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閒行龙滩上。李西归起浡。适来与之唱酬。乐可知也 其一 明末清初 · 具致用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于郊堂遗稿卷之三
山雨初晴碧满川,汀洲芳草正芊芊。
溪南小店如新画,一抹红霞映翠烟。
閒行龙滩上。李西归起浡。适来与之唱酬。乐可知也 其二 明末清初 · 具致用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于郊堂遗稿卷之三
麦陇青青绕竹林,宿云舒卷弄晴阴。
溪头尽日寻花柳,浩浩长歌续短吟。
閒行龙滩上。李西归起浡。适来与之唱酬。乐可知也 其三 明末清初 · 具致用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于郊堂遗稿卷之三
山上鹃花山下,白红深映松开。
故人解惜风光好,终日醺醺卧石台
脩竹赵承旨邦直 明末清初 · 具致用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于郊堂遗稿卷之五
天地穷吾道,时危失此贤。
降生夫岂偶,夺去一何偏。
酝藉名公薮,声华多士先。
模楷行已矣,温稚尚依然。
瑞日云开凤,祥风玉有烟。
九重常眷注,十载起联翩。
台阁通丹地,簪裾近紫躔。
恩纡五马贵,亲养一城专。
抚字仁声洽,烦苛政令蠲。
解龟何待满,拂袖谢拘挛。
归路惟双屦,行装欠一钱。
江湖安放浪,魏阙益诚虔。
胡虏忽猖獗,神京还弃捐。
孤城危玉辂,修道阻戈鋋。
烱烱忱切,沉沉疾病缠。
忧时思尚寐,赍志即长眠。
永负门闾望,终无定省缘。
青毡遗令子,玄宅倚先阡。
仁爱人皆惜,清真我最怜。
微言曾佩服,华馆早周旋。
剪拂增光价,揄扬倍偿延。
依归存晚计,报答在谁边。
牢落将安放,馀生亦苟全。
时为步兵,已断伯牙
乱后江山在,人亡岁月迁。
何堪问遗事,谁与叙当年。
匣蛟龙动,空亭水月娟。
凄凉馀物色,寂寞闭重泉
病隔绵刍展,哀传薤露篇。
凭将一掬泪,挥洒白江丁丑春。公以全州大尹。弃官西归。余往拜于参礼。则行李萧然。足着芒鞋。故诗中及之。)
述怀 其二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三
中原自无主,何处见皇威。
河北兵尘暗,江南羽檄稀。
当年文物地,此日战争畿。
永负尊周义西归泪满衣。
煮药。每患赢缩不精煎。余新创衡子制。随其低仰。以准药鼎。毫釐不差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三
尝草由炎帝,煮方出沛然
渐低当晚节,直仰是初年。
百沸声殊壮,千金命赖全。
谁能守此法,传后永无愆。
咏骡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三
一样驴骡癖,浩然及沛然
骑来同白雪,吟里各清篇。
八骏还讥满,千金更笑涓。
人生贵适意,异彩付龙眠。
巡使而远鸣殷来访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四
西归洞里村庄僻,寥落庭除昼掩柴。
谁谓一方观察使,便开千里别离怀。
野经亢旱光辉薄,山带清秋气像佳。
湖钺不谦川蜀节,药泉难与浣溪偕。
西归洞。与李大奎。游赏山菊花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四
山菊花黄山谷中,暗香飘动入轻风。
丹枫树里开无数,白酒尊前照不穷。
宜午宁须餐落夕,满筵何必采篱东。
幽生恨未为家植,却使人看众草同。
