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监国鲁王以盗警奔金门所庚子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挥泪东南信,初闻群盗狂;
扁舟哀望帝,匹马类康王
流彘终何限,依斟倘不妨!
只今谋税驾,天地已沧桑。
九日,陪安昌王黄肃虎痴张定西侯服、张太傅鲵渊朱太常闻玄、徐给谏闇公沈公子昆季登锁山和韵丁亥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鳌背霜寒自开,欣看萸佩宴吹台。
尚书东山驻,大将旗联西府回。
香冷金华双使至,秋明玉树二难来。
追陪谁复题糕字,愧向銮坡问笔才!
注:人物考略
安昌王:名恭𣘖(𣘖或作榥);为周藩安昌王长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张公肯堂议行日本乞师之说,尝请王偕行。张定西、王朝先辈黄斌卿,又尝与张公肯堂上章待罪,且为之议和于诸营(见「张公年谱」及「海东逸史」、「东南纪事」)。
黄虎痴名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海东逸史」作兴化卫人)。其先以禦倭功,授千户;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翁洲参军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立,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卤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印,屯舟山;后晋爵卤侯。性沈毅,好聚书。夜读史,鸡鸣治军;日以为常。著有「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骈丽疏钞」、「闽浙杂咏」凡数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张公年谱」作庚寅年),为诸将所讨,沈于水死。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福建通志」均有传)。
张鲵渊(「南疆绎史」、「小腆纪年」鲵均作鲲):名肯堂字载宁华亭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乙酉南都亡,郑氏拥唐王;以劝进功,擢兵部尚书,改掌都察院事。寻复加少师少保兼户、工、吏三部尚书丙戌八月闽陷,飘泊海外,尝出私财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鲁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傅张定西奉鲁王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鲁王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不屈,大骂而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及「南疆绎史」有传)。
徐闇公名孚远号复斋直隶华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孙。崇祯壬午举人。两京陷,与夏允彝陈子龙谋勤王,不克;遂间道入唐王时,由司李兵科给事中。闽、浙继陷,王航海,从之;至舟山,擢祭酒。从至厦门,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问,随使入觐,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诗稿」。松江破,死岛中(徐公死所,其说非一,详杨本「海东逸史」注中;兹从「明史」。「明史」有传。张美翊案曰:『全谢山「外编」有「徐都御史传」。黄东井「文钞」有「书鲒埼亭集徐闇公墓志后」,以传为墓志,殆误记也』)。著有「钓璜集」行世(寿镛补)。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据「海东逸史」称: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语;夫曰嗣子,似崇明无子,而以从子为嗣者。则即称「嗣子」为「公子」,恐无昆季之说。未知是否?
杨玄石侍御戊子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避莽争誇汉两龚,逋臣浩气正如虹。
何期士雅鞭先著,转觉宾王檄未工。
华表应归千载鹤,夜台谁避五花骢!
独怜江左风流尽,禾黍依然满故宫
注:人物考略
杨玄石(「鲒埼亭集」玄作圆):名文瓒字赞玉;瑶仲季弟也。崇祯己卯举人。父秉鼐,监纪推官。画江之役,尝率诸子从军;鲁王授玄石监察御史闽中颁诏,力言宜合、不宜分。入,命掌贵州道;又力言当联络以为同仇。闽、浙继亡,乃返故里。戊子豫于翻城之役,事泄被执,不屈死。鲁王舟山,赠右佥都御史。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南疆绎史」及「鄞县志」均有传)。夫人张氏,名玉如杭人。工翰墨。侍御死,负尸归;以纫联其身首,恸哭尽哀。已衣其故时衣服,题绝命词一首,拜谢太公前,遂解所佩带自缢(「宁波府志」有传。「海东逸史」、「南疆绎史」事载「玄石传」中)。
追挽屠天生兵部己丑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雉坛曾记探阴符,共挽天戈指羯胡。
我似鲁连还抗节,君为翟义竟捐躯!
旄头应避祁连冢匕首空藏督亢图。
归去延陵挂剑,只愁零落是楷模!
