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谢承旨陈表 唐 · 郑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禁林素号清严。承旨尤称峻重。
偏膺顾问。首冠英贤。
今之宰辅四人。三以此官腾跃
其为盛美。更异寻常。
岂谓凡流。继兹芳躅
臣所以忧不称承旨之任也。至若继刘瞻之慎密。
守保衡之规程。沥恳事君。
披肝翊圣。以贞方为介冑。
用忠信之藩篱。丹青帝文。
金玉王度。臣亦不敢让承旨之职。
况沉舟坠羽。因圣主发扬。
有薄艺微才。受鸿恩知遇。
再周寒暑。六忝官荣。
郎吏以至于贰卿。自末僚而迁于上列。
擢官自陈表 唐 · 郑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臣年十八登进士及第。二十二书判登科。
此时结绶王畿。便贮青云之望。
洎一沉风水。久换星霜。
外府之樽罍。渴明庭之礼乐。
咸通五年。方始登朝。
若非遭逢圣君。无以发扬幽迹。
臣任刑部员外郎日。累于閤内对扬。
去冬蒙擢宰万年。又得延英中谢
倾藿幸依于白日。舍盆终睹于青天。
昨以京县浩穰。苦心为政。
疲羸初息。强禦无踪。
方专宰字之心。用副忧勤之化。
陛下过垂采听。超授恩荣。
擢于百里之中。致在三清之上。
才超翰苑。遽改郎曹
知制诰陈表 唐 · 郑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会昌二年进士及第
大中首岁书判登科。
其时替故昭义节度使沈询渭南县
两考罢免。
杨收以结绶替臣。
则备历显荣。
殁经数载。
则宠极台辅
绌巳三年。
臣则外困宾筵。
甘散秩
仰窥霄汉。
空叹云泥。
虽云赋命屯奇。
实以遭人排忌。
陈表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将军有功于国,国家以此报之,卿何得辞焉(《吴志·陈武传》。嘉禾三年,以领新安都尉,初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乞以还官,充足精锐,诏曰云云。)
散骑常侍谢表 西晋 · 华峤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非臣典笔申辞所能陈表(《御览》二百二十四引《华峤集》)
荀组陈表 东晋 · 杜夷
 出处:全晋文
荀组虽虑宗胤永绝,魂灵馁而莫祀,亦何可不念父母之恩。
或糊口于四方,或己死而不服,视死犹生也;
或未死而服之,视生犹死也。
恐视死犹生,贤于视生犹死也。
且又死之与生,非意所度。
春秋》,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信则传信,疑则传疑,谓此宜疑之,以避不敏(《通典》九十八)
奉赠秦郎中时卜邻横泖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四
我乘太乙舟,偶过袁崧宅。
平生两青眼,喜见有此客。
客从胄监登桂籍,日下名齐云五色。
蹑凫峨豸十年间,附凤攀龙万方赫。
八闽郡县苦兵革,老弱转为沟壑瘠。
草中寇窃侦天险,阃外元勋劳石画。
斗南使星夜流白,献可替否承帝责。
花门卒就鈇钺诛,木湾荐贡珠琛舶。
流亡复业军给食,萱树堂思荔枝陌。
陈表情同李令伯,还家事异徐元直
江妃凿冰跃鲤鱼,橘包笋脯罗前除。
雁行衣䌽互劝酒,鹤发垂珥犹观书。
奴躬耕稼婢织纴,座右章甫无时虚。
王圭房杜早交结,愧我孤陋才空疏。
丈夫生晚世曷补,坟墓亦已成榛墟。
行歌考槃赋遂初,山妻操臼儿驾车,卜邻老傍曾参垆。
还郡自陈表 南朝宋 · 徐湛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贼臣范晔孔熙先等,连结谋逆,法静尼宣分往还,与大将军义康共相唇齿,备于鞠对。
伏寻仲承祖始达熙先等意,便极言奸状。
而臣儿女近情,不识大体,上闻之初,不务指斥,纸翰所载,尤复漫略者,实以凶计既,逆事归露,又仰缘圣慈,不欲穷尽,故言势依违,未敢缕陈。
情旨无隐,已昭天鉴。
及群凶收禽,各有所列,等口辞,多见诬谤,承祖丑言,纷纭特甚。
乃云臣与义康宿有密契,在省之言,期以为定,潜通奸意,报示天文。
末云熙先县指必同,以诳于,或以智勇见称,或以愚懦为目。
既美其信怀可覆,复骇其动止必启。
凡诸诡妄,还自违伐,多举事端,不究源统,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楯。
