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延福为蜀王修罗天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八
伏以道冠虚无。
功先覆载。
陶甄有物。
亭育无私。
绵劫历以长存。
后天地而悠久。
裁成不竭。
生化弥彰。
臣夙荷元休
克承道运
功轻尘露。
任重台衡。
数千里之山河。
周旋六镇。
十七年之临抚。
宰制一方。
每虞福过为灾。
力微成衅。
兢荣循省。
忧惧难胜。
况复大驾未还。
中原多垒。
训兵励士。
徒怀于报国勤王。
望阙驰心。
其奈于天高日远。
微勋靡效。
孤恳何申。
今复大游四神。
方在雍秦之野。
小游天一。
仍临梁蜀之乡。
地一次于坤宫。
月孛行于井宿。
仰兹纬候。
缅彼灾蒙。
深虑凤辇鸾辀。
百二之关河未复。
陵园寝庙。
九重之城阙犹虚。
惟切祷祈。
伫回鉴祐。
是用按依元格。
遵鍊明科。
黄箓道场。
设罗天大醮。
九清三界。
咸陈忏谢之仪。
天真地灵。
备展奏祈之礼。
普日月星辰之域。
遍山川岳渎之司。
毕罄斋庄。
用期通感。
伏冀天尊降命。
圣祖贻休。
俯借神功。
康国步。
鸿图克固。
鼎祚中兴。
齐北极以常宁
南山而共永。
臣允承天泽。
长奉唐年
椿延广之龄。
竭金石忠贞之节。
境无灾沴。
岁洽丰穰。
雨泽不愆。
干戈不作。
龙神安镇。
士庶乂宁。
幽扃沾开度之慈。
绝域慕和平之化。
誓宏清净。
以答真灵。
不任。
魏故谯郡太守曹示攴乐碑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君讳恪,字示攴乐,沛国谯人也。
其先皇帝当高阳之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
□□□□□□□□之□又封曹□于邾。
汉室龙兴曹参为相。
魏武皇帝以英杰之上才,□挺之睿哲□为魏祖历载弥长,君即其后。
□□□□□□□□□霖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食邑六千二百户,太和六年改封东海王嘉平元年薨,谥曰定王,礼也。
子启嗣。
君即□□□□□□□□□□□逢兹不造,□深思远大□后变起遂令夫餍达携二子,长道真,次道□,微行避难,变称姓木,以求万全。
□□□□□□□□□□民□后魏三年旨复曹□□□□□□□伪姚乡郡太守,雅望渊邃,博爱文艳,禀德齐礼,善修政化,□□□□□□□父协,志尚清静,好学经诰,矫然挺立,不可以非义亏其性,孝德慈风,禀大气而自远,文流洞照之艺,因事以发□□□□□□□□□□途致惟安神奉养,不慕荣贵。
逢大武皇帝亲总六戎讨逆□薛永宗、盖吴,驾幸大州,下召乡俊,导引前驱□□□□□□□获已从驾西行□平凶丑,随赴北伐,遂殿会土豪。
国有大议,必使焉。
□欲选□请乞归侍。
圣上加悯,假安邑□□□□□□□积□禀质秀灵,幼怀廉雅之风,长标独善之策,抱蕴德于奇年,立成名于冠岁。
太和之季,马圈歼覆。
孝文皇帝威□□□□奋指麾□□□□国志,兵法优长乃勇略奋发,遂提戈披幕,先锋击贼,前无横阵,搴旗斩馘。
□皇上□□即补千人军将,授□远将军
驾还宫阙,策勋饮至。
殿会之初□□弥逆殊□皇帝临轩,宣敕褒赉,赏帛匹彩两百余段。
歌劳止之诗,听归侍养,使得尽欢膝下,□其孝德,光于事亲,忠诚□于接物,穆穆闺庭之际,恂恂乡党之间,文丽雕篆,学赡博通,思入玄门,性□天道,翱翔诗书之菀,游息礼乐之场。
若乃□□□□主泛爱以亲仁,□里结谐密之欢,朋故广笃诚之信。
轻财若水,重义如山,一言可怀,千金不吝。
景明中安邑府君卒,君居庐□礼至□□□哀恸□中茹,忧毁骨服勤,虽闵余痛在心。
每仰凯风以长骛,溯寒泉而不息。
三年泣血,□□□也。
五十犹慕,方□舜焉,延昌二年□遭母忧。
君扣石土以穷号,仰苍天而自诉,水浆不进□四晨,哭泣不绝声逾月,丧过于哀,有感行路,毁□之,殆将灭性。
高柴泣血于□辰,王修□慕于社日,无以过也。
魏大统初,君齿班逾矩,旨授本土谯郡太守
君妙□元□深入佛惠□□□□□□净名,超遥解脱之门,放浪清旷之域。
君虽老而敬信喻笃,年将暮而修崇无怠。
于是□竭□资□□□身□融□教造浮图一区,□□□□□于□相□写《法华》《涅槃》,常奉读诵,恒持斋戒,罔有劳倦。
方介尔景福,贻我远□之寿,永究悬□之礼。
大统十年秋,忽遭疢疾,□□□□□□□苓。
泛泛之影已沦,滔滔之波不住。
春秋九十有七,终于临民□□质既殒,□识怀悲,岂□辍杵停歌云尔而已或!
