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萧璿京兆尹716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
九牧之重。
为州伯。
四方之则。
求于京尹
或匪其才。
莫膺兹任。
左散骑常侍上柱国东都留守萧璿
体峻而整。
气刚而直。
慎必兼清。
文能饰吏。
慈惠可以应务。
严明可以训人。
故当权豪革心。
贵戚敛手。
三王迭拜。
况其甫嗣家声。
二鲍相承。
未若累光朝奖。
休命斯允。
佥言所属。
京兆尹
勋如故。
主者施行。
安南副都护毕公墓志铭727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公讳某。字某东平人。四世祖义云。北齐度支郎中青州刺史。曾祖炎。贞观初并州白马府右果毅都尉右卫郎将。祖义。蒲州河东。坐事左转桂州归义县。因家于始安。父诚。举孝廉。高尚不仕。公即孝廉府君之子。禀灵纯茂。姿性开朗。亦既志学。休有令闻。虽在诸生之中。巳有万人之望矣。夫其忠有世。善有元。仁于其亲。友于兄弟。岂尚行所致。其因心而然。公之植身。根萌素厚。掺本制末。何适非宜。故为政之方。所从来远矣。某年初。有御史将命。黜陟幽明。公时盘桓居贞。未有攸往。而使者承式。固才是求。褐衣见召。直绳斯委。乃表公授梧州录事参军。非其好也。先是剽劫在境。行李所病。纲佐无机。逋盗肃然。岁满。授广州浈阳。事必举。人用稳便。莫不咨嗟。未始见也。寻转韶州司马。其政如初。秩满。丁内忧。公有至性。几于毁灭。庐墓展哀。泣血扶病。有加一等。不惟三年岭南按察使广州都督御史大夫萧璿。彼孝悌之士也。以锡类之故。有嘉德音。于是拔补按察判官。义行相承。终始如一。尤加钦重。特以表闻。敕授新州刺史。属恩州酋帅。日寻干戈。将有式遏。实资明允。后按察使广平郡宋璟以公为五府总管。以甲卒戍焉。虽临之兵威。而开以恩信。俾忿鸷狼戾。化枭为人。广平公深以为能。奏假恩州刺史。俄又真授。夷落大宁。寻加朝散大夫。迁端州刺史。居必致理。莫匪嘉绩。并护之寄。朝选以归。于是加秩中散大夫。拜安南副都护。到官未几。闇忽遂殂。时年六十。某月日庚子。归葬于某山原。公内行无玷。外物不干。文非务华。学皆为巳。所涖数郡。遗爱在人。全已而归。可谓厚矣。有子曰某。衔恤终天。愬哀远日。永惟称伐。存乎幽篆。铭曰。
猗欤毕侯,浚源长流。
受氏于毕,爰自有周。
彼美系载,实惟孙谋。
贤哲继轨,斯其远猷。
嗟彼懿宗,是生孝友。
知实内积,行非外诱。
家邦必闻,人伦归厚
微此令德,夫岂善守。
亦既从政,厥闻载荣。
邑能讼息,郡用礼成。
蛮夷慕教,鸱鸮变声。
九真副岭,万里扬旌。
护彼绝域,义忘险艰。
缇律未改,丹旐而还。
存没之际,忠孝之间。
徽音无泯,篆德兹山。
太常道录院颁祠宇塑像衣冠制度诏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二(第一册第七六五页)
会真宫尊像、兖州诸观庙伏羲、文宪王祠宇塑像衣冠制度,宜令太常礼院道录院检详典故、科仪颁下。
文宪王(并序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
若夫夹辅文、武,垂范,措刑辟而惠民,制礼乐而正俗。
宜乎大公刘之业,克致于隆周;
伯禽之封,遂成于东鲁者也。
朕以载新盛典,肇建明祀,既峻极于徽章,复揄扬于懿美。
赞曰:
伟哉公旦,隆彼宗周。
刑罚以息,王泽斯流。
政成洛宅,庆锡鲁侯
式增显爵,用焕佳猷。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日
御书院奉敕勒刻石(《山左金石志》卷一五。又见《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四六,乾隆《曲阜县志》卷五二。)
题下原署:「御制御书并篆额」。
东封圣制颂序1010年1月 北宋 · 晏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元献遗文增辑、《玉海》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帝御极之十二载,受灵贶,对休命。
龙鸾丽藻,封勒于宝文;
黼黻作绘,彰施于翠琰。
日中丽乎王字,天下布乎尧言,真圣明之述作也。
有司稽铭岳之典,讲勒成之旧,寅威宝命,丕显祖烈,于是有《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铭。
神灵之府,肇建福庭,发生之宇,增閟严祀,于是有《九天司命》、《青帝广生》之赞。
鲁瞻为群岳之长,禹迹播千里之润,加隆徽号,彰明视秩,于是有《天齐王》、《灵源》之赞。
霸王之辅,畴制作之功,于是有《昭烈》、《武成》、《文宪王》之赞。
怀柔百神,登秩群望,于是有《玉女泉石像》之记。
几深极乎《系》《象》,训诰示乎轨范。
垂之日月,以宣景耀;
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矧复仙毫炳蔚,鸿笔辉润,风云动色,造化为工。
温珉华玉,镂若飞之翰;
石壁金记,垂不朽之制。
所谓躬列辟之能事矣。
古者縢书秘语,纪号专美,而陛下顺命昭孝;
古者金縢玉策,迎年探寿,而陛下祈福庇民。
彼西弇纪名,之罘刻颂,风声逖听,不其恧欤!