即臣诱引之辞,以为始谋之证,衔臣纠告,并见怨咎,纵肆狂言,必规祸陷。
伏自探省,亦复有由。
义康南出之始,敕臣入相伴慰,晨夕觐对,经逾旬日。
逆图成谋,虽无显然,怼容异意,颇形言旨。
遗臣利刃,期以际会,臣苦相谏譬,深加距塞
以为怨愤所至,不足为虑,便以关启,惧成虚妄,思量反覆,实经愚心,非为纳受,曲相蔽匿。
又令申情范晔,释中间之憾,致怀萧思话,恨婚意未申,谓此侥幸,亦不宣达。
陛下敦惜天伦,彰于四海,藩禁优简,亲理咸通,又昔蒙眷顾,不容自绝,音翰信命,时相往来。
或言少意多,旨深文浅,辞色之间,往往难测。
臣每惧异闻,皆略而不答,惟心无邪悖,故不稍以自嫌。
㥪㥪丹实,具如此启。
至于法静所传,及熙先等谋,知实不早,见关之日,便即以闻。
虽晨光幽烛,曲昭穷款,裁以正义,无所逃刑。
束骸北阙,请罪司寇,乾施含宥,未加治考,中旨频降,制使还往,仰荷恩私,哀惶失守。
臣殃积罪深,丁罹酷罚,久应屏弃,永谢人理。
况奸谋所染,忠孝顿阙,智防愚浅,暗于祸萌,士类未明其心,群庶谓之同恶,朝野侧日,众议沸腾,专信雠隙之辞,不复稍相申体。
臣虽驽下,情非木石。
岂不知丑点难婴,伏剑为易。
腼然视息,忍此馀生,实非苟吝微命,假延漏刻。
诚以负戾灰灭,贻恶方来,贪及视息,少自披诉。
冀幽诚丹款,傥或昭然,虽复身膏草土,九泉无恨。
显居官次,垢秽朝班,厚颜何地,可以自处。
乞蒙隳放,伏待鈇锧(《宋书·徐湛之传》。)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萧靡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四
惠示敕答臣下审《神灭论》,披览未周,情以抃悦。
主上凝神天纵,将圣多能,文奥不刊,辞溢系表。
义证周经,孝治之情爰著;
旨该释典,大慈之心弥笃。
谨置之座隅,陈之机枕,寝兴钻阅,永用书绅。
班示不遗,戢眷良厚。
弟子萧靡和南(《弘明集》十)
周大将军司马裔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字遵胤河内温人也。
颛顼之命,始则南正司天重黎之后,又以羲和掌历
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东海避秦,与毛公而俱隐。
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帝系极于舆图,中朝至于江表。
曾祖楚之,太傅录尚书扬州会稽文孝王之次子,元显之幼弟也。
元显见害之后,桓玄篡逆之初,爰自龆龀,客身屠钓,河内道左,抱剑长号,代郡城前,恸悲灵祭。
江淮志节之士,汝颍风尘之客,感激一言,咸多依附。
既而云生伏龟,星出鲸鱼,太白经天,蚩尤映野。
公乃收合余烬,泣血登埤,临武牢之关,据成皋之坂,拥众万家,归于魏室。
魏明元皇帝遥授平南大将军荆州刺史袭封琅邪郡王,尚河内公主,命王承制,从宾国之仪。
于时宋兵凭陵,旗鼓侵逼,虎牢不封,金墉无援。
魏太武皇帝王使持节侍中安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前后部鼓吹。
见城启行,志雪冤耻,登坛慷慨,三军掩泣。
黄河漕粟,已出石门,白马连旗,将临野坂。
既而云中檄起,代郡烽燃,反旆南辕,途穷北略。
征西大将军都督梁、益、秦、宁、荆、兖、青、豫、、洛十州诸军事扬州司徒谥贞王
祖金龙,封琅邪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吏部尚书,赠司空谥康王
父悦,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渔阳庄侯,以荆河刺举,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复壁襁负,深山拥树。
程婴之匿赵武,从役家臣;
王成之藏李燮,为佣酒市。
遭太夫人忧,苫草坟茔,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于丧礼。
年十有五,始干家事,楹前凿柱,即取遗书,石上开,仍求故剑。
出身司徒参军,除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值魏室多难,所在蜂起,孟津以北,无复封畿,嵩山已南,即为锋镝。
公建议修武,立栅温城,函谷西封,河桥北断,长亭籍马,并入武城,百里租车,咸输温县
