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黄直卿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六
《丧服》篇(所说析出经传,破碎重复,不相连属,不可行也。)
此篇已略修定,似有条理。
且其间有「见上条」、「见本条」之类,尚涉重复。
然去之又似太疏略,可更裁之(或于本条下依重出例注之,而逐条之下却皆削去,亦自简便。)
后有通例一条甚好,恐更有可入者当补之。
《丧服义》。
此篇都未编,可更考之。
恐当以《三年问》一篇为首,盖其言所以制服行丧出于人情之实,最为明切,又包三年期功以下皆尽。
其后乃取诸篇中论丧轻重意义者附之(若此类不多,即不若依旧只附前篇作传记亦得。)
《士丧礼》上下。
两卷略定,更详之。
《士虞礼》。
当以士卒哭、祥、禫之礼附其后,而于篇目下注云:「祔、卒哭、祥、禫礼附」。
《丧大记》上下。
自天子达于庶人者,居丧之礼也。
若其送死之节、礼文制数,则贵贱之等固不同矣。
今以天子、诸侯、大夫之礼附于士礼之篇,殊不相入,自合采集,别为一篇。
但以世俗拘忌,不敢别立篇名,故欲只因《丧大记》篇包举王侯士庶之礼,而放士礼次第分其章段。
凡言礼之法而似经者,则依经例杂法,与此篇相表里。
凡记事实有议论者,则依记例,似稍明白。
但恐其间尚有脱漏差舛,可更详之。
其《虞礼》以下尚阙,如「天子九月而卒哭」及「九虞」「七虞」等语,当别为下篇,依士礼次第编集,却于见编卒哭等礼篇内删出。
三传作主等说,亦当附入。
杜预邪说,前辈已有掊击之者,亦当载。
王侯、大夫制度,皆入此篇。
其《书》、《礼》、《论语》内说谅阴制度及《左传》说天子诸侯丧事,亦皆依记例,随事附于章目之后。
谅阴及后、世子皆为三年之类,即附祥禫章后。
华元、乐举及仲几对宋公楄柎藉干语之属,即附棺椁窆葬等章。
恭王能知其过之类,即入诔谥章(如此类更推广求之,可附即附。)
但《顾命》、《康王之诰》,恐尤不可遗。
然又不可分,只于篇末附入,如何?
《奔丧》。
道丧附此篇之目下,依《虞礼》例。
并丧恐更有说,此所取似疏略,可更考之。
《居丧记》。
道丧附此篇之目下,依《虞礼》例。
《丧义》。
以《檀弓》「哀戚之至」一条为首(此条甚长,今注疏皆误分断了,今当合之。),其馀有通说丧礼或沿丧事,如「孔子早作」、「子张庶几」等语,皆合附入(别纸更有说。)
又剪下碎段一束,恐亦可附(邾娄复以矢、天生地藏、子羔之袭、丧不剥奠之类已削去,皆可入。)
以上共十篇。
重出例不须如来喻,但于初见处注尾著圈而注其下曰:「后某章某章放此(《丧服》篇说中亦有一例依此,可并详之。)」。
《士虞礼记》「既封」至「除之」,此一项不入例,可更详之。
上大夫之虞」,此条当入《大记》下篇。
《周礼》丧车更详之,若是上下通用,即入《丧服通例》经中;
若是王礼,即入《大记》初用车处。
凡已剪下重复碎段,恐有漏落或当载者,可更详之。
所寄数卷若前此旋次得之,即可子细看。
今并寄来,又值事冗目痛,只看得一两卷子细。
自「既夕」以后,多不及详。
可更加功,修此数卷也。
《卒哭》篇附《虞》后,以本记补经。
「始死三日而殡」止「遂卒哭(注)」。
「用刚日,曰哀荐成事(节注)」。
「将旦而附」止「辞一也(注末云:「『哀荐成事』一句,未知当附何处。」)」。
「飨辞」止「之飨(注。)」。
右卒哭。
记/「(云云。)明日,以其班祔」止「尚飨」。
右祔。
(云云。)○祔杖不上于堂。
「期而小祥,曰荐此常事」。
右小祥。
记/「(云云。)又期而大祥,曰荐此祥事」。
右大祥。
记/「(云云。)中月而禫」止「未配」。
右禫。
(云云。)/注中云「见某篇」(云云)者,更契勘今所定本,恐已删去,随事改正。
所论士庙之制,虽未能深考,然所论堂上前为三间,后为二间者,似有證据。
但假设尺寸大小,无以见其深广之实。
须稍展样,以四五尺以上为一架,方可分画许多地头,安顿许多物色。
而中间更容升降、坐立、拜起之处,净埽一片空地,以灰画定,而实周旋俯仰于其间,庶几见得通与不通,有端的之验耳。
若如此图,则堂基之上便分前段三间、后段四间及两边夹室之位矣,即不见得殿屋横栋从甚处断,两霤之分从甚处起,又不见厦屋两翼如何似今之门庑,又不见两夹堂外既无墉,亦合有柱与否(云有柱,则于经无文;云无柱,则两屋角悬空,无寄托处。)
又恐间架次第虽如所说,其殿屋分四霤处亦合如前来寄去之说,但移得洗更稍向东当檐滴水处耳。
夏屋亦须作次栋以覆两夹,但设搏风版于两夹之外次栋尽头,而设洗于其南,如此乃有门庑之状(先之说福州人所谓君臣门也。)
盖屋之前后皆为五间,而中三间为直栋,旁两间为两夹。
其上椽瓦或为东西霤之上流,或为次栋而设搏风于其外也。
若不如此,则殿屋直栋反短于夏屋之栋,等杀不应尔也。
古者降杀以两,恐士庙深广,当自天子制度三降而得之。
又于其间细分间架,乃见其实也。
适又思之,恐只是作三大间,旁两间之中为墙,以分房室。
两夹之界,略如赵子钦说,但「门庑」二字未合耳。
可更考之。
