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保生帝(此诗收于徐宗干瀛州校士录》,又载连横台湾诗乘》、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清 · 许廷崙
 出处:此诗收于徐宗干《瀛州校士录》,又载连横《台湾诗乘》、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保生帝,不医国,当医民,功德在民宜为神。
喧腾五月龙舟开,海上王拜帝君来。
帝颜微笑送王归,五色香花夹路飞。
霓旌风马不得见,袂云汗雨(编者按:「袂云汗雨」,连横台湾诗乘》作「秋云寒雨」。)空霏霏。
归来倾箧坐叹息,斗储忽罄虚朝食。
巳抛绫锦劳歌喉,又典衣衫换旗色。
清时乐事人所为,浇风靡俗神不知。
神不知,降祥降殃天无私(施懿琳编校)
昭忠祠(此诗收于徐宗干瀛州校士录》,又载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清 · 许廷崙
 出处:此诗收于徐宗干《瀛州校士录》,又载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创作地点:昭忠祠
红墙一角夕阳斜,古木森森栖暮鸦。
行人动魄下马拜,断云坠落天之涯。
赤嵌城外涛飞(编者按:「飞」,连横台湾诗乘》作「翻」。)雪,风惨潮悲声悽(编者按:「悽」,连横台湾诗乘》作「欲」。)绝。
白水还如曩日心,碧山已变何年血。
在昔生祠祀功臣功臣不朽千万春。
庸庸那得共庙食,老死牖下犹灰尘。
奋袂一呼衽金革,尺寸皆能勒竹帛。
身没王事投汨罗,招魂欲唱灵均歌。
崇祠并建妥以侑,雕甍金碧瞻巍峨。
能使顽廉懦者立,教忠可以海不波。
呜乎,教忠可以海不波(编者按:连横台湾诗乘》无「呜乎,教忠可以海不波」此句。),棱棱(编者按:「棱棱」,连横台湾诗乘》作「棱棱」。)正气扶山河(施懿琳编校)
军中记事诗 其九十八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咄咄吟
籀文新印锦砂香,肘后高悬纽带长。
檄到何须惊咋舌,衙官都有枣心章。
按:军中除将军参赞由部颁发印信关防外,其馀自粮台以下等官皆无之,而文书往来不能不用印,遂申明将军,各雕木印一,上镌随营某官某人之钤记字样,营员几于人人有之,此或行军之旧例耶?初,候补知州洪恩令乡勇头目长泰持印帖至山东召募乡勇,济宁知州徐宗干获其印帖大惊,诧为私雕假印,诱集奸徒,捕之下狱,将重罪之。长泰惧,遣其弟长生奔告营中,将军为咨山东巡抚托浑布长泰乃得释回。
徐树人七十述原韵(作者注:「徐宗干。」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此诗于《台北文物》三卷二期重复收录,题作〈步徐宗干观察七十述怀瑶韵〉,诗作次序稍有差异。) 其四 清 · 陈维英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收于陈维英《偷閒集》。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圣朝转告以为功,获福偏归失马翁(作者注:「庚申(1860)杭城陷,先以浙藩解饷被议,归得免,旋召见,升抚吾闽。」)
种菜遣丁三径辟(作者注:「抚署内园多种菜。」),披蒲课子五经通(作者注:「文郎侍养,仍自课读。」)
不疑节钺诸候日,犹带诗书儒者风(作者注:「公馀辄事喜述歌吟。」)
万里海天香一瓣,陈无已祝我南丰(作者注:「咸丰辛亥(1851)观察台澎任内,荐英孝廉方正。」)。(黄哲永、施懿琳编校)
徐树人七十述原韵(作者注:「徐宗干。」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此诗于《台北文物》三卷二期重复收录,题作〈步徐宗干观察七十述怀瑶韵〉,诗作次序稍有差异。) 其五 清 · 陈维英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收于陈维英《偷閒集》。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群贤觞咏恍兰亭,自述诗应写御屏。
来日喜看重燕,引年何必进豨苓
汾阳福气天孙宿,扬郡祥占宰相(作者注:「箱扬州府通州,用韩魏公金带园事。」)
开府府开莱丝戏,书香有后已衫青(作者注:「文郎已冠军入泮。」)。(黄哲永、施懿琳编校)
徐树人七十述原韵(作者注:「徐宗干。」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此诗于《台北文物》三卷二期重复收录,题作〈步徐宗干观察七十述怀瑶韵〉,诗作次序稍有差异。) 其一 清 · 陈维英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收于陈维英《偷閒集》。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此诗又载赖子清《台湾诗海》。
天护髯松不计年,杏花交荫五云边(作者注:「进士出身。」)
道行也觉桴浮海(作者注:「兵备台海兼提学政。」),时急惟资楫济川(作者注:「今夏省垣粮乏民嚣,赖筹运岐米接济始定,曾令英襄理其事。」)
鲁蜀浙闽碑众口(作者注:「由是令迁至中丞不出四省中。」),兵刑钱谷担双肩(作者注:「左制军。」)
年当致士民忧甚(作者注:「七十曰致士之年。」),乞勿遄归栗里田(作者注:「闻将吾归田之计。」此诗又载赖子清台湾诗海》)。(黄哲永、施懿琳编校)
徐树人七十述原韵(作者注:「徐宗干。」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此诗于《台北文物》三卷二期重复收录,题作〈步徐宗干观察七十述怀瑶韵〉,诗作次序稍有差异。) 其二 清 · 陈维英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收于陈维英《偷閒集》。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和衷平贼檄交飞,宫保奇谋小保威(作者注:「高提军。」)
大树让功韬虎剑,泮林献捷盼鸾旂。
东山瓜苦天心转(作者注:「军务告竣。」),南国棠甘地脉肥。
况掌文衡衡赤崁,冰壶玉尺世间稀(此诗又载赖子清台湾诗海》)。(黄哲永、施懿琳编校)
