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时人为崔洪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蒸韵
《晋书》曰:崔洪字伯良博陵安平人。以清厉显名武帝世。为御史治书。朝廷惮之。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
丛生棘刺,来自博陵
在南为鹞,在北为鹰(○《晋书》崔洪传。《御览》九百二十六、九百五十九。)
湘东王夜梦应令诗 南梁 · 萧纪
 押微韵
昨夜梦君归,贱妾下鸣机。
悬知意气薄,不着去时衣。
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玉台新咏七。《类聚》三十二作夜梦诗。《诗纪》七十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全唐诗》小传云:“萧妃武陵郡王伯良。”存《夜梦》诗1首。然此诗实为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萧纪所作,见《玉台新咏》卷七。《全唐诗》误收。又唐代并无此萧妃
张锡工部尚书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明光画省。
务总枢要。
建礼仙门。
职惟喉舌。
尚书左丞张锡
白虹良宝。
紫电雄锋。
家传鹊印之祥。
世袭貂冠之绪。
文遒吐凤。
思缛腾蛟。
质映南金。
材逾东箭。
自提纲左辖
中台
郭奕而无惭。
崔洪而不愧。
紫枢伫俊。
彤管须贤。
宜升赐剑之荣。
式表委珠之洁。
贤良方正科对策(并问) 唐 · 苏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问。妙尽黄间。
期于(一作乎)百发。术该(一作穷)元女。
宁无七纵。声苟中律。
不惮撞钟之求。服必称儒。
何辞解衣之试。况今徵工意匠。
搴秀谈丛。枭鸾即事于分区。
牛骥伫从于别皂。谓其淩厉顾盼。
以雪陈琳之耻(一作陈侯之疑)。何乃罔敞迁延。
不答马卿之难。岂时英所病。
共设于翟酺。将高尚在怀。
不屈于周党。荐举之法。
抑有多途。取舍之方。
莫能折衷。何则。
含光隐迹。不盗处士之名。
介立寡徒。安获知已之荐。
举逸之法。应有通规。
取舍之言。非为(一作无)尽善。
文武之道。方册所不坠。
德怨之报。人情之大纲。
射为诸侯。杜预无穿札之力。
士为知己。崔洪有挽弓(一作弩)之悔。
相圃泽宫。失之远矣。
子皮鲍叔。夫何言哉(一作夫何有哉)
举贤受赏。非才有罚。
国柄(一作秉)所加。期乎必当。
验之从政。效无断限之年。
试以(一作之)文才。智有迟速之别。
知而不举。闻讥窃位。
举而非(一作非其)人。宁当显戮。
臧孙之犯。既是虚刑。
子文之辜。复当何典。
内外齐举。援亲岂不致嫌。
师锡具陈。行庆又谁为首。
凡此歧路。罔识攸从。
迟冀如律(一作知律)。宏其利涉。
对。物以类升。
方以类降。故大小趋舍。
未始离乎类也。所谓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云从龙
风从武。时其效欤。
矧惟生人。怀五常。
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安可处非其类乎。斯固士君子砥行立名。
伸首抗迹。思欲奋迅泥滓。
淩迈云汉。与鸾凤为伍矣。
岂不能折其锋。沮其目。
诚谓类有聚。偫有分。
下流不可久居。且无其时。
犹欲干进之若此。况乎师旷倾耳。
卞氏拭目。将欲察异音。
求奇彩。苟有留者。
谁肯迁延于解衣之试哉。策曰。
荐举之法。抑有多途。
取舍之方。莫能折衷。
何则。含光隐迹。
不盗处士之名。介立寡徒。
安获知巳之荐。举逸之法。
应有通规。取舍之言。
非无尽善者。夫人洪然则深其心。