雁门李天生归陕名因笃富平人。) 其一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3卷十七
自昔别居庸,经秋且近冬。
天难逃气数,人不测蛇龙。
电劈银河石,霜流木塔钟。
此间无可语,为尔赋相逢木塔应州。)
雁门李天生归陕名因笃富平人。) 其二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3卷十七
之子西归好,余来赠一言。
诗文留雁塞,风雪渡龙门。
句注山藏斗,滹沱水见根。
天涯同伴少,回首欲消魂。
雁门李天生归陕名因笃富平人。) 其三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3卷十七
自经离乱后,凡事与心违。
君载妻孥累,吾逃姓字非。
渔樵从客变,松菊想人归。
太白山头雪,寒光照布衣。
雁门李天生归陕名因笃富平人。) 其四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3卷十七
多难非无故,浮名岂易居。
梁鸿妻举案伏胜女传书。
归里君能事,完家我不如。
恸人还自恸,立马便欷歔。
雁门李天生归陕名因笃富平人。) 其五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3卷十七
余将游大漠,汝乃去长安
华夏三边弃,冰雪六月寒。
许衡奸俎豆,优孟假衣冠。
如此奇风景,伤心闭目看。
雁门李天生归陕名因笃富平人。) 其六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3卷十七
贾祸缘昭代,移家为老亲。
不看根本地,何取乱离人。
去就悲元直,功名薄太真。
送君何所赠,明哲仿先民。
杂忆平生诗友十四绝句 其三 明末清初 · 曹溶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三
杯阑角韵雁门阴,廿载绸缪缟带心。
自捧天书将母后,斗杓高坐万山深李天生甫拜官即归养母诗为海内第一)
三月十二日有事于攒宫同李处士因笃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馀生犹拜谒,吾友复同来。
筋力愁初减,天颜伫一回。
岩云随驭下,寝仗夹车开。
未得长陪从,辞行涕泗哀。
大名保定子德已先一月西行赋寄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念尔西归日,嗟余望路岐。
殊方频邂逅,千里各差池。
木落燕台早,霜封华掌迟。
秦郊须置驿,莫后郑当时
李子德 其一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
及门初拜母,让齿忝为兄。
树引流泉细,山依出月明(居在月明山下)
相看仍慰藉,均不负平生。
李子德 其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积雨秋方涨,相迎到华阴
水惊龙斗驶,泥怯马蹄深。
尚阻东轩伫,多烦濑口寻。
白云清渭色,聊足比君心晋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文选任彦升有诗云赠郭桐庐溪口见候余既未至郭仍进村)
李子德 其三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拜跪烦儿女,追陪有弟昆(今弟迪笃)
云开王剪,风起魏公原。
侠气凌三辅,哀思叫九阍。
向来多感激,不觉倒清樽。
李子德 其四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拟卜南山宅,先寻北道邻。
关河愁欲遍,缟纻竟谁亲。
异国逢矜式(郭君传芳时为富平,同人待隐沦李处士颙
便思来岳顶,挥手谢风尘。
子德自燕中西归省我于汾州天宁寺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
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急难良朋节,扶危烈士情。
平居高独行,此去为同盟。
抚剑来燕市,扬鞭走易京。
黄埃随马涨,黑水系船横。
救宋裳初裹,囚梁狱未成。
盈庭多首鼠,中路复怔营
已涉平原里,遄驱历下城
云浮泉气活,日丽岳林明。
夜树蝉初引,晨巢鹊亟鸣。
喜犹存卞璞,幸不蹈秦坑
劳苦词难毕,悲欢事忽并。
橐饘勤问遗,寝息论评
发愤皆公正,姱修自幼清。
君贤关羽弟,我愧季心兄。
将伯呼朝士,同人召友生。
《诗》《书》仍烬溺,禹稷竟冠缨。
颇忆过从数,深嗟岁序更。
川岩句注险,池馆蓟邱平。
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
诗从歌伎采,辩使坐宾惊。
禄位杨雄小,囊钱赵壹轻。
与君俱好遁,于世本无争。
史论悲钩党,儒流薄近名。
材能尊选愞,仁义怵孤茕。
自得忘年老,聊存处困贞。
不才偏累友,有胆尚谈兵。
坎窞何当出,虞机讵可撄。
