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偕澄野啬生宿高旻寺次日鉴公同游金焦遇赵伟堂县博及巨超诸僧作诗会又同往甘露寺丙辰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八
出游无胜地,不如闭门坐。
胜地无良朋,不如掉头过。
今日何日乐事并,高僧名士同江行。
金焦相距不五里,烟雨空濛一帆驶。
正逢诗社建鼓旗,同叩禅关脱巾履。
人皆林下閒神仙,地是江南好山水。
快哉人地两清绝,意本不图缘偶结。
明朝竹林招隐寺,乘兴更拟寻曲折。
人生得意勿太贪,且留不尽待再探。
巨超上人足踏万峰卷子 其二 清 · 洪亮吉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山椒避暑集
佛国鸠罗什仙都梅子真
欲寻方外友,喜得个中人。
论已参禅悦,庵仍借隐沦。
百篇心赏在,幽谷乍生春。
巨超栖霞僧慧超过访喜赋 清 · 洪亮吉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山椒避暑集
一僧江北去,复挈一僧来。
把卷忆前度,论诗日几回。
病依筇作命,瘦与鹤同胎。
夜久生衣薄,相迟般若台
巨超上人足踏万峰卷子 其一 清 · 洪亮吉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山椒避暑集
天下佳山水,南条与北条。
我餐葱岭雪,目断海门潮。
是处皆飞锡,何峰合挂瓢。
言从赞公宿,相与话迢遥。
江口喜遇山僧巨超赋赠一首(时巨超将从焦山移主山阴县玉笥山方丈) 清 · 洪亮吉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蠡河伤逝集
欣逢一棹入江湾,与话春波浩渺间。
笑我转成僧退院(时余以性疏懒将辞扬州梅花讲席),羡君真有术移山。
何妨讲席频南北,更拟名区递往还。
为语若耶溪畔客,忘机何似白鸥闲。
巨超慧超即题二僧诗集 清 · 洪亮吉
 出处:山椒避暑集
巨公居江心,慧公住江浒,诗笔如龙复如虎。
句成宝气烛九霄,龙虎钵中头尽俯。
生平我喜七字诗,不可一世人尽知。
眼中无人缔方外,一任下士相嘲嗤。
君看建业东来水,日夜滔滔欲归海。
二僧笔力可截江,端坐已受潮头降,馀力更把焦山扛。
巨公欲云游,慧公欲高卧。
飞锡并从天外堕,他日莲台孰高坐。
余本焦山僧巨超同游九华巨超迟至山二日遂不相值巨超濒行丹徒顾文学鹤庆天台踏月图见寄因作长句题后以贻巨超即寄文学王秀才 清 · 洪亮吉
 出处:蠡河伤逝集
我前游九华,苦乏熟客陪。
有僧名道成(道成俗家江都今主九华飞来峰精舍),有峰号飞来。
登峰挈僧行,奇险始尽开。
犹迟过江僧,未及登天台
天台山高一千丈,却值秋中月将望。
山光正好客不来,一谷猿猱致惆怅。
我来早数时,君来逾二夕。
蒲帆何迟笋鞋疾,百里白云迷去辙。
数君住近桃花洲,见画忽欲生离愁。
君不见我今让尔出一头,逸兴竟与神仙俦。
天空月华露不收,任尔彻夜成清游。
巨超上人于焦公洞西北复辟一厓境极奇峭十二日邀余及同人避暑其下并乞命名余因以巨公名之复系以诗 清 · 洪亮吉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箬岭授经集
道人夜洗山,洗入北山腹。
玲珑逢一窍,贴若巨鼋伏。
梳爬及三日,宽已半间屋。
