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毛公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四
传诗自是属毛苌宋代方知有紫阳汉唐以来于毛传诗序俱无异词至宋朱子作集传于是后儒方宗紫阳之说)
幸得赵燕博士,便云迁就亦中郎朱子毛苌始引诗序入经自齐鲁韩三家之传绝而毛说独行读者有所不通则为之委曲迁就云云然朱子虽别自立说而亦有拘而过当之处如郑风自缁衣以下惟六篇与旧说相仿馀十五篇泥于郑声淫一语悉以淫奔斥之而置实事于不问殊失诵诗尚论之义且所谓郑声淫者以其声近于淫靡非谓诗之以人言者无不属之淫奔也如风雨之思君子子衿之刺学校废扬之水之闵无臣将仲子之刺庄公山有扶苏诸篇之刺忽此皆有实事可稽讵得概以淫奔目之乎向题七十二候虹始见诗触类及此辩之颇详然自宋以后虽皆宗朱子而毛说行之已久尚有典型虎贲中郎之思谁则无之)
二南原合不称国,十什只当独号王(古有二南而无国风之名其不应称国已见向所著国风正讹至平王东迁以后王号犹存孰从而降之为国以是知朱子集传为十五国之风者非是)
行馆祠旁供一宿,馀閒考古遂成章。
按:古有二南无国风之名宋程大昌诗议首论之天下岂有周南之国召南之国亦岂有王统天下而谓之国之理(如诗云王国克生正谓文王尚未王天下为周一国之义耳)至豳乃追王之义或称其先王之国尚可牵强然礼表记见国风之文乃汉儒所作其所引我躬不阅乃邶风非周召王豳也向曾为国风正讹辟其妄并详稽古说加以论断矣兹以东巡道经毛苌故里采风之馀三复诗教辄有所见不能已于言夫诗先春秋而删者也春秋尊王故于每年之春首揭以王公羊传云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诗之王即春秋之王也孔子作春秋尊王如此而于删诗顾以王列于国且入于卫之后郑之前有是理乎孔子于鲁父母之邦故为颂鲁非王之诸侯乎孰谓孔子尊鲁而反卑王乎诗十馀国编比后先解经家多曲说孔颖达王爵仍存不可过于后诸侯故次于卫夫卫王臣也不可后他国独可后卫乎名分所在可少抑不可过抑是五十步之笑百步耳欧阳修卫王以世爵比也王之爵受之天卫之爵受之王曷可比也张载谓若非以卫分之则王无异于正风也风之正变读其诗者自知之何待分且雅正变之间复以何者分之乎曹稡中谓天下无王而寄元于鲁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孔子鲁人春秋鲁史鲁人鲁史书鲁元理也王讵可寄若如所言则是春秋继诗乃曹魏九锡之文赵宋袖中之诏也侮圣言滋甚惟王应麟谓襄二十九年季札乐为之歌王孔子至哀十一年始自卫反鲁降王于国风非孔子也差为有据盖孔子之删诗因其旧次耳我皇祖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备引诸家之说而以朱子所言十五国风次序恐未必有意置于篇末圣见超卓已微示折衷可以钻仰窥测矣其时李光地亲承圣教亦有王号犹在谁则降之之说韪矣予以为王宜列于二南之后十一国之前周之兴而南也格被遍于武夫女子其迁而东也忧思结于行役之大夫盛衰之介如此与夏书之由甘誓而五子之歌商书由高宗肜日而西伯戡黎周书由君牙囧命而吕刑文侯之命同一意俾读者憬然而悟惕然而思在上者念政教之施当端本善源在下者凛风俗之化当则古称先一序次间俯仰兴废致此之由兢兢慎守始以见诗教之大也中庸曰非天子不考文予见及此为毛郑以来说经家所未有亦考文之一不难移置篇第颁谕学官改而行之顾经文传习已久不可更易唐明皇跻月令为礼记篇首予素所深鄙即曩时定麈角解改时宪而不改戴记之义也然诵圣言正大分所关系非浅鲜因于诗发其端而覼识于后以谂天下后世之说诗者
