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日本上野岩太郎春閒自辇下来保定见访已而介野口子励先生寄其国理学士山上万次郎所撰大地志二册手书曰昔吾国人汗漫西游黄金购诗流为佳话愿以一诗见惠汝纶虽不能诗不得不少答其意爰赋一律却寄 晚清 · 吴汝纶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桐城吴先生诗集
异书断取异山川,席上从教捲大千。
遂觉长房真缩地,更呼驺衍坐谈天。
中分蜗角鏖蛮触,一掉鳌头炫海田。
怪底鸡林还好事,黄金方拟购新篇。
挽吴汝纶联 晚清 · 贺涛
对联 出处:联语粹编
欲跻斯世于西书所称乌托邦,以新学倡,还防失旧;
将使小子如先生之挽李太傅,为天下痛,且哭其私。
赠挚甫先生之兄子长文 晚清 · 范当世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范伯子诗集卷第十四
世路虽云百倍难,相逢忍作主宾看。
果然尚守吴公旧,居此犹怜范叔寒。
别后谅能崇至教,乱来何处著微官。
僧房数米从今始,歧路相抛老泪弹。
感于东坡生日之作遂为挚甫先生六十寿诗 晚清 · 范当世
押歌韵 出处:范伯子诗集卷第十三
人生百年一刹那,贤愚贵贱同一科。
挈长量短其如何,祝祷称颂皆私阿。
要使日月无空过,圣哲自比庸愚多。
有儒一生高嵯峨,堕地便与书相磨。
浸濯滋润成江河,放之一州勤民痾。
昼执吏事晨自哦,即饭仍与宾搓摩。
判简披牍如交梭,不肯俯首惭羲娥。
犹嫌一官遭网罗,于世无补身受瘥。
立起自劾投烟萝,从此壹意知靡佗。
嗟彼岂诚书有魔,方今儒术资撝呵。
腐士不识真邱轲,死守徒以来倒戈。
后有万年宁可讹,濯而出之浑浑波。
奠置高阜平不颇,用此忧劳鬓亦皤。
独与往圣留纯和,我年十九付蹉跎。
矧今伤心至蓼莪,忍死惜泪吟庭柯。
感念身世终滂沱,会以生日觞东坡,类引更为先生歌。
挽吴汝纶联 晚清 · 范当世
对联 出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君今安往乎,吾未之也已;
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
寄挚甫 清 · 姚浚昌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独坐怀人远,三年尺素迟。
春镫微雨夜,贫酒落花时。
政好怜岑沐,官闲课衮师。
向来文事秘,深浅与谁知。
偕吴挚甫方伦叔家子椿侄携楷朴概三儿子寻披雪瀑即送吴方二君北行 清 · 姚浚昌
堆案簿书麻缕缚,偷闲不肯望丘壑。
劝农催赋亦有情,走马看山欣出郭。
而今身闲得婆娑,青鞋踏遍苍山阿。
名山咫尺藏奇瀑,有约不到理则那。
朝来好友发清兴,贾勇同寻披雪径。
丹青神鬼举国狂,幽溪独向樵夫问。
谁梦钧天在帝乡,携壶逃醉人间藏。
至今山鬼不敢取,侧立破瓮流天浆。
深州故守腰脚好,方子奇情满怀抱。
相携绝顶谢时人,飒飒天风动襟缟。
源深境绝亦何穷,岂必前规胜从踪。
君看厓上题名字,水穿石泐难为功。
由来适意莫放手,那得更计百年后。
藉莎据石茶烟中,走马撑船亦何有。
须臾暮色起遥山,云木相望各渺然。
归鸿正北君方出,官里良时莫教失。
次仲林韵赠吴挚甫先生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姚倚云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蕴素轩诗集卷四
风月溪山在我傍,烟涛海岳忽他乡。
平生有托成真感,诗境无华入老苍。
满地关河相怅望,一天兴会未消亡。
莫须放棹津桥畔,桦烛清宵泪几行。
次仲林韵赠吴挚甫先生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姚倚云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蕴素轩诗集卷四
先生健者复婀娜,所学真能不畏诃。
夫婿平生甘下拜,小郎才思已无多。
茫茫客路嗟何着,杳杳长天幸可歌。
携卷他年各归去,得钱誓买碧山阿。
吴提学送诗来又和三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湘绮楼诗弟十九卷补遗
