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书简 北周 · 柳虬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废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岁。
文皇帝托于安定公曰:「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
宜勉之。
公既受兹重寄,居元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不能训诲有成,臻令废黜,负文皇帝付属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谁(《周书·文帝纪下》,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三年太祖与公卿定议废帝,尊立齐王廓,是为恭帝。元年,帝大飨群臣,魏史柳虬执简书于朝。)
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 北周 · 王褒
 出处:全后周文卷七
古者六等官人,师傅崇其匡辅;
一命作牧,侯伯总其专征。
南仲成薄伐之功,吉甫作来归之颂。
若乃仰叶宸曜,上属台阶,锡之以彝器,明之以车服,除名盛业,太傅燕国公其有焉。
西晔开其命绪,东海传其世禄,父曾致平法之科,廷尉称无冤之颂,驷马方驾,高门继轨。
公禀山岳之上灵,含风云之秀气,雕良玉于廉刿,炼贞金于洗金鋈。
于时王业缔构,国步权舆,太祖地虽二分,功犹再驾,忠诚简帝,有志兴王。
公运策帷帐,参谋幕府,封齐定文成之计,间楚资曲逆之奇,仲华访舆地之图,林叔参兵车之右。
魏恭帝元年大司寇
正刑纠慝,国无害马之伦;
剪暴诘奸,民亡饮羊之俗。
三刺荐无简之文,两造陈禁邪之宪。
大周受命,宝历攸归,表高惠之功臣纪山河之著命,封燕公,邑万户。
姬氏建国,君奭始封,昭王礼贤,郭隗开馆
又授太傅,本官如先。
保定五年,赐金石乐一部。
公世为边将,少习兵书,当敌制机,临戎应变,增垒减灶之图,题树系之略。
军中罢战,无废雅歌
壮士志骄,时观投石。
及乎名高卫霍,爵重锡邑增于郑侨,赐乘同于魏绛,丹节比司隶之贵,缇绮将金吾之宠,座阙介歌之娱,堂无钟鼓之奏。
辞功坐树,不伐征西之勋;
还第角巾,无竞龙骧之赏,铭曰:
惟岳降神,膺期命世,量苞川薮,道弘兼济。
昴宿协符,佐旌冥契,匪躬直谅,武节横厉,函崤重险,钟鼎沦覆,潜龙勿用,瞻乌在屋。
道赞上台,功匡下渎,条教斯理,彝伦载睦。
懋官惟德,明试以功,既移上将,实董元戎。
传呼甚宠,徽章载隆,居高能降,处贵思冲。
宝命惟新,王猷允塞,爵班异姓,礼均同德
林胡以南,易州之北,曰尔谐,俾侯燕国
骎骎过隙,滔滔逝川,明哲讵宝,馆舍长捐。
立言不没,遗爱在旃,三河斥土,驷马开泉。
丹旒毁宗,玄堂启殡,宠赠虚加,鸾和空引。
晏子悼齐,随武怀晋,谓天盖高,如何不憖(《艺文类聚》四十六)
河南府请解投贽南北正统论一首1023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河南先生文集》卷三
论曰:天地有常位,运历有常数,社稷有常主,民人有常奉。
故夫王者位配于天地,数协于运历,主其社稷,庇其民人,示天下无如之尊也,无二其称也。
故《易》曰「大宝」,史曰「神器」。
茍社稷有主而僭其称号,则其名曰盗,其位曰窃,示万民可得而诛,后世可得而贬,千古不易之道也。
自晋室不纲,五朝猾夏,元帝艰难否运,奄有东南,景命未融,不失旧物,迄于恭帝,百有四年。
宋祖有代德而受外禅,复六十年而禅齐,齐二十六年而禅梁,梁五十年,为侯景所篡。
梁元帝攘戎狄而篡旧位,迁都江陵,三年,为西魏所灭,则东南之运绝矣。
始,后魏道武晋太元二十一年即位,都代。
后六代,孝文迁都雒阳
后复六代,孝武遭高欢之难,迁都长安,是为西魏
西魏三代,恭帝二年始平江陵江陵平一年,禅于周。
周二十五年而禅于隋,隋三十八年而禅于唐。
推而言之,则东南承袭之运,至江陵陷没,当传于魏,魏传周,周传隋,隋传唐,为得其实。
江陵之陷,陈霸先立梁元之子方智为帝,复不能辅,而代其位,是为陈。
萧察据一州之旅,称帝三世,是为后梁。
魏孝武之西迁也,高欢立清河王子善见为帝,称东魏
既而高欢子洋篡其位,是为北齐
而前史列东魏后梁并篡为帝号,北齐、陈氏各有国书,逆顺不分,称谓纷揉。
若以萧察为中兴之主,霸先是曰元凶;
霸先为受命之君,隋氏当为叛国。
蜀先主以宗室之胄,据有全蜀,为魏所灭,遂黜其帝。
吴孙权以三州之众,传及四世,为晋所得,竟斥其名。
以义则萧察未及汉中,以地则霸先岂偕孙氏?
