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璇玑图诗 前秦 · 苏蕙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武功苏道贤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妙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爽之孙。朗之第二子也。神风伟秀。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戍敦煌。会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苏氏。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乃携阳台之任。绝苏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裴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能解之。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所著文词五千馀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勿获。而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文。聊示将来。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按:【读图内诗括例】
依五色所分章次读之
仁智至惨伤。伦匹至。人贱至圣皇。春阳至殊方。钦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为一首。每首反读之计八十首。
诗风至表玄。人贤至凋。光颜至虎龙。日往至寄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读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年时至无差谗佞至未形牵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两句分读。就成一篇。
宁颜至劳形怀忧至何冤念是至如何悼思至者谁诗情至终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读。后一首每句反读。成十首。
嗟叹至为荣凶顽至为基游西至摧伤神明至雁归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读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旧新南郑至遗身旧间佞臣远哀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头退一字反读之成四首。
厢挑基津嗟中嗟仁基自厢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读之成四首。
【再叙】
回文诗图。古无悉通者。予因究璇玑之义。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为经纬。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于其交会。皆契韵句。巡还反复。窈窕纵横。各能妙畅。又原五采相宣之说。傅色以开其篇章。其在经纬者。始于玑苏诗始四字。其在节会者。右旋而出。随其所。各成章什。外经则始于仁真。至于音深。中经自钦深至于身殷。内经自诗情至于终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钦、心四韵。成章而回文者也。其经纬之图者。随色自分。则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对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横读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随向横读而五言。惟璇图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观其宛转反复。皆才思精深融彻。如契自然。盖骚人才子所难。岂必女工之尤哉。诗编载驰。史美班扇。才女专静。用志不分。虽皆擅名。此为精赡者也。聊随分篇掇其一隅。以为三隅之反。代久传讹。颇有误字。亦辄证改一二。其他缺谬。不欲以意足之。虽未能尽达玄思。抑庶几不为滞塞云。