寿镛案:以下系年悉依「高本」,凡「全谱」误者均更正。 人物考略
屠天生:名献宸一名宸「张公年谱」),初名懿忠屠氏「见闻录」);鄞县人(「小腆纪年」作定海人),兵部侍郎大山曾孙。以诸生从军鲁王兵部车驾司主事。江上师溃,失守而归。戊子豫于翻城之役,事泄被执,不屈死。鲁王舟山,赠大理寺丞。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南疆绎史」及「鄞县志」均有传)。夫人朱氏,贤而有文。天生死,姥恐其殉也,守之。夫人好言如平日,潜赋绝命词;俟姥归,自缢死(「鄞县志」有传)。族孙屠用锡辑「六经堂遗事」;六经堂者,公所居也(寿镛补)。
挽杨瑶仲广文己丑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泽国繇来已坠天,敢云补缺有青毡。
欲逃东海波难挽,纵饿西山蕨亦膻。
屋上几时曾集鵩,堂前从此不升鳣。
相遭犹记言珍重,岂意归吟「薤露」篇!
注:人物考略
杨瑶仲:名文琦号楚石鄞县人镜川文懿公之后。唐王立,以贡生召对,授惠安训导。寻加监纪推官,视惠安诸军。闽亡,返浙。豫于翻城之役,事泄被执,不屈死。鲁王舟山,赠兵科给事中(「海东逸史」、「南疆绎史」、「鄞县志」均有传)。
华吉甫明经己丑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鱼檄才传身已危,英魂烈骨任披离!
「华夷」两字书生辨,节义千秋史氏知。
逝去玉楼堪作赋,投来铁匣尚留诗。
更闻锻鍊神偏壮,慷慨如歌「易水」辞。
注:人物考略
华吉甫名夏一字过宜号默农。世为浙江定海人(即今镇海),后迁鄞。以恩贡入太学,尝与王石雁同受业于倪公元璐黄公道周,又并参刘公蕺山讲席。乙酉,与钱忠介起义;盖时所称六狂生之一也。鲁王兵部司务,晋职方,皆不受;请以布衣从军。江上师溃,恸哭归。戊子复谋翻城之举,事泄被执。当事诘同谋者,慷慨独承之。在狱中,鼓琴赋诗如平日。绝命时,有白光一缕冲天而去。鲁王舟山,赠简讨。门人私谥曰「毅烈」(「海东逸史」、「南疆绎史」及「鄞县志」均有传)。所著「存过宜言」八卷(寿镛补)。
董若思明经己丑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昨夜贪狼照越军,早嗟玉折与兰焚。
孤臣错拟清河力士空求沧海君
函谷丸泥封未得,丰城剑气杳难分。
悲歌不独为姻娅,雁影遥天奈失群!
注:人物考略
董若思名德钦鄞县人(「小腆纪年」作定海人);兵部侍郎光宏孙。南都亡,纳衣巾于文庙,恸哭。及浙东起义,以诸生从军海上;鲁王授监纪推官,不受。师溃,乃归。戊子豫于翻城之役,事泄被执,不屈死。鲁王舟山,赠兵部郎中(「海东逸史」及「鄞县志」有传)。
王完勋侍御辛卯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忆君被褐草间来,慷慨论兵未易才。
薄海谁堪师昼邑,下江应许画云台
星沈汉垒贪狼耀,风竞胡营战马哀。
伏剑犹闻歌「正气」,心悬亦悲哉!