华筵曲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二
华筵云煖聚香麝,紫榭青芜春入画。
天魔八队奏霓裳,凤语吹笙极嫣奼。
美人颜色殊桃李,餐嚼红冰羞月姊。
澹能削俗秀可斲,缠骨轻肤润无理。
结玉为意珠为情,流韵千回心寸死。
高楼沈沈坐阑烛,三星在天照醽醁。
鹍弦七柱合欢曲,荷华四棂露华绿。
乌鸦愁雨鹃愁晓,隔幕鸳鸯自深宿。
偶通幽语耐含咀,相对沈思转凄独。
山鬼睇笑拖兰裳水仙瑟瑟明月珰。
芙蓉神女窈窕妆,各抱神意矜颉颃。
彤霞郁䌽布天阙,烂然九地生奇光。
还看孤影倚灯壁,脉脉依依缋难极。
生怜翠叶易成阴,三月东风愧残力。
连夜独坐次前韵四首 其二 丁未 清 · 江湜
 押梗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四
儒冠走四方,如虱游衱领。
愿师缘裻智,家食甘粝饼。
只今愁送日,八口隔越岭。
涔澬浃辰雨,过雁无匹影。
遥念㽤边,春来塌篱屏。
如皋鞠裳茂才荣光索题秋镫侍读 清 · 张廷寿
 押阳韵
梧桐深青丹桂芳,华堂帘幕悬秋光。
美人遥夜耀明妆,风裾雾縠鸣佩珰。
修眉星的神扬扬,昆田玉拨映金梁。
不为君歌伊与凉,亦不为君舞凤凰。
屏山十二云锦张,为君婉娈陈缥缃。
书仓富过湘东王,潜心玩索皆琳琅。
花然锦帐犹未央,琼枝璧月争辉煌。
我闻洛阳卢文房,妻子但解舂黄粱
如君风雅偕则臧,艳福仙姿谁颉颃。
振衣应作三日香,读书肯悔十年偿。
须臾云海沈苍茫,但听鸣鸡唤晓霜。
东坡生日高碧湄刺史刘泖生司马招集傅星槎太守寓斋同杨见山叶鞠裳同年 晚清 · 王颂蔚
风雪十日不放晴,城南裹迹年峥嵘。
胜流走简辱蓬荜,招我来莅新诗盟。
今年太岁建丙子,支干正协眉山生。
酌取寒泉设嘉祀,选胜近就糜都兵。
是时园中破萼,玉龙起舞笛吹落。
主客忘形倒浊醪,酒香花气侵帘幕。
恍疑身在小罗浮,醉起折枝酬玉局。
公昔信宿来吴中,实惟甲寅之春癸丑冬
观镫曾和王规父,饮酒还过闾邱公。
三瑞堂虎邱寺,城西往往留雪鸿。
可怜命宫坐磨蝎,九死孤臣海南谪。
蛮唱黎歌客倦听,吴天回首渺何极。
契顺远来询起居,十颂寒山慰岑寂。
当年置酒赤壁矶,江上献寿豪情飞。
紫裘王郎奏新弄,惊起乌鹊无枝依。
八百卅年一弹指,笠屐丰神尚如此。
泂酌亭上识遗像,须眉雅与似。
清都道士径幽琳,与公生年同丙子
更有幕府老沈逵,飘泊广南穷不死。
三人踪迹渺难详,皆以生年显骥尾。
先辈风流赋乐神,良会自昔推绵津。
后来冶城更继起,孙郎才调高绝伦。
我吴坛坫久无主,题襟谁复联今雨。
家家膢腊祀黄羊,不为髯翁荐芳醴。
风雅主持赖寓贤,玉梅花下分朋笺。
醉写松鹤为公寿,南飞一曲娱神弦。
若准贾岛祭诗例,迟鸿最是呕心篇。
下走深惭与雅集,围炉欢笑驱烟黑。
但愿朋好不分张,白发年年作生日。
黄公度随使欧洲 晚清 · 王颂蔚
广南古奥区,魁奇所丛育。
我友黄长睿,负才尤绝俗。
劬古得谟觞,讨今图畿服。
十上不得志,神驹耻趢趗。
爰作汗漫游,西行指柳谷。
在昔辽大石,曾收印都族。
元祖见角端,亦著《亲征录》。
两朝逞兵棱,皆至海西曲。
沈何号方闻,迄未定员幅。
烦君亟考实,归来共扬搉。
大典图书渊,渔猎资来学。
岁久渐沦芜,往往山岩伏。
颇闻伦敦城,稿尚盈两屋。
愿君勤搜访,寄我采遗目。
宣庙昔季年,海氛始渐张。
烟禁既大弛,五口遂通商。
埔头日以辟,遍地班兰裳
迩来设海部,相率谈自彊。
既购克虏炮,复置毛瑟枪。
峨峨钢铁甲,靡千亿佛郎。
利器不善用,适以赍盗粮。
金钱日外溢,卮漏未渠央。
