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永康元年贤良方正对诏问日食 东汉 · 皇甫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天之于王者,如君子于臣,父之于子也。
诫以灾妖,使从福祥。
陛下八年之中,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
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太尉陈蕃刘矩,忠谋高世,废在里巷;
刘祐冯绲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
李膺王畅、孔翊,洁身守礼,终无宰相之阶。
至于钩党之衅,事起无端,虐贤伤善,哀及无辜。
今兴改善政,易于覆手,而群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伏愿陛下暂留圣明,容受謇直,则前责可弭,后福必降(《后汉·皇甫规传》)
谏开鸿池 东汉 · 赵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鸿池汎溉,已且百顷,犹复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约己,遵孝文之爱人也(《后汉·赵典传》)
奏谏封恩泽侯 东汉 · 赵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夫无功而赏,劳者不劝,上忝下辱,乱象于度。
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
宜一切削免爵土,以存旧典(《后汉·赵典传》)
李傕 东汉 · 赵温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公前托为董公报雠,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今与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雠,民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祸乱。
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上命不行,威泽日损,而复欲移转乘辇于黄白城,更幸非所,此诚老夫所不达也。
于《易》,一过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
不如早共和解,引军还屯,上安万乘,下全生民,岂不幸甚(《魏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袁宏《后汉纪》二十八,《后汉·赵典传》。)
太学中谣五首(见陶渊明集。) 其二 八俊 魏晋 · 无名氏
天下模楷李元礼,天下英秀王叔茂
天下良辅杜周甫,天下冰凌朱季陵。
天下忠贞魏少英,天下好交荀伯条
天下稽古刘伯祖,天下才英赵仲经太常蜀郡成都赵典字仲经。)
宣议郎骑都尉曹州离狐县高府君墓志铭691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君讳某。字某
其先渤海蓨人也。因仕居
今为阳翟人。昔赭鞭乘运。
炎帝之宗。苍兕应期。
承太公之允。崇勋霸业。
光烈犹存。曾祖某。
北齐太子中舍人。赠冀州刺史
青宫近侍。光宠朝班。
皂盖追荣。恩崇国礼。
钦仁左亲卫大都督检校秘书郎
带七尺剑。始游天子之阶。
持三寸笔。终入芸香之阁。
父相。江州浔阳县舒州怀宁县令
弦歌之化。身不下堂
神明之威。蝗犹避境。
君即怀宁府君之长子也。黄河一直。
青松万仞。性惟仁孝。
行实温恭。文义必以润身。
名节由其徇物。唐龙朔元年
有制举忠鲠。君对策及第。
永州湘源县。位卑黄绶。
志在清规。秩满。
以常调补凤州黄花县梁竦长怀。
劳州县。桓谭不乐。
空负琴书。又转易州遂城县
管辂之材。从赵典之任。
古人斯在。君子居之。
大周革命。任曹州离狐县
而春秋已高。日月方出。
武尽美矣。不得之臣。
文哉郁乎。自邈商之道。
于是因阶秩满。告老归闲。
闭郊扉于南野。习岩居于东涧
诗书琴酒。以观先达之风。
山水丘园。将为遗老之赏。
天授二年岁在单阏七月二十二日。考终厥命。
卒于陆浑县明高之山庄。时年七十有二。
呜呼哀哉。君雅尚节义。
素履元亨。怀古人之远图。
慕先贤之遗烈。以为桓魋石椁。
非则于礼经。墨翟桐棺。
实宜于圣典。遗令薄葬。
务取随时。即以其年十月日。
葬于北邙山平乐之原。礼也。
嗣子思恭。孝思罔极。
丧制过哀。思封树而缅怀。
恐东西而不志。白楸为椁。
奚遵古葬之仪。丹漆题封。
即表永年之记。铭曰。
泱泱大风。其太公兮。
穆穆君子。绍厥宗兮。
忠鲠察廉。仕汉宫兮。
才高位卑。考永终兮。
哀哀孤子。号苍穹兮
归葬平陵桐兮。
陈时政疏 唐 · 辛替否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臣闻圣人广视听于四方。
纳讴谣于九有者。
盖欲以上通下达。
远闻迩信。
元首惟圣。
股肱惟明。
若此则国可长久。
时无灾害者也。
臣闻君上牧养黎庶。
莫不慎器与名。
畏怨重祸。
不激诡以求进。
不货贿以要荣。
公侯伯子男五等。
各以功为先后。
卿大夫士九品
各以德为次等。
刘毅无卖官之诮。
仲经无免爵之谣。
则格于皇天。
光于后土。
何风雨不顺阴阳不和之有哉。
臣闻古之建官。
员不必备。
九卿己下。
皆有其位。
而阙其选。
赏一人谋乎三事。
职一人访乎偫司。
负宠者畏权势之在躬。
求荣者避权门而不入。
故称赏不僭
官不滥。
士皆完行。
家有廉节。
朝廷有馀俸。
百姓有馀食。
下忠于上。
上礼于下。
委裘而无仓卒之危。
垂拱而无颠沛之患。
夫事有惕耳目。
动心虑。