饰其状。不可知以貌。
不可穷以言。将为辨者不可也。
求乎其端。或有可知矣。
夫天之岩乎其上者。施人以气。
地之坎乎其下者。成人以形。
高下之间。不可逃者。
形气而巳矣。气之积者彰乎形。
形之动者感乎物。彰于形。
故可以象察。感于物。
故可以类求。察其象。
长短之材可量矣。求其类。
邪正之气可识矣。虽则含光隐迹。
介立不偫。终不能以形逃。
不能以气隐明矣。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古圣王之观人也。
未尝越于是。取舍之言。
非不尽善也。但夫怀诈饰伪。
举世有之。干禄者不尽善。
举人者不尽智。或以势逼。
或以利兴。观象察言。
以难其识。附威藉利。
谀媚其心。有于此者。
则取舍之方。何所施矣。
呜呼。负舟登山。
诚难事也。策曰。
文武之道。方策所不坠。
德怨之报。人情之大纲。
射为诸侯。杜预无穿札之力。
士为知已。崔洪有挽弓之悔。
相圃泽宫。失之远矣。
子皮鲍叔。夫何有哉。
夫射者。先王所以定人之心。
和人之志。亦以示威仪耳。
以为诸侯分我茅土。育我黎蒸
抚有威衡。持秉生杀。
当审心定志。敷德遵和。
故为其立饮射之法。以导达其志。
不在穿札贯的矣。子曰。
射不主皮。即其义也。
则夫丽龟贯石者。将武夫之伎耳。
非不侮鳏寡。保其社稷之业。
夫有大功者获大赏。异哉当阳
诚无间然矣。古之君子。
冠业而立于朝。则必有益于时矣。
以为益时者。莫先于进贤
苟得其人。则没齿无怨矣。
又何可顾望默识乎。子曰。
定其交而后求。夫古之人定其交者。
将宏济时务。克清代几。
恐夫道不吾行。才为时弃。
是用定其交。求其达。
岂徒跼促存于情之所好哉。若以情之所好相求。
则是便僻比周之人。岂得为文雅君子乎。
崔侯必不以挽弓为悔。假使子皮荐国产。
叔牙夷吾。终不能光兴郑邦。
匡合齐社。亦未足以纷昭载籍矣。
策曰。举贤受赏。
非才有罚。国柄所加。
期乎必当。验之从政
效无限断之年。试以文才。
智有迟速之别。知而不举。
闻讥窃位。举非其人。
宁当显戮。臧孙之犯。
既是虚刑。子文之辜。
复当何典。内外齐举。
援亲岂不致嫌。师锡具陈。
行庆又谁为首。夫天之平分万物。
体不俱举。有其才者童其首。
挥其翼者两其足。德不必备。
才难尽善。其人善于政者。
不必有其文。工于词者。
不必敏其事。书曰。
无求备于一人。详矣。
先王均其曲直。任其事宜。
物各有所长。工拙不相害矣。
故书曰。明试以功。
车服以庸。则尧试其人以官。
备在方册矣。夫政有序。
化有渐。时有险夷。
功有隐显。为政者当责其岁晚。
不可中道而废也。施政立德。
不过乎三年。人情大可见也。
孔子曰。期月而化成。
书曰。三载考绩。
何得无限断之年欤。夫文者。
贵其能书理论。宣道其业。
非得意之实。乃无意之筌欤。
夫传曰。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又曰。
非文无以自达。苟欲考之文词。
求之迟速。则志有可得。
在政斯亨。言之无文。
用亦何害。且夫官爵者。
至公之器也。荐贤者。
至公之道也。君子持至公之道。
守至公之器。进思尽忠。
何可回隐。复俛荐嫌疑亲雠之间哉。
昔者先王之立制。进贤受上赏。
蔽贤蒙显戮。举非其实。
寘其阿党之诛。荐得其人。
介以汇征之赏。行庆之典。
不偏于师锡矣。时理则德存。
代乱则道丧。难乎鲁无君子。
楚不足徵。使子文安居。
臧氏无咎。痛哉政不难矣。
不有仲尼蔿贾之喻。千载之后。
何知其过焉。谨对。
唐故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开国公太傅董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
