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离事第十一 其二十二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谭谓扬子曰:「君之为黄门郎,居殿中,数见舆辇、玉蚤、华芝及凤皇三盖之属,皆元黄五色,饰以金玉、翠羽、珠络、茵席者也(《续汉·舆服志上》注,又《后汉·班固传上》注,《北堂书钞》未删改本一百四十一,《文选·西都赋》注,《寡妇赋》注,《宋孝武宣贵妃诔》注)」。
离事第十一 其三十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余小时闻闾巷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日中时近(案:殷敬顺《列子释文》卷下云:「怆怆,桓谭《新论》亦述此事,作怆凉。」据知《新论》原文,具如《列子·汤问篇》,惟怆凉字小异。《法苑珠林》既载《列子》于前,故于《新论》有所删节也。今《列子》与殷敬顺所见微异,附载之。「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金楼子·立言篇》亦载此事。)长水校尉平陵关子阳,以为「日之去人,上方远而四旁近。何以知之?星宿昏时出东方,其间甚疏,相离丈余。及夜半,在上方视之甚数,相离为一二尺。以准度望之,逾益明白。故知天上之远于傍也,日为天阳,火为地阳,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今置火于地,从旁与上诊其热,远近殊不同,乃差半焉。日中正在上覆盖人,人当天阳之冲,故热于始出时。又新从太阴中来,故复凉于其西在桑榆间。大小虽同,气犹不如清朝也」。桓君山曰:「子阳之言,岂其然乎(《隋书·天文志上》,《法苑珠林》七)」?
诏三公议郊祀(七年五月)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汉当郊尧。其与卿、大夫、博士议(《续汉·祭祀志上》)。
拒群臣请封禅诏(三十年) 其二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何污七十二代之编录?桓公欲封,管仲非之。若郡县远遗吏上寿,虚称盛美,必髡,兼令屯田(《续汉·祭祀志上》)。
即位祭告天地文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民父,秀不敢当。群下百僚,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弑窃位,秀发愤兴义兵,破王寻、王邑百万众于昆阳,诛王郎、铜马、赤眉、青犊贼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后汉·光武纪》,《续汉·祭祀志上》)。
奏请封禅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陛下辄拒绝不许,臣不下敢颂功述德业,《河》《雒》诈书,赤汉九世,当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傅奏左帷。陛下遂以仲月令辰,遵岱岳之正礼,奉《图》、《雒》之明文,以和灵瑞,以为兆民(续汉祭祀志上》注引《东观书》。)。
奏请封禅刻石(中元元年二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河》、《雒》图记表章赤汉九世尤著明者,前后凡三十六事,与博士充等议,以为「殷统未绝,黎庶继命,高宗久劳,犹为中兴。武王因父受命之列,据三代郊天,因孔子甚美其攻,后世谓之圣王。汉统中绝,王莽盗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士靡不其有,宗庙不祀,十有八年。陛下无十室之资,奋振于匹夫,除残去贼,兴复祖宗,集就天下,海内治平,夷狄慕义,功德盛于高宗、宣王。宜封禅为百姓祈福。请亲定刻石纪号文,太常奏仪制(《续汉祭祀志上》注引《东观书》,上至泰山,有司复奏」。)。
奏封禅故事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傍,东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水银和金以为泥,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背再累。枚长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圆坛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立之,去坛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广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坛丙地,去坛三丈以上,以刻书(《续汉祭祀志上》「建武三一年,议封禅所施用,有司奏。)。
上疏议郊祀故事 东汉 · 杜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九
臣闻营河、雒以为民,刻肌肤以为刑,封疆画界,以建诸侯,井田什一,以供国用,三代之所同。及至汉兴,因时宜,趋业务,省烦苛,取实事,不苟贪高亢之论。是以去土中之京师,就关内之远都。除肉刑之重律,用髡钳之轻法,郡县不置世禄之家,农人三十而取一。政卑易行,礼简易从。民无愚智,思仰汉德,乐承汉纪,基业特起,不因缘尧。尧远于汉,民不晓信,言提其耳,终不悦谕后稷近于周,民户知之,世据以兴,基由其祚,本与汉异。郊祀高帝,诚从民望,得万国之欢心,天下福应,莫大于此。民奉种祀,且犹世主,不失先俗。群臣佥荐鲧,考绩不成,九载乃登。宗庙至重,众心难违,不可卒改。《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时当尊用祖宗之故文章也。宜如旧制,以解天下之惑,合于《易》之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义。方军师在外,祭可且如元年郊祭故事(《续汉·祭祀志上》注补引《东观书》,又略见《后见·杜林传》,又《杜林传》注引《东观记》)。
驳三老答天子拜议 东汉 · 董钧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七
养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答拜,是使天子答子拜也(《续汉·礼仪志上》注补引谯周《五经然否》曰:「汉初或云三老答天子拜,遭王莽之乱,法度残缺。汉中兴,定礼仪,群臣欲令三老答拜。城门校尉董钧驳」云云。「诏从钧议」。)。
泰山刻石文 东汉 · 张纯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通典》作「成治」)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祇瑞兴。帝刘之九,会命代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狩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记,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通典》作「藏」)。《河图提刘予》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拒(《通典》作「矩」),九州平,天下予」(《通典》作「经」)。《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符专兹竭行封岱青」(《通典》作「齐」)。《河雒》(《通典》作「名」)后,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提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工兼(《通典》作「兼并」),百里屯矣,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通典》作「狗」)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余年,罪人则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雒书》正文,是月辛卯,此示),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寮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续汉·祭祀志上》,《通典》五十四。)