每笑桐城吴汝纶,老年渡海学维新。
如今侍讲多前辈,还与京卿接后尘。
羊爱礼存天复旦,雁归花发日逢人。
消寒待续寻梅咏,已是青阳六九春。
挽吴汝纶联 清末 · 严复
对联 押文韵 出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
六先生诗(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余横被冤狱,一时亲故多驰救,而六先生者尤绝伦。此六君者,或为今世名德,或浮沉卑位,其仁侠之情则一也。且处卑者,衣食之虑尤重,有所瞻徇而不救者,非忍于情,力不足也。今奋于义烈之气,一切为之,讵非至难者乎?余用是慷慨流涕,发为歌诗,以励季世、敦薄俗焉。存三首) 其三 武彊贺孔才先生培新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孔才与余同受业桐城吴北江先生,少相知爱。三月一日,余方归自君家,忽被逮。君走慰余家曰:「伯鹰一日系狱不出,家计吾为任之。」昔君祖考松坡先生以文章道德继吴挚甫先生,为北方老师。君今翰墨风采与先德辉映,世皆已仰之。余所欲正告天下者,君敦义重交之节如此也。
大儒逝已久,世变日以新。
慷慨天地间,寤寐吾谁亲。
高踪固莫接,犹及交其孙。
夫子少年时,吐辞超西京。
意无贾长沙,耻复准过秦。
雁行谒吾师,立雪闻传经。
短翮依文鸾,微光伴长庚。
苍蝇附骥尾,亦致千里程。
悠悠日月迈,事势迫吾生。
抚颔忽生须,望道茫无津。
所馀忧患身,穷途更拘囹。
曾参遭谗口,子长况家贫。
嗟乎鲍叔牙,挺起相哀矜。
人生重立节,穷达非所论。
姬幽孔亦厄,列举恐不胜。
纵观载籍上,急难凡几人。
所得逾古贤,足以傲千春。
幽囚诚苦痛,感此鸿毛轻。
道义立本质,摛藻成其文。
如何妄庸辈,谬意能相分。
辽哉哲人教,卓立留典刑。
奇辞昭伟度,江汉流声名。
按:《永新萧叔綗先生纯锦》、《辽阳高任旃先生纪毅》、《长沙章行严先生士钊》三首阙。余狱中诸诗皆以纸角书之,盖求纸不易也。六月十九日忽传可释余,未几即闻行严先生隔窗与人语声,盖以车来迎矣。仓卒出狱,书籍衣物悉由老兵乱纳簏中,诗稿皆散置。迨月馀检视残稿,阙此三诗,叩之宪兵司令部,已无从觅矣。
赠别傅芸子东游(壬申春居天津作。)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傅君芸子于中日战乱之时,渡海教授西京帝国大学。余维中日兄弟之邦,其于斯世所负荷者至重。今日本军人驱其庶黎为殉,大侵中国,此不惟吾之深痛,亦其国人所为腐心者也。夫迷途仅于一时,而教化之功常存乎百世,明道正谊,厥赖儒先,意者与其明智之士讲贯,以通狂惑,亦所以戢凶氛也。西京仆游屐往一过之,爱其风物之美,遂述以赠君行焉。
我昔游西京,纵览收奇逸。
圆山之园幽且閒,岚山之水映毛发。
一棹微风澹不归,舷边欲渡云边月(圆山公园在西京,岚山则在其郊外,铁道可达,水清见底,有长桥名曰「渡月」。)。
美人赠我瓷双瓢,底有细字清水烧。
轻装仍载山水梦,柔腮一瞥如花娇(西京多佳丽。「清水烧」,瓷名也,又有京人型,皆名产,在清水寺下,列肆以估。)。
丁宁后会歌声起,海国汪伦杂悲喜。
西京人意好于山,名言绝叹吴夫子(吴挚甫先生诗云:「西京山色好,人意好于山。」)。
梦里犹思岛上风,鲸呿鼍怒海云红。
狂驱狼豕恣隳突,断我关河北复东。
吁嗟乎,春申烈燹又成墟,何处乾坤着腐儒。
期子远过朱舜水,化行蛮貊一车书。
四月下旬至保定越闰月二日实君布政兄宴集莲花池作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卷下
阔略积岁怀,奔骋万里途。
执手皦日下,各惊颜貌癯。
世难责攸寄,谁能爱微躯。
连宵倒衷肠,屏风触僮奴。
绕屋念先泽,涕陨沾襟裾(先公官布政使时,去今十二年矣。)。
君也奋相接,百跃并一吁。
城偏莲花池,胜迹耀上都。
为我召宾僚,良辰挈榼壶。
亭馆信玮丽,双塘茁芙蕖。
曲廊引坡陀,丑石络四隅。
交加古木色,浓翠垂霄铺。
弄影白玉梁,得像蓬瀛无。
三圣留镵珉,慨慕尘劫馀。
弦诵未坠地,盛称黄与吴(谓子寿布政、挚甫京卿,皆久主莲池书院讲席。)。
遭值公退后,嬉此过隙驹。
昔贤劳万物,匪躬殉所图。
及出眺高明,恍与造化俱。
一张而一弛,文武道不诬。
期君休天钧,集气于冲虚。
执古御今有,湛然贯精粗。
