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柏梁诗 西汉 · 刘彻
押词韵第三部
东方朔别传日。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类聚》五十六。古文苑四。《诗纪》一。又书少五十引大将军镇抚四夷者也一句、五十三引台一韵、五十四引来一韵持一韵。匡谬正俗七引时、来、怠三韵。《初学记》十二引来一韵。《御览》三百五十二引东方朔传引时一韵、九百六十六引梅一韵、九百七十引梅一韵。○逯案。《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各官下附以人名。今据韩本删之。顾炎武日知录据史汉纪传年表。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因定为后世依托。然考《汉书》武帝纪。于建元六年即出大司农一官名。与此牴牾相同。吾人如信班书。不得独疑此诗。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此别传即班书朔传所本也。)。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一 汉 · 无名氏
押虞韵
古《诗纪》依据广告编苏、李诗七首于汉诗卷二。而以古文苑李陵录别诗十首附在汉诗卷十。盖谓《文选》所载为苏、李自作。古文苑所载乃后人假托。丁福保全汉诗总汇《文选》、古文苑各诗。分别编之苏、李名下。盖以为皆少卿、子卿之辞也。逯案。《文选》、古文苑苏、李诗十七首以外。《书钞》及《文选》注尚引李诗残篇两首。古文苑之孔融杂诗二首。亦原属李陵。依此计之。苏、李诗今存者尚有二十一首也。然检宋颜延之庭诰云。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又检隋志。只称梁有李陵集二卷。不言有苏武集。而宋、齐人凡称举摹拟古人诗者。亦只有李陵而无苏武。据此。流传晋、齐之李陵众作。至梁始析出苏诗。然仍附李陵集。昭明即据此选篇也。以出于李集。故《文选》苏武各诗他书尚有引作李陵诗者。要之。此二十一首诗。即出李陵众作也。又此二十一首种类虽杂。然无一切合李陵身世者。说明既非李陵所自作。亦非后人所拟咏。前贤如苏轼、顾炎武等皆疑之固是。然亦未能释此疑难也。钦立曩写汉诗《别录》一文。曾就此组诗之题旨内容用语修辞等。证明其为后汉末年文士之作。依据古今同姓名录。后汉亦有李陵其人。固不止西京之少卿也。以少卿最为知名。故后人以此组诗附之耳。今总以李陵录别诗为题。略依古《诗纪》。编之本卷之中。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驱(○《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类聚》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并作赠苏武别。《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诗纪》二作与苏武。又《御览》四百八十九作赠苏武。引逾、涯二韵。)。
短歌行 曹魏 · 曹丕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六解○乐府云。右一曲魏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顾炎武日知录曰: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考。圣考谓其父武帝也。改为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
和乐天梦亡友刘太白同游二首(元和十三年作于通州,时为通州司马。白居易原唱为《梦亡友刘太白同游章敬寺》,次韵唱和。白诗云:“十五年前哭老刘”,刘卒于贞元二十年,故当元和十三年作。刘太白:指刘敦质,参本卷《和乐天刘家花》注。) 其一 中唐 · 元稹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君诗昨日到通州,万里知君一梦刘。
闲坐思量小来事,秪应元(秖:同“祇”,仅。元:本来,原来,后作原。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元者,本也。本官曰元官,本籍曰元籍,本来曰元来。唐宋人多此语,后人以‘原’字代之。”)是梦中游。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中唐 · 元稹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忆在开元观,食柏练玉颜(食柏:传说服食柏树叶与果实,可以延年或成仙。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赤须子》(卷下):“赤须子……好食松实、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
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
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斑斓。