太祖文缔构关都,经纶夷阻,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马文渊之择主,去陇坻而归身;
窦周公之入朝,在河西而奉诏。
大充七年,蒙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
十年,河内故义四千余家,愿立忠诚,须公衣锦,乃授使持节、领河内太守,加前将军
怀州拓境,两镇奔波;
柳泉转战,三城授首。
十三年,太祖山东诸立义之将,能率众入关者,有加重赏。
公率先而至,领户千室。
即以为封,固辞不受。
其菽粟之赐,或以指囷;
马牛之赏,将同量谷。
朝廷以华阳西极,汉水东流,叹孟达之奔兵,怪刘封之失策。
魏前元我镇汉中,除白马城主,领华阳郡
昔称导漾,今闻上潴,烟沈冰井,雨歇云门。
其年授大都督,加散骑常侍、柱国、蜀国公
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
封龙门县开国子蒲州刺史,仍领新州,寻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中正
隆周受图,天保大定,以公才望,仍为旧臣,遂乃义深追远,恩隆继绝,即改封琅邪县公,邑五百户,仍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
武成二年,被敕赴援信州
鱼复道阻;
屡却岑彭荆门水急,几沉吴汉
公乃月峡先登,瞿唐直上。
天子以公操履忠勤,仪刑亮直,乃征为大御伯,寻转大御正,邑一千一百户。
枢机近侍,出纳丝言,所谓多识旧章,殿中无双者矣。
四年,大将军东讨,公所领义众,先守枳关,授都督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偃师张幕,河阳牧马,虽接战于富平,已连营于官渡。
五年诏追还,拜始州刺史
更讨信州,贼山彰、寻宝渝恃险。
峡路,五尺䊺钓,才通县水,三门桥飞济渡。
既而风行草偃,谷静山空。
前后平十一城,获九千余口,马归平乐,金输水衡
天保二年,除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
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气振巴丘之兵,威警建平之戍。
五年,迁潼州刺史益州柱国公,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延阁拟于丛台,岷山方于代郡
公仰禀雄谟,参谋远略,故得身预舞阳之功,位极长平之宠。
六年,授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
方欲关沫若,徼牂柯,见夜郎之侯,习昆弥之战;
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
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
呜呼哀哉;
七年正月十日薨,春秋六十有五。
诏赠使持节大将军,怀、邵、汾、晋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夫人襄城公主魏献帝之曾孙,赵穆王之季女。
王姬萧恭褕翟典礼,四教竞庄,三星令淑,有光隆虑之贤,足表平阳之盛,生则从夫以秩,死则同穴以礼。
建德元年八月十二日,合葬于武功三时原,大夫墓树以,诸侯坟高于雉。
吁嗟滕公,来居此里。
谥定公,礼也。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千寻,澄波万倾,逢蒙射法,力牧兵书,星辰高下之占,风雨逢迎之气,故得师出以律,天幸将军者也。
至如官曹案牍,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余裕,足使四岳弥峻,三台更明。
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凡任四郡,历八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
渭南千亩之,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身殁之日,家无余财,素车白马,狭室崎岖,黄肠玄甲,阶庭仄陋。
有诏冬官为营寝室,朱邑祭酹无所,汉后是以赐金;
陈表妻子露立吴王为之开馆。
呜呼哀哉!