西归山庄。开小池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二
新卜黄山面,故城白发思。
人从甚陋脱,宅占最高基。
碧落茅茨近,红尘梦寐辞。
峰峦浑孕画,泉石总生诗。
止水要须静,流溪且不迟。
清波虽欲贮,断麓自难池。
篱北朋颇晤,墙南地暂卑。
省功为下处,多助凿斯时。
酒食招邻里,经营有作为。
度绳长广适,标柱浅深宜。
田腹初开口,草头远坼皮。
取泉资钜,畏日避横枝。
伫待通宵昼,澄澹满涘湄。
居民惊幻术,过客动神奇。
肇判崔嵬后,谁分汎滥期。
习家供酩酊,相国倘扶持。
于牣应教跃,悠然不受欺。
月来添淡泊,风度叠涟漪。
尽力艰难远,殚诚造化随。
仍怀丽泽义,智者问为谁。
送韩生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二
东海逃之客,西山饥死人。
即今违已远,何我爱无垠。
梦见追高义,尚论慕下尘。
名声半世伪,踪迹十年真。
白发经营旧,青山结构新。
无心图富贵,守分任寒贫
象外多幽趣,人间独逸民。
兴亡忽入念,天地莫容身。
酌酒除逢此,题诗慰不辰。
石田生茂草,茅屋绝嘉宾。
菜满倾筐嫩,鱼随籊莘。
未言劳俊逸,作意访沉沦。
答问勤撕警,寻常勖勉循。
兔锋驱造化,人舌有麒麟。
不是李膺重,还从韩众亲。
西归藏自久,北极望徒频。
往往思缠茧,时时泪湿巾。
英才得一乐,衰境遣千辛。
真实非凡匹,温恭出等伦。
同城犹异室,一日若三旬。
老少何须说,京乡不足陈。
独居头欲雪,相对面生春。
常拟仍留沛,讵知却向秦。
开怀当此日,分手认来晨。
世界常离合,浮生可笑嚬。
伤心此宇宙,张胆每轮囷。
困苦虽微贱,苍黄亦搢绅。
理谁往不复,物且屈还伸。
此别应难久,相逢必有因。
驿梅红欲绽,关柳碧如纫。
轻燕人随唤,流莺树似抡。
此中君独去,珍重语翔鳞。
问天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二
下土李起浡,于天有所诘。
天能答我否,我欲陈一一。
天着于何处,几高且几阔。
昼夜何以代,寒暑何以迭。
无耳又无目,无口又无舌。
是宜无所为,不干吾人物。
而古圣贤人,万事皆听决。
一微人悲欢,一细事得失。
一草木荣枯,一昆虫死活。
莫不归之天,天倘有其实。
理宜人生人,玄鸟何生契。
巨人迹甚怪,尼丘亦恍惚。
商家有长发,周室绵瓜瓞。
万古大圣人,厥初浑宜质。
帝王中尧汤,圣德无与轶。
尧水至九载,汤旱年有七。
民生迫昏垫,人祷灾亦切。
顾彼厉王胡,监谤逞淫杀。
铜柱是商纣,肉山有夏桀
宜臼戊申举,汉高杯羹说。
揆之以天理,宜各有灾孽。
天何错施报,彼苦此反逸。
周宣奋挥戈,修攘兴王室。
天何未几何,复使生宫涅。
至如汉昭烈,草庐三枉屈。
匡复其庶几,天何禅不恤。
一旅天将眷,十旬天何佚。
冰坚天可信,雾塞天何歇。
不仁得天下,未之有孟曰。
吕政太无道,万姓被酷烈。
思皇就坑坎,载籍归炎爇。
意欲愚黔首,成桥欲见日。
其愚不可言,使人长咄咄。
唾彼司马炎,狐媚者馀蘖。
衣食人衣食,终始心盗窃。
何况丑胡元,中国不与列。
毳幕食骆酱,犬羊争优劣。
天何取彼辈,四海使囊括。
归来望思台,至今人悲咽。
天何不于初,使悟于其卒。
囹墙能纵囚,玄武忍蹀血。
玉烛急皇声,金匮负慈诀。
天何视寻常,不暂使惕慄。
噫噫我皇明,立国知萃拔。
圣祖昔应天,时雨行征伐。
海内自归顺,一德谁越厥。
神孙且继继,法度罔坠忽。
出日皆丕冒,土物以时节。
谁能睡榻侧,海外亦我闼。
字小恩为大,下国能继绝。
动息总怀感,可能言肉骨。
如何倏忽间,遽判兴与灭。
彼何德可进,此何恶可黜。
天于夷暨夏,尚可有分别。
夺夏遽与夷,何偏厚胡羯。
福善与祸淫,天倘人不拂。
百世纲常主,薇蕨
首阳山之中,空照殷日月。
大哉孔夫子,道德天为匹。
畏匡厄于宋,东辕复西辙。
终然不得位,未少有施设。