君有六子:长回欢,次遵欢,次骠骑将军右光禄都督汉阳太守,又任虞州别驾长史、□中□□,次夏县功□□宾□□□,次宣威将军陇州治中、司马、汧阳太守河北大郡主簿弼等。
天和五年十月,卜葬乎夏禹城之西□□□原之南。
君□□□圹□□□□姻□闻窀穸□涕零□□临□而洒泣。
悲夫!
痛切也□孝□深□刊石□存□者子孙□慕之□□□感音仪之寂□□□□之□□□至德以作颂,镌崇碑以铭烈。
其词曰:
恢恢谯郡,郁郁神区,怀贞□□,□人□□。
□建魏胤,九服康衢,□□□□,□代称誉。
宏济六合,继响唐虞,穆穆□灵,□允倚□,□□□□,□满州闾,□诚内外,□□□逾。
秉直□□,岂独史鱼,□□□□□□□□□□□□□□□□□□入阵凶首□擒罢戎归,侍□□□心,□翔书菀,文丽词林。
□□□□□□□□□□□□□□□□□□□□□□□□□□□□□□□□(碑拓本)
王叔治杨礼卿长安邸中同谢友可袁微之龙君赞张去华王思延得徒字 明 · 曾仕鉴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击筑长安混酒徒,夜酣相对问江湖。
燕歌一曲浮云尽,龙气双悬北斗孤。
畏路风波怜阻绝,故园松菊恐荒芜。
三年奔走惭无补,秉烛惟堪醉玉壶。
吴县邓蔚山光福讲寺舍利塔 唐 · 崔鹏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式观元始。眇觌元风。
夏巢冬穴之时。茹毛饮血之世。
一寒一暑。一阴一阳。
其道虽分。万汇犹塞。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然后历尧舜至周孔。由是释像兴焉。
及乎东被大汉。尤加崇饰。
按牟子云。佛生天竺
假形王家。即其生也。
又云。拂衣双树。
脱屣金沙。即其灭也。
然虽示生灭之相。讵加恍惚之道。
何异经巨海者。终年不见其涯。
测虞渊者。毕世不知其底。
吾以此观之。佛理不可尽也。
若夫舍利者。即金人之遗骨。
坚刚不坏。变化自然。
西天敬之。立为塔庙。
昔育王见而不信。吴王修以效虔。
迤逦南移。年代颇久。
大哉寂灭之理。岂一鲁男子以探其好焉。
余素不留心略为叙事。故经云。
若能起塔供养。皆获福田。
此乃圣教所谈。事岂虚缪。
固知为善者天报以福。为非者天报以殃。
虽则元妙难求。而实精专可验。
光福寺者。即梁九真太守顾氏之家山也。
士有恶嫌尘网。种植善根。
遂舍林泉。建兹佛刹。
立寺之始。其由此焉。
斯地之银阙移来。洪波驾出。
碧岫孤耸。青天下临。
□□洞庭势控吴苑。上正斗牛之宿。
旁连太伯之墟。何必鳌负蓬莱。
蛇蟠昆阆。歇樵翁于片石。
卧禅子于幽林。草树丽而攒花。
杉萝深而蔽日。长松古柏。
缘情无尘世之机。远岫平湖。
举目入画屏之色。其僧侣相谓曰。
此之灵境。爰有上方。
可以建立亭台。而庄严庙塔。
既而不日不月。其功就焉。
斯塔也。梁大同之中建矣。
唐会昌之末毁焉。兴废之由。
是其一也。然则基址虽在。
而乃烟萝以荒。于时咸通年。
困敦岁。天子明睿。
四方清平。野人入朝。
贤士出世。而我吴郡□□□□鸾凤异态。
龙武殊姿。啸傲谁同。
孤高自得。尘埃难染白璧之光。
霜雪徒侵碧松之色。严陵日。
国乏贤良。郑均閒时。
位齐卿相。鱼肠之剑。
利断鲸鲲。龙颔之珠。
光浮日月。烧金屑玉。
閒邀蓬岛之仙。钧月歌风。
隐笑武陵之客。公不惟优游儒籍。
然亦探奥释门。故儒则素王间生。
于释乃金人谪下。则知人情难及。
智用全殊。每登山而踌蹰。
因惊塔之荒毁。是斯塔之将兴也。
一则合天中后圣德遐被。慈心溥施。
行是日之尧风。徵当时之汉梦。
于是三宝起迹。十方归心。
布金祇园。图像花界。
今者又尘清域外。镜朗天衢。
金柯开鳌背之花。宝位乾银河之浪。
玉潢丹甑。坐分瑞应之符。
樵子渔翁。眠唱太平之曲。
尔乃遇公道穷生灭。心达若空。