注:人物考略
王完勋名翊号笃庵慈溪人(「越殉义录」作上虞人,「南疆绎史」作余姚人)。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因与王公江同起兵海滨,为江上诸师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失守,航海至舟山。已入四明山,结寨于大兰居之,号大兰洞主。设五营、五司,己主五营之军;而五司主饷,俾江任之。鲁王次健跳,擢河南道御史。及朝见行在,拜右佥都御史鲁王舟山,再入朝,升兵部侍郎,兼官如故;寻晋尚书。大兵恶山寨积年倔强,遂分道进伐,乃为团练兵所执。在狱中,赋绝命词;从容束帻,谓守卒曰:『使汝曹见汉官威仪也』。及诸帅会讯,不屈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南疆绎史」均有传)冯贞群辑其遗书(寿镛补)。
沈五梅中丞辛卯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香台咫尺渺人琴,万里寒潮送夕阴。
报国千年碧血,毁家十载散黄金。
名山难瘗孤臣骨,瀚海空磨战士镡。
留得荒祠姓氏古,春归唯有杜鹃吟。
注:人物考略
沈五梅名廷扬字季明南直隶崇明人。少为诸生崇祯中,由国子生武英殿中书舍人。以海运功,擢郎中。寻加光禄少卿,仍督运,驻劄登州京师陷,福王立,命以海舟防江;寻命兼理饷务。南都失守,航海入浙,鲁王加以户部侍郎右佥都御史总督浙、直。未几,为时相所忌,乃至舟山闽中亦授以总督(「海东逸史」云:『唐王福建,授以兵部右侍郎总督水师』)。丁亥,以应松江吴胜兆之师,被执不屈,死之;年五十三。后赠户部尚书。国朝赐谥「忠节」(「明史」有传)。
姚兴公、万美功过访陈齐莫小酌壬辰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回首乡关北海滨,南来犹见故乡人。
君因久客翻为主,我亦同仇况比邻。
八载沧桑愁欲老,一樽清酒话相亲。
共悲吴楚烽烟急,太史占星正聚闽(姚吴人万楚人,故云)
注:人物考略
姚兴公:「夏校本」云:『法号耀公名翼明』。「鲒埼亭集」「钱忠介公碑文」称:『叶尚宝谋葬公海宁,故职方姚翼明披缁海上,尤力助之』。又云:『姚为僧,即所称独耀上人也』。
万美功:「鲒埼亭集」「外编」「李杲堂先生轶事状」云:『癸巳黄冈佥事允康来吾乡。及别去,先生饯之;座客为筮「易」得「睽」之三,皆大駴。先生因固请佥事潜身甬上佥事不可。行至吴中,杨昆之变作;先生终身痛之』。观诗为壬辰所作,又「过访陈齐莫诗」注:『万,楚人』;与「李状」黄冈合;「美功」或「允康」之字,义亦相近。据「南疆绎史」:『允康,名曰吉崇祯庚辰进士,知昆山县,罢去。乙酉,起为佥事,分巡建宁。事败,遂游江左。杨昆以滇中敕存问旧臣七人,曰吉与焉。已而巡按获昆,曰吉为人所告,故死之』。观此,则允康非美功名也。然曰吉一字美功
陈齐莫名士京号佛庄。先世为浙江奉化朱氏;明初迁鄞,改姓陈崇祯末京师陷,浙东画江之役,荐授职方主事(「海东逸史」作郎中)。戊子鲁王在闽安,擢兵科给事中,迁光禄寺卿。奉表粤中,桂王加都察御史(一作「重授职方主事」),固辞不受而归。己亥郑成功长江,参豫岛上留守事;触疾卒,年六十有五。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及「鄞县志」有传。张美翊案曰:「南雷余集」有「陈齐莫传」。「莫」,刻本误作「英」)。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国殡宫 其二 癸巳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勾余霸气已成灰,转忆当年汉帜开。
王、谢声名原伯仲,温、刘事业总追陪。
自从化剑分丰狱,谁复调琴到夜台!
戎马南方犹未息,故人空负炙鸡来!