【经纬】〖始于玑苏诗始四字。〗
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严幽岑钦。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沈。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严幽岑钦。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外经】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经】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沈浮异游颓流沙。
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内经】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此。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此作丽辞。理兴义怨。显明情诗。
【四角之方】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四角之间窈窕成文】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横读】
念是咎愆。谁与独居。贱女怀叹。鄙贱何如。
愆咎是念。谁与独居。叹怀女贱。鄙贱何如。
【四旁相对成文皆六言】
谗人作乱闱庭。奸凶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盈。
【四旁相向横读而成五言】
寒岁识凋。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终始知物真。凋识岁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谗佞奸凶。豁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用色分章】〖止举一隅。馀皆仿此。〗
【横用色】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兖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已上依此顺读成章】
【直用色】
庭闱乱作人。明难受肤原。
荣苟不义姬。城倾在戒后。
荧犹炎盛兴。形未在谨深。
【已上作两句各添下字倒读成章】
恩感颜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龙旂容衣。虎凋饰绣。
【横用黄色】
奸佞谗人。作乱闱庭。所因祸原。肤受难明。
右举此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曲院。见仆书几有此。惊曰:昨日于屯田陈侯所。观书唐真本图。宜皆可求一见。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为若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习丝、识锦、遣使处。左三幅为窦滔归第。外为车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乐其间。楼阁对饮处。图中近上作远水红桥。窦临高列骑拥旌旄以望。桥之西。毡车从数骑排引。见滔盛礼迎苏。图中近下左书武后序。右写诗图。徐视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与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远。而尤可怪矣。青、红、绿、旋所之方。皆不之差。盖理之所在。阴阳五行色味。莫不相假。况情识之运。宜自冥合也。元丰四年四月赵郡李公麟伯时再题。
【又五色读法】〖《诗纪》云。见武功县志。〗
四围纵横。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嗟斜亲廊。琴斜基津。以朱画其形如图。按读法。此色凡九图。馀四色。色各一图。共字六百二十五。计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英多。游长愁。神飞。凶慈持从。从横皆六字。以墨画。正面妃闱蕤悲。移陂赀辞。纵六字。横十三字。庭闱防萌。身我惟新。纵十三字。横六字。以青画。
中方正面。龙旂丽充。衰情暮世。纵四字。横五字。两旁寒岁至行士。诗风至微玄。纵五字。横四字。以紫画。