洗心息以踵,嚣讼皆笙竽。
兹来觌政役,复极视听娱。
绸缪尊俎间,醉语效区区。
挽马通伯先生 晚清 · 周达
出处:今觉盦诗卷第三起己巳讫壬申
同光以来盛文学,濂亭挚甫称大师。
冀州衣钵付姚马,抱润一集尤清奇。
阳刚阴柔各有美,语本惜抱谁敢訾。
望溪义法示正脉,得骨得髓皆禅机。
晚龄治经绝外慕,商兑汉宋穷渊微。
文能载道体始贵,巧取六籍供殽胾。
忆余随宦岁在丑,父兄持我游莲池。
座中矍铄见吴叟,我时拜跪初胜衣。
翌年马翁馆柏署,昌黎六一欣同时。
我居京国始就傅,日夕闇诵随群儿。
稍长涉猎喜弄翰,一札曾荷宗工知。
书来扬挹极齿颊,劝我汲古勤文辞。
当时头角颇自负,老大无似真当笞。
陵迁谷变四十载,风埃离合千愉悲。
坑焚祸烈古灵泣,道丧文敝国亦移。
裕之修史岂初志,苦为耶律分谤讥。
美新曲笔有馀痛,拂袖归食龙山薇。
传闻临终證圆脱,大觉已谢人间羁。
于今皖学失宗仰,国宝共惜宁吾私。
南陈北马夙齐誉,天眷一老犹慭遗。
江山人物等可念,挂眼匡阜寒云迷。
光宣杂咏 其十八 现当代 · 冒效鲁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早从言社结诗盟,老去能轻世上名。
过眼何曾迷五色,东沤取士得桐城。
注:吴挚甫先生、七太外袓周畇叔先生。
挽曾先生履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九秋余楚客深悲,古调罢弹,江上更无人颂橘;
卅载忆黄垆旧事,俊游难续,尊前况是海生桑。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曾克端(1900——1976),字履川、伯子,号橘翁,斋堂为涵负廔、优跋罗盦、撄宁廙、颂橘庐、天只阁,福建闽候人,生于四川,族裔为曾南丰先生徒闽支,故世代书香,诗人、书法家。上代有以诗名者,先生编纂《曾氏十二世诗略》及《通州范氏十二世诗》,并为海内两大诗世家,以光先德。曾先生始受庭训,以祖父伯厚公为多。及冠赴京,受学于桐城吴挚甫哲嗣吴闿生(北江)先生之门,学诗、古文辞。于贺培新(孔才)、潘伯鹰(凫公)、吴兆璜(稚鹤)、方东(障川)等并为高第。曾先生早以诗、古文著,著有《颂橘庐丛稿》七十三卷,纂有《曾氏家学》、《曾氏学训》、《曾氏学乘三书》。曾先生是著名的同光体后裔诗人,著有《颂橘庐诗存》、《颂橘庐文存》、《梅宛陵诗评注》、《近代海内两大诗世家》等。
成氏有诗《寄祝履川先生六十二首》。
古调罢弹:唐朝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感慨世事与人心的变化,人心不古。他以此来讽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难觅的感觉。
颂橘:《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为诗人托物言志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曾号橘翁,斋堂为颂橘庐,,著有《颂橘庐诗存》、《颂橘庐文存》,切此处。
俊游:指快意的游赏,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北宋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海生桑:沧海桑田。
笺:
1.上联隐用屈原事,下联隐用王浚冲事。
2.寄祝履川先生六十二首:
茶山法乳衍闽疆,早有瑶篇照锦囊,十世诗传清白吏,故应鹗里胜鳣堂。
瀛涯展卷想清仪,玉貌悬知鬓未丝,百二年华今甫半,天贻上寿为昌诗。
成氏有诗《寄祝履川先生六十二首》。
古调罢弹:唐朝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感慨世事与人心的变化,人心不古。他以此来讽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难觅的感觉。
颂橘:《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为诗人托物言志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曾号橘翁,斋堂为颂橘庐,,著有《颂橘庐诗存》、《颂橘庐文存》,切此处。
