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记朱俊 东汉 · 陶谦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徐州刺史陶谦、前扬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莫府:国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
是以临官尹人,搢绅有识,莫不忧惧,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济祸乱。
自起兵以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
等并共咨诹,议消国难。
佥曰:「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
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后汉·朱俊传》。)
曹瞒(《魏志·武帝纪》注云:「吴人作」)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而㖞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
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
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
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
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
今有几粮乎」?
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
更言之」。
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耶?
何言之不实也」?
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
为之奈何」?
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
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子、吕威璜、赵睿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
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
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
公谓曰:「何为如是」?
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
公意欲不杀,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盖不忘人」。
乃杀之。
遣候者数部,前后参之,皆曰「定从西道,已在邯郸」。
公大喜,会诸将曰:「孤已得冀州,诸君知之乎」?
皆曰不知。
公曰:「诸君方见不久也」。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
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胡床不起。
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如雨下。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
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废户发壁,牵后出。
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
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帝为曰:「郤公,天下宁有是乎」?
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
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
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尉耳」。
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
是时南阳间苦繇役,侯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褒,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南阳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
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
吾与子共戮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
音从之,即释遣太守
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与太守收馀民围音,会曹仁军至,共灭之。
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
及至王薨,追恨前言,发疾卒。
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
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然持法峻刻。
诸将有计画胜出已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作。
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袁忠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
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族其家。
、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
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以相持。
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
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
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
及自觉,棒杀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
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
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岩岩天柱,大矣周山之峰,桓桓地轴,壮哉昆仑之阜,三光悬而不坠,九土镇以无疆,承乾合德之君,则天体元之后,所以并咨四镇,咸建五臣,业配苍祇,功成寓县。
至于流名雅颂,著美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使君乎!
自文昭武穆,祚土开家,濮水盛其衣簪,荥波分其绪秩,仁义之道,夷门美于大梁,儒雅之风,司徒重于强汉。
自通人许劭,托命于江湖,高士袁忠,寄身于交越,俱违建安之难,独处衡山之阳。
祖天资秀杰,世载雄豪,卓富拟于公侯,班佃必于旌鼓。
光禄大夫,邑里开通德之门,州乡无抗礼之客。
自茫茫禹迹,赫赫宗周,家灭骊戎,国亡夷羿,我高祖武皇帝迎河图于浪泊,括地象于炎洲,南兴涿鹿之师,北问共工之罪,天生宰辅,尧年致白虎之祥,神赐英贤,殷帝感苍龙之杰。
公亦观时伫圣,啸咤风云,跪开黄石之书,高咏玄池之野,沈吟梁甫,自比管仲之才,惆怅华郊,久负伊生之叹。
自羯虏侵华,群蛮纵轶,后皋步之地,四战五达之郊,郡境贤豪,将谋御难,长者佥论,推公主盟,义土雄民,星罗雾集。
公既膺五聘,方启六韬,率是骁徒,仍开岭峤,自大讨潇湘,同兹樊郦,下军违命,上策不宣,败我王师,受拘勍盗。
大陈格于文祖,咸秩具神,率土依风,群灵禀朔。
公亦为令德,天纂之谋,吴帐斯开,卫门无拥,虽复季孙还鲁,随武济河,国庆民欢,相俦匪若,即授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
光武不尤于冯异穆公深礼于孟明,终报王官之师,遂举咸阳之地,斯乃圣主之宏略,而名臣之远图者焉。
皇帝以陶唐启国,致玉版于河宗,颛顼承家,佐金天于江水,经纶草昧,定鼎之业居多,缔构权舆,断鳌之功相半,固以英声驰于海外,信义感于寰中,主器攸归,当璧斯在。
公于是抗表长信,清宫未央,从亿兆以同心,引公卿而定策,驰轻轩于,軨轕,奉待驾于中都七庙之基,于焉永固,万邦之本,由此克宁,乃授司空南徐州刺史
于是镇之以清静,安之以惠和望杏敦耕,瞻蒲劝穑,室歌千耦,家喜万钟,陌上成阴,桑中可咏,春鹒始啭,必具笼筐,秋蟀载吟,竟呜机杼,或啸拜灵祝,躬瞻舞雩,去驾拥于风尘,还旌阻于飘沐,京坻岁积,非劳楚堰之泉,仓廪年丰,无用秦渠之水,虽复东过小县,夏逐其轻轮,南渡沧江,秋涛弭其张盖,固不得同年而语矣。
若夫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棂,躬亲辩决,立受符于前案,无留诺于后曹,接务高城之中,非甘棠之下,欣欣美俗,济济都尘,以贾琮郭贺之风,行建武永平之化,于是州民散骑常侍王玚等拜表宫阙,请扬兹美化,树彼高碑,民欲天从,允彰丝诰,铭曰:
郁郁三象,茫茫九州。
绵天惨珍,浃地虔刘。
赫矣高祖,爰清国雠
元勋佐命,力牧封侯。
亦既旋归,邦家有晖。
宫亭蠡浦,奋翅高飞。
雷卷劲寇,风行国威。
文身被发,作贡来绥。
我皇纂武,攀号东序
谒渭同周,迎门惟吕。
流矢为暴,搀抢斯举。
喋喋苍黎,危危刀俎。
自我徂征,妖氛克平。
爰驱犬彘,实剪长鲸。
北震巢浦,南俘灌城。
青羌卷介,赤狄兵。
蹈舞难逾,歌谣靡宣。
曰我黎庶,俱祈上玄。
山移两越,海变三田
公为上相,复倍斯年(《艺文类聚》五十二。)
度支卢侍郎847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某行己及邓州
回望门阑。
如隔霄汉。
感知佩德。
不任血诚。
某揣摩莫闻。
疏拙有素。
侍郎奖其薄伎。
夙降重言。
而时亨命屯。
道泰身否。
属兹淹踬。
不副提携。
今者万里衔诚。
一身奉役。
湖岭重复。
骨肉支离。
交广之叹袁忠
荆蛮之悲王粲
思人抚事。
古亦犹今。
惟当幽祷鬼神。
明祈日月。
伏愿荣从司计
入赞大猷。
鼓长楫以济时。
运洪钧而播物。
则某必冀言还上国。
来拜恩门。
一吐汉相之茵。
一握周公之发。
斯愿毕矣。
伏惟图之。
伏计亦赐念察。
薛郎先辈
早敦分好。
实慕风规。
是敢托以缄题。
致之几案。
就有心恳。
资其口陈。
攀恋之诚。
输罄无地。