中方四隅。思情侧梦。婴漫至若我。愆居贱鄙。怀悲至戚知。纵横皆四字。又中纵各五字。诗情显怨。端比至丽辞。横各五字。诗始无端。怨义至理辞。空中心图始平苏氏诗九字。以黄画。(○诗类苍九十六。《诗纪》三十八。)
请用杨头为西秦州假节表 南朝宋 · 王玄谟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九
被敕令臣遣使与杨元和、杨头相闻,并致信饷。
即遣中军行参军智宗赍书并信等,亦自遣使随智宗
及头语智宗,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
若以元和承统,宜授王爵
若以其年小未堪大任,则应别有所委。
顷来公私纷纭,华戎交构,皆此之由。
臣伏寻头元嘉以来,实有忠诚于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氐、羌负远,又与虏咫尺,急之则反,缓之则怨。
观头使人言语,不敢便望仇池公,所希政在西秦州假节而已。
如臣愚见,蕃捍汉川,使无虏患,头实有力,四千户荒州,殆不足吝。
元和小弱,若未可专委,复数年之后,必堪嗣业,用之不难。
若才用不称,则应归头。
若茄芦不守,汉川亦无立理(《宋书·氐胡传》,孝建二年以杨元和为征虏将军,杨头为辅国将军。元和年小才弱,不能绥御所部。头母妻子弟,并为虏执。头至诚奉顺,无所怀顾。雍州刺史王玄谟上表。上不许。案《孝武纪》,孝建二年十月,以王玄谟雍州刺史,《氐胡传》作王谟,有脱,今校正。)
仇池杨难当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难当武都王杨盛子,义熙初为质于姚兴永初末冠军将军元嘉六年代兄玄位,拜秦州刺史武都王
寻进号征西将军
十三年,自立为大秦王改元建义
十九年,遣裴方明等击破之,奔魏死。
以杨僧嗣为北秦州刺史七月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七
僧嗣远守西疆,世笃忠款,宜加旌显,以甄义概,可冠军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太守如故(《宋书·氐胡传》。)
下杨集始等诏永明四年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后起奄峙殒逝,恻怆予怀。
绥御边服,宜详其选。
辅国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集始,干局沈亮,乃心忠款,必能缉境宁民,宣扬声教。
持节辅国将军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
后起弟后明为龙骧将军、白水太守
集始弟集朗为宁朔将军(《南齐书·氏羌传》)
元修义 北魏 · 宣武灵胡后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四
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职干陈(《魏书·汝阴王天赐附传》。第五子脩义,迁秦州刺史肃宗初,表陈庶人禧、庶人愉等,请宥前愆,赐葬陵城,灵太后诏。)
《三辅黄图》序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先唐文
《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三代盛时,未闻宫室过制。
秦穆公西秦,以境地多良材,始大宫观
戎使田余适秦,穆公示以宫观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
使人为之,则古人矣。
是则穆公时,秦之宫室已壮大矣。
惠文王初都咸阳,取岐、雍巨材,新作宫室,南临渭,北逾泾,至于离宫三百,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始皇并灭六国,凭藉富强,益为侨侈,殚天下材力,以事营缮。
项羽入关,烧宫阙,三月火不灭。
汉高祖有天下,始都长安,实曰西京,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
孝武皇帝,承文、景匪薄之馀,恃邦国阜繁之资,土木之役,倍秦越旧,斤斧之声,畚插之劳,岁月不息,盖骋其邪心,以誇天下也。
孔子作《春秋》,筑一台,新一门,必书于经,谨其废农时,夺民力也。
今裒采秦汉以来宫殿、门阙、楼观、池苑在关辅者,著于篇,曰《三辅黄图》云。
东都不与焉。
享庙乐辞十八首 其十 始基乐恢祚舞高祖秦州刺史室。) 隋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微韵
祖德丕显,明哲知几(隋书作机。乐府同。)
豹变东国,鹊起西归。
礼申官次,命改朝衣。
思孝享,多福无违(同上)
织锦回文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七
