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表理淮南王允 西晋 · 齐王囧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遭天凶运,奄至陨殁。逆党遘恶,并害三子。冤魂酷毒,莫不悲酸。洎兴义兵,淮南国人自相率领,众过万人,人怀忼忾,悯国统灭绝,发言流涕。臣辄以息超继允后,以慰存亡(《晋书·武十三王淮南王允传》)。
阳给事诔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全宋文卷二、文选卷五十七
惟永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宋故宁远司马、濮阳太守彭城阳君卒。呜呼哀哉!瓒少禀志节,资性忠果,奉上以诚,率下有方。朝嘉其能,故授以边事。永初之末,佐守滑台。值国祸荐臻,王略中否。獯虏閒衅,𠠒剥司衮;幽并骑弩,屯逼巩洛。列营缘戍,相望屠溃。瓒奋其猛锐,志不违难,立乎将卒之閒,以缉华裔之众。罢困相保,坚守四旬,上下力屈,受陷勍寇。士师奔扰,弃军争免。而瓒誓命沈城,佻身飞镞,兵尽器竭,毙于旗下。非夫贞壮之气,勇烈之志,岂能临敌引义,以死徇节者哉!景平之元,朝廷闻而伤之,有诏曰:「故宁远司马、濮阳太守阳瓒,滑台之逼,厉诚固守,投命徇节,在危无挠,古之烈士,无以加之。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追宠既彰,人知慕节,河汴之閒,有义风矣。逮元嘉廓祚,圣神纪物,光昭茂绪,旌录旧勋,苟有概于贞孝者,实事感于仁明。末臣蒙固,侧闻至训,敢询诸前典,而为之诔。其辞曰:
贞不常佑,义有必甄。处父勤君,怨在登贤。苫夷致果,题子行閒。忠壮之烈,宜自尔先。旧勋虽废,邑氏遂传。惟邑及氏,自温徂阳。狐续既降,晋族弗昌。之子之生,立绩宋皇。拳猛沈毅,温敏肃良。如彼竹,负雪怀霜。如彼騑驷,配服骖衡。边兵丧律,王略未恢。函陕堙阻,瀍洛蒿莱。朔马东骛,胡风南埃。路无归轊,野有委骸。帝图斯艰,简兵授才。寔命阳子,佐师危台。憬彼危台,在滑之坰。周卫是交,郑翟是争。昔惟华国,今实边亭。凭巘结关,负河萦城。金柝夜击,和门昼扃。料敌厌难,时惟阳生。凉冬气劲,塞外草衰。逖矣獯虏,乘障犯威。鸣骥横厉,霜镝高翚。轶我河县,俘我洛畿。攒锋成林,投鞍为围。翳翳穷垒,嗷嗷群悲。师老变形,地孤援阔。卒无半菽,马实钳𥞊。守未焚冲,攻已濡褐。烈烈阳子,在困弥达。勉慰痍伤,拊巡饥渴。力虽可穷,气不可夺。义立边疆,身终锋栝。呜呼哀哉!贲父殒节,鲁人是志。汧督效贞,晋策攸记。皇上嘉悼,思存宠异。于以赠之,言登给事。疏爵纪庸,恤孤表嗣。嗟尔义士,没有馀喜。呜呼哀哉!
