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书请御衮服 北魏 · 拓跋仪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五
臣等闻宸极居中,则列宿齐其晷;
帝王顺天,则群后仰其度。
伏惟陛下德协二仪,道隆三五,仁风被于四海,盛化塞于大区,泽及昆虫,恩沾行苇,讴歌所属,八表归心,军威所及,如风靡草,万姓颙颙,咸思系命。
而躬履谦虚,退身后己,宸仪未彰,衮服未御,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乐推之心。
宜光崇圣烈,示轨宪于万世。
臣等谨昧死以闻(《魏书·道武纪》。天兴元年闰月左丞相骠骑大将军卫王仪诸王卿士诸阙上书。)
常州剌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五
某州县洪飙未翔。灵凤垂翼。
景云不烛。神龙宛颈。
岂非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
圣人作而万物睹。神功资而百宝用。
是非山川倒徙。太阶怀息乱之臣。
天地乖离。元首伫康时之具。
则有得其数者。于平原公见之矣。
星虹沓沚。开宝箓于轩图。
雷电窈冥。载休徵于鲁谶。
龙骧凤起。霸图存玉垒之云。
紫盖黄旗。王迹著金陵之野。
故得卿才表秀。謺彩骈踪。
卑盖朱幡。连州比郡。
公侯必复。子孙承百代之基。
馀庆不忘。仁义应千龄之运。
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分岳秀于樊侯。禀辰精于傅说
折旋儒馆。以六艺为笙簧。
轩翥翰林。用两京为鼓吹。
经邦化俗。涉游夏之门庭。
减灶麾兵。得孙吴之阃奥。
皇天眷命。圣武膺图。
睹物怀人。思功去罪。
寰中有事。曹参执帛之荣。
阃外多虞。周緤中军之宠。
见危授命。藏器及时。
攀凤羽于九霄。候龙颜于千里。
萧王内寝。频献雅诚。
韩信斋坛。屡迁优秩。
武德三年中郎将。俄迁大将军
王统军。皇基肇辟。
天步犹难。宸扆应上相之荣。
仙梦受中权之寄。被庐讲将。
实赖宏图。今日佥谋。
先应时望。于是弄兵窃举。
犹勤甲冑。吞沙饵石。
尚阻河梁。公制变以奇。
荡除以杀。七擒三捷之略。
绪著辕门。拔旗穿札之能。
勋在盟府。五年六月上柱国
随班列也。剪桐疏爵。
分茅建社。下断物土。
上格星躔。唐虞著其升降。
周汉明其损益。所以羽仪帝室。
蕃卫王畿。惩恶劝善。
庸贤叙德。高祖勋逾黜
业擅戡黎。置酒醴于南宫。
扬旌旆于东府。建皇帝之号。
安不忘危。览彻侯之籍。
荣而思报。以公乃诚匪懈。
原始要终。望严雪而识寒松。
观疾风而知劲草。九年封望都县男
贞观元年改封县侯。文貔禁旅。
实著趫雄。清道启行。
允兹多士。自非誉高朝讽。
价重人谣。仍窥博望
必乱钩陈之选。公早陪戎律。
夙简帝心。扬历二宫。
当仁不让。授左卫中郎
俄迁右虞侯率。葱山狄壤。
蒲海蛮陬。要服之外区。
匈奴之右地。境邻蛇泽。
乘劲敌而雕腾。郡迩酒泉
候宵尘而鹗视。天子乃停旒侧听。
负扆晨惊。振洪策于古今。
溢严勋于覆载。将使八纮昭泰。
银台应益地之图。九县平夷
瑶水流寻仙之驾。贞观某年授高昌道营总管
公道凝三略。功标五才。
逸气纵横。雄精贯月。
象物而动。鼓鼙肃战士之容。
推信而行。歌舞表将军之德。
裹粮坐甲。轻死等于鸿毛
投袂冲冠。重义均于熊掌。
鉴空归惠。荒度来宾。
郑吉之前踪。复张骞之故事。
庙堂颂德。魏阙畴庸。
光赞六条。非公莫可。
某年授某州剌史。寻以江沲奥域。
衡霍名区。楚情剽狡
吴风浇竞。火耕水耨。
郡阙婺女之精。竦剑危冠。
人寻鱄诸之弊。分宣演化。
卧理切于宸襟。易俗迁讹。
行吟伫于人望。贞观某年迁睦州剌史。
政刑不慝。考绩连最。