东魏之立,不异于圣公盆子
北齐之僭,有同乎刘聪石勒
后梁东魏,有国之后,可正以王名;
陈氏、北齐,窃号之臣,宜斥为叛寇。
或曰:「子以魏平江陵,始为正统,则道武而下,亦不可以称帝列纪邪?
北齐、后周,俱承魏禅,岂独帝周而虏齐耶」?
予曰:不然。
魏武、晋宣未享于皇极,陈寿干宝各标其帝号。
彼为得理,此复何嫌?
况魏氏孝文已来,文物大盛,三分天下有其二,至于末世,竟平江表。
在昔秦为列国,太史公尚为立纪者,盖以其后世能成帝业也。
此则恭帝而上,不犹愈于庄、襄前耶?
但统而言之,平定南土,方为正统,非谓道武而下不可称帝列纪也。
孝武避狄于秦,安定公披草莱,建宫室,重延魏祚,踰于二纪而受其禅,魏传其玺,齐为其虏,梁为其臣,隋承其运,非帝而何?
噫!
周之吴、楚,太伯鬻熊之后也,怙恃其众,僭号称王,仲尼修《春秋》而夷狄之。
圣人之旨,垂戒于方来,所以乱臣贼子惧也。
惜哉,唐太宗世修五代史,盖执笔史官多齐、陈之人,或其勋列之后,是以各夸本国,并列正史,失之一时,误及千古,至使乱臣贼子谓方面可据,位号可窃,为下莫得而诛,后世莫得而贬,不其惑哉!
不其惑哉!
五代纪元序治平三年正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八
有唐之衰,五代起于藩镇。
梁祖始以奸雄窥窃神器,虽天下畏其强盛,而弑逆之祸在于闺门。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于梁氏备之矣,欲永其世,不亦难哉!
夫乱臣贼子,人人弃之。
乘其所共弃,而动之以言,故末帝得以诛友圭而代之。
唐德深厚,人心未忘,此后唐之所以兴也。
武皇征伐屏翰之功,初与梁祖相后先,而梁祖终于取天下,武皇终于藩国;
千载而后,梁祖首篡窃之罪,武皇保忠义之名,善恶之致,何其殊如是邪!
庄宗克成父志,勇于征讨,平定梁氏,中兴唐祀,议者称之。
至于溺惑声伎,吝啬赏赉,此其所以亡也。
所谓暴威武者或困于酒色之娱,屯其膏,小正吉,大正凶,庄宗有之矣。
庄宗明宗闵帝废帝四世三族,姓异号同,同尊唐室,致有唐庙貌,虽石晋之代,亦宗祀之而不敢废,乃武皇庄宗之力也。
晋高祖利建大号,以君父事契丹
少主嗣位,欲正名分,召徕寇戎,腥腥中夏,人主后妃,蒙尘异域,皆高祖之罪也。
汉高祖有赴难之迹,惜哉不克成其功。
当中原无主之际,徇舆议而即位,不尤愈于僭窃者乎?
隐帝不能驾驭英豪,潜行诛戮,倾覆宗社,诚自取之尔。
周高祖世宗可谓英武也,已而其享国不永,恭帝冲幼,讴歌不归。
斯盖历数在乎真主,非人谋之所及也。
五十三年之间,生灵困于涂炭,王道衰而不振,史氏荡而无法,秉笔之士,为之叹息。
呜呼!
十三主有君天下之势,而无君天下之道
君无其道,则赏罚有所不明;
君有其势,故纪元之法以托之也。
或曰编年系事,必具四时。
在纪元则梁祖不书庄宗不书春夏秋冬者,何为也?
曰唐历未终,不可以与梁也;
梁历未终,不可以与后唐也。
不与之,所以正正统也。
正统不正,何以正天下哉!