世子侃,孝家忠国,扬名显亲。
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殖之松柏,不忍凋枯。
铭曰:
钦若历象,平秩寅宾。
少梁奔华,地入咸秦
族夷兴马,书穷获麟。
玉镜去始,金行乃构。
象浦通关,龙沙开候。
上糁石起,河阳水斗。
五马南浮,三星东宿。
太傅作牧,奄有江沲。
司徒避乱,承制荆河。
既劳推毂,犹思枕戈,龙媒被野,苍兕凌波。
庄侯季年,祸机相接。
诞公遗嗣,崎岖怀挟。
山窜越武,家藏李燮伍员道阻,燕丹路遥。
南奔楚塞,北避秦桥。
水流登垄,寒风度辽。
有功都护,则重嫖姚。
怀书上马,习礼从戎。
阵图六甲,兵占八风。
宝剑,射柳雕弓,推诚贾复,屈节廉公。
八翼频飞,六条亟秉。
勇此仁义,行兹宽猛。
持印山开,沈黎盗静,取甲无丘,均田不井。
懋功赐爵,上将赏官。
军中受诏,塞外登坛。
方图参合,更鏖皋兰,渝山毒水,僰道灾氛。
地亡都尉,滩悲使君
谷寒无日,山空足云。
北风吹旐,秋霖泣军。
遣奠双设,铭旌两布。
泌水同坟,平阳合墓。
悲哀嗣子,攀哀靡诉。
恸甚风枝,悲深霜露。
自此何世,从斯几年。
麒麟欲斗,华表中燃。
地形楼起,松心盖圆。
茫茫丘垄,代代英贤(《文苑英华》九百四)
请伐陈表 隋 · 高劢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
臣闻夷凶剪暴,王者之懋功,取乱侮亡,往贤之雅诰。
是以苗民逆命,爰兴两阶之舞,有扈不宾,终召六师之伐。
皆所以宁一宇内,匡济群生者也。
自昔晋氏失驭,天纲绝维,群凶于焉猬起,三方因而鼎立。
陈氏乖其际运,拔起细微,茜顼纵其长蛇,窃据吴会,叔宝肆其昏虐,毒被金陵
数年已来,荒悖滋甚。
牝鸡司旦,昵近奸回,尚方役徒,积骸千数,疆场防守,长戍三年。
或微行暴露,沈湎王侯之宅,或奔驰骏骑,颠坠康衢之首。
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耽淫靡嫚,不知纪极。
天厌乱德,妖实人兴,或空里时有犬声,或行路共传鬼怪,或刳人肝以祠天狗,或自舍身以厌妖讹。
民神怨愤,灾异荐发,天时人事,昭然可知。
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频历藩任,与其邻接,密迩仇雠,知其动静,天讨有罪,此即其时。
若戎车雷动,戈船电迈,臣虽驽怯,请效鹰犬(《隋书·高劢传》,上取陈五策,又上表。)
进郊祀庆成诗表1092年11月1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下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睹今月十四日郊祀礼成者。
亲奠璧琮,始见天地。
兼陈祖宗六庙之典,参用汉唐三代之文。
夷夏来同,人神允答。
臣某(中贺。)恭惟皇帝陛下聿追来孝,对越在天。
外修神考之文章,内服文母之慈俭。
四方观礼,百辟宅心。
雪止风恬,验神祇之来飨;
云黄岁美,知丰凶之在人。
臣以艺文,入侍帷幄。
考事而知天意,陈诗以达民言。
虽无足观,亦各其志。
臣无任瞻天望圣惭惧屏营之至。
所撰《郊祀庆成诗》一首,谨缮写陈表,上进以闻。
千金翼方序 隋末唐初 · 孙思邈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八
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
宝饵凝灵。宏功浃于真畛。
知关籥元牝。驻历之效已深。
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
稽炎农于纪箓。资太一而反营魂。
镜轩后于遗编。事岐伯而宣药力。
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
诊体之教。播在神寰。
医道由是滥觞。时义肇基于此。
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
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
拟斯寿于乾坤。岂伊难老。
俦厥龄于龟鹤。讵可蠲疴。
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