汉兴五代孝武思理。胶西相陈天人之际。王道之端。昌言大对。统纪条贯。纯嘏积厚。远而寖明。帝唐九叶。顺考古道。陇西公将相之重。卫之崇。启心宣力。作率庆事。陟格宗工。能积其烈。公讳晋。字混成河东虞乡人。廉忠温厚。絜矩通理秉义以立。故不为利疚。知动之微。故每与吉会。初肃宗受端命以合兵车。思欲去元元于汤火。致王度于金玉。以文告威让远猷密布(一作命)之为重也。故公解巾披荆。校文视草。凡三徙官。被以采章。代宗御天下。乃清吏职。以为文宪弥纶。陪贰事任。百辟交修。则理道洽。故公再入御史府。三为尚书郎。历秘书监长府奉常武候之亚。今上建皇都以纂鸿业。思代天工。俾宁方内。故公出入屯夷。昭明有融。中居大僚。以至柄用。贞元五年春三月。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五年。除礼部尚书。用耆硕俊德。转迁兵部。分正宏化。以本官毕命为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都防禦使。安危注意。以左揆持相印。充宣武军节度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十五年二月丁丑。薨于位。享年七十六。罢朝三日。追命太傅。有司易其名曰恭惠。职丧法赙。皆峻彝等。所以视其践履而加优之也。初公以祠部郎为出疆从事。北方之强。骄蹇沓贪。伐功怙力。徵我厚币。使臣指顾。公摄其词。词达气直。虏皆震伏。殚威命于专对。辉光华于外区。仁者之勇。沛然馀力。其为太府。未浃日而理。乃珥貂蝉。实兼宪丞。含章以承顾问。秉直以司纪律。修起故事。京师肃然。其为华州。徵赴行在。以祭酒亚相。使于北河。其往也。蓟门不出。关东多垒。习俗故态。且相附离。公则破其从约。使循轨道。其还也。蒲坂既阻。王宫未清。婪婪二逆。恣睢相合。公则折其凶谋。因以郁没。凭轼有劳。扈跸而旋。益用尊礼。大其职业。司徼循也。五校严备。持重而不苛。处纲辖也。六职遵修。举直而不紊。典礼乐也。百神咸秩。荐信而不黩。其为相也。上戴元圣。下熙百工。柔惠小物。协宁大政。推明常古之制。章叙理平之业。粹和而不耀。敬让而不居。言陈于前。不可悉数。拜章八上。然后得请。其抚封也。尤为难理。先是在宥推恩。参授兵柄。至有恃凶器以邀好爵者。气燄不还。风波相沿。是邦再乱。人用恫恐。上以为陈留天下之郊也。非素重臣不可以率先赋政。公既受命。与一二从事记室。儒服而前。不待里言。不恃捍卫。宽信夷易。闇然风行。长城大蔡。蕴在灵府。悍将伏罪。齐人乐业。四邻诸侯。折中于公。居四年政成。力疾累求入觐。因条陈利病。请制于未然。上难其继。以致没代。噫夫。一邦之人。得公而理。失公而乱。劫介夫。杀大吏。犹原燎川溃于不可遏向。公之嘉猷密疏。如前知焉。其明智欤。董氏在春秋时。书法不隐。在战国时。赞明命闻于诸侯。自胶西而下。淳耀滋大。在魏有司徒昭。在蜀有尚书令允。扶义纳忠。以斡机衡。其族旧矣。公曾祖仁琬。皇州博士。祖大礼。赠右散骑常侍。考伯良开州新浦主簿。赠尚书左仆射。三代有令德而无贵仕。蕃祉所钟。发为追崇。宜哉。有子四人。秘书省著作郎全道秘书郎大理评事全素太常寺太祝澥等。其承学也专。其就列也敬。斩然而孤。累然以哀。日于先远。象数协吉。以某年十月丁酉。奉理命家法。薄葬公于河南县万安山之原。以前夫人南阳张氏继夫京兆韦氏祔焉。从周礼也。惟公自筮仕至捐馆。四十五年。无伐善。无违德。历官三十六。皆以理效闻。自建中以还。居中分阃。再调鼎实。一人而已。范文子所谓厚德者能享多福。惟公有之。全道等犹惧懿铄之不永于后。与陵谷之有迁也。以德舆奉行公之命书者三。宜金石刻。故迹其诔谥而为之铭。其词曰。
后王财成,隽乂昭明。
以建皇极,甫申居内。
方邵理外,周邦是式。
于惟陇西,求福不回。
文武宣力,调和公餗。
整训长毂,柔惠且直。
胶西章章,道可佐王。
屈相下国,绵代储庆。
至公而盛,位实配德。
孑孑干旟,昔往浚都。
俗既纾息,翻翻素旗。
今旋洛师,人用悽恻。
惟是壤树,资于四布。
万安之侧,德辉在兹。
永代有词,于以篆刻。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太傅董公行状799年5月18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曾祖仁琬,皇任梁州博士