注:人物考略
钱希声名肃乐一字虞孙号止亭鄞县人崇祯丁丑进士,授太仓知州;迁刑部员外郎丁忧归。乙酉南京亡,与时所称六狂生者起义画江而守。奉鲁王监国,擢为右佥都御史;寻右副都御史,复加兵部右侍郎。江上师溃,航海至舟山。唐王召之,甫入境而延平陷。丁亥鲁王长垣,召为兵部尚书戊子,王次闽安,拜东阁大学士。时郑氏专权,遂忧愤作疾,卒于海外琅琦山。赠太保,谥「忠介」。后六年,叶尚宝葬之福清黄檗山。国朝改谥「忠节」(「明史」有传)。全祖望编「忠介公遗集」二十卷(寿镛补)。
海上 其三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一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去夏诚国公刘孔昭福山入海)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汎海查。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按:1、这首诗反对向日本乞师,以为恢复的希望应寄托在唐王身上。首两句从明代防倭的史事引起全诗。乍浦,在浙江平湖县东南南沙,在上海崇明县南。《明史·兵志》:“嘉靖廿三年,时倭寇纵掠杭、嘉、苏、南京御史屠仲律言五事,其守海口云:守鳖子门乍峡(即乍浦),使不得近杭、嘉。”《读史方舆纪要》也载南沙驻有守御官军营。终古,从古以来。提封,国土。《汉书·刑法志》:“提封万井”,李奇注:“提,举出,举四封之内也”。2、“万里”二句:原注:“去年,诚国公刘孔昭福山海口福山常熟县北四十里,临长江;海口, 即崇明县海口)。”刘孔昭, “崇祯时出督南京操江福王之立,与马士英阮大铖比(相勾结),后航海不知所终”(见《明史》卷一二八)。作者认为刘孔昭航海往日本。3、“楼船”二句:说唐王的部队已授命抗清复国,渡日乞师徒劳无益。敕,帝王的诏书。博望汉代张骞,封博望候,相传他曾乘槎寻求河源。事见《汉书·张骞传》。槎,船。这里以张骞比似刘孔昭。2、“愁绝”二句:写作者盼望恢复之理由的迫切心情。王师,指唐王的军队。据《南略》记载,郑鸿逵、郑彩各领兵数千,号称数万,“出关百里,(左饣右侯)饷不行,逗留月余。内催二将檄如雨,乃不得已。逾关行四五百里”。 〔一四〕这首诗总结前三章,写作者对时局的感慨。“长看”二句:写国破家亡后的渗淡景象。作者此时避乱于常熟语濂泾,芜城也可能特指扬州,说西望日落扬州,它是史可法殉国处;东望云生海上,海上是鲁王飘泊处。抚今追昔,倍增感慨。
明鲁王废宫 清 · 万夔辅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当年赐履尽银潢,禽父山川此启疆。
矢到十传知肃慎,宫留千尺识灵光。
无端白马屯河朔,曾见青衣泣路旁。
甲帐已空遗楔(自注:有仁孝坊尚存。),冷烟残照过莓墙。
按:怀古诗,许浑刘沧不免落套,此篇胜人,在处处切定鲁地。
雪夜饮酒听赵二裕熙说庚子岁定海县知县姚公怀总兵张公朝发殉难拒夷事纪以长歌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三十二
赵君置酒忽不乐,醉掣匕首挥白云。
胸中旧事匿真史,谓当借我长篇陈。
今宵大雪天阴阴,瘦猿作筑乌为琴。
商声离沓和千籁,有鬼旁涕悲其音。
当岁庚子夏六月,暍日千峦烁林樾。
孤城海上浮一丸,罔两潜来索山骨。
捣虚或似龙骧军,楼船走毂天为氛。
请兵告急拒不发,一朝坏我将谁云。
二十七舰平碇潮,乱呼觱篥金距趫。
游魂绝岛豺狼忍,侧目中原意气骄。
承平已久兵力孱,刀钝不羼弓难弯。
粮无储蓄县官苦,职有司守将军难。
将军独帜当坚壁,县官仓皇倒持戟
约战难宽三日期,万姓存亡争一息。
女墙列炬南门关,蒺藜櫑木传车辕。
将军挈马堵冲道,兀立不动如邱山(时绅士劝张公入城避险,公严止云:“是吾职也。”)
邱山可动身不动,微命鸿毛国恩重。
惊飙压屋孤木持,𧹬雾埋霄一星竦。
连环琐甲霜髯飘,将军立马东崖高。
屯郡貔貅正传宴,眼看逝水流滔滔。
斯时县官巡民市,十户荒凉九逃徙。
存者誓为一臂当,敢以偷生速公死。
忽传铃骑缒城来,城门不钥轰然开。
火鸦落砦大旗折,雷声捲地闻哭哀。
将军死矣民则那,四城鼎沸讹言多。
前兵已溃后不继,将军未死还如何。
将军未死创已深,民为裹血声呜喑。
堂堂天子命之帅,讵宜生就蛮夷擒?
将军凛凛识大义,民挟将军授之骑。
南门路塞驰北门,谁料将军受民饵?
社狐仓鼠无一存,洒地但有新血痕。
天魔种子夜叉相,汗如鱼气蒸浑浑。
存者欲出不得出,出者窥门不敢入。
未死徒为将军悲,一死还为县官泣。
将军囚赴辕门谳,肤革无完足寸茧。
将军不死大帅生,谁许将军舌能辩?
