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英雄之言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六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
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
冠履焉。
衣服焉。
其所以异者。
退让之心。
贞廉之节。
不恒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者。
则曰牵于寒饥。
视国家而取者。
则曰救彼涂炭。
牵于寒饥者。
无得而言矣。
救彼涂炭者。
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西曰居宜如是。
楚籍则曰可取而代。
噫。
彼必无退让之心。
贞廉之节。
盖以视其靡曼骄崇
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
况常人乎。
是以峻宇逸游。
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第二表 吴越 · 裴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九
光庭等言。臣伏以圣德广运。
神功莫大。昭升于上。
敷闻在下。是用稽古历。
考元符。敢备元名。
以光帝册。陛下蒸蒸大孝。
翼翼小心。冲让推诚。
未允群请。臣等愚蔽。
罔知所图。臣闻圣者与天地合其德。
日月齐其名。智无不通。
物无不照。其德合。
其名称。盖圣人之总名。
非王者之私受。昔周尊后稷
推以配天。所以美其圣矣。
及思齐文王。人乐其德。
所以称其圣矣。及下武继文。
能受其命。亦称其圣矣。
是以列圣相承。受天之祐。
岂则前圣有纪。而后圣无名。
陛下圣无不通。神无不妙。
克受文命。大定武功。
稽之于古则如彼。考之于今则如此。
岂可鸿名大宝。未有所崇。
盖天授者不可违。人欲者从其愿。
伏乞暂回元鉴。俯察丹诚。
使文德武功。郁为称首。
朝闻其道。夕死是甘。
区区以固请。无任悚踊之至。
钱申医录序1102年7月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五、《柯山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
予尝爱太史公述《仓公传》,为记自齐侍御史成至齐文王病凡数十人,其察脉观色、所用药剂汤熨之法,皆载之以为后法。
所谓黄帝扁鹊书今已不尽见,而其遗法往往见于此,世医所宜刳心而学者也,尚何议焉?
予顷年谪官齐安,邻郡蕲春庞安时者,高医也,其于黄帝内、外、甲、乙诸书深矣。
予尝从之游,喜闻其说而不能尽究也。
居无几何,安时死。
予为志其墓,因求其平生所尝治疾,或奇證变候,有人不能晓者,使具其说与所用药,欲载之墓志之后以为后法,而其家不甚晓知,虽有所疏陈数十条,皆无伦叙,勉择十馀事载之,而予至今以为憾也。
宛丘閒居,吴人钱申以《医录》授予,得之欣然。
盖申善医而著为录,其治疾之尝效,言其察脉观色之方,而往往著其药物之剂。
呜呼!
其用心可见矣。
憾予不学医,不能与君上下其论,愿益勉之,求世之高医而问焉,予将有得焉。
论蜀将当虑其变疏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五、《东塘集》卷八、《南宋文范外编》卷一
臣闻天下有三患:蛮夷之国恃兵而强,盗贼之民恃众而叛,专制之臣恃险而固。
是三者皆足以乱天下。
然而自古之君当多事之时,或至于一日不能安其身,此未必类以蛮夷、盗贼之故,要必溺于专制之臣,久而不知其乱者,显显者易知,而冥冥者难悟也。
蛮夷之彊必有形,而盗贼之叛必有迹,有心目者,皆知为消患之计。
而专制之臣则不然,平居外奉天子之令,而内蓄自大之心。
其为谋也,无形之可寻;
而其为奸也,无迹之可见。
上役之以虚名,而下亦以虚名奉上。
其发之似诚实,而行之似忠信者,虽伊尹周公殆不过。
此上之人方且信为诚然而莫之觉,如嗜酒色之娱,安于外之无足畏,而不知丧元气而致僵仆者,率自此始。
呜呼!
况又有险之可恃哉!