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手。
则有越人彻视于府藏。秦和洞达于膏肓。
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
斯皆方轨叠迹。思韫入神之妙。
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
晋宋方技。既其无继。
齐梁医术。曾何足云。
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
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
数之所在。言不能喻。
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
气少神馀。亦针刺之钧轴。
况乎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心考锱铢。安假悬横之验。
敏同机骇。曾无挂发之淹。
非天下之精。其孰能与于此。
是故先王镂之于玉板。往圣藏之以金匮。
岂不以营垒至道。括囊真赜者欤。
余幼稚蔑闻。老成无见。
才非公干。夙婴沈疾。
德异士安。早缠尪瘵。
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购经方。
耄及之年。竟三馀而勤药饵。
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
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
每以为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
气化则人育。伊人禀气而存。
德合则生成。是生由德而立。
既知生不再于我而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颐我性源者哉。
由是检阅秘幽。搜求今古。
撰方一部。号曰千金
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
犹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
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
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
譬輗軏之相济。运转无涯。
等羽翼之交飞。抟摇不测。
矧夫易道深矣。孔宣系十翼之辞。
文奥矣。陆绩元翼之说。
或沿斯义。述此方名矣。
贻厥子孙。永为家训。
虽未能譬言中庶比润上池。亦足以慕远测深稽门扣键者哉。
傥经目于君子。庶知予之所志焉。
为王起避讳辞澧阳县685年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九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臣某言。
臣伏奉恩旨。
授臣澧阳县
臣才疏艺薄。
植此无庸。
命偶时来。
遘兹多幸。
逢上圣之初劫。
参太平之末位。
槐檀骤徙。
亟游铨馆之门。
草芥何为。
忽枉槱薪之绂。
召见于赤墀之下。
垂恩于紫霄之上。
岂徒任好之魄。
忽上于钧天。
固亦阚泽之名。
遂升于飞日。
仰殊私而载惕。
顾匪服而增惭。
虽刬迹都畿。
永无阙庭之望。
然委心蓬艾。
长怀雨露之仁。
幸欣就日之明。
敢惮乘流之远。
但以州县之号。
与臣亡父讳同
迫切私情。
不获遄赴。
伏乞天慈永锡。
圣造曲成
宏以孝理之风。
慜其心瞿之日。
使得策名他职。
陈力异邦。
则地义天经。
实奖于名教。
糜躯粉骨。
岂酬于鸿恩。
无任恳迫之至。
谨昧死陈表以闻。
井陉道中山色甚佳前游未之奇也 清 · 戈涢
昔畏井陉道,乱石如猛虎。
今爱井陉山,遥峰如静女。
前岁与今岁,所历非有殊。
今乃下心意,昔但忧驰驱。
譬如读异书,聱牙初不免。
既深遂忘疲,文奥义自显。
紫翠非一状,烟峦逾千重。
延绵不可极,转转相为容。
是岁秋雨足,宿麦有万亩。
环山一剪齐,绿若春初
既以增妩媚,弥用清心神。
又如画功妙,设色多于皴。
翻恨迫长途,不得恣幽讨。
何当万峰巅,一览群山小。
同行无朋侣,谁与赏此奇。