秦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建武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续汉·祭祀志上》,「上至奉高,遣侍御史与兰台令吏,将工先上山刻石文」云云。又略见《通典》五十四。案:《后汉·张纯传》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上言宜封禅 东汉 · 赵熹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尝不封禅。陛下圣德洋溢,顺天行诛,拨乱中兴,作民父母,修复宗庙,救万姓命,黎庶赖福,海内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礼官咸以为宜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当仁不让。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礼,以明灵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也(《续汉·祭祀志上》注补引《东观书》「太尉赵熹上言」)。
上疏争封石 东汉 · 梁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登封之礼,告功皇天,垂后无穷,以为万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图书之瑞,尤宜显著。今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人。受命中兴,宜当特异,以明天意(《续汉·祭祀志上》「上以用石功难,欲及二月封故诏松欲因故封石空检,更加封而已。松上疏争之,以为」云云。又见《通典》五十四)。
祭泰山议 东汉 · 梁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记》曰:「齐将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盖诸侯之礼也。河岳视公侯,王者祭焉。宜无即事之渐,不祭配林(《后汉·祭祀志上》)。
封禅议 东汉 · 曹充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九
殷统未绝,黎庶继命,高宗久劳,犹为中兴。武王因父受命之列,据三代郊天,因孔子甚美其功,后世谓之圣王。汉统中绝,王莽盗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地靡不其有,宗庙不祀,十有八年。陛下无十室之资,奋振于匹夫,除残去贼,兴复祖宗,集就天下,海内治平,夷狄慕义,功德盛于高宗、武王。宜封禅为百姓祈福,亲定刻石纪号文,太常奏仪制(《续汉·祭祀志上》注引《东观书》,「博士充等议奏」)。
祓禊赋 其一 东汉 · 杜笃
押屋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巫咸之徒,秉火祈福(《续汉·礼仪志上》注补)。
立春下宽大诏 东汉 · 侯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随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续汉·礼仪志上》。案:《后汉·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
灵宪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五
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谓正仪立度,而皇极有逌建也,枢运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经天常。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曰: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万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昆仑东南,有赤县之州风雨有时,寒暑有节。苟非此土,南则多暑,北则多寒,东则多风,西则多阴,故圣王不处焉。中州含灵,外制八辅。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也。将覆其数,用重差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天有两仪,以舞道中。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在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有验于物,则伯敢左嬴,形左缭也。天以阳回,地以阴浮。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地致其静,承候施明。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时顺至,寒暑不忒,致生有节,故品物用生。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致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凡至大者莫如天,至厚者莫如地,至质者曰地而已。至多莫如水,火精为汉,汉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逌属。紫宫为皇极之居,六微为五帝之庭。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坐。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神轩辕于中。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宫,在人象事,于是备矣。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焉。阴之类,其数偶。其后有冯焉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蝫。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水则外光,水则含景。故天日宣明于昼纳明于夜,如有瑕,必露其匿,人君者仰则焉。夫月,端其形而洁其质,向日禀光。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日之薄地,暗其明也。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其中天,天地同明。繇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五星,五行之精。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定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经次,用告祸福,则天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夫三光同形,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质而宣其明;及其衰,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星。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地则石矣。凡文耀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觌于东,觌于东者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西者属阴,日与月共配合也。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太白、晨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则焉。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有列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洁、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妖经星之所,审而察之,然后吉凶宣周,其详可尽(《续汉·天文志上》注。《开元占经》一,又五,又六十四。《左传序》正义,又桓三年正义。《史记·天官书》正义。《隋书·天文志上》。《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九,又一百五十,又一百五十六。《艺文类聚》一,又九十五。《初学记》八。《御览》一,又二,又四,又七,又一百五十七,又八百六十九。《广韵》二十四《盐》)。