作不师古。
以行于今者。
盖有之矣。
伏惟陛下百倍行赏。
十倍增官。
金银不供其印。
束帛无充于锡。
何愧于无用之臣。
何惭于无力之士。
至于公府补授。
䍐存推择。
遂使富商豪贾。
尽居缨冕之流。
鬻伎行巫。
咸陟膏腴之地。
一旦羊头入兴。
尾生谣。
将恐巍巍盛唐
取议于后。
臣闻于古人曰。
福生有基。
有胎。
伏惟公主陛下之爱女。
选贤良以嫁之。
设官职以辅之。
倾府库以赐之。
第观以居之。
广池籞以嬉之。
可谓之至重也。
可谓之至怜也。
然而用不合于古义。
行不根于人心。
将恐变爱成憎。
转福为祸。
何者。
竭人之力。
人怨也。
费人之财。
人怨也。
夺人之家。
人怨也。
爱一女子而取三怨于天下。
使边疆之士不尽力。
朝廷之士不尽忠。
人之散矣。
独恃所爱。
何所恃乎。
向者鲁王赏同诸婿。
礼等朝臣。
则亦有今日之福。
无曩时之祸。
人徒见其祸。
不知其祸之所来。
所以祸者。
宠爱过于臣子也。
去年七月五日巳见其徵矣。
今犹事无改更。
理尚因循。
弃一宅而造一宅。
忘前祸而忽后祸。
臣窃谓陛下憎之矣。
非爱之也。
何利于公主
臣闻君以人为本。
本固则邦宁。
邦宁则陛下之夫妇母子。
长相保也。
伏惟外谋宰臣
为久安久宁以存之。
不使奸臣贼子以伺之。
臣闻微不可不防。
远不可不虑。
当今疆场惊骇。
仓廪空虚。
揭竿守禦之士赏不及。
肝脑涂地之卒输不充。
野多食草。
人不识谷。
而方大起寺舍。
广营第宅。
伐木空山。
不足充梁栋。
运土塞路。
不足充墙壁。
誇古耀今。
踰章越制。
百寮钳口。
四海伤心。
臣闻释教者。
以清净为基。
慈悲为主。
故常体道以济物。
不为利欲以损人。
故常去已以全真。
不为荣身以害教。
三时之月。
掘山穿地。
损命也。
殚府虚帑。
损人也。
广殿长廊。
荣身也。
损命则不慈悲。
损人则不济物。
荣身则不清净。
岂大圣大神之心乎。
臣以为非真教。
非佛意。
时行
违人欲。
自像王西下。
佛教东传。
青螺不入于周前。
白马方行于汉末。
风流雨散。
千帝百王。
饰弥盛而国弥空。
役弥重而祸弥大。
覆车继轨
曾不改途。
晋臣以佞佛取讥。
梁主以舍身构隙。
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
养人不足以经邦。
则殷周已往皆暗乱。
汉魏已降皆圣明。
殷周已往为不长。
汉魏已降为不短。
臣闻夏为天子二十馀代。
而殷受之。
殷为天子二十馀代。
而周受之。
周为天子三十馀代。
而秦汉受之。
自汉已后。
历代可知也。
何者。
有道之长。
无道之短。
岂因其穷金玉。
修塔庙。
方建长久之祚乎。
臣闻于经曰。
若菩萨心住于法。
而行布施。
如人入暗。
则无所见。
又曰。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臣以为减雕琢之费。
以赈贫人。
是有如来之德。
息穿掘之苦。
以全昆虫。
是有如来之仁。
罢营构之直。
以给边陲。
是有汤武之功。
回不急之禄。
以购廉清。
是有唐虞之理。
陛下缓其所急。
急其所缓。
亲未来而疏见在。
失真实而冀虚无。
徇俗人之所为。
而轻天子之功业。
臣窃痛之矣。
当今出财依势者。
尽度为沙门
避役奸讹者。
尽度为沙门
其所未度。
惟贫穷与善人耳。
将何以作范乎。
将何以租赋乎。
将何以力役乎。
臣以为出家者。
舍尘俗。
离朋党。
无私爱。
今殖货营生。
非舍尘俗。
援亲树知。
非离朋党。
畜妻养孥。
非无私爱。
是致人以毁道。
广道以救人。
伏见今日之宫观台榭。
京师之与洛阳
不曾修饰。
犹恐奢丽。
陛下尚欲填池堑
捐苑囿。
以赈贫人无产业者。
今之天下之寺。
盖无其数。
一寺当陛下一宫。
壮丽甚之矣。
用度过之矣。
是十分天下之财。
而佛有其七八。
陛下何有之矣。
百姓何食之矣。
虽以阴阳为炭。
万物为铜。
役不食之人。
使不衣之士。
犹尚不给。
况资于天生地养。
风动雨润。
而后得之乎。
臣闻国无九年之储。
国非其国。
伏惟计会仓廪。
量度府库。
百寮供给。
百事用度。
臣恐卒岁不充。
况于九年之积乎。
一旦风尘再扰。
霜雹荐臻。
沙门不可执干戈。
寺塔不足攘饥馑。
臣窃惜之矣。
跋孔毅夫谈苑1197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晦庵题跋》卷三、康熙《西江志》卷一九六、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六二、道光《清江县志》卷二七、同治《峡江县志》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毅夫《谈苑》,清江张元德藏其手稿,然多是抄取江邻几《嘉祐杂志》中语。
此本方是一传,以失校,已多脱误。
又世传孔书有《珩璜新论》者,多是类集古今事实之近似者。
而一本附记近世见闻数十事,自赵献公以下,无不遭其诋毁。
尝细考之,笔势不甚相似,或好事者附益之,惑乱后生,甚可恶也。
因阅此帙,笔其后以晓之。
庆元丁巳八月晦翁
东西舍语予愿凿壁分光予思古人有无损子明之语遂从其请戏成六言 元 · 洪希文
六言诗 押阳韵 出处:续轩渠集卷七
有目愿见种色,凿壁幸分馀光。
彼量汪汪千顷,我闼洞洞八荒(史记甘茂苏秦曰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轭世说郭林宗汝南造袁奉亭车不停轨辔不缀诣黄宪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叔度汪汪如万顷波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其深远难测也郭泰字林宗司徒黄琼太常赵典有道见本传)
衢州宿赵献公 明 · 张天赋
 押支韵
半生作事可天知,夜必焚香告所为。
云外高祠山水绿,青天琴鹤相随
陈顾问仲经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逸躅寄鹓行,最难大隐兼中隐;