千年霜露坠,处处馨有飶。
颜渊不迁怒,三十二短折。
孟轲亚圣者,尹士言不悦。
韩在潮州悲,董于江都没。
两程及晦翁,性理究本末。
不传得遗经,后人使开豁。
犹时致讥侮,伪学名未拨。
志士开黄卷,寸心长郁结。
闵损人不间,曾参问将撤。
王鱼出自冰,生于雪。
时无受遐福,后未闻庆发。
忠如逄干子,剥虐终未脱。
霜刃翻九鄂,清波浸伍屈。
赍志竟虚没,于嗟汉诸葛
祖子孙三世,猛虎空崒兀。
巡远在睢阳,惨惔呼南八。
贼刃竟无赖,厉鬼言才毕。
若水抱皇帝,武穆兀朮
但使残支体,空见衣裳裂。
燕楼奋气撑,崖海怒涛渤。
天何报此辈,以凶不以吉。
羿浞有篡谋,天何不能窒。
曰赵曰魏韩,公然恣逐夺。
锡命为诸侯,衮衣兼赤芾。
项籍刚强人,剽悍而贼猾。
义帝投江中,秦皇发掘。
西楚霸王,威名九垓达。
新莽伪谦恭,国步窥杌捏。
大物因潜窃,炎祚中颠蹶。
十年偷安享,天亦如阴骘。
董曹拥神器,陆梁扈中跋。
掌中有万乘,目下无豪杰。
终祸倘天意,初福吾欲叱。
东窗贼秦桧,宋身胡心术。
甚至亡人国,终能免大戛。
闻道天聪明,天何此莫察。
闻道天仁覆,匹夫犹矜恤。
可于累百年,大业不宥密
昔在三代季,何生褒妺妲。
太真及则天,病国穷淫泆。
天何纵尤物,数国命俾讫。
鲁连逃之海,渊明守拙。
帝秦又隆宋,两人天何出。
嗤点来恭谨,名声趁轻率。
愁苦归清俭,福禄随贪餮。
善恶都溷淆,是非亦乱汩。
岂意天如此,此度改何不。
只就吾人问,许多事难悉。
天倘有所答,天命还堪屑。
墨石吟。呈林济伯庚兄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二
苍苍九万里,去人何太远。
而能下照监,明彻如火焜。
古来方策上,善恶皆莫遁
以至一细事,相符不相反。
西归老病夫,遁退年未晚。
每于耘耔暇,翰墨意缱绻。
对人忘酬酢,对食忘餐饭。
花鸟怀深愁,床庑皂色混。
客来多骇愕,或自遄其返。
伊我处怡然,不惭又不狠。
癖痼难自袪,家财十九损。
天公为怜我,贫莫副诚悃。
溪东断麓下,有石黑而宛。
手摩觉软脆,锄破有畦圈。
一锄可盈掬,再锄可盈畚。
薄言捣入水,去滓取华稳。
和胶作为墨,墨色何婉娩。
才劳一朝力,数年用不撙。
煤炱认何物,见此应欲遁。
尺牍多颜色,屏障添燀烜。
己裕宜及友,钻核真可懑。
子且宝玩否,我不啻琰琬。
四友进其一,聊以备文苑。
时时挥洒处,此情方可忖。
西归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三
泰山嵬嵬岂不高,我意之高山莫比。
沧海汤汤岂不深,我恨之深海难似。
忆昔余年六七时,已自留心文字技。
万历己酉我八岁,读诗颇能究大旨。
读至匪风谁西归,自然泪下如流水。
是时皇明太阶平,率土皆臣无遐迩。
夫何使我童子心,有所感伤还如此。
守静多年事忠孝,昌辰忽作青云士。
都忘不才弃明时,拟厕雍熙赞至理。
君民是生平,笑彼汉唐恒俯视。
如何时命忽大谬,坐见四海胡尘起。
中原历数落毡裘,下国生灵归草薙。
庙社迁入绝岛中,至尊窘步孤城里。
苍黄时事可堪说,事业竟负传青史。
我时从事幕中,不能专制其何以。
西原城北贼来窥,义士肩下穿飞矢。
一军惊惶竟靡定,主将欲觇嗟谁倚。
挺身跃马手执剑,直向贼屯驰不止。
眼看零星贼千数,见我辟易三两里。
掠民财畜散四掷,牛酒浪藉馀残垒。
直驰乘胜取九首,彼青山吞落晷。
俱收贼物整顿归,诸将增气方伯喜。
终然无赖广陵津,圣朝逢此天何恃。
平时不得展所学,临乱又延绥下死。
徒然衣食若曩昔,余亦人也能无耻。
西归之洞号幽静,山自周遭水逶迤。
吾于人世更何求,此身端合投之彼。
生涯草创岩石间,上奉慈亲下妻子。
襟怀寥落托松篁,事业凄凉付耘耔。
时开经传更玩味,炳炳治人与修己。
孜孜庶有实见得,岂容胸中混非是。
可笑人间论议多,妄加调评彼谁氏。