报南郡王义宣书 南朝宋 · 王玄谟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九
频奉二诲,伏对战骇。先在彭泗,闻诸将皆云必有今日之事,以鄙意量,谓无此理。去年九月,故遣参军先僧瑗修书表心,并密陈入相之计,欲使周旦之美,复见于今。岂意理数推,果至于此。昔因幸会,蒙国士之顾,思报厚德,甘起泉壤,岂谓一旦事与愿违。公崇长奸回,自放西服,信邪细之说,忘大节之重,溺流狡之志,灭君亲之恩,狎玩极宠,越希非觊,祖宗世祀,自图颠覆,瞑目行事,未有如斯之甚者也,乃复枉覃书檄,远示见招。此则丹心微款,未亮于高鉴,赤诚幽志,虚感于平日,环念周回,始悟知己之为难也。公但念提职在昔,不思善教有本,徒见徐鲁去就,未知仗义有人,岂不惜哉!有臣则欲其忠,诱人而导诸逆,君子忠恕,其如是乎?苟不忠恕,则择木之翰,有所不集矣。夫挑妾者爱其易,求妻则敬其难。若承命如响,将焉用之。原毂存舆,无礼必及,窃恐荆郢之士,已当潜贰其怀,非皇都陋臣,秉义不徙。公虽心迷迹往,犹愿勉建良图。柳抚军忠壮慷慨,亮诚有素,新亭之勋,莫与为等,而妄信奸虚,坐相贬谤,不亦惑哉。
幸承人乏,夙诫前驱,精甲已次近路,镇军骆驿继发。太傅、骠骑嗣董元戎,乘舆亲御六师,威灵遐振。人百其气,慕义如林,舟骑云回,赫奕千里,辄属鞬秉锐,与执事周旋,授命当仁,理无所让。夫君道既尽,民礼亦绝,执笔裁答,感慨交怀(《宋书·南郡王义宣传》,时讨义宣,遣豫州刺史王玄谟舟师顿梁山,洲内东西两岸,为却月城,营栅甚固,义宣屡与玄谟书要令降,玄谟书报。)。
荐袭颖表 南朝宋 · 陆徽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二
臣闻运缠明夷,则艰贞之节显;时属栋挠,则独立之操彰。昔之元兴,皇纲弛紊,谯纵乘衅,肆虐巴庸,害杀前益州刺史毛璩,窃据蜀士,涪、岷士庶,怵迫受职。璩故吏龚颖,独秉身贞白,抗志不挠,殡送旧君,哀敬尽礼,全操九载,不染伪朝。纵虽残凶,犹重义概,遂延以旌命,劫以兵威,颖忠诚奋发,辞色方壮,虽桎梏在身,践危愈信其节,白刃临颈,见死不更其守。若王蠋之抗辞燕军,同周苛之肆詈楚王,方之于颖,蔑以加焉。诚当今之忠壮,振古之遗烈。而名未登于王府,爵犹齿于乡曹。斯实边氓远士,所为于邑。臣过叨恩私,宣风万里,志存砥竭,有怀必闻,故率愚悫,举其所知。追惧纰妄,伏增悚慄(《宋书·龚颖传》,元嘉二十四年,刺史陆徽上表。)。
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 唐 · 张说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仁惠。字某。河南洛阳人也。昔帝轩命子。爰宅幽都。天神降祚。遂荒北岳。其后日月运行。云雷经始。坛场邺洛。据天地之图。带砺山河。建王侯之国。公即魏昭成皇帝之十代孙。中书令濮阳王顺之曾孙也。大父雄。魏濮阳王。后改封武陵王。昆吾伯嗣。越在濮阳之墟。琅琊王子。别封武陵之郡。宇文朝降为武陵公太府卿秦州总管。微子去国。不替旧章。薛侯来朝。于焉降等。父冑。隋濠豫二州刺史右卫大将军。袭封武陵公。翼亮隋室。宏济王基。有佐命之元勋。承异朝之延赏。文武藉甚。贻燕深长。公受金行之正性。承冠代之隆烈。幼见岐嶷。夙闻声器。灵台云秀。绳墨之宰无施。雅韵天成。金石之师何力。属隋纲弛紊。神弃不歆。卿族衣冠。日失其序。独寐寤宿。永怀盘涧之人。藏器待时。未射高墉之隼。唐祖龙飞天宇。鹤版岩林。授公右千牛录事。黉闬之恩旧也。高皇邑子。既与卢绾同衣。光武学徒。则有严陵共宿。久之。以公事免为巂州法曹。