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刘察推萃老丞相 北宋 · 郭祥正
秋风吹霜入松柏,虚谷声遥寒刺刺。
月华正高星宿稀,独鹤不鸣觜插翼。
是时夫子为我吟,逸调雄才世无敌。
十年学诗自谓豪,一日逢君有惭色。
恍疑醉梦太帝家,宝藏珠楼不知极。
蟠桃结实九重春,金银琅玕万林直。
须臾收拾到平淡,雨洗高峰增老碧。
又如摩诘画思精,一幅霜绡数拳石。
鬼神怪变露形状,天地英华发胸臆。
我家江南谢朓山,山深流水长潺潺。
猕猴摘果趁不去,白云常在衣裳间。
断无车马送尘土,独与猿鸟期追攀。
一杯有酌醉复醉,万虑不到閒中閒。
欲邀君去咏此景,愿窥巨笔追扬班。
其馀功业未足数,天马安得趋尘寰。
刘忠肃龚辅之手启跋(公时为校书郎。)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平斋集》卷一○
公用韩魏公荐,自江陵府观察推官秘阁校勘,初入朝时帖也。
谏院先生丈丈,首番用名印于月,次番用于名,皆近世所罕见。
跋三游诗1193年4月22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九、《省斋文稿》卷一九、《益公题跋》卷一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右《三游诗》,总一百七十篇。
陈冒字圣予,其先淮南人,而家于衡。
熙宁中郡守王中和延为石鼓山长。
忠肃刘公御史监盐仓,命与二子同游南岳,马上唱酬,集为三卷,公亲以长篇继之。
词翰俱美,士大夫所当宝藏,况其曾、玄乎?
纯亦后改字斯立,众允改字公允,困于党籍,皆不达,圣予亦未尝仕云。
绍熙癸丑四月二十二日,周某书而归之刘氏。
眉州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张公墓志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五、傅校本《周益国集佚文》
公讳璘,字廷玉姓张氏崇庆府江原人
嘉祐中以逸民召不至、即其家命以官、后赠太常博士讳中理者,曾祖也;
治平四年进士第、赠左正议大夫公权者,祖也。
太常生七子,长讳公裕,常以秘阁校理知礼院
初,英宗二府馆职一十人,亲择刘忠肃公以下十人用之,后皆至公卿,而校理在焉。
一时名德如吕汲公、范忠宣公、忠文公、门下侍郎韩持国、龙图阁直学士宋次道,皆与之善。
坐议太祖东向忤时相王文公,出知嘉州
而季弟正议先卒无子,校理以其季子为之后,历都水丞、知汉州、赠右光禄大夫讳澈者,公之父也。
公少颖异,读书五行俱下。
弱冠贡京师,试辟雍太学,每居前列。
同舍生匿其束帛,斋录以告,公曰:「吾未尝失也」。
人推为长者。
政和八年,赐上舍及第,调成都府路转运司主管帐司
宣和五年尚书左丞初寮王公河东河北、燕山三路之师,辟干当公事。
明年,召赴堂审察,除太常博士
归俟官期,值军兴,求监彭州堋口镇茶事便亲养。
张忠献公宣抚川陕,版倅简州
忠献还朝,又荐审察,而资政殿学士王公似继为宣抚,留主管机宜文字
绍兴三年,虏自洵阳汉中,破饶风关,略洋州,抵兴元,诸将议阻嘉陵江自固,徐出轻兵掩其后。
公谓弃并山郡县以饵贼,根本摇矣,进而守险,我逸彼劳,督战必捷。
卒如公言,蜀境以安。
八年,虏归侵疆,枢密公炤衔命使关中,且商度蜀门利害,与公有旧,移书访公,公劝徙两军宽民力。
自是分利州为东西路,西运内水,东仰梁、洋和籴,迄今以为利。
岁中召试馆职
丁光禄艰,服除再召,公辞以母老。
选知汉州,奉安舆之镇,坐卧皆易父所居。
其谢表云:「父老纵观,犹记郎君之面」。
士大夫荣之。
俗尚巫觋,或托神奸、拥车骑,嚣甚,公捕治为首者,閤境肃然。
郡迫大行台,距故乡才二百里,冠盖如织。
前守例饬厨传悦过客,公约己节用,每循光禄旧规。
或怒其简,诬公军装迟缓,劾罢之。
近臣从中直其事,又论荐,召对。