因言辛庾辈(辛、庾:辛指辛丘度,行大。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自注:“辛大丘度,性迂嗜酒”;庾指庾敬休,字顺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与元稹有姻懿关系。参拙著《元稹年谱新编》贞元十年谱文。),亦愿访羸孱(访:原作“放”,据蜀本、卢本及何焯校改。羸孱:瘦弱之人,此为元稹自称之谦辞。)。
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科目:指唐代分科选拔官吏之名目。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见于史者凡五十馀科,故谓之科目。”),若在阓与阛(阓与阛:阓,市之门;阛,绕市之墙。《广雅·释宫》:“阛,道也。”王念孙疏證:“案,阛为市垣,阓为市门,而市道即在垣及闸之内,故亦得阛阓之名。”此泛指喧闹之市区。)。
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公卿关:唐代科举,举子往往需求助于当权者,使为之称扬,如过道关口,故云。)。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
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
穿杨二三子(穿杨:形容箭术高明。《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此喻指科举及第。),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
二月除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詀(竹感切)諵(詀諵:低声碎语貌。)诉,齧指明痛瘝(齧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痛瘝:疾苦,病痛。)。
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昏帅:指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严砺曾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及两税外加徵钱米等。)。
归来五六月,旱色天地殷(殷:赤黑色。《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杜预注:“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色为殷色。”)。
分司别兄弟(分司:唐制,中央官吏在东都任职,称分司。),各各泪潸潸。
哀哉剧部职,唯数赃罪锾(锾: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为六两,一说为十铢二十五分之十三,一说为六两大半两。)。
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斗辞:辩讼之辞。)。
道心常自愧(道心:即菩提心。菩提乃梵文之音译,意译为“觉”“智”等,指对佛教根本精义之觉悟,旧译借用《老》、《庄》术语,称之为“道”。),柔发难久黫(黫:黑色。《史记·天官书》:“黫然黑色甚明。”)。
折支望车乘(折支:弯腰。支,同“肢”。《正字通·支部》:“支,与肢通,人四体也。”),支痛谁置患。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绯紫”句:指因门荫而得高官。绯紫,红色与紫色之官服。唐制,散官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此泛指高官所穿之官服。绷被:襁褓。绷,同“绷”,包裹婴儿之小被。)。
渐大官渐贵,渐富心渐悭。
闹装辔头𧤾(闹装:明王骥德《古本西厢记》:“盖闹装犹杂装之谓。”辔头:马龙头。𧤾:同“觼”,系辔之有舌环。《说文·角部》:“觼,环之有舌者。”桂馥义證:“觼,系辔之环也。”),静拭腰带斑。
鹞子绣线𩏪(𩏪:鹞子身上用丝线织成之饰物。),狗儿金油(去声)镮(镮:泛指圆圈形物体,亦作“环”。)。
香汤洗骢马(骢马:青白色错杂之名马,古代御史之所乘。《后汉书·桓典传》:“【典】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翠篾笼白鹇(白鹇:鸟名,又称银雉,雄鸟之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萧颖士《白鹇赋序》:“白鹇,羽族之幽奇,素质黑章,爪觜纯丹,体备冠距,颇类夫鸡翟,神貌清闲。”)。
月请公主封(一作俸)。(“月”句:《唐六典·公主邑司》:“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徵俸之事。”请:告诉。《尔雅·释诂上》:“请,告也。”封:卢本、杨本、全诗一作“俸”),冰受天子颁(“冰受”句:古代帝王夏天赏赐贵重宠臣冰块,以示恩宠。《大戴礼记·夏小正》:“颁冰: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开筵试歌舞,别宅宠妖娴。