生民剥膏血,坐是羸且尪。
小夫骛执利,狗态而憋肠。
器必尚服匿,食以罗湩浆。
舌人语粗解,著论已汪洋。
邹衍书未读,便欲非三王。
藉此弋声誉,取爵如烂羊。
可怜好家居,都被纤儿撞。
望君作砥柱,努力事修攘。
管子权轻重,商务即滥觞。
墨子著经说,起重理已详。
礼失求诸野,制夷师夷长。
要令重九译,事我皇哉唐。
木渎叶鞠裳侍讲时新从甘肃督学回里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缪荃孙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陇阪持衡不惮劳,居然息影返江皋。
移家我羡通明决,避世谁如用里高。
稻蟹初登逢旧雨,莼鲈有味薄东曹。
故人相见应惊讶,一样霜华压鬓毛。
木渎叶鞠裳侍讲时新从甘肃督学回里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缪荃孙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灵岩山下具区边,水色山光几席连。
难得卜居逢胜地,即今小住亦良缘。
虚名料理传身后,佳日从容慰目前。
沧海横流无计挽,不如负耒且归田。
香溪 其四 清末 · 叶昌炽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卜宅香溪好,当年尺蠖居。
红闱搜逸乘,绛帐问奇书
沂水春风座,潜园夏屋渠。
学僮今老矣,头白一蟫鱼冯林一先生苏州府志,昌炽年甫弱冠,奉手受教,亲侍笔削。中閒一载,自校邠庐移居潜园,今园已废为墟矣。)
香溪 其五 清末 · 叶昌炽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卜宅香溪好,归装剩谲觚(谓辛臼簃诗讔)
残诗藏盛杲(盛杲号青嵝,镇人也,诗集不传。昌炽在都门访得钞本,仅三册,已不全),伪易削张弧
炉篆帘波驻,几尘拂子驱。
莫教三长物,断鹤续为凫。
香溪 其六 清末 · 叶昌炽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卜宅香溪好,夔蚿一笑逢。
忆听燕市筑,同访鹫林钟(谓圣恩寺邾䪫钟,铜井方伯台湾归,先卜居于此。溯自都门订交,三十年矣。己丑见于里中,邓尉、林屋诸山同游殆遍)
论学顾千里,传经惠半农昌炽童时,尝从惠氏后人润之翁见红豆四世传经,闻今其后人尚有居渎上者)
后来公健者,僧耳三丰
题翁亦泉虞山感旧图 其一 清末 · 叶昌炽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亦泉余旧交也,其长君印若茂才从余游,锐志好古,不徇于世俗之学。君归道山之三载,印若以此图属题,适余将于役京师,倚装作此。
犹忆垂髫日,虞东出走馀。
健儿争弃梃,弱弟共搴裾。
剪纸魂难续,乘桴计未疏。
披图一回首,令我重欷歔庚申之难,昌炽仅十二龄,侍先君子避地虞山,未三月,而江阴之贼东窜,仓皇奔避,屡濒于危,既由海道如皋,始庆更生焉)
觏痻篇乙 其三十三 清末 · 叶昌炽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等閒奇货笑千金骏骨频来燕市寻。
黑雪狐裘光綷䌨,碧霞犀带直璆琳。
天青雨过柴窑片,云转雷回秘殿琴。
每到宝山空手返,难医(一作禁)墨癖与书淫郭则沄:言联军据京师,画地分界,朝官徒行辄遭辱。豪门被掠,珍货遍地,几无顾者。盖鞠裳京师所目击也。)
