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奏荐挚恂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恂行侔曾、闵,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诚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桢辅(《高士传》,「恂字季直,高士峻十二世孙。永元中,和帝博求名儒,公卿荐恂,公车徵,及大将军窦宪举贤良,并不就)。
儆备南匈奴议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蛮夷反覆,虽难测知,然大兵聚会,必未敢动摇。今宜遣有方略使者之单于庭,与杜崇、朱徽及西河太守并力,观其动静,如无它变,可令崇等就安国会其左右大臣,责其部众横暴为边害者,共平罪诛。若不从命,令为权时方略事毕之后,裁行客赐,亦足以威示百蛮(《后汉·南匈奴传》,永元六年,中郎将杜崇与行度辽将军朱徽上言,南单于安国背畔,请为之儆备「和帝下公卿议,皆以为。」)。
四科取士诏(十二月己未)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辟士四科,其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皆存孝悌清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吏,务实校试以职。有非其人,不习曹事,正举者故不以实法也(《后汉·和帝纪》注、《御览》六百二十八并引《汉官仪》。案:此光武诏,章帝复申明之。)。
上疏辞谢和帝 东汉 · 梁王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臣天性狂愚,生在深宫,长养傅母之手,信惑左右之言。乃至归国,不知防禁。从宫侍史利臣财物,荧惑臣畅。臣畅无所昭见。与相然诺,不自知陷死罪,以至考察。肌栗心悸,自悔无所复及。自谓当即时伏显诛,魂魄去身,分归黄泉。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战栗连月,未敢自安。上念以负先帝,而令陛下为臣收污天下,减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命在丝发(此四字从《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注引《东观汉记》补)。臣畅知大贷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约妻子,不敢复出入失绳墨,不敢复有所横费。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阳、谷孰、虞、蒙、宁陵五县,还余所食四县。臣畅小妻三十七人,其无子者,愿还本家。自造反谨敕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贲、官骑,及诸工技、鼓吹、仓头,奴婢、兵弩、厩马,皆上还本署。臣畅以骨肉近亲,乱圣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诚无心面目以凶恶复居大宫,食大国,张官属,藏什物。愿陛下加大恩,开臣自悔之门,假臣迁善之路,令天下知臣蒙恩,得去死就生,颇能自悔。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若不听许,臣实无以久生,下入黄泉,无以见先帝。此诚臣至心。臣欲多还所受,恐天恩不听行,节量所留。于臣畅饶足(《后汉·梁王畅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四)。
上言宜令刺史奏事如旧典 东汉 · 张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
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扰,故时止忽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愚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恐好恶过所道,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惧所职,于以衰灭贪邪奸佞(《续汉·百官志五》注补引《东观书》,「和帝初,张酺上言」)。
复上疏议轻侮法 东汉 · 张敏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臣敏蒙恩,特见拔擢,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诚不敢苟随众议。臣伏见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民为非也。未晓《轻侮》之法,将以何禁?必不能使人不相轻侮,而更开相杀之路,执宪之吏复容其奸枉。议者或曰:「平法当先论生」。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三代通制。今欲趣生,反开杀路,一人不死,天下受敝。记曰:「利一害百,人去城郭」。夫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华即为异。王者承天地,顺四时,法圣人,从经律。愿陛下留意下民,考寻利害,广令平议,天下幸甚(《后汉·张敏传》,「议寝不省。敏复上疏。和帝从之」。又略见《通典》一百六十六,《御览》四百五十二)。
和帝诔 东汉 · 崔瑗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五
玄景寝曜,云物见征。
冯相考妖,遂当帝躬。
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如丧考妣,擗踊号吟。
大隧既启,乃徂玄宫。
永背神器,升遐皇穹。
长夜冥冥,曷云其穷(《艺文类聚》十二)。
立安帝诏(八月) 东汉 · 和熹邓后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
先帝圣德淑茂,早弃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袁宏《纪》作「朕抚育幼帝,日月有望,遭家不造,仍罹凶祸」)。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庙之重,思继嗣之统,唯长安侯祜,质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诗》《论》,笃学乐古,仁惠爱下。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袁宏《纪》作「嶷然有成人之体」)。亲德系后,莫宜于祜。《礼》「昆弟之子犹己子」,《春秋》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其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礼仪奏(《后汉·安纪》,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五)。
策命长安侯即皇帝位(延平元年八月) 东汉 · 和熹邓后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
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长安侯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孙,廉恭慈顺,在孺而勤,宜奉郊庙,承统大业。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审君汉国,允执其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之哉(《后汉·安纪》)」!