前秦苻坚时
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
陈留武功道质第三女也。
名蕙
字若兰
识知精明。
仪容秀丽。
谦默自守。
不求显扬。
行年十六。
归于窦氏。
滔甚敬之。
然苏性近于急。
颇伤嫉妒。
滔字连波。
右将军子真之孙。
朗之第二子也。
风神秀伟。
该通经史。
允文允武。
时论高之。
苻坚委以心膂之任。
备历显职。
皆有政闻。
秦州刺史
以忤旨谪戍燉煌
襄阳虑有危逼。
藉滔才略。
乃拜安南将军
留镇襄阳焉。
初滔有宠姬赵阳台
歌舞之妙。
无出其右。
滔置之别所。
苏氏知之。
求而获焉。
苦加捶辱。
滔深以为憾。
阳台又专形苏氏之短。
谄毁交至。
滔益忿焉。
苏氏时年二十一。
及滔将镇襄阳
邀其同往。
苏氏忿之。
不与偕行。
滔遂携阳台之任。
断其音问。
苏氏悔恨自伤。
织锦回文
五䌽相宣。
莹心耀目。
其锦纵横八寸。
题诗二百馀首。
计八百馀言。
纵横反覆。
皆成章句。
其文点画无缺。
才情之妙。
超今迈古。
名曰璇玑图
然读者不能尽通。
苏氏笑而谓人曰。
徘徊宛转。
自成文章。
非我佳人。
莫之能解。
遂发苍头。
赍致襄阳焉。
滔省览锦字。
感其妙绝。
因送阳台关中
而具车徒盛礼。
邀迎苏氏。
归于汉南
恩好愈重。
苏氏著文词五千馀言。
属隋季丧乱。
文字散落。
追求不获。
锦字回文
盛见传写。
是近代闺怨之宗。
旨属文士
咸龟镜焉。
朕听政之暇。
留心坟典。
散帙之次。
偶见斯图。
因述若之才。
复美连波之悔过。
遂制此记。
聊以示将来也。
如意元年五月一日
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御制。
织锦回文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妻苏蕙若兰为其夫徙流沙作)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君不见秦州城中双蒂花,春风吹散著流沙。
流沙千萦复万转,织入䌽机歌不断。
歌不断,可奈何,人生富贵忧患多。
不如穷山馌田妇,白头不识迁移苦。
并州太原县令路公神道碑 唐 · 独孤良弼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
夫作德储祉。垂裕锡羡。
元运之符也。以爵驭贵。
显亲昭孝。国令之劝也。
然则道先于物者灵徵速。功备于人者恩典异。
参厥命数。考其庆端。
至哉太原。茂业斯在矣。
公讳太一。阳平临清人也。
其先帝喾高辛氏孙曰元元。有功于唐尧。
封路中侯建德赐氏。
公即其后。袭兴图纪。
才不虚世。迨于隋也。
曾祖襄位至上仪同三司大长秋令。文皇之建极。
大父文升仕至左光禄大夫秦州刺史中宗之绍复。
烈考元哲官至并州榆次县。惇忠淑亮。
异代同节。公渊凝有志。
度合寻表。心顺性命。
体形格训。至道可邻。
浮运可端。造融理极。
得天地之全者也。始年八岁。
丁尊夫人艰。自然崩毁。
异日不食。既孤无(疑)
睦幼弟。温慈诱。
最息更气。时务于劝诫者。
每推于教本。举以诲人。
年十五。读老氏春秋。
精用所得。不为虚学。
以先荫补太庙斋郎。历卫益齐三州司功参军
思其官。会其要。
虽决恒务。有宏大猷。
所去之邦服其理。寻擢授并州太原县令
故相国河东张嘉贞时典此郡。以公谏纳今古。
风韵环朗。尝密谓所亲曰。
雅道不陨。今复见于斯人。
由是有要托始终不隔公礼之分矣。其实为邑之政。
洁其性源。异气齐和
土壤可信。出处语默。
无非教焉。及秩满。
送归之日。老幼毕至。
瞻望嗟涕。如去其亲。
呜呼。运及世期
归化本。春秋五十七。
于归途逆旅遘疾而终。时开元五年八月十三日也。
夫人荥阳郑氏。始州临津县方乔之女。
礼部侍郎温琦之妹。清显□裔考明闺训。
经理于内。上则是宣。
故得叶议纯贤。诞昭后庆。
后公十载而没。以开元二十三年合祔于京兆府万年县少陵原。
从先茔。礼也。
有子四人。长曰兼之。
抚州司法参军。次曰梁客。
苏州海盐县令。次曰羽客。
郑州别驾。咸该蕴器艺。
殂命下位。季子兵部尚书冀国公尚书右仆射嗣恭
启应前休。挺杰宏表。
苞合文武。为朝硕臣。
城朔方。清岭表。
乾纲立西北之柱。坤位正东南之极。
夙敷惠术。实德于人。
六专尚书。再仗麾钺。
于是建国命爵。崇庙飨灵。
宝应初。始赠公同州刺史
夫人荥阳郡太夫人。今圣践祚。
迁赠左散骑常侍。幽禄之恩。
照融上彻。贵宠之位。
历乎两朝。宏密之行。
光宣二诏。且夫体仁居贞。
含德自保。大道之宗也。
福流来允。克昌大业。
积善之应也。貂冠具服。
位光近列。扬名之义也。
笾豆有序。飨献以时。
罔极之尊也。备兹懿典。
其可已焉。建中三年夏五月
孝孙前秘书省著作郎应。洎令弟怀州刺史恕
秘书省校书郎凭。天衅崩心。
血哀过性。楚瘵匍匐。
旌树先茔。式遵无念。
用彰不朽。以良弼冀公幕府之旧。
见托书词。敢存实录之纪。
以成尊祖之业。其词曰。
于惟太原贞表峨峨。
含为渊鉴。发为中和。
大道有本。至圣匪磨。