封禅仪记 东汉 · 马第伯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九
建武三十二年,车驾东巡狩。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遣守谒者郭坚伯将徒五百人治泰山道。十日,鲁遣宗室诸刘及孔氏、瑕丘丁氏上寿受赐,皆诣孔氏宅,赐酒肉。十一日发,十二日宿奉高。是日遣虎贲郎将先上山,三案行。还,益治道徒一千人。十五日,始斋。国家居太守府舍,诸王居府中,诸侯在县庭中斋。诸卿、校尉、将军、大夫、黄门郎、百官及宋公、卫公、褒城侯、东方诸侯、雒中小侯斋城外汶水上。太尉、太常斋山虞。马第伯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山虞,观祭山坛及故明堂宫郎官等郊肆处。入其幕府,观治石。石二枚,状博平,圆九尺,此坛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时石也。时用五车不能上也,因置山下为屋,号五车石。四维距石长丈二尺,广二尺,厚尺半所,四枚。检石长三尺,广六寸,将如封箧。长检十枚。一纪号石,高丈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名曰立石。一枚,刻文字,纪功德。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十里,地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穴条,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端如杆升,或以为小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己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窗矣。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䊺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靡胸舁石,扪天之难也。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据居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早食上,晡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铜物形状如钟,又方柄有孔,莫能识,疑封禅具也。得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杨名通。东上一里余,得木甲。木甲者,武帝时神也。东北百余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二十余步得北垂圆台,高九尺,方圆三丈所,有两陛。人不得从,上从东陛上。台上有坛,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四面有阙。乡坛再拜谒,人多置钱物坛上,亦不扫除。国家上坛,见酢犁酸枣狼藉,散钱处数百,币帛具。诏问其故,主者曰:「是武帝封禅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先上跪拜,置梨枣钱于道以求福,即此也」。上曰:「封禅大礼,千载一会,衣冠士大夫何故尔也」?泰山东上七十里,至天门东南山顶,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尺所,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址。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始皇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下,封为五大夫。西北有石室。坛以南有玉盘,中有玉龟。山南胁神泉,饮之极清美利人。日入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车驾十九日之山虞,国家居亭,百官布野。此日山上云气成宫阙,百官并见之。二十一日夕牲时,白气广一丈,东南极望致浓厚。时天清和无云。《瑞命篇》「岱岳之瑞,以日为应」也。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晨祭也。日高二丈所,燔燎烟正北乡。礼毕,百官各以次上。郡储辇三百,为贵臣、诸公、王、侯、卿、大夫、百官皆步上,少用辇。辇者,国家御首辇,人挽升山,至中观休止。须臾复上,日中到山。须臾,群臣毕就位。国家台上北面,虎贲陛戟台下。尚书令奉玉牒检南面跪。太常曰:「请封」。皇帝亲封毕,退复位,驺骑二千余人发坛上方石,即武帝封处累其石,尚书令藏玉牒书,复封石检。以金为绳,以石为泥,南方北方各二检,东方西方各三检。检中石泥及坛土,色青赤白黑,各依如其方色。大行礼毕,太常曰:「请拜」。皇帝再拜,群臣皆称万岁,音动山谷。有白气一丈,东南正直坛所,有青气上与天属,遥望不见山岭,山岭入在气中,不知也。封毕有顷,诏百官以次下,国家随后。数百人维持行礼毕相逢推,百官连延二十余里。道多迫小,深溪高岸数百丈。步从匍匐邪上,起近距火,止亦骆驿。步从触击大石,石声正欢,但欢石无相应和者。肠不能已,口不能默。夜半后到,百官明日乃讫。其中老者气劣不能行,卧岩石下。明日早,太医令复遵问起居。国家云:「昨上下山,欲行迫前,欲休则后人所蹈,道峻危险,恐不能度。国家不劳,百官以下露卧水饮,无一人蹉跌,无一人疾病,岂非天邪」?泰山率多暴雨,如今上直下柴祭封登,清晏温和。功效如彼,天应如此。明日,群臣上寿,国家不听,赐百官省事。事毕发,暮宿奉高三十里。二十四日发,至梁甫九十里夕牲。二十五日,禅,祭地于梁阴,阳者祭天,阴者祭地。始元旧礼,以高帝配天,高后配地(《续汉·祭祀志上》注引十二条,《水经·汶水篇》注,旧写本《书钞》九十一引六条,又一百四,又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一,《艺文类聚》一,又六,又三十九引三条,又八十八,《初学记》五引四条,《白孔六贴》十三,《通典》五十四,《御览》四,又十五,又三十九引两条,又五十二,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八,七百五十八,八百五,八百七十二,九百五十三,九百六十五,九百六十九,《锦绣万花谷》十五,通共四十九条,合录成篇。案:前明孙月峰有补订本,采辑不全。)。
四民月令 其十三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十二月,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以笃恩纪。休农息役,惠必下浃。遂合耦田器,养耕牛,选任田者,以俟农事之起。去猪盍车骨(注)。后三岁,可合疮膏药(《齐民要术》三)。及腊日,祀祖(注)(《齐民要术》二,又三,皆脱「祖」字。《御览》作「祠祝」。今依注改),祖者,道神也。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也以求道路之福(《宋书·历志上》,《文选·祖饯标目》注,荆轲《易水歌》注)。炙𥯦(注)。烧饮,治刺入肉中,及树瓜田(《齐民要术》三有「中」字,衍文)四角去䗣虫(《齐民要术》二,又三,《御览》三十三)。瓜虫谓之䗣(《齐民要术》二云「胡溢反」)。东门磔白鸡头(注)。可以合法药(《齐民要术》三,《御览》九百十八)。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注)(《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五,《御览》三十三,又二十九作「过腊一日,是谓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御览》二十九以为正文,今依正月定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