和帝叙 东汉 · 刘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
穆宗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业,宾礼耆艾,动式旧典,宫无嫔嫱郑卫之宴,囿无槃乐游畋之豫,躬履元德,虚静自损,是以屡获丰年,远近承风云尔(《御览》九十一。案:此《叙》官辑本《东观记》未载)。
和帝诔 东汉 · 苏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
天王徂登,率土奄伤。如何昊穹,夺我圣皇?恩德累代,乃作铭章。其辞曰:
恭惟大行,配天建德。陶元二化,风流万国。立我蒸民,宜此仪则。厥初生民,三五作刚。载籍之盛,著于虞唐。恭惟大行,爰同其光。自昔何为,钦明允塞。恭惟大行,天覆地载。无为而治,冠斯往代。往代崎岖,诸夏擅命。爰兹发号,民乐其政。奄有万国,民臣咸秩。大孝备矣,閟宫有恤。由昔姜嫄,祖妣之室。本枝百世,神契惟一。弥留不豫,道扬末命。芝谦有终,实惟其性。衣不制新,犀玉远屏。履和而行,威棱上古。洪泽滂流,茂化沾溥。不憖少留,民斯何怙。歔欷成云,泣涕成雨。昊天不吊,丧我慈父(《艺文类聚》十二)。
上书请合葬窦太后 其二 东汉 · 李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臣伏惟章德窦后虐害恭怀,安思阎后家犯恶逆,而和帝无异葬之议,顺朝无贬降之文。至于卫后,孝武皇帝身所废弃,不可以为比。今长乐太后尊号在身,亲尝称制,坤育天下,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太后为母?子无黜母,臣无贬君,宜合葬宣陵,一如旧制(《后汉·陈球传》,「熹平元年,窦太后崩。曹节、王甫以为,梁后家犯恶逆,别葬懿陵。武帝废黜卫后,而以李夫人配食。今窦氏罪深,岂得合葬先帝乎?太尉李咸诣阙上疏,于是议者乃定。」案:此与《袁宏纪》所载互异。)。
和熹邓后谥议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孝和邓皇后崩,群臣谋谥。于是尚书陈忠上言,以为《乡党》叙孔子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是以德著图籍,名垂于后。伏唯大行皇后规乾则坤,兼包日月,厥初作合,允有休烈,贯鱼之次,加于小媵,中馈之叙,昭于帷幄。遭家不造,三元之厄,孝殇幼冲,国祚中绝,海内纷然,群臣累息。加以洪流为灾,札荒为害;西戎蠢动武威,侵侮并、凉;猾夏作寇,振惊勃、碣,家有采薇之思,人怀殿屎之声。皇太后参图考表,求人之瘼,度越平原;建立圣主,垂畴。咨之问。遵六事之求,劳谦克躬,菲薄为务。是以尚官损服,衣不粲英;饔人彻羞,膳不过择;黄门阙乐,鱼龙不作;织室绝伎,纂组不经;尚方抑巧,雕镂不为;离宫罕幸,储峙不施;遐方断篚,侏离不贡;罢出宫妾,免遣宗室没入者六百馀人,以纾郁滞。奉率旧礼,交飨祖庙,以展孝子承欢之敬;蠲宪法六千馀事,以顺汉氏三百之期。经艺乖舛,恐史阙文,命众儒考校东观阁学;博士一缺,广推十人,何有伐檀;茅茹不拔,屡举方直,显擢孝子;遵忠孝之纪,启大臣丧亲之哀;疾贪吏受取为奸,纠增旧科之罚;恶长吏虚伪进退锢之十年;追崇世祖功臣,国土或有断绝,封值遗苗,以奉其祀;爵高兰诸国胤子,以绍三王之后。事不稽古,不以为政,政不惠和,不图于策,犹不自专,传谋远暨,允求厥中。刑之所加,不阿近戚;赏之所及,不遗侧陋。终朝反侧,明发不寝,徒以百姓为忧,不以天下为乐。圣诚著于禁闼,而德教被于万国,故自昏垫,以迄康乂,籴入千石,以至数十,叛虏降集,贼宁边垂。胡辈去塞,永元之世,以为遗诛,今畏服威灵,稽颡即毙。徼外绝国,慕义重译,求献其琛。史官咸贺,请作主颂,却而不听;郡国咸上瑞应,寝而不宣。允恭挹损,密勿在勤。遭疾不豫,垂念臣子,御辇在殿,顾命群司,流恩布泽,大赦天下。有始有卒,同符先圣。