造朝,复请郡便亲,得知眉州
眉,母杜夫人乡也。
方赴,丁内艰,服阕申前命,人滋以为荣。
杜氏故贫,至质墓地,公捐俸钱赎归之,仍为经理其家。
辟苏氏旧宅,创文安先生及文忠、文定公祠堂,郡人大悦。
政尚宽简,惟痛绳猾吏。
适推行经界法,无敢高下其手,傍郡咸来取则。
秩满,求主管台州崇道观以归。
三十年九月十七日卒,享年六十有二,以十二月十八日葬本县犍为乡伏筒里世墓之次。
阶自迪功郎十一迁至左朝请大夫
先娶郭氏,朝奉大夫行中女,前三十年卒。
再娶朱氏,尚书郎承女,封恭人
二子:长绘,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左文林郎武信军节度推官
季演,登隆兴二年进士第,今以朝议大夫汉州
孙男二人:绍曾,迪功郎庐州共县主簿
绍礼,迪功郎凤州梁泉县主簿
孙女三人,长适奉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官李壁仲适宣教郎、新知眉州丹棱县杜盖,季适将仕郎宇文绍武。
曾孙男一人,景朋,将仕郎
公神观爽迈,词锋峻拔,于书无不观,尤长于《易》、《春秋》。
文章耻蹈袭,专以楚词、杜诗、韩文为法。
故相张文忠公喜其著述,谓当名世。
有《云盖集》二十卷。
性笃恩义,犹子绂、纮,从侄纻,侄孙绍祖,皆任以官。
季子推公之志,屡逊门荫,力学登世科,以直秘阁使者节,入为大理少卿,今复知汉州
地大人众,号小成都,连三世分土,缁衣昼锦殆且兼之,衣冠指为盛事,非如司马长卿一时以驰传为宠也。
积善馀庆,岂无自乎!
初寮先生知贡举事,我先太师秦国公奏名第三,用两优释褐魁多士,实与公同升。
初寮开府幽燕,高选幕寮,先公与公俱以门人高弟被聘召。
席未温,知不可久,相继还朝。
先公得太学博士,公官奉常,未上而中原陷,情分厚矣。
某出入周行,与廷尉适不同时,今万里来叙契好,且以其先友左朝散大夫王纯仁往岁所状遗事请碣公墓,其何敢辞?
铭曰:
门十朱轮,家万石君,孰知张氏,世守乡邻?
惟父惟己,而又有子,民言孔嘉,曰济其美。
蜀江之原,流为大川,铭以昭之,与川俱绵。
潭州州学重建稽古阁明伦堂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九
古今学校之制相似而不同,其来尚矣。
盖自汉儒始有先圣、先师之说,然而西京太学仅寓曲台,郡国虽立学校官,而先圣之庙终汉之世不出阙里。
考诸史,亦未有释奠之文,不知记礼者何从受之。
永平二年,始诏郡县道行乡饮,于学校祀周公、孔子,则先圣之祠有出阙里者矣,然犹未有作庙之文也。
至唐武德二年,始命胄监孔庙贞观四年,始命州县皆立孔庙,则庙制至是遍乎州县矣。
至我仁宗景祐宝元庆历之盛,州县无小咸得立学,而孔庙岿然其中,则州县间庙学之备实此乎昉,所以风厉作成之意视前益有光矣。
然而教思益详而士习不加厚,其故何哉?
古之为庠序,岁时以属乡民,行射饮,读教法,正齿位,竣事则反闾塾,事父母,亲师友,睦族姻。
其幼而学也,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也。
长而学也,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也。
然则视后世之学越乡违亲,群居聚食,词章之尚、利禄之劝、异端之趋,不曰相似而不同其可乎?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夫自孔子时而既然矣,何责乎今之又今也?
或者病其如此,则谓王制既坏,人心之浇讹已久,生斯世也,为斯世也而可矣。
抑不思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远稽古谊,近察人伦,今独不古若乎?
庠序之制虽异,而庠序之意则同,先王之教亦惟申其义而降之德焉,非有他谬巧,何至自弃于古人,由乎人伦之中而不自知也?