顾笑语僮仆,顽石亦解颐。
均州陈表 初唐 · 谯王重福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
罪均刑殊。则百姓惑。
伏惟陛下德侔造化。明齐日月。
恩及飞鸟。惠加走兽。
近者焚柴展礼。郊祀上元
万物沾恺悌之仁。六合承旷荡之泽。
事无轻重。咸赦除之。
苍生并得赦除。赤子偏加摈弃。
皇天平分之道。固若此乎。
天下之人闻者。为臣流涕。
况陛下慈念。岂不悯臣恓惶
伏望舍臣罪愆。许臣朝谒。
傥得一仰云陛。再睹圣颜。
虽没九泉。实为万足。
重投荒徼。亦所甘心。
进喜雪诗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言。
一昨瑞雪愆期。
农人阻望。
陛下以亿兆勤虑。
仓廪贻忧。
禋祀元冥。
祈祷黑帝。
固能至诚应物。
圣德动天。
朔雪下于龙山
海神朝于凤阙。
是以途歌邑舞。
野庆朝欢。
一人之渥恩。
为四海之膏泽。
臣仰思扬化。
伏念辅时。
虽力减鸿毛。
而情殷鹤立。
无任喜跃庆贺之至。
谨昧死诣金阙门陈表
贡诗一章。
诚惶诚恐。
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 唐 · 郭子仪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臣德薄蝉翼。
命轻鸿毛。
累蒙国恩。
猥厕朝列。
会天地震荡。
中原血战。
臣北至灵武
觐先皇帝。
乃举兵而南。
大蒐于岐阳
先帝忧勤宗社。
托臣以家国。
俾副陛下扫两京之妖祲。
陛下雄图丕断。
再造区宇。
自后不以臣寡劣。
委文武之二柄。
外敷邦教。
内调鼎饪。
是以常许国家之死。
日月之明。
臣本愚浅。
言多诋直
虑此招谤。
上渎冕旒。
陛下居高听卑。
察臣不贰。
皇天后土。
察臣无私。
伏以器忌满盈。
日增兢惕。
焉敢偷全。
久妨贤路。
自受恩塞下。
制敌行间。
东西十年。
前后百战。
天寒剑折。
溅血沾衣。
野宿魂惊。
饮冰伤骨。
跋涉艰阻。
出没死生。
所仗惟天。
以至今日。
陛下曲垂惠奖。
念及勤劳。
贻臣诏书一千馀首。
圣旨微婉。
慰谕绸缪。
彰微臣一时之功。
成子孙万代之宝。
灵武河北河南彭原鄜坊河东凤翔两京绛州
臣所经行。
赐手诏敕书凡二十卷。
昧死上进。
庶烦听览。
上解梁潘学士十韵 北宋 · 魏野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尽继祖风流,其如鬓未秋。
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
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
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
密疏多亲写,狂诗少自收。
通宵营有乐,度岁狱无囚。
酒席围红粉,盐池照碧油。
药同方士炼,壶共野僧投。
瓦砾今徒献,琼瑶旧未酬。
几多怀抱事,欲去复迟留。
东宫故事十五首 其五 五月十四日1178年5月14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芳《唐历》载:明皇集贤学士徐坚等纂经史文章之要,以类相从,欲令皇太子检事缀文,上赐名《初学记》。
开元十四年三月撰成以献,赐绢三百疋。
某观《大戴礼·保傅篇》论周室传三十馀世,最为有道之长。
及考其说,乃专在乎储君之德。
夫所谓德者何也?
乐以修内,礼以修外,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者是也。
文王受命九年,召太子发曰:「吾语汝所保所守,守之哉!
厚德广惠,忠信志爱。
人君之行,不为骄奢,不为汰靡,不淫于美,栝柱茅茨,为民爱费」。
大哉言乎!
是乃经史之要旨,人君之先务,又何必检事缀文然后为博哉?
明皇不择三公三少以圣贤之事业、政治之本原助成储德,而徒使章句陋儒纂集文章之要,其术盖已疏矣。
三国时孙权铨简秀士为四友于东宫,以诸葛恪左辅张休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书之史册,足为美谈。
夫以区区之吴固不敢望成周之典则,其视明皇殆庶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