西来山势猛,至此始盘曲。
石石悉欲双,惟兹石成独。
安排青石磴,甫可展游目。
南瞻及京口,西正眺浮玉
郁郁卅里洲,云烟互重复。
凿山疏水绩,始事尤足录。
成功虽欲让,众论久已属。
剥苔题数字,庶配朗公谷
余以九月初旬至黄山浴朱砂泉及门青阳陈博士文学壤及塾昆仲后十日始至亦不相值博士等宿文殊院紫云庵二日始下山并迂道过访出游山诗相质复率作此篇跋后兼寄巨超 清 · 洪亮吉
 出处:蠡河伤逝集
半春约客游天台,芒鞋已返客始来。
半秋约客入黄海,可惜疲踪复难待。
山灵笑我屡失期,不待伴侣相扶携。
岂知事会适然耳,仅隔百里趋先岐。
山山秋爽山山月,尔乍入山余转出。
题糕说饼兴益豪,不负秋中两佳节。
狂来翻怨天半风,不递笑语来云中。
诸君清福亦谁及,各以月满升中峰。
一峰参天一拔地,盗得乾坤最清气。
环山宣歙十万家,下视泠泠垤中蚁。
九华既愧云水僧,黄海又复惭吟朋。
君不见天台天都让尔登,我转下历阶千层。
万峰中间一水澄,宝气上烛光如灯。
三宵七浴尔可能,痼疾若失神明增。
静中道气时郁烝,他日或者能飞升。
二十四日小窗独坐闻慧超巨超莲艇三上人已扺西郭即欲过访喜赋 清 · 洪亮吉
 押药韵 出处:蠡河伤逝集
簿寒开南窗,默坐苦不乐。
忽闻三上人,远到慰离索。
閒云西北至,并落天际鹤。
呼童扫三径,先把长帚缚。
溪边梅树古,细验开与落。
山人庭宇窄,略复具疏凿。
更生新作斋,卷施昔名阁。
沿阶摊坐具,相与话寥廓。
未知江上艇,能得几时泊。
萧然忘世味,蔬止办藜藿。
饮罢访定僧(谓天宁寺了月方丈),连翩出东郭。
叶誉虎将以焦山诗僧借庵藏石画卷还定慧寺属余作诗光绪十九年癸巳江建霞京卿曾购此卷还焦山,今又佚出矣。)丙子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霰韵
节庵继阮规书藏(谓仪徵相国梁节庵廉访。)遐庵踵江建霞京卿。)收石卷。
焦岩檀越两番禺,以卷还山我亲见。
借庵昔以禅喻诗,我读其诗类冰霰。
谁知好诗兼爱石,远与米颠同所恋。
遐庵劬书邃禅理,见画何殊窥石面。
画存遑问石有无,一切世间均露电。
还石山房我未至,还卷终须閟禅院。
好凭画本待真龙,匹似新巢归旧燕。
吾祖曾还石淙带,手付借庵同纪甗道光九年己丑先退庵公官江苏时,赎丹徒杨文襄公玉带,仍还焦山,付诗僧借庵守之。程序伯为绘焦山还带图,自为之记。)
祗今过客恣传观,谁识杨梁邦彦
君今还卷世更衰,伧父横行文字贱。
诗僧掌故待支撑,期与鹤铭同不变。
月夜逢僧巨超 清 · 赵绍祖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一片长江月,清光第几湾。
敲诗逢贾岛,饶舌识寒山。
树影凌波乱,云心出岫间。
澜翻潮偈合,风冷不知还。
巨超不波亭望月之作 清 · 赵绍祖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夜月不波亭,空濛涵太清。
水光连树影,云际走江声。
寺抱双峰迥,舟看一火横。
赵州茶罢后,偏欲以诗鸣。
辛未岁腊八前一日焦山大雪信宿而返山僧借庵索诗用苏子瞻放舟焦山韵走笔付之 清 · 孙星衍
 押覃韵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上
一邱一壑目所眈,何况名胜誇东南。
兹山屡过不一到,望若海上神山三。
穷冬病体幸无恙,裹裘瑟缩如僵蚕。
凿山疑贼灵运惧,有田不归子美惭。
江天万里动寒色,蛟龙百丈蟠深潭。