俄授使持节松州都督。今上钧台嗣历。
鼎邑凝图。百城劳晋武之心。
千里扬汉宣之诏。玺书加秩。
礼缛诸藩。纶焕层班。
事高恒典。永徽中沙州剌史。
鳌山乱德。鸿水稽诛。
扶桑落日之滨。妖朋蚁结。
孤竹寻云之际。孽党蜂腾。
百济遗黎。托悬巢而斩气。
三韩别种。附危幕而游魂。
玉帐蒐兵。伫责苞茅之贡。
金坛律。将收楛矢之琛。
龙朔年中授公熊津道总管。公昔从幕府
早厕戎行。兵法于轩辕
受阴阳于吕望三门五垒。
得破敌之奇谋。火舰云梯。
总行军之妙法。故得战无全阵。
野靡坚城。摐金将跃马暂临。
衔璧与牵羊相继。岂惟秋方息乱。
遥闻定远之名。春谷投心。
遐想度辽之策。若斯而已矣。
及三军献捷。诸将论功。
帝嘉乃勋。作镇炎野
授公广州都督改封平原公
以途邻北户。地接南池
珠崖魑魅之乡。铜柱贪残之境。
累藩斯寄。历任称难。
于是受以春风。临以夏日
明冠婚于县邑。布庠塾于闾阎。
薤本诛强。奸豪屏气。
棠阴察狱。茕独申哀。
龚遂之乱绳。解虞卿之错节。
黄霸得循良之誉。绩未衒于边城。
陈汤有方面之勋。位不登于剌举。
兼方具美。其式兹乎。
朝廷以公屡参伯牧。骏历班条。
不忍欺。人无胥怨。
伏情驭极。留连稷野之童。
托义训毗。惆怅耶溪之老。
虽有黄槐紫棘。无以易尧。
盛岳名都。犹闻借寇。
麟德元年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常州剌史。既而天机忽爽。
大渐弥留。白玉徒煎。
黄金难化。台阶侧席。
方膺雉冕之尊。玉女停机。
俄逢鹊衣之变。以某年某月日。
春秋若干。薨于公舍。
鸣呼哀哉。惟公间气呈姿。
灵和叶。凤鸣千仞。
鹏搏万里。情关峻远。
得意于众妙之门。性宇沈凝
忘筌于毁誉之境。因心以至。
孝悌表于乡闾。临义而行。
禄赐均于宗族。故得虬骤蠖屈。
服冕乘轩。归汉于缔构之辰。
游梁于骇乱之际。章沟雾辟。
曳鹖尾而晨趋。甲馆烟开。
奉旄头而夜警。鸣鼙出塞。
进李牧之奇诚。露冕巡方。
苏章之直笔。方当献纳黄屋。
揖拜青墀。入东寺而掌壶。
南台曳履。不谓藏舟夜涉。
负杖朝兴。丹邱之化未寻。
元扃之痛俄及。故怨深撤乐。
悲躔罢市者乎。谨状。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1035年5月8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范文正公集》卷六、《吴都法乘》卷二一上、《灵岩山志》卷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某典姑苏郡,一日,有吴僧定惠大师宗秀者,发龙山,渡松江,驻锡于门,出致政侍郎安定公、本道计使太原公二书。
偕曰师往无他,有朝中送行诗,请为序引,以示方来尔。
某既不得谢,乃叩其端。
师自言生不血茹,七岁持佛事,隐于灵岩,多历年所。
晚岁游名公之门,然亦未尝及利。
天圣中大丞相东平公清河公怜其旧,奏赐紫方袍,号定惠
乃告归故山,又以诗宠之。
既而荐绅先生咸有赠章。
将勒坚珉,期于不坠。
某感其说,志其事,且知上人之隐,盛于吾儒之隐远矣。
士有气吞芝兰,才奔风云,精贯乎天人,神驰于古今,烛治乱兴亡之机,席法度教化之伦,道通岩廊,迹坠林壑,遗没麋鹿之群者众矣。
如近代之陆龟蒙陈陶今朝雍丘刑敦、钱唐林逋,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奈何道未信于三公,名不熟于天子,及其收遗文,旌隐志,而始惜其难得?
斯天下义士为之长太息矣。
岂如金仙之流而人怀慕,谢绝堂搆,长揖轩冕。
来则谈空实相,号天人师
去则指霞岭,啸风林,天子有赐,三公有赠。
斯以见上人之隐,盛于吾人之隐远矣。
必也均是光辉,以及考槃之际,则圣朝无负于隐君子也,矧将有取焉。
子夏曰「主文而谲谏」,盖风人之职也。
序诗者敢有二事!