虽求其约。竟获其多。
龀岁执丧。自然知毁。
友慈幼弟。已外之已。
作则三语。为天百里。
雅器虚融。时髦所韪。
名全上德。寿阙下寮。
后裔斯显。天监孔昭
湛恩被壤。宜运登朝。
一命五马。再荣八貂。
东南之原。历世封交。
重冈转伏。对阙苍耸。
山色靡移。松阴不动。
烈祖之碑。孝孙所奉。
唐故通议大夫户部尚书御史大夫持节充朔方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州行营兵马及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兼管内观察使权知绛州刺史赐紫金鱼袋赠扬州大都督府李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一
周道亲亲。夹辅王室。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故其后文侯受秬鬯之命。文公受大辂之锡。禄勋推恩。惇叙昌大。理道之所繇也。国家宪章文武。选建明德。元功侯籍。延耀本枝。初祖景皇帝之支曰郑王亮。实生淮安王神通。用亲贤功德左右休运。淄川郡王孝同淮安之昭也。左卫(一作右卫)将军燧。淄川之穆也。剑州长史太仆少卿广业。承祖祢积厚之庆。而生尚书。尹三王都。总六师帅。八命四履。投艰难。服勤劳。有猷有守。以至殁代。礼贲于追命。泽流于代官。有由然也。尚书讳国贞字南华。天资风采。为宗室仪矩。洌如寒泉。嶷若崇山。修身筮仕。动有休裕。开元十三年明皇帝肆觐东后。柴于岱宗。以公族侍祠。调补绵州参军事。暴雨忽至。江流泛溢。公自下位。能禦其灾。既坚旧防。仍复故道。累迁岐州录事参军太师苗公太尉房公继为二千石。皆所引重。御史大夫张倚采访关中。表为支使天宝末。林胡覆三川。犯秦关。诏除殿中侍御史。为襄阳郡司马。且分戎政。公以侍板舆。辞革车。换房陵太守。表课尤异。徵拜长安县。风政肃清。改秦州刺史。成命中止。复为长安。寻迁汴州刺史。未及行。复辍为京兆少尹。天子以公积有诚效。可居大官。累命为河南京兆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其抚周郊。猰㺄方炽。公与太尉临淮王议曰。河洛为天下冲。且无车赋。比屋安堵。寇将甘心焉。不若虚其邑居。挈以西去。赢粮善地。可俟师期。繇是太尉河阳。公次于陜。伐谋销患。君子推其智。其在京毂。兵火之馀。大命将泛。物力亦屈。而百役烦苦。出于伤痍。公曰。元元愁叹。受命惠养。傥不能旷然丕变。岂副明天子郁悼之心耶。列上蠲除。悉蒙可报。凡调于人者。去其十九。清静恺悌。百姓称之。其镇岷峨。裔人乐祸。杀嘉荣二州刺史。以开边隙。公命将疾攻。举无遗类。明年。昆戎围我三城。分遣锐师。据便城壁。戒严持重。徼其极而击之。贾馀无前。酣载尽殪。悉献虏获。军无私焉。邻壤不靖。偏师叛换。将盗兵符。已据城寺。出车压境。指顾而平。凡三整武经。而巴蜀轨道。拊循安置。四封畏其威。柄用者沮公勋猷。徵为殿中监。命书既下。不俟驾行。囊被单车。无道里费。取倍称之息五万。甫达京师。上嘉而赐之。俾折其券。寇有段子章者。恣睢就戮。方帅以告。语闻。诏公宴见。前席嘉奖。且曰。利兵积谷。皆卿之素也。其无骇庈父之谓乎。朝野嘉其首功。而服其洁已。临淮王移镇海岱。长毂在郊。西边北朔。合淮阳圻父五诸侯之旅。主盟中权。尽护诸将。于是拜户部尚书河中节度都统使。又以职颛戎重。则风俗不阜。加管内观察使。权知绛州刺史。公外总方略。内修班制。当强弩之末。无半菽之粮。不忍加赋。飞章未下。犹以宪度为已任。椎剽者毙之。行师诸校。诪张觖望。至是夜暮变起。或以跳驱谕公。公曰。吾之不敏。当死节官下。敢贰偷。以烦刑吏。乱之剡也。公竟及焉。议者尚其絜矩而哀其不淑。时上元三年建卯月。春秋四十八。是岁改元宝应。至夏五月。宁神于三原县之北原。诏以扬州大都督府印绶告第。悯其劳也。公本讳若幽。上元中。天子以特立之操。为宗工表率。锡嘉名以更焉。公忠俭诚厚。方严密静。用儒行宪令。修明事功。大玉不刿。楚金必割。凡历官二十四。自解巾至握节。勤职十七。其以内庭持书中执法丞相。佩两印以雄外服者。又七命焉。刺房陵之后。五六年閒。车不辍鞅。赋职任功。名声章明。及公以司徒总舆师。令弟若水。以内府司赞谒。而太夫人福履所介。日陈寿觞。怀黄佩玉。左右温凊。极鲁侯之燕喜。迈张仲之孝友。宜锡寿宠。为人伦龟龙。曾未中身。遭罹凶害。前史称霍去病亦有天幸。然则命之所赋。有幸焉。有不幸焉。斯不可问已。夫人扶风郡窦氏。鸿胪丞光之女。扬府长史御史大夫觎之妹也。淑明柔顺。克叶公志。家肥族睦。抑有助焉。公薨若干年而夫人殁。有子四人。长曰锜。材器硕茂。洁廉忠肃。遵修训则。复大其门。入作卿士。出为侯伯。贞元十五年御史中丞剖符润州宣风以宏礼俗。成赋以殖财用。大绩茂焉。中邦赖焉。明年就加御史大夫十八年礼部尚书。抚封题剑。如公渥命。次曰鉴。蕲州刺史。次曰丰士。鄠县。幼曰丰器。长安县。皆有干裕而屈于年位。今尚书永惟先公丕矩。未刻金石。以德舆尝叨史职。久掌赞书。知王族大僚之事业。见托论撰。故不敢没其美。亦不敢溢其言。铭曰。