玉被蝇污玉不玼,山为蚊扑山岂毁。
他人好恶我何与,惟恐不笃吾践履。
由来公论不在时,百年之后方可俟。
西归大意实有在,多小前言俱戏耳。
孰谓童稚感诗义,遽符地名藏暮齿。
谁把机权造此妙,得非冥冥有指使。
西归之洞多蕨薇,西归之洞远朝市。
夫谁访我复谁招,不废耕凿期终始。
翻羞口读亦欺世,冠童时时来拜跪。
我爱我母爱我兄,教人以此为基址。
提撕朝暮好相长,守正毋为朱乱紫。
吾虽未窥传受法,所愿不为仁义累。
谁能听此不相背,出处行藏俱有轨。
西归之歌歌欲阕,岸有芳兰汀有芷。
惟喜阶庭有驯鹿,却忘寰宇归封豕。
既负初意又成恨,人皆谓我心忧矣。
君子随时各安命,我身虽否道不否。
我将守此永不谖,西归西归吾无负乎尔。
慈庭颂祷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四言诗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一
人子享亲之诚。曷尝有穷已哉。谋所以奉其亲者。宜无所不至。欲其安也。则盘石危矣。欲其富也。则大海贫矣。欲其尊也。则五岳卑矣。欲其荣也。则时英色谢矣。欲其寿也。则天地且须臾矣。是虽在常日。且未或不然。矧于其初度耶。是虽在亲年未甚高。且未或不然。矧今亲年七十有七岁乎。矧今七十有七岁之初度乎。试量我今日颂祷之情。东海之水。不足以喻其深。大地之载。不足以喻其重。品物之殷。不足以喻其多。鬼神之智。不足以细悉。日月之明。不足以烛尽。兄若弟矣。齐称寿觞。跪奉我慈天。自不堪切切之情。子兴起浡等。遂拜手稽首。为颂祷之词曰。
千年享矣,千年享矣。
千千年享矣,又千年享矣。
曰我斑衣之主矣,维旨味之相矣。
以惜别歌。送吴广文(并序。)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四言诗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一
谁勉于高而天若高。谁勉于厚而地若厚。谁勉于善而人性若善焉。是知天地人三才之所以为三才者。皆出于自然。不待其有所作为。则夫自然也者。庸非万物与万事之本体乎。草木之荣枯。谁使荣枯。昆虫之动蛰。谁使动蛰。以至人饥食而渴饮。爱亲而敬长。谁使之饮食而爱敬哉。我小也而人强之大。我卑也而人强之尊。夫强之皆非自然也。乃人所作为者也。则且不欲强之于人也。况我本小也而我强欲大。我本卑也而我强欲尊者乎。我苟大也而人强之小。我苟尊也而人强之卑。人虽欲恣胸臆于好恶。抑何害于我之自然乎。天其肯与之乎。其在人者。且有所不快于我也。况大我焉尊我焉而我有所喜。卑我焉小我焉而我有所恨。则是我亦与于作为之间也。得不为自然者之大罪乎。试取宦道上言之。仕止久速。皆以其可者。孔夫子之行藏也。之行藏也。非出于自然者乎。先民有言曰。自然之外更无天。斯言也岂欺我哉。广文吴公。性温而雅。操静而笃。真古所谓君子人也。筮仕三十年。位不过员外。以岁丙申。广文于完。此所谓人强之卑者也。此所谓人强之小者也。然公处之怡然。既满瓜。以余旧要。来告余行。余窃观其志气雍容不迫。虽使吴公处于卑广文万万者。将不肯悲其卑也。虽使处于小广文万万者。将不肯悲其小也。况使处于尊广文万万者。而遽喜其尊。况使处于大广文万万者。而遽喜其大欤。处之则处。不之处则不处。在处之而不欲不处。在不之处而不欲处也。吁玆岂非向所谓自然者欤。其友西归居士李起浡谨为惜别之歌。其歌曰。
彼厉伊何,他山之石。
此润伊何,椟中之玉。
石腾于口,玉掩于目。
送堂伯赴定平府歌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四言诗 押支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一
