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论书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工夫少于欣」。王平南廙,是右军之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廙为最善。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书与右军书,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亡从祖中书令珉书,笔力过于子敬。书旧品云:「有四匹素绢,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张翼」。
张翼善学人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子几欲乱真」。
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绝耳。
张澄书,当时亦呼有意。
郤愔章草,亚于右军。
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李式书,右军云:「是南平之流,可比庾翼」。王濛)书亦可比庾翼。
陆机书,吴士书也。无以校其多少。
庾亮书,亦能入录。
亡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见脩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郤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书,自谓右军之流,论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谢安亦入能书录,殊亦自重。乃为子敬书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羊欣丘道护,并亲受于子敬,欣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欣后。
范晔与萧思话同师羊欣,范后背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
萧思话书,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
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昔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方就索还。上谢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趣,实为得赏。至不重羊欣,欣亦惮之。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识道人作右军书货。
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居钟索之美,迈古流今。是以征南还有所得(案:此下有阙文,《法书要录》误以「辱告」并「五纸」一段及「承天凉体豫」一段混为一篇,今据《书断》载竟陵王子良答王僧虔书有「子邑之纸」八句,定「辱告」一段入《竟陵王集》,「承天凉」一段为僧虔与某书,《梅鼎祚文纪》亦如此。案:宝泉《述书赋》注云:「王僧虔答竟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则此论为答竟陵王明矣。」《法书要录》旧写本,又略见《南齐书·王僧虔传》、《南史》二十二,又《御览》七百四十八引两条。)。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御览》七百四十八。)。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卫觊字伯儒,河东人。为魏尚书仆射,谥敬侯,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如伤瘦,而笔迹精杀,亦行于代。子瓘,字伯玉。晋司空太保,为楚王所害。瓘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世传其善。子恒,字巨山,亦能书。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观题署多是诞手。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榜,未题,笼盛诞,辘轳长䊺引上,使就榜题,榜去地将二十五丈,诞危惧。诚子孙绝此楷法,又著之家令。官至大鸿胪,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
圆行方止,物之定质,注(一作脩。)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逸(一作「迭」。),是故去之宜疾(《南史》二十二)。
书品论 其五 中之中,魏武帝曹操孟德、吴主元宗孙皓、卫觊伯儒、左子邑伯、卫恒巨山、杜预元凯、王廙世将、张彭祖任靖、韦旭文休、王修敬仁、范怀约、张永景初、吴休尚、施方泰 南梁 · 庾肩吾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六
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伯儒兼叙隶草,子邑分镳梁邯,巨山三世,元凯累叶。王异为右军之师,彭祖取羲之之道。任靖矫名,文休题柱,敬仁清举,致畏逼之词。张范逢时,俱东南之美,施吴邺下后生,同年拔萃。此十五人,允为中之中。
沃洲山禅院记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沃洲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洲山之阳。天姥岑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馀卑岩小泉。如子孙之从父祖者。不可胜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支遁开威蕴崇实光识裴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故道猷诗云。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谢灵运诗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安可寻。盖人与山相得于一时也。自齐至唐。兹山寖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故词人朱放诗云。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江边。刘长卿诗云。何人住沃洲。此皆爱而不到者也。太和二年春。有头陀僧白寂然来游兹山。见道猷支竺遗迹。泉石尽在。依依然如归故乡。恋不能去。时浙东廉使元相国闻之。始为卜筑。次廉使陆中丞知(一作和)之。助其缮完。三年而禅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间。斋堂若干间。僧舍若干间。夏腊之僧。岁不下八九十。安居游观之外。日与寂然讨论心要。振起禅风。白黑之徒。附而化者甚众。嗟乎。支竺殁而佛声寝。灵山废而法不作。后数百岁而寂然继之。岂非时有待而化有缘耶。六年夏。寂然遣门徒僧常贽自剡抵洛。持书与图。诣从叔乐天乞为禅院记云。昔道猷肇开兹山。后寂然嗣兴兹山。今日乐天又垂文兹山。异乎哉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乎。
谢恩存问表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王敬仁至。奉口敕。存问微臣。悯其疏远之悲。慰其违离之思。臣某中谢。臣自今春分司入洛。即属陛下受命承天。企揖让之盛仪。隔肃雍之大礼。元英匝岁。日夜怀归。白云在天。阙庭难见。岂期廷瑰为宝。尚忆他山之石。贞明溥临。远及容光之地。仁深行苇。眷甚遗簪。草木之诚。何酬造化。无任感恩慕恋之至。
自题临霜寒帖后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十五石画轩草八
昔闻涪翁霜寒跋,不以法度窘精神。
今观鼎州霜寒刻,精神法度孰与论。
此帖我闻绛传似,寓巧于拙方鉴真。
山阴真书唐已少,禁堂褚目曾未闻。
谁知黄庭乐毅外,妙绪一发留千钧。
此幅鼎盖出于绛,但有钝拙无光新。
武陵花源觅倒影,黄庭小字焉比伦。
真鼎无由问真绛,笑彼摹出吴江村。
邢董同盟扬不弃,腼并乐毅黄庭陈。
所谓霜寒右军者,冶态效尽东家颦。
黄庭讹沿宋翻本,顾乃傅会唐摹云。
乐毅亦遭张丑识(馀清斋《黄庭》即颍井脱失廿一字者,其《乐毅论》亦为张丑说破是宋后伪作,而董皆目为唐临也。),问绛问鼎真先民。
回看鼎刻虽太拙,尚想指火于为薪。
晴窗偶拓廿七字,窃柎欲抱枯槎根。
吾宁守跛弗貌骏,嗜甘岂得专非辛。
推诸乐毅画像赞,以质官奴王敬仁。
他年傥更真绛得,什一右军楷则循。
印合涪翁品书品,不虚棹舣渔家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