尧睦九族,汉封同姓。
烈烈淮安,乘时佐命。
淄川而下,三叶储庆。
乃生我公,绍续先正。
时惟宗英,忠智廉清。
所至风行,所居理平。
山元朱组,既靖蜀京。
戚钺雕戈,乃主夏盟。
交修藩卫,纂服宏大。
陟降左右,勤劳翼戴。
隐微之閒,乃与祸会。
夷途始半,白昼中晦。
桓楹羽葆,久閟鲜原。
煌煌密章,肃肃丝言。
盛德复祉,丛兹后昆。
列郡是式,价人维藩。
大江南服,考礼修职
五曹十联,克嗣先德。
董是经费,陈之艺极。
本于教忠,懋此宣力。
伊昔祭器,实铭烝彝。
礼则有变,魂游在兹。
连冈陂陀,宰树参差。
悠悠终古,永锡斯碑。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御史大夫保义军节度陇西经略军等使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尚书右仆射中山刘公神道碑铭808年10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武有七德。
以先九伐。
圣王所以经邦也。
战有六器。
以先五兵。
贤侯所以述职也。
德威并运。
仁勇相宣。
功业见乎礼义之门。
将帅出乎诗书之府。
若有览古成败。
与时行藏。
道惟忠贞。
权利变化。
兵机生于尽性。
师律本乎修身。
饰怒之鈇钺有归。
当仁之疆场不让。
考诸名实。
何代无人。
公讳澭。
字某
其先帝尧之允。
事夏后者曰累。
随会之子。
咸阳者为刘。
秦灭六雄。
迁于丰沛。
汉有四海。
别封河朔
公即孝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遭晋丧乱。
流寓幽平。
旧燕赵之朝。
不绝如线。
十一代祖后魏尚书左仆射燕郡公灵助
始有大功。
建兹元社。
遂为范阳人焉。
厥后逶迤。
世有潜德。
详在家牒。
略而不书。
曾祖特进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宋州刺史讳宏远
恢持重之姿。
抚宁洮罕。
王父特进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太常大斗军使扬州大都督讳贡
厉摧坚之气。
震叠互羌。
烈考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带正省兵吏刑户四尚书左右仆射平章事御史大夫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累赠太师太保讳怦
以正有功。
以宽得众。
书伐盟府。
拥旄本邦。
于戏。
以二特进之志略。
用而不贵。
太保之忠勋。
贵而不寿。
水积而深。
纵壑之鳞跃。
风积而厉。
垂天之翼奋。
庆灵久郁。
必有勃兴。
公即先太保之次子。
侍中之介弟。
伯也嗣职幽都
仲也扬威陇坻
虎旂龙节。
交萃于一门。
开国承家。
并登于九陟。
倬绝天下。
辉动人伦。
勃焉之兴。
斯可信矣。
长源浚发。
自天钟美。
直尾箕之下。
别禀精英。
生峘崵之间。
得其全气。
显仁藏智。
勤孝朴忠。
大略小心。
寡言敏行。
虎抱崖屈。
莫能象其深沈。
鹗声青冥。
未足拟其超远。
幼挺奇节。
长有雄姿。
森武库之锋铓。
错文昌之光色。
悦礼之别。
惇诗之和。
观易象之元。
得春秋之正。
申商之法。
摭实而除苛。
孙吴之书。
取权而去诈。
行有馀力。
则遣词比兴。
多中于雅音。
材之旁通。
则骑射剑击。
皆穷其妙用。
真所谓多能博识。
允武允文者也。
公弱冠之岁。
朱滔败归幽陵。
狼顾未定。
太保时为行军司马
用公之策。
定计。
戢兵彻警。
洗舋归诚
致父于曲突之动。
拯人于坠涂之难。
由是山东侯伯。
始闻其名。
是岁孟秋
卒于镇。
幽人怀德
推奉太保
方执谦志。
允诚求。
公以为幽燕本负气之乡。
豪杰陷失节之地。
自新无路。
从乱如归。
安危生于俯仰。
逆顺决于指顾。
权必有济。
不可以假人。
贵不为荣。
岂嫌于在巳。
趋庭诤谕。
决策指麾。
正颓波于众心。
回白日于王命。
重氛载廓。
阖境昭苏
由是汉庭公卿。
始重其节。
太保既婴危疾。
侍中时镇莫州
总兵中权。
尝药内寝。
弛张在手。
上下宅心。
而见利不回。
临事能断。
推至公于门内。
度德惟钧。
申大义于军中。
以长则顺。
于是陟岗长望。
飞驲潜迎。
劝辍哭于创巨之晨。
托理命于纲纪之仆。
军府立定。
家国乂安。
然后退就丧庐。
而泣柴毁。
三军感叹。
四邻耸慕。
子之道弟之道备矣。
孝之难友之难至矣。
既而侍中泣曰。
金华无避。
吾岂获巳。
手足相卫。
尔何自安。
遂奏起公为涿州刺史
未几。
转领瀛州
东负沧海。
南驰诸夏。
地饶俗杂。
久号难理。
公乃简其约束。
峻其堤防。
均其有无。
一其劳逸。
心听而方断。
身践而后言。
令下于流水之源。
化行于偃草之势。
盗奔他境。
人复先畴。
亦既富庶。
聿观礼让。
日用吾道。
于何不臧。
其年兼御史中丞充本道节度瀛州兵马留后。
又兼御史大夫行军司马
丁越国夫人忧。