信尘劫之迷途。悟法门之了性。
追我家之旧迹。再葺连华。
护我佛之真身。重修宝塔。
然后增基表刹。薙草开林。
剪荆棘而云平。列而洞出。
时维三月。节属九春。
莺吟风而千般。草垂岩而万种。
建金棺而心动。罗宝盖而云阴。
缁徒共瞻。士俗咸悦。
芙蓉座上。飘三界之异香。
薝卜园中。润诸天之法雨。
是时也。祥云结彩。
氛氲于行道之坛。慧日澄华。
照耀于然灯之位。公乃睹相生善。
至诚感神。遂发善心。
爰命工者。于是依凭气象。
结构规模。初标覆篑之踪。
渐著凌云之势。亦有飞阁周绕。
回廊接连。石工呈奇巧之才。
梓匠设雕镂之妙。壮观而龙蹲虎踞。
巍峨而仙掌莲峰。绣柱矻而星攒。
雕梁赩而虹指。掩映而初蜃吐。
崚层而欲鹏飞。不逾一年。
局就工毕。斯状也。
险体千仞。高标七层。
凌霄上。又若神助。
上穿星汉。下压云根。
剑阁之能齐。比炉峰而尚峻。
鹤归天而一驻。云收霁而半开。
发郢客之诗情。壮吴官之地势。
金轮缥缈。亚日月以高明。
雁像参差。拂虹蜺而若动。
伟哉塔之美也。其功杳莫继焉。
至若游人访景。淑女寻春。
入幽径而攀萝。步晴崖而拾翠。
巢鸟映叶。岚烟惹衣。
苔铺石而霜斑。花映峰而绮合。
高瞻阛阓。千家之台榭龟文。
回瞰林峦。四面之波涛练色。
至乃金飙届节。银露催寒。
何用悲秋。正堪凭槛。
天朗而云霞弄锦。风高而松筱张琴。
蒹葭之浦上渔歌。蒲之汀边雁影。
叠浪裁古人之素。偫山斗少妇之眉。
谢客之愁襟。抒休公之佳咏。
松间疏磬。伴高鸟而飞来。
湖上轻烟。映孤帆而掠去。
斯塔也。非公不能建矣。
斯景也。非公不能创焉。
时有勾当僧道居文瓒崇建寺。皆以高空皎月。
深谷奇。挂衣锡而云閒。
卧烟霞而鹤瘦。真宗真理。
金言积于情田。无垢无尘。
玉莲生于净土。且小人识比求剑。
材非利锥。焚香虽效其不回。
璧角常惭于未达。辛苦十载。
每思蚊梦之由。搏跃九衢。
颇有龙门之志。曾劳闭户。
何啻仲舒之三年。谁念无家。
更甚相如之四壁。惟公不捐质孱词陋。
命作斯文。操觚长吟。
永日忘辍。何以著公休美。
大播芳风。词曰。
皇堂之世。运变千秋。
产公之□当代风流。荆聂之气。
金张之俦。但乐风月。
不干王侯。英明少年。
卓荦公子。傲贵忘荣。
时人鹗视。洞□□黄春风不起。
金谷花开。玉堂携妓。
南山积石。东海扬波。
纪公之德。未足为多。
与章潘二秘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具位某致书于二名儒足下:近辱以诗见招,而叔治继之。
其风调相高,皆宜其服人矣。
某虽欲为之报,若视乔木,而高不可攀,且书此以张其相感之意也。
表民谓余以文,而叔治谓余以才,而相与云尔。
夫文与才皆圣贤之事,而野人岂宜与焉?
如贫道,始之甚愚,因以佛之圣道治之,而其识虑仅正。
逮探儒之所以为,盖务通二教圣人之心,亦欲以文辅之吾道,以从乎世俗之宜,非茍虚名于世而然也。
大凡恩于人而有诚者,虽穷达不敢忘其始。
今得圣人之道而诚之至,其可忘乎?
贫道常病夫庸僧辈寡识,吾道不脩;
迨乎名作德空,纷然以其末事求儒文字,欲为其饰。
及其致讥也,并教道而辱之,不能晓了,然复刊之石,刻之板,誇于世俗,终日洋洋然以为其德。
若此辈,尤宜摈于吾佛。
贫道也益不得于人,此岂宜舍吾道,而自欲以区区之文之才而窃誉于贤者?
虽死不敢也。
故受所惠时,几捐书而泣曰:方今天子大明,疏通知远,适阅意于南宗正法。
某固而自弃于草莽,终不能以其道稍进,以上资于吾君之明圣,乌可又以其不肖而累于教道乎?
诸君亦尝视我以佛教脩之,其为诚不欺于天地,不怍于神明。
茍谓其未至也,宜以僧德勉之,不然则已。
若谓之寄迹,专以文字见教,则不敢闻命。
弊名恐污盛集,幸为削之。
其嘉章一一奉纳,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