衣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二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若夫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或以取睢涣之丽,或以象翚翟之文。
无褐而宁能卒岁,不衷而还复灾身。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纩为茧而缊为袍,袂应规而袷如矩。
中山则悟其颠倒,若敖则始于蓝缕。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襜则蔽前,幅闻在下。
周瑜于百领,南粤亦蒙于三褚。
耿恭之穿决,讶张融之粗故。
范晔致思以精微,到溉显名于率素。
袭此黼领,被兹绣裳。
我韨兮子佩,上玄兮下黄。
笑何容之焦背,惊陈暄之上堂。
楚庄既见于博袍,沈庆俄闻于急装。
尔其更始诸于,申生偏裻,衯裶戍削,纡馀委曲。
被以曳娄,乐兹安燠。
戴《礼》既明于五法,齐国亦供其三服。
至于彦回罗𧟌,边让襜褕,聊以旌礼,期之暖肤。
朱勃之方领,伟江充之曲裾。
意恻西华,价腾王导之练。
至夫法圭刀之形,列雕雁之制,刺彼维鹈,戒其在笥。
既顺序而有文,亦从容而不贰。
或被之而象天,或断之而离地。
尹、范则互为出入,侨、札则交相赠遗。
三命有衡之锡,一箧慰寒泉之思。
则有显宗之嘉郭贺,宋高之喜超宗
或挂神武之门上,或烂郭文之户中。
伏俭德于晏子,挹清节于祭彤
载寝而暗惊持玉,长裾而乍喜陵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庄子之对魏王豫让之报智伯。
亦闻美管宁之俭,叹王允之清。
荣启之县蓑,见董威之结缯。
若夫展白无文,绿黑有里,授之九月,戒其三褫。
齐国而曾闻至骭,入汉宫而未尝曳地。
子夏既困于县鹑,林既亦传于衣苇。
绂见方来,绣闻直指。
观采错于张嵊,喜烂斑于莱子
复有袁忠之诣王朗魏文之待杨彪
江湛浣之而称疾,子服言之而见囚。
至若朱博大袑,隽生盛服,齐桓恶紫,晋文矫俗。
析沦之网,频斯之玉。
宋景之于翡翠,田文之讥绮縠。
乘大车者如,祭先蚕者如鞠。
委委蛇蛇,象服是宜。
狐尾、虎文之饰,雉头、火浣之奇。
正色、间色之异,执衽、扱衽之仪。
商火、夏山之制,前方、后剉之规。
识唐帝之三浣,辨汉高之五时。
山甫而见补,遇武公而改为。
商纣投火以蒙宝,宋明憎风而用皮。
三世方知其被服,五采则见其彰施。
马援都布,仲尼逢掖。
粗疏既讶于马后,鲜明复称于王吉
或振之而因浴,或题之而见易。
王敦脱故而自如,桓冲怒新而理屈。
韬文而尚褧,亦用兵而去韨。
斯盖后圣有作而治其麻丝,变上古羽皮之质。
(一作简)半村先生 明末清初 · 夏完淳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夏节悯全集卷五
乐令竟如(一作若)此,王郎又若斯。
自羞(一作遥知)秦狱鬼,犹(一作尽)是羽林儿。
月白劳人唱(一作大江夜),霜空毅魄悲(一作二卞祠)
英雄生(一作先)死路(一作际),却(一作一)似壮游时。
附:《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录钱栴《狱中七夕口占》二首云:「月朗风和正绮宵,天河不比故乡遥。双星若识人间事,也是凄然未渡桥。」「两地凄凉聚此宵,长江千里客愁遥。家中瓜果无情列,忍自穿针看渡桥。」《夏节悯全集》卷六《西华门与同难诸公待鞫》一首后附录钱栴七夕狱中作》云:「对泣南冠度绮宵,江乡千里客愁遥。双星若识人间事,也定凄然罢鹊桥。」《狱中杂咏》云:「衣冠不与昔时同,赭服蒙身敢怨恫。邹子著书难自讼,江生有启更谁通。今知狱吏真称贵,却笑累囚尚自雄。故里秋花应寂落,不堪嫣妩笑西风。」《次李远贞天字韵》云:「数月羁囚还自怜,无何又属暮秋天。几年阁笔留都赋,今日哀吟泽法篇。易水久寒悲燕匕,广陵中绝泣嵇弦。空庭欲落如无叶,瘦影离离杂晚烟。」《送友归里》二首云:「闭户经年一静人,因余羁系动征尘。江潮六月轻千里,秋露三山蒙几晨。君影已随南雁渡,余心独向夕阳嚬。此身不逐江山改,好向睢阳去卜邻。」「我因名义一身倾,君为交情独远行。自是鲁连真静士,不令冯雍遂轻生。阶前双玉春温润,室内孤琴寒涧清。约略归途须几日,篱边犹有未残英。」《槜李诗系》录钱栴《就讯次黄观只韵》云:「兴亡千古恨,七尺死生身。北市新戎首,西山久饿民。赤衣长短著,丹笔重轻抡。何物盈庭列,嚣音杂马尘。」《三讯次黄观只韵》云:「几番钩织苦,余始得为人。霜雪完朋友,风波慰主臣。不辞张四面,但愿历千春。泉路多同好,何须更卜邻。」《入狱》云:「三旬相习铁琅当,今日还来住福堂。就格袁忠学范,释囚钟意愧非房。同墙尽是饥寒侣,新案偏多王谢郎。不望遣还栖岁暮,受经愿历几寒霜。」
入狱 明末清初 · 钱栴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槜李诗系
三旬相习铁琅当,今日还来住福堂。
就格袁忠争学范,释囚钟意愧非房。
同墙尽是饥寒侣,新案偏多王谢郎。
不望遣还栖岁暮,受经愿历几寒霜。
祭酒陈文肃敬宗 清 · 严遂成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明史杂咏卷二
致币牵羊礼颇优,四箴书了我何求。
一钱不值秋官长,肯舍诗书对楚囚。
按:以仁宗之贤,临崩犹馀怒李时勉。以王振之大奸慝,得陈敬宗一见为重。天下好恶之无常,亦人生有幸不幸焉?文毅貌寝,文肃魁梧,袁忠宪相二公名位相埒,后同时官祭酒十馀年,一严肃,一平恕,各有师法,终明之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然誉不在大,捃摭细事书之,已过人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