彼以专制之臣,且有险而可恃,则是虎而翼,虺而足也,亦可虑矣。
夫天下之广,有地必有险,其小小者不必论,而其最可恃者,江、淮、荆、蜀之险耳。
是故险在人君,未必足以制天下,而险于专制之臣,则未有不为之资者。
臣盖尝推原其故,而观唐之崔宁刘辟梁之王建唐之孟知祥,皆将帅专制之臣,恃蜀之险以为固者。
若崔、刘则方谋而败,而王、孟则既久不露,终遂不可抗矣。
今考其事,如崔宁之擅几十四年,而刘辟节度西川,动益骜蹇。
此二子者,其初皆委质事上之臣,一旦入蜀,积累岁月之久,遂有坐负险固、轻视朝廷之心,抗天子之使,吐不臣之语,恬不为怪,拥兵擅利,几成大变。
惟其上有以深知之,故随伐随仆,终不得而肆。
王建孟知祥适逢大乱之世,得以猖狂而僭窃,亦皆先为不可测之谋,至密之计,使其心腹羽翼无一不至,则反目咄嗟之间,坐王数千里之国。
此其为患,在于久而不知之过。
夫使今日之在蜀者皆如古之贤将,则朝廷可藉为籓篱之托。
然而傲戾轻侮之思,奸勇雄桀之态,类皆将臣之所常有。
况栽培涵养一一是听,久而驯致,遂有不可摇之势。
苟任其所之而莫之限,臣恐不为崔、刘,则为王、孟,事之必然,无足疑者。
呜呼!
彼其父子之相维,兄弟之相承,结之以士卒而联之以友党,吏之奉承旨意,民之习熟名字,不啻百年之久。
而反顾其所恃者,则又有可守之险以为固。
不幸而泄其谋,恐非日月可以诛锄者,此臣之所甚虑也。
夫蜀之与上都相去数千里,仓皇缓急之顷,固不能为朝发夕至之具。
蜀郡刺史多柔脆软弱之士,前无与之先而后无与之应,又不足为讨逆伐叛之帅。
若今日不有以堤防而密察之,则异日当拱手而受毙,陛下岂不为之寒心哉?
天下之祸,制之于始,终且为患,制之于末,后将奈何?
以汉室之兴,其征伐之功多出于韩信
高祖于周旋不给之际,已窃贰而心疑之,驰壁而夺符,麾召而易将,皆所以潜销其奸心而徐伐其异计。
使高祖不为之所,及其王齐之后,虽欲稍稍折服,亦已迫矣。
今之制蜀者未必有韩信之功,恐其心之所存,较之于亦一间耳。
陛下纵未欲轻为高祖之术,如其他缓图之策,奈之何而不行?
故臣以为于此而处之,盖有所甚难者,必使急不为躁,无张皇而生变,缓不为庸,无安坐而待衅。
宜立为定制,凡戍蜀之兵,与襄汉之屯一岁两易,而职在统制者,时命代易,庶几乍离乍合,不至安其教令而熟其恩惠。
如此,则虽急而不躁。
凡两川之民,不以贵贱为间,朝廷时有以深恤之,赋敛之输,力役之劳,每为之宽除而省略,所以爱之者常有过于江、淮、闽、浙、湖、广之地,庶几蜀之生灵必有钦戴君上之意,则专制之臣必将诱之以乱而不从,胁之以威而不服。
如此,则虽缓而不庸。
不一二年,彼亦势衰力微,无能为也
然后以高祖之韩信杜鸿渐之处崔宁者,徐而制之,臣未见其有不济者。
而今之谋国者,皆曰无故而为之所,是趣其为不义,故莫若养之以恩,使其有不忍负上之志则可。
噫!
踰垣穿穴之役,畏之而不禁,则后必有行劫者。
彼既如盗矣,而又岂可以养为哉?
江西诗派序 其二 黄山谷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七
山谷豫章人
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挦扯义山」之谑。
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
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
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鍊勤苦而成也。
豫章稍后出,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蒐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
其《内集》诗尤善,信乎其自编者。
顷见赵履常极宗师之,近时诗人惟赵得豫章之意,有绝似者。
宗上人所藏杨文公刘宝朱文公三帖1262年1月10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宗上人所宝三帖,杨文公一也,刘宝学二也,朱文公三也。
久轩此跋只举朱公,而杨、刘则置而不言,是宗上人惟是之从,不问同异,而久轩未免犹有同异也。
虽然,久轩学于朱氏者,其尊师卫道之意严矣。
景定壬戌九月告老得归,出宿、湖,山宗之徒恬侍者出示此卷,念西山久轩皆不可作矣,因题其后。
刘则五叠山房闻莺 元末明初 · 谢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叠山阴坐石房,爱听黄鸟韵笙簧。
东风急处野花落,小雨乾时绿树凉。
伐木敢忘求益友,携柑长忆醉华觞。
秪今发白风流在,细咏绵蛮重慨慷。
石塘柬魏必闻并刘则 元末明初 · 谢肃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回风萧摵振林皋,满耳商声起绎骚。
远水微茫江浦断,浮云窈窕石门高。
百年蜡屐随双足,九转丹砂换二毛。
与尔消摇人世外,时来临海掣灵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