祖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
伯良,皇赠尚书左仆射
公讳晋。
字混成
河中虞乡万岁里人。
少以明经上第。
宣皇帝原州
公在原州
宰相以公善为文。
翰林之选闻。
召见。
秘书省校书郎
翰林学士
三年出入左右。
天子以为谨愿。
绯鱼袋
累升为卫尉寺丞
翰林
以疾辞。
汾州司马
崔圆扬州
诏以公为节度判官
殿中侍御史
以军事如京师朝。
天子识之。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由殿中为侍御史尚书省主客员外郎
主客祠部郎中
先皇帝时。
兵部侍郎李涵回纥立可敦。
诏公兼侍御史
赐紫金鱼袋。
判官
回纥之人来曰。
唐之复土疆。
回纥力焉。
约我为市。
马既入。
而归我贿不足。
我于使人乎取之。
惧不敢对。
视公。
公与之言曰。
我之复土疆。
尔信有力焉。
吾非无马。
而与尔为市。
为赐不既多乎。
尔之马岁至。
吾数皮而归资。
边吏请致诘也。
天子念尔有劳。
故下诏禁侵犯。
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
莫敢校焉。
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
非我谁使之。
于是其众皆环公拜。
既又相率南面序拜。
皆两举手曰。
不敢复有意大国。
回纥归。
司勋郎中
未尝言回纥之事。
秘书少监
太府太常二寺亚卿
左金吾卫将军
今上即位。
以大行皇帝山陵出财赋。
太府卿
太府左散骑常侍
御史中丞知台事。
三司使选擢才俊。
有威风。
始公为金吾
未尽一月。
太府
九日又为中丞
朝夕入议事。
于是宰相请以公为华州刺史
华州刺史关防禦镇国军使
朱泚之乱。
御史大夫
诏至于上所。
又拜国子祭酒御史大夫
宣慰恒州
于是朱滔范阳回纥之师助乱。
人大恐。
公既至恒州
恒州即日奉诏出兵与战。
大破走之。
还至河中
李怀光反。
上如梁州
怀光所率皆朔方兵。
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
患之。
怀光言曰。
公之功。
天下无与敌。
公之过。
未有闻于人。
某至上所。
言公之情。
上宽明。
将无不赦宥焉。
乃能为朱泚臣乎。
彼为臣而背其君。
苟得志。
于公何有。
且公既为太尉矣。
彼虽宠公。
何以加此。
彼不能事君。
能以臣事公乎。
公能事彼。
而有不能事君乎。
彼知天下之怒。
朝夕戮死者也。
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
公何所利焉。
公之敌彼有馀力。
不如明告之绝。
而起兵袭取之。
清宫而迎天子。
庶人服而请罪有司。
虽有大过
犹将掩焉。
如公则谁敢议。
语已。
怀光拜曰。
天赐公活怀光之命。
喜且泣。
公亦泣。
则又语其将卒如语怀光者。
将卒呼曰。
天赐公活吾三军之命。
拜且泣。
公亦泣。
怀光卒不与朱泚
当是时。
怀光几不反。
公气仁。
语若不能出口。
当事
乃更疏亮捷给
其词忠。
其容貌温然。
故有言于人无不信。
明年
上复京师
左金吾卫大将军
由大金吾尚书左丞
又为太常卿
太常门下侍郎平章事
宰相位凡五年。
所奏于上前者。
皆二帝三王之道。
由秦汉以降未尝言。
退归
未尝言所言于上者于人。
子弟有私问者。
公曰。
宰相所职系天下。
天下安危。
宰相之能与否可见。
欲知宰相之能与否。
如此视之其可。
凡所谋议于上前者。
不足道也。
故其事卒不闻。
以疾病辞于上前者不记。
退以表辞者八。
方许之。
礼部尚书
制曰。
事上尽大臣之节。
又曰。
一心奉公
于是天下知公之有言于上也。
初公为宰相时。
五月朔会朝
天子在位。
公卿百执事在廷。
侍中赞百寮贺。
中书侍郎平章事窦参中书令
当传诏。