二气五行之运,阅千古如一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道,所以行乎伦类者,有能内反诸心,则安有彼能是而我不能?
顾口诵于此而志乡在彼,所谓天叙天秩,昭昭乎官庭屋漏、洋洋乎日用饮食者,非视为空谈则习矣不察。
士满天下,宁无自拔于流俗以起千载之溺者乎?
国初未有学,天下惟四书院,而潭之岳麓居其一。
庆历四年,始建学于定王台之北。
治平二年,以地卑且居西北偏,吴侯中复更实于东南隅,祠宇斋庐既备,又为阁曰「稽古」,堂曰「议道」,而燬于建炎之寇。
至绍兴六年以后,吕忠穆公少府馀财复之。
会君命召,至十四年,摄守勾侯光祖徙建于甘泉之上,嗣守刘侯昉始以忠穆所储卒成之,视旧加壮,而礼殿之后仍以「稽古」名阁,更堂曰「明伦」。
堂之东西斋庐凡八。
阅三年而成。
乾道元年刘忠肃公以后,历数贤牧随宜缮修,迄于比岁,参知政事曾公为礼殿,为大门,若无复馀憾矣,而转运副使李公摄守,以阁若堂岁久弗治,复更新之。
其费取于节缩浮蠹之馀,为钱七百万,米四百石,属郡教授子强长沙县陈纯仁学录舒高庀其事。
事已,则以张应诸生之请,求记于了翁
且曰:「昔者吾建学于夔,子尝为记之,今独无以告于潭之士乎」?
夫曰稽古、曰明伦,公所以语人者亦切至矣,况是邦昔号多士,而又胡氏、张氏父子流俗所渐,尚安以予言为?
诚使因名思义,顾瞻杰阁,宸翰昭回,必思古先圣贤所传者何事,执经讲席,堂扁昭揭,必思庠序学校所申者何义,相与朝益莫习,以循其分之所当止,则岂惟化民成俗是赖,推而致之,位天地、育万物,皆为士之分也。
公之所以望于邦人者,非此其在乎!
公名鼎,豫章人,□□□年进士,尝历宗正丞驾部郎官大理少卿,外庸甚茂,所去见思云。
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 其三 北宋 · 刘摰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夫荣子方贵,全庆独乖离。
昼静兰羞歇,秋高曲悲。
晴云萦寿陇,霜日照铭旗。
无复升堂拜,空馀执绋词(以上《忠肃集》卷十六)
贯之自岳先还衡阳示诗见别次韵奉和 北宋 · 刘摰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云壑登临杖屦随,狂歌清醉乐忘疲。
拍肩正赋游仙曲,回首还吟陟屺诗。
春草便惊南浦别,寿觞应慰北堂慈。
区区流水高山意,常有孤音托子期(以上《忠肃集》卷一七)
齐己草堂 北宋 · 刘摰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一曲流泉对草堂,何人与续帐前香。
清诗自共秋风老,依旧钟声送夕阳(以上《忠肃集》卷二○)
初到高邮1126年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避难苍黄处处过,扁舟不复怯风波。
禹功淮海施偏少,汉业东南得最多。
几日兵强令虏退,今年米贱奈予何。
孙公乡里仍堪住,愁访山斋薜萝(自注:孙公萃老高邮人。)
乞不允刘挚外任奏元祐五年八月 北宋 · 杨康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六、《宋史翼》卷六
臣窃闻门下侍郎刘摰,避宠辞荣,恳求外郡,传播京都,人情上下莫不惊骇。
高材远识,公正不倚,有以大过人者。
此不独天下所共知,亦为陛下所知久矣。
故自侍御史再迁为执政,三四年间,遍历三省,公望益隆。
自以眷厚责深,勇于求退。
虽于为美,于人为难,其在朝廷,事体甚重,岂可轻听其去?
臣闻杨绾居庙堂,人心自化,汲黯在朝,淮南寝谋,是则德望大臣进退出处,实系国家休戚,安可不谨?
臣愚职在言责,乃陛下耳目之官,有所见闻,岂敢避罪畏缩而不言也!