乌获。古之有力人也。一匹雏。任之轻者也。有人于此。职在称人之力也。而乃指乌获。为但举匹雏。彼乌获者。虽不自处以力。而其傍观者。则未或不噱噱笑矣。此则人之情也。余以所见亦有异焉。乌获力士也。然彼也。常有愧于举世之自衒其能也。不肯自言其力。亦未尝以力加于人也。人何以知其有力。而必待之以千匀哉。然则其指以举匹雏。非称人者之罪也。乃自取也。况以力视力。则力自力也。以心视力。则力亦心也。岂宜直力其力哉。苟心之存者。匹雏亦千匀也。以千匀视匹雏。则天下之任。无不匹雏也。苟心之不存者。千匀亦匹雏也。以匹雏视千匀。则天下之任。无不千匀也。夫如是。则无不匹雏于天下之任者。为乌获乎。无不千匀于天下之任者。为乌获乎。吾但当存吾心而已。奚暇计匹雏与千匀哉。呜呼。古之世。人之有力者无几。故独乌获最名焉。后世一何乌获之多乎。人无不举千匀者。其真能举千匀耶。抑实不能举。而以能举自处耶。不必自处以能举焉。而人强指之为能举耶。举不能举。得无伤于己而害于物耶。孰与力能举而若不能举。使世人莫能知其能举者乎。我堂伯氏。递梁山既数年。除定平府。其将行也。起浡为之别曰。伯氏忠勤。出于天性。悃愊而无华。疾世人贪佞。而守己以白凡。此行若德。岂但为乌获之千匀哉。定平不直一匹雏尔。朋亲莫不以是而慰其行。起浡独以为定平果伯氏之匹雏也。独不念存心者。匹雏亦千匀欤。定平虽小。亦有民人。亦有社稷。伯氏重以勖其素所操曰。定平虽匹雏于乌获也。而其在我则是千匀之千匀也。早夜焉罔或有怠。则将何任而不为匹雏哉。将见天下之言有力者。先伯氏而后乌获矣。亦将称人而不称于人也。惟伯氏是勖。遂作而为关山之曲。其辞曰。
关山杳杳兮,关路逶迤。
五马骄嘶兮,行迈迟迟。
瞻望故园兮,我心之悲。
谢呈方伯具令(凤瑞○并引) 其十五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四言诗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一
有辞千亿,诞补风教。
凡百有亲,皆勉其孝。
起浡作诗,诗孔有思。
神之听之,非独我私。
朴使君(渟○并序)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四言诗 押宥韵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一
召,杜将解官而归。召,杜之民送之。不言惜其行。独言其己。其不几于不丧心者。几希矣。而起浡不之辞焉者。不亦召,杜之民所尝无者乎。起浡赋性狂妄。不能与世推移。盖凡论事。必求其极。谈帝王之治。非尧,舜不言。谈辅相之职。非周,召,伊,傅不言。仁义非孔,孟不言。孝非大舜不言。节操非夷,齐不言。高洁之致。非随,光,巢,许之徒不言。至如文章。一小技也。而非典,谟及不列于三百篇之中者。不肯留于心而发之口也。生平雅言。不出此数者。云为此也。动静此也。自守此也。责人此也。大要欲使天下国家。各建其极。以挽回隆古之治也。以是言之大人。大人若不闻者。以是言之侪流。侪流甚愚之。以是言之细人。细人如木石不可言。于是自知抹摋于世。不啻若枘凿。遂弃簪笏。归来于寂寞之滨。以畎亩为居处。以耘耔为事业。躬服劳为之奉畜。视富贵。如浮云然者。殆将八九年矣。岁庚辰。我通判朴侯下车既数月。尝一趍下尘。我公乃许以酬酢。起浡所以应之者。亦不外乎雅素之言。而我公不深斥之。虽不然其语。而察其色也。盖曰彼虽空言。其志则或可尚云尔。窃惟起浡行于世。今可二十年有馀。其所尝对面而接语者。通尊卑老少计。奚但百千人而已焉。而其能不出之万一者。独我公一人。则起浡之所以不敢忘于我公者。为如何哉。而乃今公拂袖而归。起浡将于何托其知。而得免踽踽于今之世乎。昆崙之上。落落乎千尺之。东风不能荣。朔雪不能凋。通四时而一其色。历千年而保其贞。使林林焉丛丛焉。随时而变化。