徐树人七十述原韵(作者注:「徐宗干。」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此诗于《台北文物》三卷二期重复收录,题作〈步徐宗干观察七十述怀瑶韵〉,诗作次序稍有差异。) 其三 清 · 陈维英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收于陈维英《偷閒集》。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徐孺仪型徐勉才,徐陵气肃尚书台。
日惟忧国盾头墨,夜必告天炉上灰。
旧伴忍抛琴鹤去,新恩将赐杖鸠来。
重阳节过刚周月,羊酒欣联鹿燕开(作者注:「公十月九日诞生九月补乡试,十月定闻鹿鸣宴。」)。(黄哲永、施懿琳编校)
徐宗干 清 · 左宗棠
对联 出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老去怕伤心,那堪万里长征,严装更哭同舟侣;
人生如寄耳,剩有卅年清德,令名付与史臣书。
海音诗(一百首之十五) 清 · 刘家谋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收于《海音诗》。此组诗又载于陈汉光《台湾诗录》。此诗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 创作地点:澎湖、台
谚云:「澎湖女人、台湾牛」,言劳苦过甚也。咸丰元(1851)、二年冬春之交,澎地〖编者按:「澎地」,中华本作「澎湖」。〗大饥,澎女载至郡城鬻为婢者,不下数十口。徐树人廉访宗干谕富绅出赀赎之,予亟商诸二、三好善之士劝捐赎回,各为收养。稻熟后,按名给路费,载还其家。澎湖五十五岛,著名者三十六岛。
真教澎女作台牛,百里饥驱不自由。
三十六村归未得,望乡齐上赤嵌楼(此诗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编者按:「赤嵌楼」,连横抄本作「嵌赤城」,误)。(黄宪作编校)
树人先生追程不及作二诗以归 其一 己未 清 · 江湜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五
公此飘然去,山林归兴长。
无才括兵饷,有惠在封疆。
两浙民膏竭,连营兵气扬。
如闻群盗在,难用古循良。
树人先生追程不及作二诗以归 其二 己未 清 · 江湜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五
期我为原宪,深将德爱人。
三年欣侍侧,一字敢言贫。
此日追程远,平生感遇真。
烟波归棹外,真待去垂纶。
徐树人先生宗干入觐乙卯 清 · 江湜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一
古例难援寇恂,攀辕长切海邦人
久将硕画孚宸算,今见崇班待盖臣。
送别复看文士集,爱才真与古风亲。
朝还若遇彭夫子,为话江郎迹更沦。
喜闻树人先生海道即至壬戌 清 · 江湜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伏敔堂诗续录卷一
保疆深待济时才,闽地今朝气象回。
能息风波宦海上,又将书卷压装来。
三年一别无穷事,于越勾吴不尽哀。
怜我无亲焉用禄,偷生方觅望乡台
树人先生自序在山左时及在蜀在闽在豫三十馀年所历戎马之事有图命题不敢以浮词献谀以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韵作十诗奉呈 其一 丁巳 清 · 江湜
 押东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三
治民与治兵,事异理则同。
所以古循良,谈笑成武功。
惟公邃经术,儒风非将风。
究心民事熟,化盗无形中。
用兵岂得已,取足诘寇戎。
树人先生自序在山左时及在蜀在闽在豫三十馀年所历戎马之事有图命题不敢以浮词献谀以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韵作十诗奉呈 其二 丁巳 清 · 江湜
 押阳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三
早为亲民官,辛苦三十霜。
齐疆与鲁甸,舆颂听道旁。
如古龚黄伦,厥功在农桑。
有时奉虎符,改服历戎行。
仁者必有勇,赤手捕豺狼。
树人先生自序在山左时及在蜀在闽在豫三十馀年所历戎马之事有图命题不敢以浮词献谀以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韵作十诗奉呈 其三 丁巳 清 · 江湜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三
治谱有心得,治声日上闻。
一千三百县,有此廉勤人。
卓荐问奚由,由于卧辙民。
后公历南服,与国为荩臣。
皆此亲民时,练尽劳与辛。
树人先生自序在山左时及在蜀在闽在豫三十馀年所历戎马之事有图命题不敢以浮词献谀以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韵作十诗奉呈 其四 丁巳 清 · 江湜
 押屑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三
蜀道行何难,与公励臣节。
叱驭到荒州,边风愁欲绝。
盘错方相需,贼民久芽蘖。
应机以剿之,边郡免瓦裂。
在宋张乖崖,彷佛比英烈。
树人先生自序在山左时及在蜀在闽在豫三十馀年所历戎马之事有图命题不敢以浮词献谀以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韵作十诗奉呈 其五 丁巳 清 · 江湜
 押麌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三
去蜀复入闽,汀漳非邹鲁。
山海之奥区,民俗骇行部。
抚之则为人,虐之则为虎。
酌剂宽猛间,治术慎莽卤。
监司不亲民,察吏心弥苦。
树人先生自序在山左时及在蜀在闽在豫三十馀年所历戎马之事有图命题不敢以浮词献谀以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韵作十诗奉呈 其六 丁巳 清 · 江湜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十三
民以公为母,公偏奉母讳。
起家再入闽,台阳悬海外。
奸民正跳梁,将成朱一贵
危乎赤嵌城,台风摇贼旆。
何幸公来斯,斯民若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