伏望陛下更赐省察,早降指挥,令诸处不得收接乞出文字,押依旧入省,使与二三执政协谋同辅,共致太平,天下幸甚。
〔贴黄〕臣今日之言,非为刘挚,盖为朝廷治体也,更望陛下省察。
马侍郎往生记 宋 · 黄策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九、《乐邦文类》卷三
宣和五年冬,予得越国夫人往生净土事,乃为之记。
六年,吴思道访马玗于淮之南,加考实焉,益知前记盖马氏自少师忠肃公杭州日,慈云或忏主以安养佛事授之,自是举族遵奉,相继不违。
大夫公讳玗字东玉者,乃其孙也。
公自幼笃志佛教。
元丰中,有僧广初者以天台智者《十疑论》授之,公大喜曰:「吾得所依矣」!
复得慈云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五年不少懈。
尚书王古示以《莲社图》、《决疑集》、《往生传》,于是诵佛益精进。
尤以放生为佛事,劝导信入者不可胜计。
当涂,守淄川新定,民皆化之。
平日未尝以私怒笞责一人。
钱唐律师勉以系念法。
其在官,阅教藏、诵经咒,皆有常规。
崇宁元年感疾,经夏,盥栉念佛,易衣帻,端坐而终。
有气如青盖,出户腾空而上。
家人长幼贵贱梦公往生上品者,后以十数日,皆如合契,时现光相于几筵。
八月中,有婢卧疾,亦念佛而逝。
教授公讳永逸,字强叟者,公之子也,行天竺十念、习十六观三十馀年矣,诵观音,尝睹其相。
今年四月感疾,即命治后事,见弥陀、观音、势至俱来接引。
结印示灭,顶热有异香,舍利如珠玑。
其弟梦乃祖曰:「某已生净土十日,华开矣」。
柩上有五色金光华者以数四,自后瑞应种种非一。
夫人姓王氏,亦行十念法,及诵《破地狱偈》、弥陀佛号,尝梦地狱主者谢为地狱众持偈之赐。
其后寝疾,修持不息,念佛而绝。
亲戚侍妾亦梦王氏生极乐国。
夫人与娣姒方氏有《报应往生传》。
余因越国夫人之事,知马公之生净土,由马公而知其子妇亦登乐国,故复叙其略以示信士,亦结未来之因乎!
随缘居士黄策子虚记。
代前人谢留参政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本堂集》卷六六
大臣无我,公持人物之衡;
小吏非材,骤玷文书之府。
得踰所望,惧甚于荣。
切惟金耀之联,实缀玉班之武。
初以登藏于版籍,是特司存;
后而储养于英髦,有关选用。
清明于今日,尤珍重于此官。
恬静者居,虽秩楫大言而莫售;
孤寒者与,虽金张奥力而奚施。
以甄别既极其精严,岂侥倖可容于迂阔。
某断无多技,惟有一愚。
读书山林,自是痼心之难疗;
实徒乡里,本非实学之可师。
中年偶其第名,前路漫焉信步。
言归矮屋,问选修门
一违炙手之交,几受磨牙之噬。
咄咄世事,悠悠宦情。
糊口粗支,何必良田之二顷;
盖头便了,犹存破屋之数间。
暮竹聊以倚寒,夜瓜未尝乞巧。
其如知己,相与为谋。
采藻于泮宫,可寻本色;
谓依莲于俭幕,可预末筹。
或推毂而荐扬,或腾书而辟置。
有感昌歜俎之嗜,将为鱼羹饭之行。
然念屋上之乌,因人而好;
堂前之燕,认主而飞。
怅道地之遽更,脂吾车而焉往?
是有命也,止或尼之。
倍费时绅之之挈提,迄叨戎局之啸诺。
官閒无妨扫轨,俸薄亦堪代耕。
尚何他求,不翅已足。
九衢轩翥,谁能羡于俊游;
七选徘徊,正自宜于老钝。
讵图特达之在上,乃为衰迟之热中。
力干荐函,俾谐通籍。
霜崖雪谷,忽如今而向阳;
时雨春风,虽不自以为德。
亦欲少酬于钧造,方思免试于琴清。
愿捧除音,经尘掌故。
平生知止,惊取数之过多;
流俗积疑,忽移机之益众。
未能称塞,徒快遭逢。
兹盖恭遇某官(阙)某免县宰而擢用,何以报许公之知;
架阁而奏陈,尚其师萃老之直。
谢不尽意,寄诸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