哀音传雁阵,不道元方季方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陈仲经,见【寿联58.寿陈先生迟庄琴楼两昆仲】。
逸躅:yìzhú。
1.犹捷足。宋王禹偁《送朱九龄》诗:“还得便高堂,无辞縻逸躅。”:
2.逸迹;遗踪。唐温庭筠鸿胪寺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遗址仅有存者偶成四十韵》:“沉机发雷电,逸躅陵尧汤。”:
鹓行:指朝官的行列。出自《梁书·张缅传》:“殿中郎缺。高祖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大隐: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或指真正的隐士。出自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中隐:隐于闲官。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元方...季方东汉陈寔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事见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此处指陈仲经陈天锡另切姓
笺:李渔颜澹园太史修来仪部二昆仲:
陆小陆结驷而行,并为天下无双士;
元方季方易一不可,始信人间有二难。
梁教授和钧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正义本乎麟经,最难瀛海槎浮,别成信史挥雄笔;
上寿期之鸿庑,不道蓬山春好,忽报文光敛客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距今二十五年前,陈民耿教授柬邀友好叙时,先生方自美洲返台,亦预斯会,见余题名,亟向人丛中觅与晤谭,是为余识先生之始,后曾偶共吟宴,每聆清论,辄佩冲襟,民国六十一年,闽侯陈仲经次长以所著《琴楼诗草》寄加点定,先生见之,许为法眼无双,实增愧怍,近十年来,久疏音问,仅于客岁枢府月会中,隔座寥寥数语而已。
梁敬(1893—1984)字和钧福建闽侯人,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法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1968年台湾中华学术院硕士。长期投身高等教育,曾任北京大学北京朝阳大学司法讲习所教授。曾应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圣若大学研究教授。去台前曾涉足政界。任职于司法部,最高法院。后转任宁夏甘肃财政厅厅长,抗战时任驻美战时物资供应委员会秘书长。去台后致力史学,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史馆”顾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通信研究员。1948年侨居美国,专事研究中国现代史。1968年台湾定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1984年3月6日台北病逝。著有《欧战全史》《在华领事裁判权论》《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史述》《史迪威事件》等。
正义: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后汉书·桓谭传》上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后人注释经史,多有以“正义”为书名者,如唐孔颖达等有《五经正义》等。
麟经:传说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后因称春秋为《麟经》。
槎浮:乘筏泛游。此处应指渡海赴台。
信史: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鸿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梁鸿)后至,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此处应为切姓。
客星:《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复引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用为喻指东汉隐士严光的典故。
陈民耿:初名登昊,族祖为螺江太傅陈宝琛福建福州人,为梁敬錞英伦留学时期的同学,先后在北京法政,南京,中央,山东青岛大学为专职或兼职教授。去台后历任师大,淡江,东吴各校教授
:会面交谈。
冲襟:旷淡的胸怀。
闽侯:闽侯(hòu)县,福建省福州下辖县。
仲经:见【寿联58.寿陈先生迟庄琴楼两昆仲】。
点定:改定文稿。《世说新语·文学》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公,备礼九锡,……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愧怍:指惭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音问:音讯;书信。
客岁:去年
笺:民国顾燮光挽谢君仲琴:
硕画记河渠,水利永留君子泽;
高风仰,客星遽陨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