章式之遗集印成感赋 清末至民国 · 夏孙桐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悠悠千载向谁论,豹死留皮此幸存。
王叶(嵩隐鞠常旧型堪羽翼,金吴篯孙伯宛同调比篪埙。
每徵联咏悲陈迹,不堕清芬赖后昆。
绝业名山君已慰,免看八表更云昏(君归道山后甫数月,而神州有陆沈之叹。)
红岩古迹七首 其五 清末 · 姚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本百年拓始收,红崖书亦锦山俦。
得碑黔土夸初出,嗜籀潘门集胜流。
断烂文同朝报拾,模糊字等壁经雠。
恪斋重释应依据,遗稿如存待博诹。
注:赵《补访碑录》“锦山摩崖在朝鲜南海”云:“字奇古,不可识,朝鲜人传为秦徐福题名,或释为殷箕子书。”叶鞠裳昌炽语石》三:近出古碑红崖古字,新化邹叔绩独山莫子偲皆有释文。潘文勤酷嗜古籀,每得一古碑,必集门下士释之。锦山、红崖两刻,吴郡吴恪斋中丞皆有重释本。埃及古碑,黄仲韬学士刘佛青户部各有释文。顾缉庭方伯尝告余一联云:“善辨模糊字;嫥攻穿凿文”,虽谑而未为虐也。案此,则吴恪斋重释,以潘藏旧拓为依据矣。惟恪斋释未见传本,尚应访求。而此本之为初出时拓,无疑也。
徐积馀属题常丑奴墓志 其三 丙辰 清末 · 郑孝胥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如丝如铁笔飞空叶鞠裳语石》中语。),隋石风规故不同。
莫与前贤论南派,晋唐小楷在胸中。
题自庄严龛勘书图 其一 晚清 · 周达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今觉盦诗卷第四起癸酉讫己卯
三弟叔韬深于目录版本之学,廿年以来,收罗宋元明佳椠精钞甚富,筑自庄严龛贮之。顷以勘书图卷子属题,佳篇络绎,艰于嗣音。爰摭拾琐闻碎事,仿叶鞠裳《藏书记事诗》体例,成绝句八首应之。
皕宋琅函落贾胡,却凭隅录宝楹书。
不须远惜文姬,犹胜东昌饱蠹鱼。
按:归安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其后人以六万金廉值售之日本岩崎氏,实则值十倍也。张文襄闻之,愿以倍价毁约,日人不许。一时好古家痛惜,形诸歌咏,至有文姬远落胡沙之喻。《楹书隅录》为聊城杨氏藏书记刘铁云曾踵海源阁求观,其家深闭固拒,善本坚不示人。刘感叹而去,作诗曰:「沧苇遵王士礼居,萟芸精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琅嬛饱蠹鱼。」此诗亦见《老残游记》。今杨氏之书已半燬于冯阎战役,半流入海客航头,虽欲留饱蠹鱼,不可得矣。
西江月慢 塼塔铭,明拓四汇本 现当代 · 吴湖帆
 押词韵第十七部
终南旧径谁问讯,夕阳荒棘。
居士姓留传,前年薶土,一朝惊出。
抚断痕、碎锦重联,铁沙清秘,素门珍惜。
伫蜕蝉、敷翼轻盈,应许护纱碧。

溯舞女、低腰中令嫡。
称第一、银钩标格。
休信龙泓偏解事,漏趁姿消息。
试细展玉几同看,杨花零乱,李花萧索(丁龙泓推重李文墓志,叶缘裻推重杨花台铭。)
更说甚,奇伟六朝森剑戟。
屈原 当代 · 李红
对联 出处: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一届)
漫云怀石沉沙,经万里风颠浪簸,无秦无楚;
枉结兰裳芷佩,仰千年物换星移,谁醉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