昔书契所载,虞帝二妃,夏后涂山,高阳有莘,姬氏任母,徒以正身率内,思媚周京为高,未有如大行皇后勤精劳思,笃继国之祚,正三元之衡,康百六之会,消无妄之运者也。功德巍巍,诚不可及。汉世后氏(《书钞》作「母氏」)无谥,至于明帝,始建光列之称,是后转因帝号,加之以德,高下优劣,混而为一,违《礼》「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之制。《谥法》「有功安人曰熹」。帝后一体,礼亦宜同。大行皇太后宜谥为和熹皇后,上稽典训之正,下协先帝之称(本集,《后汉·曹皇后纪》注引《蔡邕集》,又略见《北堂书钞》九十四。)。
宗庙迭毁议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三
左中郎将臣邕议,以为汉承亡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每帝即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孝元皇帝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始建大议,请依典礼。孝文、孝武、尊孝皆以功德茂盛,尊崇庙称,为宗不毁。孝文曰太宗,孝武曰世宗。孝宣曰中宗,初孝宣尊崇孝武时,中正大臣夏侯胜等犹执异议,欲出世宗,不应为宗。至孝成皇帝时,议犹不定,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据经传义,谓不可毁。上从其议,古人据正重慎,不敢私其君父,若此其至也。后遭王莽之乱,光武皇帝受命中兴,庙称世祖。孝明皇帝圣德听明,政参文、宣,庙称显宗。孝章皇帝至孝蒸蒸,仁恩浦大,海内赖祉,庙称肃宗。比方前世,得礼之宜。自此以下,政事多衅,权移臣下,嗣帝殷勤,各欲褒崇至亲而已。臣下懦弱,莫能执夏侯之直。故遂衍滥,无有方限。今圣朝遵古复礼,以求厥中,诚合事宜。礼传封仪,自依家法,不知国家旧有宗仪圣主贤臣所共创定,欲就六庙,黜损所宗,违先帝旧章,未可施行。臣谨案礼制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七,孝元皇帝世在第八,光武皇帝世在第九,故以元帝为考庙,尊而奉之。孝明遵述,亦不敢毁。元帝于今朝九世,以七庙言之,则非所宗,亲尽宜毁。八月酬报,可出元帝主,比惠、景、昭、成、哀、平帝,五年而再殷,合食于太祖。孝章皇帝、孝安皇帝、孝桓皇帝亲在三昭,孝和皇帝、孝顺皇帝、孝灵皇帝亲在三穆,庙亲未尽,四时常陈。孝和以下,穆宗、恭宗、敬宗、威宗之号,皆宜省去,以遵先典殊异祖宗不可参并之义。今又总就一堂,崇约尚省,不复改作,惟主及几筵应改而已。正数世之所关,为无穷之常典,稽礼制之旧则,合神明之允欢,臣愚戆,议不足采。臣邕云云(本集,袁宏《后汉纪》二十六,《续汉·祭祀志下》注补引《袁世松书载邕议《通典》四十七)。
上封事陈得失 东汉 · 谢弼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臣闻和气应于有德,妖异生乎失政。上天告谴,则王者思其愆;政道或亏,则奸臣当其罚。夫蛇者,阴气所生;鳞者甲兵之符也。《鸿范传》曰:「厥极弱,时则有蛇龙之孽」。又荧惑守亢,裴回不去,法有近臣谋乱,发于左右。不知陛下所与从容帷幄之内,亲信者为谁。宜急斥黜,以消天戒。臣又闻「惟虺惟蛇,女子之祥」。伏惟皇太后定策宫闼,援立圣明,《书》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窦氏之诛,岂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宫,愁感天心,如有雾露之疾,陛下当何面目以见天下?昔周襄王不能敬事其母,戎狄遂至交侵。孝和皇帝不绝窦后之恩,前世以为美谈。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今以桓帝为父,岂得不以太后为母哉?《援神契》曰:「天子行孝,四夷和平」。