又历循州河源滑州灵昌二县令。克已为政。蛮貊化忠信之言。直道与人。仕巳无喜愠之色。永徽在历。硕真搆难。偫凶既剪。江界萧条。帝念疲氓。畴兹俾乂。乃授公睦州雉山县令。乘驲而往。下车作则。江逋海盗。革面来威。然后网鸠人。峻策羁吏。闲田尽辟。鳏寡委犬彘之馀。绝涧无游。豪猾屏蚕渔之气。我有礼乐。达于山川鬼神。物应休祯。孚于鸟兽草木。朝廷异之。拜朝散大夫。行隆州阆中令。未至。改授雍州渭南令。观人设教。异邑同风。迁隆州司马。寻加朝散大夫。守凉州都督府长史。分乘两蕃。人康颂作。化澄巴濮。无侵橘柚之园。教溢河湟。不饮蒲萄之酒。离歌就●(89D6)。岁梦临辰。命踬修途。荣惭厚德。总章二年。终于官舍。春秋七十有三。夫人安定梁氏。文伯之妻。君子以为知礼。孟轲之母。良史称其能贤。齐德茂于昭涂。合祔期于幽隧。有子怀贞。斧藻诗礼。佩践义方。承家有馥。芝兰如也。历官右司员外郎太子舍人。而罹事徙居。复归旧土。履霜露于三纪。无改素冠之行。违桑梓于十载。还守青门之田。勤孝在乎追远。丰感思乎备物。武陵公之茔域。今顺陵柏城之内也。山园有禁。奉瞻靡及。粤以圣历二年岁次月朔。别卜宅于咸阳县肺浮原合葬焉。公孝友纯深。风标峻起。门无杂客。家有严君。而佐郡为邦。宏风迈德。执法不挠。去邪勿疑。仲由之政事。叔向之遗直。岂称论之典有阙。范则之容将坠。仰惟代姻。恭承哀托。郭有道之故事。无愧蔡邕。赵文子之将游。永怀随会。寓词楹石。式题贤垄。其铭曰。
大哉乾元,我族资始。
有国伊魏,曰天之子。
皇羲姓风,帝姬氏水。
创业垂统,郁乎旧史。
崇德象贤,允也重轨。
贞涵玉性,润结璇源。
武公之子,平王之孙。
川流长直,光气熊浑。
孝深柏颡,义重荆璠。
白圭比节,黄金敌言。
行实刚简,游无谄黩。
学妙神教,书能鬼哭。
避彼屯运,盘桓空谷。
四海有王,一旦明目。
佩此芳草,迁于乔木。
亦既从政,淑问克宣。
秉心如水,临事如弦。
历宰四邑,高芬属天。
元僚两郡,汪化流泉。
江河秦蜀,嘉声在焉。
三光西没,百川东度。
天道运回,人随代故。
倏忽三纪,悲凉千露。
帝葬桥山,傍壖祖墓。
天断旧域,地开新路。
路即咸阳,阡惟京兆。
坤气云矗,长冈龙抱。
竁掩铜人,茔留石鸟。
尘歇径灭,山飞海少。
篆刻扬名,亭亭华表。
唐故湖州长城县令赠户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孚。字某。古太岳允也。今博陵人也。唐虞之际。因生为姜姓。暨周封齐。分类曰崔氏。长源远派。大族清门。圭组贤俊。准绳济美。斯崔氏所以绵千祀而甲百族也。隋散骑常侍讳洽。公六代祖也。唐冀州武强令讳绍。曾祖也。监察御史讳预。王父也。常州江阴令育。皇考也。公幼以门荫子补太庙斋郎。初调授汝州叶县尉。再调改宋州单父尉。时天宝末。盗起燕蓟。毒流梁宋。屠城杀吏。如火燎原。单父之民。将坠涂炭。公感激奋发。仗顺兴兵。挫败贼徒。保全乡县。拳勇之徒。归之如云。方欲糺合貔虎。驱诛蛇豕。京观偫盗。金汤一方。本道节度使奇之。将议上闻。会有同事者争功。阴相倾夺。公超然脱屣。遂以族行。东游江淮。安时俟命。属吴王出閤领镇。求才抚人。常闻公名。试以吏事。遂表请为宋城尉。事举。移假连水令。赏绯鱼袋。县政修。转常州录事参军。糺察课赋。浙东采访使闻之。奏授越州馀姚令。吏畏人悦。岁未满。浙西采访使知之。奏改湖州长城令。长城之理。又加于前二邑焉。政成秩满。解印罢去。优游自得。独善其身。兴元元年。疾殁于宋。太和五年。迁葬于洛。享年若干。诏赠尚书户部侍郎。夫人陇西李氏。追封岐国夫人。皆从子贵也。公为人仪表魁梧。气概倜傥。负不羁之才。慕非常之功。始发轫于单父。志立而功不就。终税驾于长城。道行而位不达。善庆所积。实生司空。司空讳宏礼。