚之质。
去畦与畛,宅乎诚一。
得福为恒,而祸之媒。
天固有定,世运环回。
圣人有作,纲常复续。
官复葬礼,睿眷斯笃。
行应名法,惟上有命。
志之于幽,诏此来姓。
领议政金公神道碑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七
故领议政金忠贞公。相我中宗恭僖大王。以清白著闻。年六十六。考终于位。寔嘉靖癸未也。葬于高阳木稀里子坐之原。至万历壬寅。宣祖昭敬大王迎公之曾孙吏曹佐郎悌男女为妃。佐郎公以国舅。陟拜领敦宁府事封延兴府院君。既贵矣。思所以推孝祖先者。次公之系牒子姓属钦曰。忠贞公之墓。今八十九年矣。而无显刻以贲诸幽。其何以诏吾子若孙。扬名归实而寿吾先烈者。吾于子谋。虽其官历履行。远莫能稽。而秩膺九命。标揭当世者。为可记也。钦谨受而序之曰。噫。其有待欤。金氏新罗宗姓。别族于延安。远祖暹汉。四门博士。其后有讳俊麟大将军。景成版图判书。祐门下赞成事。光厚密直提学。传至涛。事高丽恭悯王同知密直提学。登中朝制科。号萝葍山人。恭悯王手书姓名字号以宠之。入本朝。有讳自知。开城留后。号逸溪。谥文靖。于公为曾大父。祖曰侅。内资寺尹。赠右赞成。考曰友臣。知中枢府事。赠领议政谥胡简。用公贵也。妣曰仁川李氏。知清风郡事继忠之女。赠贞敬夫人。天顺戊寅生公。公讳诠。字仲伦。懒轩其号也。弘治己酉。明经壮元。即拜弘文馆修撰。出监礼安县。入为校理。又除黄涧县。皆特授也。盖二县瘵甚。藉公为重也。礼安民立生祀俎豆不废。历应教,司谏,执义,典翰,直提学。升承政院承旨。未久擢置卿班。其嘉善也为吏曹户曹参判。大司宪。其资宪也为吏曹刑曹工曹判书。汉城判尹。京畿观察使。屡为大司宪。授崇政。右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己卯狱起。公白召领议政郑光弼。光弼入而极谏。狱事得以稍缓。公重默恶过激。故不识公者。或咎公无所辨白。而公之本心如此。未几叶卜为右议政。序跻首揆。公之始卒然也。公孝友得于天性。推诸族党。克敦以睦。有大度。不事生业。立朝三十馀年。辞受不苟。内无室屋。外无田陌。唯以琴酒自娱。能文章。为一时所推。初娶丰川卢氏判官昀女。葬在公墓之右麓。继室镇川宋氏监役环周之女。葬在公墓之下。凡四男一女。曰安道。咸从县令。曰安遇。曰安遂。连山县监。女曰郑忠砺判官。卢氏出也。曰安达。宋氏出也。安道生三男一女。男曰禛,䄄,祦。女曰韩崇健。安遇生二女。曰沈友明县监。曰金光国。侧室子喜生。安达生一男一女。男曰祓。女曰洪籍。禛有一女曰郑善复县监。䄄有二女。曰张迥平市令。曰李勖祦。有四男二女。曰孝男安峡县监。其次延兴公。其次忠男,信男俱夭。女曰南挺华佥知。曰李鸿。延兴公出后于从祖安遂。祓有一男曰俊男县监。韩崇健有二男。曰伯厚缮工正。曰仲厚进士。郑善复有一女曰赵守伦县监。孝男有一男曰瑾卫率。延兴公有三男二女。长琜清州牧使。于公之神道竖石。实经纪而董理之。卒乎有成。其亦袭闻承宗。不遗于孝者耶。次圭。十四登进士。次瑄。幼。女长沈挺世县监。次即王大妃。诞生贞明公主,永昌大君。瑾,琜俱有子女而幼。公之世逖矣。得谱而名世者。萝葍先生。累传而公始大。又三传而延兴公益大。克钟沙麓之祥。岂非积善之庆。足以委祉垂裕。绳绳不穷也耶。铭曰。
上公之秩,耆年之寿。
既享其嘏,又阜于后。
笃生任姒,母临一国。
惟善有报,公之食之。
龟趺螭首,墓道增华。
文追作铭,刻示无讹。
阿只问(难易言。) 明 · 沈光世
押纸韵 出处:休翁集卷之三
丽史言。祦小字牟尼奴。辛旽婢妾般若之出也。恭悯王常忧无嗣。一日。微行至旽家。旽指其儿曰。愿殿下为养子立后。王睨而笑不答。然心许之。及旽流冰原。王语近臣曰。予尝至旽家。幸其婢生子。无令惊动。善保护之。旽既诛。王名牟尼奴。纳于明德太后殿。谓侍中李仁任曰。元子在。吾无忧矣。因言有美妇在旽家。闻其宜子。遂幸之。乃有此儿。欲以为嗣。遂名祦。封为江宁府院大君。冒称故宫人韩氏出。追赠韩氏三代。遂嗣为王。般若尝夜潜入太后宫。啼号曰。我实生主上。何母韩氏耶。太后黜之。仁任下般若狱。台谏巡卫府杂治之。竟投于临津。初。恭悯王尝谓代言林朴曰。汝知阿只事矣。盖朴出入旽家。最亲故也。及旽被诛。遣林朴数其罪。焚誓书。旽初闻朴来。喜曰。王必召我矣。阿只思我矣。盖自谓有保护之功也。(阿只。方言小儿之称。)
问阿只,谁氏子。
林代言,知阿只。
逆旽临死言,阿只思我矣。
阿只竟亡国,姓辛传后史。
问阿只,谁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