时景祐二年五月八日尚书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范某序。
思贤(并序(按:《年谱》编入熙宁四年叶县作。))1071年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杨家事业绝当时,百家疏通问不疑。
高文大册书鸿烈,润色论思禁林杰。
堂堂司直社稷臣,谏有用否不辱身。
劲气坐中掩虎口,忠言天上婴龙鳞。
忍能持禄保卒岁,归去求田问四邻。
今时此事久索漠,吾恐九原公可作
我来回首行路难,城郭参差夕照閒。
风急饥乌噪乔木,孤坟牢落具茨山。
释奠礼部检状(见临漳语录)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六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八、《宋元学案补遗》附一
伏睹淳熙六年尚书礼部颁降《淳熙编类祭祀仪式》,内有合行申请事件,须至申闻。
一、神位。
某近得礼部侍郎王普所著《释奠仪式》,考其位次爵号,皆与此本不同。
大抵此图自东而西,两两相对,而王氏本自东序一至五,次西序一至五,又次东廊一至卅六,又次西廊一至卅五,次西廊泗水孔鲤,次东廊沂水孔伋,遂连中都伯左丘明以下至贾逵,又次西廊杜子春以下至王安石
详此次序,固不如今图之善,但此图十哲次序亦有小误。
盖以《论语》考之,当以闵损为第一,在东序
冉耕为第二,在西序;
冉雍为第三,在东序
宰予为第四,在西序;
端木赐为第五,在东序
仲由为第六,在西序;
冉求为第七,在东序
言偃为第八,在西序;
卜商为第九,在东序
曾参为第十,在西序。
今乃以冉雍为第一,闵损为第三,冉求为第六,仲由为第七,则亦误矣。
又其爵号王氏本费公为琅琊公,郑公为东平公薛公下邳公,齐公为临淄公,黎公为黎阳公,徐公为彭城公,卫公为河内公,吴公为丹阳公,魏公为河东公,成侯武成侯,未知孰是。
又按《国朝会要》,政和间沂水侯与泗水侯俱封,仍同从祀,则王氏本为得之,而此图独阙泗水,委是脱误。
左丘明以下,当从此图两两相对。
左丘明当在西廊,对孔伋,而荀况以下当在东廊,公羊高以下当在西廊,两两相对,与此相反,乃为得之耳。
伏乞更详考,改正行下。
一、祭器并依聂崇义之礼图样式。
某伏见政和年中议礼局铸造祭器,皆考三代器物遗法,制度精密,气象淳古,足见一时文物之盛,可以为后世法。
绍兴十五年曾有圣旨,以其样制开说印造,颁付州县遵用。
今州县既无此本,而所颁降仪式印本尚仍聂氏旧图之陋,恐未为得。
欲乞行下所属,别行图画,镂板颁行,令州县依准制造。
其用铜者许以铅锡杂铸,收还旧本,悉行毁弃,更不行用。
一、释奠时日,注云:「仲春上丁仲秋下丁」。
某检准绍兴乾道淳熙令,并云「二月、八月上丁释奠文宣王」,即无下丁之文。
又尝窃见五礼申明册内有当时州郡申请,礼局已改「下丁」为「上丁」讫,其后又见故敷文阁待制薛弼杭州教授日所申。
今到本州检寻颁降旧本,却无此条。
恐是前后节次颁降,致有漏落。
将来如蒙别行镂板,即乞先于内改「下丁」作「上丁」字。
仍检申明册内,备录此条全文,附载篇末,以證元本之失。
仍下州郡有旧本处并行批凿改正,庶使州县奉行有所依据。
一、元本陈设条内「著尊四,牺尊四」,「著」当作「牺」,「牺」当作「象」。
今来颁降新本已行改正,而政和年中颁降旧本尚仍其旧,州县奉行,不无疑惑。
将来如蒙别行镂板,即乞附载后来改正因依于篇后,或只将某此状全文附载,仍下州郡,合将旧本批凿,庶几明白,不至疑误。
一、释奠旧本「邹国公」下并有「舒王」字,今已删去,而不著其所以然者,亦与旧本牴牾。
将来如蒙别行镂板,即乞检会靖康年中罢王安石配享先圣章疏指挥,并行附载,仍下州郡,合将旧本批凿。
座主邓逊斋先生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五
戊午科,余与平西大将军阿公广庭同出先生门下,先生每称分校得士,一文一武。今年正月将军平定金川,而先生先一年捐馆,枚故赋诗志哀。先生讳时敏四川人,官大理寺卿
当年绛帐同升客,此日淩烟第一勋。
共说门墙原不忝,敢云文武竟平分。
名书虎榜三生梦,甲洗龙沙万里云。
告奠九原公亦笑,是谁衣钵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