治平三年春正月序。
魏十四主东魏一主拓跋圭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称帝,什翼犍之孙也,在位十二年,被弑。明元,十四年。太武,二十九年,被弑。文成,十三年。献文六年。传位于子孝文,二十八年。宣武,十四年。孝明,十三年,被弑。孝庄,二年,被弑。节闵,一年,被弑。孝武,一年,被弑。东魏孝静,十七年,被废。西魏文帝,十八年。子钦,三年,被废。恭帝,二年,丙子禅于周。共一百五十九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曷韵
拓跋圭之先世居朔野,自晋悯建兴三年诏进猗卢爵为代王,开国所自始也。及孝武之世,秦苻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之北,其孙圭依母走依贺纳,不数年而即位。乘慕容之衰,南取并州,东举幽、冀,称魏,僭号,遂命朝野束发加帽,分尚书诸曹,置五经博士,命郡县大索书籍。虽戎狄,而进乎中国,岂飞鸮食桑椹而音始改,习渐使然;抑厉人取夜火而视所生中情自逼邪?明元绍绪,寇盗群起,乃能歼渠散胁以安内,筑塞修边以攘外,其规模益远矣。太武继之,摧赫连,取统万,枭蒲洪,开关中,吞辽羯,臣燕冯,虏沮渠,并河右,高车稽颡,蠕蠕匿形。奈何哉雄心不已,思造瓜步饮江湖以疗渴,竟至六州皆赤地而无馀。宋之遭掠不可胜,魏之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宗爱逞逆,吾犹恨佛狸之不死于卯而死于辰也。所幸文武镇静,中外复宁。献文清刚,付托有子。及孝文亲政,乐善好贤,情如饥渴。移风易俗,雅慕中原。禁胡服而断北语,定族姓而改元氏。亲祠孔子,广立四门。自左衽以来,文治之盛未有至于斯者,可以为文矣!惜乎宣武弗负,孝明幼冲,胡后宣淫,毒主开衅;于是尔朱荣兴晋阳之甲,挥鞭伊雒。母后幼主殒首河阴,公卿百官濡血马足。虽孝庄勇决,手刃贼臣,而轻兵叩宫,祸不旋踵。节闵幽酖于门下,孝武奔死于长安孝静立于高欢,为澄所殴,为洋所残。文帝立于宇文,至钦而废,至廓而禅。东西分裂,相继皆亡。虽天厌夷德,假手齐周,以授命隋、唐;然而传主十四,历年百六,风声文物,斑斑可考。以视、齐、梁、陈朝倾暮夺,未能望其肩背也。予读《北史》而重慨夫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信夫。
胡人左辫安能脱,羊质豺心空苟活。
魏圭束帽始吞华,分曹置学何超越。
明元平盗复防边,大武雄材谁敢越。
兖豫幽雍入并包,自淮逾汉供彼捋。
佛狸未应卯年谣,春燕无家总林末。
天道何曾遂果无,槊贯婴儿还自剟。
弘相继北南休,孝文出类文风豁。
迁乔出谷岂徒然,以夏更夷如洗抹。
文治终难久属夷,夷运百年应易拨。
宣武閒居失搆堂,孝明冲子漫嗟咄。
杨白花已河阴沉,尔朱荣雒阳喝。
庄闵逾年禄永终,东西自此名分割。
东雒长柯寄六浑,西安大柄繇黑獭
堪怜孝武长安,辞汤得火徒蹩躠。
东静及身遇高洋,西文再传终拓跋。
吁嗟元魏洵狄豪,百五十龄天乃夺。
君看齐周二纪馀,接瞬中原归我挞(拓跋氏自晋悯帝诏进猗卢爵代王,及符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北,其孙圭安帝戊戌僭号,为太祖道武帝清河王绍弑之。子齐王嗣,为太宗明元帝。子焘立,为世祖太武帝中常侍宗爱弑之。太子晃先一岁卒,孙浚立,为高宗文成帝子弘立,为显祖献文帝。传子宏,称太上皇帝。又五年太后弑之,宏改姓元氏,为高祖孝文帝子恪立,为世祖宣武帝。子诩立,为肃宗孝明帝胡太后弑之,立临洮王世子钊。尔朱荣杀后及钊,立献文长乐王子攸,为敬宗孝庄帝尔朱兆弑之,立长广王晔,一年,尔朱世隆废之。立广平王恭,为节闵帝。高欢灭尔朱,并酖节闵,立孝庄孙平阳王脩,为孝武帝。奔长安,就宇文泰,为所酖。欢立孝文清河世子善见,为孝静帝号东魏己巳高洋弑之。孝文南阳王宝炬,为文帝子钦立,废之,立文帝第四子廓,为恭帝。丙子,禅于周宇文护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