至性继酷。
终天穷感。
杖而后起。
殆不胜丧。
军士泣留。
王人逼谕。
起复旧职。
敬恭新命。
孝在方寸。
能尽其哀。
政有典刑。
不愆于素。
服阕。
银青光禄大夫
馀如故。
公高视前代。
志齐古人。
疾没世不称之徒。
慕其次立功之义。
去病无用家为。
卷常三复。
耿弇不以贼遗。
惜分阴
必欲悬旌黑山
饮马西海
气定百胜。
身先七擒。
冒顿之慢书。
复犬戎之侵地。
有怀未果。
若耻在躬。
爰因大阅。
乃告于众曰。
吾剖符别统。
行已十年。
训齐之士。
不下一方。
而靡衣鲜食。
销锐刓锋。
籍父兄之资。
莫申丝发之效。
永言及此。
何以为容。
且东胡之强。
吾兄既雄其式遏。
西丑之类。
鄙志必期于殄歼。
一家勤王。
万里同力。
游于地下。
无负先公。
谁居谁行。
吾计决矣。
于是七营四校。
一呼三跃。
童儿奋臂。
女子褰裳。
奏章朝下。
牙旗夕出。
彀骑八百。
组甲五千。
次舍案部。
周旋成列。
云鸟递引。
龙蛇相追。
夜度关而不嚣。
晨涉川而如贯。
加以羸粮自给。
假道无烦。
历百城而馈饩皆辞。
居一夕而墙宇必葺。
憩林适去。
坠果犹存。
径由疾趋。
滞穗不犯。
军容之整。
故老莫传。
自燕抵秦。
扶路瞻叹。
初公躬率将士。
以先启途。
夫人抚其妻孥。
别次继进。
爰自建旆。
迄于解鞍。
行不接尘。
上不通问。
元帅去裘盖之逸。
小君罢膏沐之容。
在樵苏而必亲。
历寒暑而无替。
虽古名将。
未之能行。
德宗备礼劳迎。
虚襟相待。
一见升殿。
目送杰人之姿。
三接论边。
心许成君之事。
即日拜秦州刺史御史大夫
陇西经略军使
扶风普润县以处之。
倚为长城。
镇我近辅。
羽仪鼓吹。
西夏之雄藩。
屝屦资粮。
同北军之宠士。
而犹未赐齐履。
不拜汉坛。
抑为偏师
所以观自致之效。
假领侨郡。
所以激必取之心。
先皇将将。
厥有深旨。
公由是感悟神动。
精诚涕流。
知臣之明。
思求已之报。
砥砺壮节。
激昂雄图。
而地狭一同。
众才十旅。
偪介塞垣之下。
崎岖山谷之间。
因深为隍。
即险增垒。
剪蓬伐木。
以立营署。
凿石垦草。
以开屯田。
俸禄不入于私家。
子弟必从于公役。
缣缃之寻尺。
咸在军装。
金铁之锱铢。
尽归兵器。
无歌僮舞女之玩。
而讲训为娱。
绝良鹰异犬之求。
而骁果是务。
加以推诚待下。
爱士如身。
视疾临丧。
舆厮必至。
字孤养老。
骨肉何先。
遂令千夫一心。
积感思奋。
各捐躯而唯恐后死。
未见敌而争为前登。
公曰。
众知吾深。
其可用也。
于是驰使阙下。
请牧隍中。
出自凶门。
入于死地。
衽席过兵之处。
咽喉制敌之冲。
威怀启闭之方。
耕战疾徐之节。
莫不封章定计。
裂素成图。
德宗览之。
废食兴叹。
属戎渠悔祸。
朝议许盟。
至诚达而允孚。
全策知而未用。
失机缓寇。
虽负于雄心。
违命有功。
且非其雅志。
尔乃慎固封守。
掩抑岁时。
狝狩蒐苗。
以寓军政。
拔拒投石。
以摅士愤。
枥马待骋。
夜风起而长鸣。
匣剑有灵。
秋气来而自动。
感物兴慨。
可胜言哉。
然而十五年间。
烽燧无警。
数千里内。
兵防倚重。
志虽不获。
赖则有馀。
篆迹图形。
我无愧色。
况又敦尚儒学。
慕亲贤才。
其妻子食淡。
而宾膳丰珍。
居室安卑。
而后馆华峻。
风声所及。
日月继至。
观夫危冠大带。
杂于介冑之间。
春咏夏弦。
不改胶庠之乐。
光名四达。
固有由焉。
贞元二十一年
顺宗嗣统。
中外增级。
就加检校工部尚书
崇陵晏驾之初。
太上传归之际。
公严兵近服。
警卫公室。
擒摘奸党。
黜遏邪谋。
人心不摇。
国隙遂闭。
流公妙简。
秘莫得闻。
嘉厥诚。
手制褒谕。
珍裘宝带。
文马雕弓。
以将殊恩。
不可笇。
明年秩进武部
彭城
建保义之雄名。
益良原之重众。
知始赐节钺
许之专征。
爰承宠灵。
得以入觐。
銮声戾止。
庭燎有辉。
缛礼繁锡。
率加恒数。
然后诣便殿。
奉温颜。
诉先朝未展之谋。
陈西疆必复之志。
膝马虚纳。
指期决行。
旋镇岁馀。
不幸遘疾。
犹能籍士马。
封府库。
表请新帅。
辇归京师
天惠寇雠。
夺我忠武
元和二年十二月日。
薨于岐山县之行次。
享年四十有九。
皇上震悼。
废朝彻乐。
未伺子明之疾。
遽迎任虏之丧。
悯册极词。
法赙优等。
尚书右仆射
谥曰景公
三年十月日。
列箫鼓虚仪。
赐温明秘器。
卜兆十里。
会车千乘。
葬我景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
备哀荣也。
夫人河东柳氏。
某官某之孙。
某官某之女。
清门华冑。
媚德馨行。
辅佐君子。
蔚为时祯。
抚训诸孤。
继立家道。
二南所美。
无以尚之。
有子五人。
长曰锐。
朝议太子洗马
周旋经训。
斧藻身文。
确有端操。
雅多奇略。
有识之士。
知其大成。
次曰师贞。
右武卫仓曹参军
次曰师礼。
商州司仓参军
次曰税。
前钦王府参军
次曰兑。
门子出身。
殊姿而共芳。
圭璋异质而同润。
百祥之庆。
其在兹乎。
洗马等相与谋曰。
夫步星气者。
无出于冯相之官。
考钟律者。
必求于伶伦之族。
我先人之业。
非志士不知。