公之幼子也。以学发身。以文饰吏。以干蛊克家。以忠壮许国。典十郡。领二镇。再东土。追命上公。虽天与之才。国与之位。亦由公义方之训。辅而成焉。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镃錤富贵。焯耀邦家。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呜呼崔公。何不足之有。按国典。官五品以上。墓庙得立碑。又案丧葬令。凡诸赠官。得同正官之制。其孙彦防彦佐等。奉父命述祖德。揭石于墓。勒铭于碑。铭曰。
天无全功,贤无全福。
既享天爵,难兼世禄。
矫矫崔公,道积厥躬。
大志长略,卷于怀中。
黄绶遏寇,思奋奇功。
铜印字人,躬行古风。
才高位下,步阔涂穷。
竟戢羽翮,不展心胸。
天道有知,善积庆钟。
昭哉报施,其在司空。
论请不用奸臣表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六
臣某言。臣闻主圣臣忠。圣主既明。臣辄献至忠之诚。上明国之典。下去邪之疑。伏望陛下纳臣之谏。则海隅苍生。兵屯咸偃。无大臣之谏。则国必败。有大臣之谏。则国必安。非(疑)元稹之愆。其事有实。亦不虚矣。矫诈乱邪。实元稹之过。朝廷俱恶。卿士同冤。裴度论议之谋。陛下已令奖度之勋。不允所请。理已为乖。今陛下含忍。不为窜逐。处之台司。同议国典。天下人心。无不惶战。何执元稹之言。居度散司之职。且同议裴度今功业今代一人。卿侯士庶。无不同惜。今天下钦度者多。奉稹者少。陛下不念其功。何忍信其奸臣之论。况裴度有平蔡之功。元稹有嚣轩之过。东都留守。诚即清閒。人劳之功。不合居于散地。伏望陛下圣恩照明。并无矫言。伏乞追裴度。别议宠荣。臣素与元稹至交。不欲发明。伏以大臣沈屈。不利于国。方断往日之交。以存国章之政。臣等职当谏列。不敢不奏。谨奉表以闻。无任兢迫战切之极。瞻望回恩。天下同庆(谨案文苑英华注云元白交分始终不替方元倾裴白不应有此论列集固无之光谓君直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古有行之者则此奏亦不为过但白非其人也与元稹二表俱非是当以唐书为正)。
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九、《文编》卷二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古今之正义也。然尧废丹朱用舜而天下安,帝乙废微子立纣而商以亡。古之人盖有不得已而行之者矣。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子非朱、纣,而废天下之正义,君子不忍也。子如朱、纣,而守天下之正义,君子不为也。汉高帝始谓惠帝仁弱,欲废之而立如意,既而知人心之在太子也,则寝废立之议,而用平、勃。平、勃皆贤而权任均,故惠帝虽没,产、禄虽横,而援立文帝,汉室不病也。武帝既老,知燕王旦、广陵王胥之不可用也,废之而立少子,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以后事。当是时,昭帝之贤否未可知,而四人枉直相半也。幸而昭帝明哲,霍光忠良,桀、羊虽欲为乱而不遂。其后复废昌邑,立宣帝,而朝廷晏然无事。盖人君不幸而立幼主,当如二帝属任贤臣,乃免于乱。此必然之势也。魏明帝疾笃而无子,弃远宗子而立齐王,始欲辅以曹宇、曹肇,而倖臣刘放、孙资不便宇、肇之正,劝帝易以司马仲达、曹爽。齐王既非天下之望,而爽又以庸才与仲达奸雄为对,数年之间,遂成篡弑之祸。