坐卧摩绵(一作锦)褥(绵:纪事、季本一作“锦”。卢校“疑锦”,似是。),捧拥綟丝鬟(綟丝鬟:黄黑色发髻,此借指年轻女性仆人。綟,用荩草染成之颜色,黑黄而近绿。《急就篇》卷二:“缥綟绿纨,皂紫石延。”颜师古注:“綟,苍艾色。东海有草,其名曰䓞,以染此色,因名綟云。”)。
旦夕不相离,比翼若飞𪈿。
而我亦何苦,三十身已鳏(鳏:男子无妻。《释名·释亲属》:“无妻曰鳏。鳏,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恒鳏鳏然也,故其字从鱼,鱼目恒不闭者也。”)。
愁吟心骨颤,寒卧支体𤸷(五闲切,又渠云切,痹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皮𤸷肉苛,筋脉不利。”张隐庵集注引张介宾曰:“𤸷痹而重也。”)。
居处虽幽静,尤悔少愉懒(愉懒:懈怠。愉,同“偷”;懒,同“懒”。)。
不如周道士,鹤岭临钟湾(鹤岭:缑氏山之岭,在今河南偃师市境内,王子乔成仙后曾乘鹤于此短暂驻留。参卷5《别李三》注。潼:蜀本、杨本、董本、全诗作“钟”,似是。钟湾,疑亦在河南偃师境内。)。
绕院松瑟瑟,通畦水潺潺。
阳坡自寻蕨(蕨: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在山野,嫩叶可食,俗称蕨菜。《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村沼看沤菅(沤菅:水浸茅草,使之柔韧。菅,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长二三尺,古代用以编盖房顶。)。
穷通两未遂,营营真老闲。
留题霍山应圣公庙 宋 · 陈纲
七言排律 押冬韵
峻极巍峨势望雄,层峦叠嶂翠重重。
为神有感兴唐祚,作镇无疆福晋封。
材产十州资构厦,泉分数邑润耕农。
幽岩旧榻高人隐,绝顶遗坟古帝踪。
欲雨片云生峭壁,未明先日照危峰。
断崖当午晴雷震,深壑经秋积霭浓。
樵去每逢游洞鹿,僧禅时见戏潭龙。
名光祀典传千载,仰祝牲牢致享恭(清顾炎武《求古录·霍山中镇庙石刻》)。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一 顾亭林(顾亭林湖在东南三十五里,湖南又有顾亭林,传是顾野王居) 北宋 · 梅尧臣
押鱼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乡林空林木,不见古人居。
犹寻古人迹,更与古人疏。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
湖边夜夜月,光彩波上馀。
华亭十咏 其一 顾亭林(顾亭林湖在东南三十五里,湖南又有顾亭林,相传陈顾野王居此,因以为名焉) 北宋 · 唐询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平林标大道,曾是野王居。
旧里风烟变,荒原草树疏。
湖波空上下,里闬已丘墟。
往事将谁语,凄凉六代馀。
司马晋州待制哀辞(原注:石刻在夏县司马公祠堂。) 北宋 · 马端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志古流难合,谈高道自明。
风波志恩分(自注:公为郡牧倅,当曹之迁也,人以公始尝坚辞其辟,当自为辨。公恻然谢曰:“今日正宜从其行也。”卒不以辨。识者韪之。),针石尽交情(自注:公与人交,必尽规谏。始若不胜其言,退则敦义弥笃。)。
让节蒙知厚(自注:公在凤翔日,被召知谏院,公辞之,自是深简上心。),华班绝绮荣(自注:公生平特立,至为侍从,皆出宸选。)。
贱生怀感遇,当路假晶荧(自注:端辱公以八使慰荐,遂蒙改官。)。
累次青油幕(自注:端在益昌及岐下,皆预宾席。),中间白玉京。
吏文容议缓(自注:端在幕府,每奉公议,特被优假。),邦事恤言轻(自注:戊寅年,端辄奏疏言事,公时在京师,尝见悯孤直。)。
自此嗟流梗,何期苦见兵(自注:是岁,别公出宰郾城,明年移倅边郡。)。
塞垣心易动,漳浦信弥惊(自注:今春得三堂信,知公属疾。)。
玉蕊悲无验,金台望忽倾。
岁阑云惨淡,天迥泪纵横。
世有真忠亮,今亡至直清。
旧僚知葬日,投此吊佳城(清顾炎武《求古录》)。
留题赠灵岩鉴公禅师(丁巳(熙宁十年)三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张会宗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人中令德居高地,天下精蓝占好山。
四绝名标清世上,十方僧聚白云间。
二龙珠照看经静(自注:寺僧谓予曰:此寺尝有识者曰二龙玩珠势也。),双鹤泉供洗钵閒。
早晚利荣缰锁脱,性通三教叩禅关(清顾炎武《求古录》)。
赐太师文彦博 北宋 · 赵顼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四纪忠劳著,三朝闻望隆。
享兹难老祉,报在不言功。
富矣勋弥大,居焉貌甚冲。
西都旧士女,白首伫瞻公(清顾炎武《求古录》)。
留题灵岩(清顾炎武《求古录》作冤亭卞诗(元祐庚午三月二十八日东武王璞书))寺 北宋 · 卞育
押尤韵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优。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声浮。
祖师生朗石,古殿名般舟。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待吾仙子游(《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引《长清县志》)。