登山拾给焦洞近,枕流高卧神魂酣。
涛声激石壮心骨,松风入户侵笑谈。
夜来飞雪照岩谷,琼瑶装饰金仙龛。
佳辰腊八适相值,齑粥味胜膏梁甘。
桑阴三宿恐增恋,中泠一酌原非贪。
长歌趁韵才力薄,济胜有具衰年堪。
诗僧高绝况同志,明春再访山中庵。
及门陈云伯文述江都令尹邀游焦山作诗即和云伯韵时同游者王柳村僧借庵令尹之子裴之柳村之子屋余弟亨壬午 清 · 阮元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十一
得暇访双鼎,云帆一片横(余壬戌秋送汉鼎至焦山诗云他时得暇或相访云帆一片横金焦)
好山成旧约,胜侣会高情。
僧老诗仍健,江深暑亦清。
何当邀外史,选石共题名。
九月廿一日舟至瓜步康山主人江表叔文(鸿)送余至江上乃同为金焦之游是日秋雾晓敛澄江无浪遂登金山步玉带桥水月庵观坡公玉带时风从东南来三折帆至焦山丹徒县万君(承纪)亦拿舟登山偏游林径过危栈观陆务观题名历松寥阁海云堂诸精舍观周南仲鼎瘗鹤铭残字及余所置定陶鼎山僧巨超借庵工诗以新诗一卷相示过午登舟北固诸山苍然屏立高帆纵横上下无际两岸秋芦作花数十里明若积雪风力催舟飒然巳至京口矣为赋二律简康山主人兼寄借庵万令尹 其一 癸亥 清 · 阮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六
扬州箫管卧听回,瓜步红船雾里催。
渡口有人共帆楫,江心何地起楼台。
桥痕挂水夜潮落,塔影横空秋日开。
解识坡公留带意,百年能得几回来。
九月廿一日舟至瓜步康山主人江表叔文(鸿)送余至江上乃同为金焦之游是日秋雾晓敛澄江无浪遂登金山步玉带桥水月庵观坡公玉带时风从东南来三折帆至焦山丹徒县万君(承纪)亦拿舟登山偏游林径过危栈观陆务观题名历松寥阁海云堂诸精舍观周南仲鼎瘗鹤铭残字及余所置定陶鼎山僧巨超借庵工诗以新诗一卷相示过午登舟北固诸山苍然屏立高帆纵横上下无际两岸秋芦作花数十里明若积雪风力催舟飒然巳至京口矣为赋二律简康山主人兼寄借庵万令尹 其二 癸亥 清 · 阮元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六
布帆收向午潮中,松阁云堂曲栈通。
终古碧螺浮海气,满山黄叶受江风。
巳看宝意生双鼎,更喜诗情属巨公。
手把一编归北固,芦花如雪夕阳红。
王柳村处士丁柏川观察(淮)方静也茂才(士倓)山僧借庵同立焦山书藏诗以纪事甲戌 清 · 阮元
 押宥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十
书赖名山藏,山向古书觏。
禹贡逮尔雅,桑钦传授
岳镇若非书,其名久舛谬。
我昔立书藏,钱塘置灵鹫。
兹复来江南焦山藏新构。
焦山本谯山,人罕识其旧。
于诗见江淹,于典稽杜佑
楼倚椒山,正气充宇宙。
周汉二鼎间,常有海云覆。
鹤铭残字多,编列签厨富。
万卷压江涛,千函寄烟岫。
付与诗僧收,何异长恩守。
况是仁者静,山寿书亦寿。
千载传其人,更有史迁副。
金山杂诗 其五 清 · 祖观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满堂龙象足师资,世外论交喜可知。
最忆焦山借庵老,荒年忍饿坐谈诗。
诗僧借庵 清 · 梁章钜
对联 押灰韵 出处:楹联丛话
山中鹤寿不知纪;世上诗声早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