以某早纂功名。
常窥阃奥。
辨用心之所至。
识行事之会归。
俾垂斯文。
以示来哲。
铭曰。
至精氤氲。
为勇为仁。
昭文德。
有此武臣。
猛而不残。
灵而能驯。
情厉秋霜。
气含阳春。
源由兴。
派自汉
承光祖考。
致美兄弟。
通刑练政。
达乐知礼。
行归有方。
用入无体。
中襟汤汤。
应变弛张。
开则雷电。
闭为金汤。
能求敌情。
善用已长。
威不可犯。
惠不可忘。
静言未宾。
忠愤慷恺。
翻翻燕海。
固护秦塞。
车无停轨。
衣不解带。
勤王万人。
瞻我大旆。
左汧右泾。
克壮其声。
目尽西极。
尘沙不惊。
行人如归。
战士且耕。
陇首烽断。
原川草生。
方提金鼓。
振国威武
建铭赤山
恢复旧宇。
促运僭夺。
奇功莫睹。
殁而不瞑。
足感明主。
诏葬九原。
宠昭幽魂。
介士班剑。
送于都门。
草陈霜来。
树拱烟昏。
万物有尽。
唯石独存。
李伯和所藏书画 其三 苏氏璇玑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三、《攻愧集》卷七○
《晋史》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苻坚时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
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即此图也,与武氏所记多不同,未知孰是。
又武氏谓二百首,而龙眠止得百二十六首。
细推之,殆不止此也。
跋苏氏回文锦诗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六、《攻愧集》卷七三
《晋史》载窦滔苻坚时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以赠。
滔宛转循环以读之。
武氏及见《晋史》之成,不知何所据依,记载如此之详。
滔字连波,记之末云:「因述若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
故山谷题此图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幕雨何。
亦有英灵苏蕙手,只无悔过窦连波」。
正用武氏之记。
任子渊止以《晋史》注之,岂未考此记耶?
余前后见旧画数本,大小不侔,未有如此卷之精者。
将进酒 当代 · 陈仁德
杨盛清君神交已久,上月重庆诗词学会成立,始得晤面。归后,杨君寄赐大作将进酒,嘱馀作和,因赋俚语以复命。
君不见歌星扭腰夜登台,一曲艳歌万金来。
君不见款爷久厌琼林宴,金屋新置海之甸。
滚滚红尘漫神州,二十年间如闪电。
我辈碌碌一何痴,犹自手持书一卷。
不知滔滔名利场,富贵荣华瞬息变。
人海茫茫苦奔走,幸有薄俸可沽酒。
日日抱瓮醉一回,管他白云幻苍狗。
住近峡江巴水边,十二巫峰碧插天。
便欲携酒登高去,把盏醉舞群山巅。
渝州三月春光好,诗人兴会嘉陵道
济济英贤灿若星,一时豪气逼苍昊。
把酒快谈忘所以,举杯何幸逢知己。
此中真趣妙难言,歌星款爷哪可比。
玻璃樽中影潋滟,樽前飘然生万念。
名利于我何有哉,不如二三野老一醉眠荒店。
鸟鸣嘤嘤求其友,杨君杨君其许否。
遥向荣昌重举樽,与君同唱将进酒。
和陈怡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四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韶光1弹指岁将阑2,霜染枫林树树丹。
梅影参差分外瘦,竹枝黯淡个中寒3。
数行锦字传来易4,一曲阳春和到难5。
安得湖山佳胜地,与君事业寄鱼竿6。
注:(1) 韶光:美好的时光。 (2) 阑:晚,迟。《文选谢庄宋孝武贵妃诔}》:“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阑,犹晚也。” (3) 个中:此中,这当中。宋陆游春残》:“个中有佳处,袖手看人忙。” (4) 锦字:即锦字书,指前秦苏蕙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属文。滔,苻坚时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对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唐李白《久别离》:“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这里用以指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 (5) 阳春:见第118首注。 (6) 鱼竿:钓鱼竿。这里是说专心于寄情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