盈两间之草木。举莫能希其彷佛者。庶乎知我而不肯与我言。则起浡之知。不专在我公乎。凡临民之善者。皆召,杜也。召,杜于其民。爱之而已。未闻有知其民之也。今公之爱其民。初不下于召,杜。而起浡之愚且狂。举世莫或知。而弃之如粪土。而我公独不之深斥焉。则公是知其民之召,杜也。召,杜无我公之有。而我公有召,杜之无。今公之归也。独言惜其行。不亦重轻而轻重者乎。一州之人。合辞言曰。我公去。莫留何。起浡应之曰。否否。若属独知去为去。不知去有留。独知留为留。不知留有去矣乎。夫为政善者。虽其身去。其泽留。不善者。虽其身留。其泽去。身之留有限。泽之留无尽奚。屑屑于有限之去。而不欣欣于无尽之留乎。恬而静者。我公之留也。蠲者免者。我公之留也。奉上以礼者。我公之留也。循其自然而无所营为者。我公之留也。斗斛平而民有馀欢者。我公之留也。从事于诗酒之间。而不肯忽一念于小民之疾苦者。亦我公之留也。其身行者。独我公之去也。岂以有限之一去。而易其无尽之亦留也哉。合辞言曰。论据义理。无可容议。至于我公之行。非限也。朝廷以湖南国之根柢。不可不重其选。拟今巡察相公。我公即相公季氏。相公入界。即据法请递。于是相公以其伯氏荣川公及季氏具衣服。以众子弟。联翩彩舞于北堂之前。辞气訚訚。歌管訇訇。内尽孝子之仪容。外极方面之风威。耆艾溢郭。童稚填巷。争瞻耸观。罔不曰真孝子也。大夫人时年八十有三。和色愉愉。春光融融。天地独厚。日月偏私。于是伯,季氏奉大夫人。安顿于碧城相公以一道养。此其莫盛事也。子送之。不一言及。此独以不限为恨何哉。曰。否否。夫法不可越。不可越。非所谓限者乎。至其莫盛之事。则太史氏秉笔并记。四方罕有之举。至如忠孝之道。记之特可详焉。以裨风教。此乃太史氏之职也。则夫所谓罕有之举。且有大于此者乎。为人子养其亲。若相公及伯,季氏者。不亦可乎。太史氏乌得寻常视而止乎。况州之亿万人若傍近州郡亿万人若一国之人。皆有耳目。其传之广。不必藉一狂生毫端。起浡安敢妄有所云。然起浡之恨。只在见知者行已。惜乎起浡不得为真骥骐。而我公之知起浡。似若未及乎伯乐之知骥骐也。谨为诗以进。
,在堂之右。
之子之行,使我心疚。
鸒斯歌。赠闵御史鼎重。○并序)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起浡
四言诗 出处:西归遗藁卷之一
古诗人命题中。有曰绣衣石榻者。夫绣衣王人也。石榻野居也。以王人之尊贵。而来野居之僻陋也。彼何以屈焉。此何以致焉。后千载想像其事。未尝不往来于心。岁乙未仲秋下旬起浡端坐于完山东郊之草堂。薄暮忽有前导迫柴扉。乃闵斯文。以御史按事于湖中来。六七年前。获私于洛阳邮亭。虽缘犬马齿长。出处道殊。不得托契相亲。而其爱慕之情则亦宿矣。谁知此事。亦不没于尊贵之方寸。而遽忘枉驾之劳哉。此便是绣衣石榻也。又何事于想像千载耶。莫尊贵也。莫僻陋也。而乃有此先施。此非复此世事也。既酬酢半日。农谈十九。文谈五六。自馀为閒说话也。比罢。绣衣徵起浡数行书。吁。绣衣何以徵余文。以文发于心。绣衣欲观吾涵养之浅深耶。起浡对人。未尝隐其脏腑。半日语。起浡之心。已倾尽无馀矣。以农马知专。欲知吾翰墨之大小耶。文章小技也。起浡尝业之以馀事。则夫绣衣何以徵余文。呜呼。绣衣岂偶然者哉。绣衣以弱龄。历扬华贯。不暂离近密。一朝奉使于南。乃所管正是人心离合之几。绣衣之意。岂不欲灼见于公私之际。痛察于得失之原。以存我圣朝之新制哉。急者失于寡。缓者失于时。强者下无措。柔者法不行。欲使人心无怨。国制不废。而不坠夫绣衣之本任者。其不在执两端而务得其中乎。夫安得自用。而不广询于知旧哉。则其徵文也。特寓言已。乃其实有意存焉尔。起浡乃作而为鸒斯之歌。其歌曰。
相彼鸒斯,盈于蒿下。
有万其族,任其翔翥。
各保其躯,不为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