鲁斋先生谥文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王鲁斋先生传集》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二
岁次己丑十月辛亥,门人金履祥等,敢昭告于故赠承事鲁斋先生文宪王公:窃惟先王之制,生有爵以摅其德,殁有谥以表其行
是皆命于天子,而太史定其赐,小史读其诔。
幼而不诔长,贱而不得诔贵,诸侯不得私相为谥。
至春秋之世,则国自谥矣,然卿大夫之谥,犹命于其国之君。
若夫生不能用,死而诔之,子贡犹讥其非礼。
下至汉、晋、随、唐,德或不见用,爵或不称德,于是清议在下,而朋友门人始私谥其师,若陈文范陶靖节王文中孟德曜之伦是也。
横渠子张子之丧,关中学者欲以明诚中子谥之,而温公以为非古。
然则上遵朝廷已定之命,而下伸门人清议之公,此岂非古今之通义,而礼意之兼得者乎?
伏惟先生禀刚明高大之操,躬格致服行之学,真传的绪,高视旁通。
其功力宏拓,足以济世综物;
其著述规为,足以解棼立度。
虽道足经纶,而远厌进取;
虽名播缙绅,而安老陋巷。
咸淳癸酉侍从有列荐之章,迨至甲戌,先朝有特诏之义。
先生固未必起也,而适不幸以卒,朝野惜之。
于是国子祭酒杨公文仲等,列请于朝,乞谥北山何先生,追赠先生,仍乞一体赐谥。
公朝敷奏,特赠承事郎、仍同赐谥。
事下太常,以一德一心、践行不爽,谥北山曰「定」;
广闻多能、行善可记,谥先生曰「宪」。
事上得可,以劄付其家照应矣。
北山生有累命之爵,故谥告即下
先生殁有始赠之命,故诰赠先下。
又以一字之谥,乃七先生节一之例,而文公师生上自罗、,下迨,例从二谥,上悉连文,所以明一原,尽众美也,故再加北山曰「文定」,已形告词,再加先生曰「文宪」,将颁后命。
而警告日急,大势阽危,礼文之事未遑,变故之来已极。
自尔以后十馀年,故旧凋零,生徒散佚,大惧履祥等一旦沦胥,上未能竟先朝之再命,下无以表清议之同尊,郁而弗彰,无补世道。
夫以先生盛德,追崇之礼,异世同符,固非有待。
然近代门人私谥其师,初非有待于请也,况有前朝之遗命乎?
谨依省劄谥「宪」之明文,述朝旨加「文」之馀意,敬谥先生曰「文宪」,改题墓道之碑,式昭崇德,允终节惠,兴起方来,永远无斁。
先生之神,尚歆受之。
敢告。
拜奠鲁文宪王二十八韵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秋涧集卷二
丕承固云烈,嗣王幼而冲。
嬉戏剪桐事,安知多难冲。
公乎居斯时,岌岌遵渚鸿。
外谤流四国,内疑丛一躬。
负扆令百辟,天心昭懿忠。
想当假寐际,寅亮天地工。
陈诰开治源,奠迁营洛宫。
南服静海波,东征殄元凶。
吐握下白屋,宪章矢渊衷。
罄单一德圣,思兼三王功。
及夫就臣位,畏脊何匑匑。
制作方万古,世道仍污隆。
至今丰镐间,凛有三代风。
飨以宫悬乐,报之不为丰。
宣父称大哲,寤寐云从龙
垂老无复梦,慨焉吾道穷
丹青见遗像,皓皓日在空。
臣子知所止,仰之馀敬恭。
悠悠苍姬下,辅相业不同。
论思机务地,典调簿书丛。
岂其世务棼,经权有违从。
顾惟大臣体,一节贵始终。
伊公狼狈间,不失体与容。
几几两赤舄,俨立如岱宗
我尝集众美,一言蔽其中。
至公绝贪私,廓与天人通。
作诗庶补衮,九章一华虫。
精诚有来格,寒云动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