方今边境日蹙,兵革蜂起,自非孝道,何以济之!愿陛下仰慕有虞蒸蒸之化,俯思《凯风》慰母之念。臣又闻爵赏之设,必酬庸勋,开国承家,小人忽用。今功臣久外,未蒙爵秩,啊母宠私,乃享大封,大风雨雹,亦由于兹。又故太傅陈藩,辅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见陷群邪,一旦诛灭。其为酷滥,骇动天下,门生故吏,并离徙锢。蕃身已往,人百何赎!宜还其家属,解除禁网。夫台宰重器,国命所继。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首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灾异,并皆罢黜。徵故司空王畅,长乐少府李膺,并居政事,庶灾变可消,国祚惟永。臣山薮顽暗,未达国典。策曰「无有所隐」,敢不尽愚,用忘讳忌。伏惟陛下裁其诛罚(《后汉·谢弼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三,语次不同。)。
上疏论宦官 东汉 · 陈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昔孝和帝与中常侍郑众谋诛大将军窦宪,由是宦官秉权。安帝幼冲,和熹太后兄大将军邓陟辅政,太后适崩,中常侍江京等杀陟,安帝登遐,黄门孙程又杀车骑将军阎显。孝桓帝又与中常侍单超等共诛大将军梁冀。陛下即阼,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等欲诛宦官,绝其奸擅,尽忠王室,建万世策,机事不密,为中常侍朱瑀等所杀。此即陛下所见。今宦官强盛,威倾人主,天下钳口,莫敢言者。海内怨望,妖孽并作,四方兵起,万姓辛苦,陛下尚可以安,奈后嗣何(《华阳国志》十下《汉中士女》)?
奏上灵怀皇后尊号 东汉 · 朱俊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八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改葬皇妣,追上尊号,如穆宗、恭宗故事(袁宏《后汉纪》二十七,「兴平元年二月,太尉朱俊、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奏」。)。
汉官仪上 其三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世祖诏(案:《北堂书钞》引作「中兴甲寅诏书」):「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又旧河堤谒者,世祖改以三府掾属为谒者领之,迁超御史中丞、刺史,或为小郡。监察黎阳谒者,世祖以幽、并州兵骑定天下(案:《后汉书·窦宪传》注引作「光武中兴」,又「定」上有「克」字),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兵骑千人,复除甚重。谒者任轻,多放情态,顺帝改用公解府掾有清名威重者,迁超牧守焉(《续汉·百官志一》补注,《北堂书钞·设官部》。案:《后汉书·和帝纪》注,《太平御览·治道部》,引作「建初八年十二月己未诏书」,文略同,唯无「河堤谒者」以下一段。)。
汉官仪上 其四十二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和帝以窦宪为大将军,乃冠三公(《太平御览·职官部》)。
汉官仪上 其四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和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赐金印紫绶,位次司空(《续汉·舆服志下》补注,《北堂书钞·设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