北面稽首烟草中,县官就死何从容。
杜鹃喉涩泪出骨,赤山炎气方爞爞。
我歌至此心腑摧,县官良吏非庸才。
为臣不易久绅佩五日前尚在书院课士,以“为臣不易”命题。),见危而授无疑猜。
高坟古柏风吹折,下有清池凛寒雪(城北同归域,为明鲁王诸臣丛葬处,下有梵宫池,姚公殉节于此。)
昔年群公有同志,今日县官是孤节。
高轩食肉多组缨,天地私汝成一名。
可怜烽火初惊夜,犹与诸生讲六经。
县官已矣且弗论,将军不死还何言?
一时铁铸六州错,遂抱黄泉万古冤。
天门巀嵲难呼枉,遍野荆榛密罗网。
尸居不识海浅深,反珥雕翎受勋赏。
将军不死还死创,桐棺草敛秋风凉。
海风东浙潜蛟遁,海月南闽凄雁翔。
县官亦是闽中产,苦共将军竭心眼。
春秋功罪无倖逃,同见先皇复何赧?
赵君醉醒吾歌终,大雪为止群山空。
起看溟渤天同远,侧听訇砰水又风。
青天茫茫亿万里,书我长歌掷诸水。
东水澄清天日高,始信鱼龙多谲诡。
三株媚·登舟山谒成仁祠 清末至民国 · 杨玉衔
 押词韵第三部
渔樵閒话里。
道撄城援桴,鼓声先死。
国山围,算沈沈层壑,藏舟无地。
一域同归,碧血绣、苔花浓紫舟山破后,收万八千骸骨火之,聚灰成塔,题曰:同归域,在祠后。)
宫井凄凉,落叶谁题,涎蜗成字(祠有井,鲁王陈妃殉节处。)
犹识臣心如水。
剩满地梨花,闭门亭倚张肯堂大学士,筑雪交亭,种梨万树环之。)
力谢回天,看浅清瀛海,顿时尘起。
日落云颓,堪指点、旌旗残垒。
今问江山何似,英魂识未。
东宁百咏 其七十九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伤心家国泣离鸾,尽室仓皇死节难。
谁道和戎真下策,汉宫尚有嫁呼韩
作者注:「鲁王女朱氏,聪慧知书史,适南安儒士郑哲飞。哲飞死,遂入台湾,依宁靖王以居。清军克台,王将死,氏欲自裁,曰:『姑存子幼,胡可死?兴灭继绝事,固有重于死者。』氏涕泣受命,奉姑别居,操女红以自给,晚年操节尤坚云。」
沁园春·江心文信国公,感明季钱希声学士题词事 现当代 · 梅冷生
 押阳韵
来雪何年,终风且暴,尽够思量。
忆当日黉宫,教忠劝孝,昔年邻县,撰杖登堂。
文献无征,山川不说,仅向四明吊国殇。
真羞死,昧勤王父子,无命林张永嘉梦龙罗浮世族,寓居城内。今蝉街林宅大屋即其旧第。中崇祯壬午举人,国变后臣事鲁王,浙东沦陷,父子下海随唐王大学士刘忠藻战败桐山,今福建福鼎县,父子殉难。东瓯诗存仅载罗浮将军庙一诗,有咫尺中川信国,灵旗来往不辞频。又鲁春秋载:鲁王有林梦龙下笔千言之誉。余无可考。张延昶,乐清人。少读书南塘日新寺,有豪侠之风。钱牧斋初学集中载其以诗来谒,有大海雄风之慨。后在徐孚远军中。永嘉沦陷,执梃大呼,以抗清兵,市人无应者,孚远集中有张日永在舟中,夜寒无被,以旗自覆。艰贞可想而知。道光乐清志一无所载,不知所编何事。禁网严密,恐怕伤忌讳。故今人多无知者。)

心伤古庙雎阳
嚼齿穿龈事勿忘。
鹤田残墨端木鹤田集中吊文信国诗只剩田横五百人之句,当时势穷力尽,无法挽回。),当余惘惘,龙翔御座信国诸臣会哭龙翔寺高宗御座下,拥立益王。),久付茫茫。
剪水量沙,抚今吊古,抔土中川引恨长。
我何恨,怅腥膻虽涤,举国犹狂一九七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