晋武帝亲见此败矣,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悯怀之小慧,以为可以消未然之忧。独有一汝南王亮而不早用,举社稷之重而付之杨骏,至于一败涂地,无足怪也。帝之出齐王也,王浑言于帝曰:「攸之于晋,有姬旦之亲,若预闻朝政,则腹心不贰之臣也。国家之事,若用后妃外亲,则有吕氏、王氏之虞;付之同姓至亲,又有吴楚七国之虑。事任轻重所在,未有不为害者也。惟当任正道,求忠良,不可事事曲设疑防、虑方来之患也。若以智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亦安能自保乎?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国家之深患也」。浑之言,天下之至言也。帝不能用,而用王佑之计,使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然晋室之乱,实成于八王。吾尝筹之:如攸之亲贤,夺嫡之祸非其志也。不幸至此,天下所宗,宗社之计犹有赖也。如佑之计,使子弟据兵以捍外患,如梁孝王之禦吴楚尚可。若变从中起,而使人人握兵以救内难,此与何进、袁绍召丁原、董卓以除宦官何异?古人有言:「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如武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
咏史(下) 其四 司马宣王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伦杀淮南炎杀攸,天将造化马为牛。
古来逆种并奸息,不问贤愚统是愁(自注:武帝本英主,于齐王复相友爱,至不容斥死。淮南王允为宿卫将士所畏服,讨赵王伦垂克矣,邂逅为伏胤所杀。天之于晋可见矣。积善馀庆,积不善馀殃,此古人所以必欲以义得天下而后敢居也。攸不死,晋可安;允成功,晋不乱。而天不佑之,盖积不善之报,当然也。《洪范》曰子孙其逢吉,逢吉积善得天。子孙事皆邂逅于吉也,不然反是。)。
金谷园曲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
洛阳西北十里,北邙之阳,平畴麦陇间有村落焉。绕村数里,是名金谷园。考县志,园在金水,距此五十里,未知孰是。园之南曰西宫,上阳宫故址也。癸丑岁,袁世凯置营垒练军于此。庚申之秋,孚威上将军吴公,既靖安福之乱,移军洛阳,驻西宫,更辟金谷,筑台阅武,建壕垒坛场,植林木,于是帐捲山明,旗翻草暗,笙歌故墟,一变刁斗森严矣。明年,余乃入将军幕府,尝于仲春佳日,观兵金谷,辄凭吊于苍烟落日之中。幽岛一声,则林花微落,风笛三弄,则青山欲晚,追悼往昔,流连烟景,不能自已。将军尝从容语石崇故事,且曰:「崇诡,得盗财帛,且杀盗灭口致富,卒以声色杀其身。说者谓绿珠者盗后身,因果之理,岂无故哉?」余读《石崇传》,孙秀使收崇,崇叹曰:「奴辈利我财耳。」收者曰:「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崇无言。遂族诛之。嗟乎!高台爱妾,今也则多,前事之不臧,后人之师也。乃抚其盛衰之迹,取为今世之戒,长言咏之,且纪洛游焉。虞山杨圻叙。
洛阳自古说繁华,几度兴亡问落花。
游客独寻金谷路,牧童閒指石崇家。
香尘流水看不足,满眼山邱感华屋。
中散弹琴怨未终,华亭鹤唳哀相续(晋嵇康临刑,顾视日影,援琴而弹,调成叹曰:「广陵散绝矣。」长沙王乂事败,陆机临刑,叹曰:「华亭鹤唳,其得闻乎?」机与石崇皆死五王之乱者。)。