殷勤申别款,落莫感精诚。
禽海填应满,鳌山抃岂倾。
相期非早暮,渭钓与莘耕墨子公输般为楚设机械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里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后汉书邓骘传惶窘怔营史记伯夷传非公正不发愤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史记季布传布弟季心气盖关中为任侠长事袁丝弟畜灌夫籍福之属汉书杨雄传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杨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后汉书赵壹传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楚辞天问鳌戴山张衡思元赋鳌虽抃而不倾)
李子德二十四韵重光作噩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戴雪来青鸟,开云见素书。
故人心不忘,旅叟计何如。
上国尝环辙,浮家未卜居。
康成嗟耄矣,尼父念归与。
忽枉佳篇赠,能令积思摅。
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
记昔方倾盖,相逢便执袪。
自言安款段,何意辱干旟。
适楚怀陈轸,游燕吊望诸
讵惊新宠大,肯与旧交疏。
不磷诚师孔,知非已类蘧。
老当为圃日,业是下帷初。
达夜抽经笥,行春奉板舆。
诛茅成土室,辟地得新畬。
水跃穿冰鲤,山荣向日蔬。
已衰睌学问,将隐悔名誉。
客舍轻弹铗,王门曳裾
一身长瓠落,四海竟沦胥
契阔头双白,磋跎岁又除。
空山清浍曲,乔木绛郊馀。
不出风威灭,无营日景徐。
但看尧典续,莫畏禹阴虚。
地阔分津版,天长接草庐。
一从听七发,欲起命巾车
李处士因笃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押漾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三晋阸河山,登览苦不畅。
我欲西之秦,潜身睨霸王
一朝得李生,词坛出飞将。
撝呵斗极回,含吐黄河涨。
上论周汉初,规模迭开创。
以及文章家,流传各宗匠。
道术病分门,交游畏流宕。
朋党据国中,雌黄恣腾谤。
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
论事如造车,欲决南辕向。
观人如列鼎,欲神奸状。
稍存俞咈词,不害千喁唱。
君无曲学阿,我弗当仁让。
更读诗百篇,陡觉神采壮(游五台山诸作)
先我入深岩,嵚崟剖重嶂。
高披地络文,下挈竺乾藏。
大气橐山川,雄风被边障
泚笔作长歌,临岐为余贶。
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
惟此区区怀,颇亦师直谅。
窃闻关西士,自昔多风尚。
豁达贯古今,然诺坚足仗。
如君复几人,可惬平生望。
东还再见君,床头倒春酿。
刘处士大来(已下柔兆敦牂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刘君东鲁才,颇能䆒经传。
时方浑九流,发愤焚笔砚。
久客梁宋间,落落无所见。
弃家走关中,自结三秦彦。
便居公瑾宅,直上高堂宴(馆李子德家)
忆昨出门初,朔风洒冰霰
独身跨一驴,力比苍鹰健。
崎岖上太行,彳亍甘重趼。
一过信陵君陈君上年下士色无倦。
赠别宝刀装,宾僚陪祖饯。
麾楫渡蒲津,骏马如奔电。
上下五陵间,秦郊与周甸。
花残御宿苑麦秀含元𣪫。
常过韦杜家,早识面。
意气何翩翩,交游良可羡。
回首忆故人,久滞临淄县
黄尘污人衣,数举西风扇
山东不足居,苦为相知劝。
世路况悠悠,穷愁傥能遣。
聊裁一幅书,去托双飞燕晋韩延之刘裕书假令天长丧乱九流浑浊世说庾公在石头王公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污人)
重过代州李处士因笃陈君上年署中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雁门春草碧,且复过滹沱。
为念离群友,三年愁绪多。
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
却来赵国访廉颇,还到关中郭解
陈君心事望诸俦,吾友高才冠雍州
玉轴香浮铃阁晓,彩毫光照射堂秋。
人来楚客三闾后,赋似梁园游。
句注山边馀旧垒,五原关下临河水。
青冢哀笳出汉宫,白登奇计还天子。
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托后车
又逐天风归大海,好凭春水寄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