灵岩行(宣和六年三月廿七日) 北宋 · 杜钦况
押词韵第十一部
山回路疑绝,林深秘岩扃。
凿翠出金碧,开轩列云屏。
希有昔成道,久矣斯岩灵。
法定卧苍壁,白日穿空明。
令(清顾炎武《求古录》作金)威指泉窦,一凿秋寒澄。
定水供万众,不缩亦不盈。
如公禅宗秀,于世本无营。
聊为出山云,乘风无(《求古录》作任)纵横。
坐令多宝藏,百神转雷霆。
夜月啸彫虎,玉匣开晶荧。
笑指八解池,外流中不倾。
何必空山雷,始悟物我情(清赵祥星康熙《山东通志》卷三五)。
题灵岩寺 宋 · 孔舜思
七言排律 押东韵
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
却悟冗官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
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
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
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
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原注:熙宁九年丙辰十月□日住持传法赐紫沙门吕立石)。
按:清顾炎武《求古录》
华亭百咏 其二 顾府君宅(即顾亭林云寺祠堂) 宋 · 许尚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萧萧兰若地,知是府君居。
祠事今谁奉,吾来一叹吁。
华亭百咏 其三 东庵异迹(在顾亭林,庵中有忠烈公像。近岁忽地裂数尺,中有风涛声,以物探之,则应手火起) 宋 · 许尚
五言绝句 押萧韵
地胜(四库本作脉)风雷吼,人疑涌海潮。
将军英爽在,何物敢兴妖。
与朴昌邦。别三载馀。吾守三陟。昌邦作都事。会于凌波台上。纵观东海。极欢而罢。未几。邦之伯氏出刺江陵。邦以故。换佐忠清幕。行数日有招。约观通之丛石亭。追到铜山道。暍而还。简寄以谢 明 · 申光汉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企斋别集卷之二
岭外三年别,溟州此日逢。
凌波云复散,丛石梦相从。
空负招寻约,应怜病暍翁。
邻江新得伯,尚喜典刑同。
示严 明 · 李好闵
押尤韵 出处:五峰先生集卷之六
乃翁鹿皮翁,寄汝鹿皮裘。
霜风夜来苦,念汝寒飕飗。
吾家自清素,缊袍宁人羞。
茅檐著背暄,读书黄花幽。
莫嫌书难穷,但恨时已遒。
书当久自尽,至乐迨玄头。
佥知南公墓志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八
䨥湖南丈。居汉之东村。世人皆称南丈。而不称其官与名。卿邻之凡与丈人友者。咸老而死。存者皆后生。以其罕出。故不识其面。生久故不知其名。但见其乌巾竹杖倘佯于松阴之下。指示而尊慕之曰。为人如丈人足矣。天朝经理杨公镐。尝一游其园。见丈人须眉皓白。风神清古。瞿然起拜。迎之上座曰。不图遐方有此伟人。手题其门曰。齿德俱优。达尊之闾。丈人天性豪爽好读书。不屑为举子业。独慕古人奇节伟行。乐善嗜义。有嚣嚣尚友之志。家故多赀。悉散以赒人急。摆落世念。沈冥文字间。尤喜庄老之书。盖取其清心养性。而颇有自得之趣。达死生解外胶。冲澹泊如也。孝友出天。敦睦之行。老而不衰。有二弟鼎居其邻。晨必招邀共衣食。同坐卧一室。欢娱到死如一日。家是宜城。赐第园林池馆。擅胜于都中。晚年杜门却扫。与群弟子日哦其间。或荷锄而种蔬。决渠而灌花。观棋于竹坞。邀月于松檐。或负杖而歌。或临井而漱。性不解饮。而客至必置酒。饮一盏辄大醉。醉必颓然凭几。清谈古今。取笔题诗。乐而忘疲。不知老之将至。壬寅三月十三日。看花园上。步归中堂。谓家人曰。今日吾病矣。遂卒。距其生正德庚辰。得年八十三。讳尚文。仲素字也。宜宁人。乡里举其行义。初授义禁府都事。历官至高城郡守。以翊卫司翊卫。告病解官。宰相筵白丈人年德。升授通政大夫佥知中枢府事。考讳沂。敦宁参奉。妣李氏。宗室荣川守之女。祖讳致元。尚成庙女。封宜城尉。以风流文雅名。曾祖讳憬。善山府使。高祖讳伦。黄海道观察使。上世有讳君甫。仕丽朝。官至密直副使。是其鼻祖。至讳乙蕃。宜宁府院君。生讳在。入我朝。勋封开国。位上相。生讳景文。兵曹议郎赠赞成事。是生左议政讳智。于丈人实五代祖。丈人前娶仪宾经历黄范女。后娶司宪府监察吴景闵女。皆无后。庶出有二子。曰履常、保常。以其年四月二十九日。葬于杨州牛耳洞先茔之侧子坐午向原。廷龟自稚少时。屡陪先君。拜丈人于松月轩。尝辱一言之誉。孤拙不幸。先君先下世。丈人感念存没。怜爱异他人。闲时趁日招呼。觞咏以自遣。今年三月。不佞傧诏使。回自关西。丈人贻书邀之曰。为贮一壶以待君。会病谒告未即趋。俄报丈人亡矣。及奔哭于床。则夫人命女奴以壶酒。哭且言曰。所以待君者。呜呼。尚忍言哉。尚忍言哉。将葬。履常累然衰服来。致其主夫人之语曰。知吾夫子莫如子。愿得一言以藏之。噫。不腆之文。丈人实知之。惟车马币玉。不足以称丈人之德。敢用其所以知者酬焉。铭曰。
匪富而盈,匪贵而荣。
介而能群,华不为名。
惟灵之灏,惟气之浩。
得之而生,养之而老。
全之而归,庶几乎道。
送钱受之侍郎枚卜罢归一篇(崇祯元年) 其一 明 · 茅元仪
四言诗
(其一。)
晶晶日月,雨雪忽零。
岂无师保,束此宁人。
维桑失系,朽索弗宁。
大木将拔,先剪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