俊游:指快意的游赏,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北宋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海生桑:沧海桑田。
笺:
1.上联隐用屈原事,下联隐用王浚冲事。
2.寄祝履川先生六十二首:
茶山法乳衍闽疆,早有瑶篇照锦囊,十世诗传清白吏,故应鹗里胜鳣堂。
瀛涯展卷想清仪,玉貌悬知鬓未丝,百二年华今甫半,天贻上寿为昌诗。
挽钱鞮男教授之妻屠夫人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孝尊章比宾敬尤难,一室和愉,能共伯鸾栖海曲;
视贤胤知母仪足式,廿年督励,固应雏凤起云霄。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钱鞮男:曾任中兴大学法商学院教授。
尊章:即舅姑。对丈夫父母的敬称。
宾敬:相敬如宾。
伯鸾:(梁)鸿,字伯鸾,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亦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海曲:犹言海隅,谓沿海偏僻的地区。唐王勃滕王阁诗序:“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贤胤:贤良的子孙。
笺:
1.上联隐用“举案齐眉”典:
2.清代吴汝纶贺李简廷婚联:
当使尊章,相见交贺;
自今夫婿,得助益彰。
尊章:即舅姑。对丈夫父母的敬称。
宾敬:相敬如宾。
伯鸾:(梁)鸿,字伯鸾,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亦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海曲:犹言海隅,谓沿海偏僻的地区。唐王勃滕王阁诗序:“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贤胤:贤良的子孙。
笺:
1.上联隐用“举案齐眉”典:
2.清代吴汝纶贺李简廷婚联:
当使尊章,相见交贺;
自今夫婿,得助益彰。
甲子春联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删韵
甲第何曾胜蓬筚;子山未必老江关。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甲子年:1984年。
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
子山: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
子山未必老江关: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咏怀古迹·其一》,结合全联,此句应是自拟庾信,心系故土之意。
笺:
1.鹤顶格嵌字。
2.于辞旧迎新之际,思子山江关之事,其中沧桑,不言而喻。
3.清吴汝纶赠友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子山新赋极悲哀。
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
子山: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
子山未必老江关: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咏怀古迹·其一》,结合全联,此句应是自拟庾信,心系故土之意。
笺:
1.鹤顶格嵌字。
2.于辞旧迎新之际,思子山江关之事,其中沧桑,不言而喻。
3.清吴汝纶赠友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子山新赋极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