太康清宴万家春,一代豪华数季伦。
赌富无人轻戚里,闲居有赋笑安仁(崇传曰: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倾都帐饮朱轮聚,未央夜诏拜征虏。
错疑声色是风流,不爱林泉爱歌舞。
河阳别馆起笙歌,水榭云房列绮罗。
宝帐飘香珠落索,画屏却月玉嵯峨(崇小字齐奴,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涧。拜征虏将军,持节青徐诸军事,送者倾都,帐饮于此。)。
曾是嫦娥修月府,嫏嬛深锁春无主。
名园只合美人居,可怜粉黛皆尘土。
梁家少女美垂髫,金屋何人贮阿娇。
独有齐奴垂一顾,明珠三斛换纤腰(梁氏女绿珠,有殊色,善吹笛,崇聘之。其母索明珠三斛以难崇,崇即量珠予之,遂得绿珠。)。
绿珠生小心常捧,雅擅宫商自矜宠。
歌罢微怜皓齿寒,舞馀犹怯明珰重。
芳轮辗转玉骢轻,红泪啼妆别母行。
万炬迎来花月夜,香车拥入失天明(薛夜来,魏文帝美人,以香车迎入宫。夜来别父母,登车,泪滴唾壶中,平旦视之,皆作红色。)。
将军夜醉春眠美,好梦如云扶不起。
绿杨水暖弄妆迟,满院莺声催梳洗。
银屏珠箔护凉台,夜半春寒拥夜来。
玉笛一声清弄歇,沉香火底报花开。
鼎湖寂寞回龙驭,明年宫阙昏尘雾。
玉手薰香事早朝,三公七贵都非故。
新声初制郁轮袍,满坐公卿狗尾貂。
捧出紫云亲度曲,水精帘捲月轮高。
绝代佳人难再得,从此东都慕颜色。
黄金无计救全家,白骨如山殉倾国(自武帝崩,五王乱国。元康元年赵王伦、孙秀入洛阳,盗国柄,伦自为相国,秀为中书监,其党封侯无数,奴卒亦加爵。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语曰:「貂不足,狗尾续。」)。
中书新贵意轻狂,走索云鬟侍象床。
忽发狂言惊杜牧,已闻矫诏杀王章。
层台百尺开清宴,水佩风裳秋似练。
羯鼓声高酒半酣,门前缇骑收廷掾(是年秋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讨伦、秀,不克,死之。秀贪淫,使人求绿珠,崇时在金谷,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出姬妾数十人示之,使者曰:「奉命索录珠。」崇曰:「绿珠我所爱,不可得也。」秀怒,遂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绿珠坠楼下而死。秀因称崇及其甥欧阳建、潘岳奉淮南王为乱,遂皆族诛之。)。
将军回顾别蛾眉,黄犬东门信有之。
爱惜倾城输范蠡,烟波悔不载西施。
美人恸哭事至此,义不独生请先死。
君恩似海恨似山,妾貌如花命如纸。
鸺鹠骤叫早黄昏,舞袖零星碧血痕。
同向青陵台畔去,落花如梦葬春魂(宋舍人韩凭妻何氏美,康王欲之,宴青陵台,何氏阴腐其衣,投台下,左右持之不得,遂死,凭亦死。)。
北邙芳草年年绿,人间万事如转毂。
流水桃花值暮春,斜阳牛背山阳曲。
故墟井邑近清明,晋代衣冠邱陇平。
日落高原横万骑,阵图新筑伏波营(金谷园今为第三师校武场,吴上将军练兵于此。)。
玉垒春深旌旗静,游人到此伤烟景。
燕迷红树认空楼,蝶下平芜寻废井(《一统志》:河阳有绿珠井。)。
华林柳色敞辕门,胜日观兵芝盖翻。
画角一声归马晚,千营烟月带孤村。
归来煮酒丛台下,不赋阿房赋马射。
灯火梨花诗思清,潇潇幕府青山夜。
肠断花飞寒食天,春愁哀怨宝筝弦。
莫弹金谷园中事,楼外千山啼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