疾作不能事。
凡将大朝会。
当事者既受命。
先日习仪
于时未有诏。
公卿相顾。
公逡巡进。
北面言曰。
中书令臣某病不能事。
臣请代某事。
于是南面宣致诏词。
事已复位。
进退甚详。
为礼部四年。
兵部尚书
入谢。
上语问日晏。
复有入谢者。
上喜曰。
董某疾且损矣。
出语人曰。
董公且复相。
二日
东都留守
判东都尚书省事
充东都畿汝州都防禦使御史大夫
仍为兵部尚书
留守未尽五月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
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
元佐死。
子士宁代之。
畋游无度。
其将李万荣
乘其畋也逐之。
万荣节度一年。
其将韩惟清张彦林作乱。
求杀万荣不克
三年。
万荣病风。
昏不知事。
其子乃复欲为士宁之故。
监军使俱文珍与其将邓惟恭执之归京师
万荣死。
诏未至。
惟恭权军事。
公既受命。
遂行。
刘宗经韦宏景韩愈实从。
不以兵卫。
郑州
逆者不至。
郑州人为公惧。
或劝公止以待。
有自汴州出者。
言于公曰。
不可入。
公不对。
遂行。
宿圃田
明日中牟
逆者至。
宿八角。
明日
惟恭及诸将至。
遂逆以入。
及郛。
三军缘道欢声。
庶人壮者呼。
老者泣。
妇人啼。
遂入以居。
初元佐死。
吴凑代之。
及巩。
闻乱归。
士宁万荣皆自为而后命。
军士将以为常。
惟恭亦有志。
以公之速也。
不及谋。
遂出逆。
既而私其人。
观公之所为以告。
曰。
公无为。
惟恭喜。
知公之无害已也。
委心焉。
进见公者。
退皆曰。
公仁人也。
闻公言者。
皆曰。
公仁人也。
环以相告。
故大和。
初元佐遇军士厚。
士宁惧。
复加厚焉。
万荣
如士宁志。
及韩张乱。
又加厚以怀之。
至于惟恭
每加厚焉。
故士卒骄不能禦。
则置腹心之士。
幕于公庭庑下。
挟弓执剑以须。
日出而入。
前者去。
日入而出。
后者至。
寒暑时至。
则加劳赐酒肉。
公至之明日
皆罢之。
贞元十二年七月也。
八月
上命汝州刺史陆长源御史大夫行军司马
杨凝左司郎中检校吏部郎中观察判官
杜伦自前殿中侍御史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判官
叔度殿中侍御史检校金部员外郎支度营田判官
职事修。
人俗化。
嘉禾生。
白鹊集。
苍乌来巢。
嘉瓜同蒂联实。
四方至者。
归以告其帅。
小大威怀。
有所疑。
辄使来问。
有交恶者。
公与平之。
累请朝不许。
及有疾。
又请之。
且曰。
人心易动。
军旅多虞。
及臣之生。
计不先定。
至于他日。
事或难期。
犹不许。
十五年二月三日
薨于位。
三日罢朝。
太傅
使吏部员外郎杨于陵来祭。
吊其子。
赠布帛米有加。
公之将薨也。
命其子三日敛。
既敛而行。
于行之四日
汴州乱。
故君子以公为知人
公之薨也。
汴州人歌之曰。
浊流洋洋。
有辟其郛。
阗道欢呼。
公来之初。
今公之归。
公在丧车。
又歌曰。
公既来止。
东人以完。
今公没矣。
人谁与安。
始公为华州
亦有惠爱。
人思之。
居处恭。
无妾媵。
不饮酒。
不谄笑。
好恶无所偏。
与人交泊如也。
未尝言兵。
有问之者。
曰。
吾志于教化。
享年七十六。
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勋累升为上柱国
爵累升为陇西郡开国公
南阳张氏夫人
后娶京兆韦氏夫人
皆先公终。
四子。
全道溪全素澥。
全道全素皆上所赐名。
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
溪为秘书省秘书郎
全素为大理评事
澥为太常寺太祝
皆善士。
有学行。
谨具历官行事状。
伏请牒考功
并牒太常议所谥。
史馆请垂编录。
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