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八声诗和夏彝仲韵(录四首) 其一 砧声 明 · 冯鼎立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
碧鸳瓦上乍凝霜,风送疏砧和漏长。
岁岁空教心力尽,此声传不到渔阳。
八声诗和夏彝仲韵(录四首) 其二 橹声 明 · 冯鼎立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
松湾一道水流斜,小艇凌波蹴浪花。
欸乃数声柔橹过,轻鸥点点起晴沙。
八声诗和夏彝仲韵(录四首) 其三 蛩声 明 · 冯鼎立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
泣露寒蛩感客心,劝君莫作苦悲吟。
儿童仔细寻声觅,一入金笼锁闭深。
八声诗和夏彝仲韵(录四首) 其四 雪声 明 · 冯鼎立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
玉尘冉冉洒空庭,松竹传声静夜听。
洛下高人坚卧稳,任教落索打窗棂。
初四日携具西园候夏彝仲令君因谈时事有感(庚辰) 明末清初 · 曹学佺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新潮何日发吴航,屡听车音到画廊。
阶下瑞蓂重对叶,座间仙令有余香。
借筹无计匡时短,秉烛行游觉夜长。
湖海尚存交谊在,嘤鸣端不负春阳。
场前与杨维斗陈卧子夏彝仲吴来子邸舍同巷 明末清初 · 谭元春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岳归堂未刻诗卷九
还刺都城见面虚,朝昏数子隔墙居。
汉时文物今差胜,谈到天人各仲舒。
秋雨怀夏彝仲 明 · 张所见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十九
兀坐清秋夜,潇潇况雨天。
故人千里外,杯酒一灯前。
旅雁悲长塞,寒溪吼老泉。
何时明月下,肯掉子猷船。
待彝仲久不见至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五
万里寒云接帝都,辞家岂复更踟蹰。
三冬雀鼠黄河曲,独野刀环碧海孤。
文学定应非御史,纵横不谏伐匈奴。
于今东阁收银钥,挟策何妨且弃繻。
寄夏长乐彝仲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六
使君出宰下长安,闽海南移地势宽。
百粤山川屏上见,九夷城堞镜中看。
诸公久已期鸣凤,大邑还应化舞鸾。
知尔弹琴春色满,董峰千树杏花寒。
会葬夏瑗公 其一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七
丹旐飘飖岸柳疏,平芜渺渺正愁予。
惊涛不尽鸱夷血,痛哭空留贾傅书。
华岳暮云来大鸟,沅江春草媵文鱼。
范张未毕生平语,泪洒南枝恨有馀。
会葬夏瑗公 其二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七
二十年来金石期,谊兼师友独追随。
冠裳北阙同游日,风雨西窗起舞时。
志在春秋真不爽,行成忠孝更何疑。
自伤旧约惭婴杵,未敢题君堕泪碑。
仲夏直左掖门送彝仲南归 其一 明末 · 陈子龙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八
晨趋阊阖门,炎风吹绮疏。
轻云过员阙,凤吹闻清虚。
言与君子别,引领一踌蹰。
分手即长道,何时还故庐。
非无骐与骥,修坂自崎岖。
子行慎霜露,予留愁卷舒。
少小重南国,欢爱日同车。
入宫方见妒,况乃更离居。
努力理文绣,无事徒欷歔。
仲夏直左掖门送彝仲南归 其二 明末 · 陈子龙
押阳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八、御选明诗卷三十四
金塘回素波,中有双鸳鸯。
托身在清禁,和鸣君子旁。
人生会有别,孤翼忽南翔。
顾此同林鸟,安知天路长。
平生志慷慨,何事独难忘。
本为四海人,岂得常相将。
丈夫重知己,万里同芬芳。
黾勉效贞亮,德辉在岩廊。
莫忧青蝇多,和璧贵善藏。
执手不能语,怅矣结中肠。
高梁桥行(偕夏彝仲、钱仲驭游赋) 明末 · 陈子龙
押虞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一
西直门西春景殊,长堤十里多欢娱。
玉泉东来清澈肤,欲流不流止踌蹰。
殷红溪草寒菰蒲,咫尺已自忘江湖。
平原高风吹麦穗,柳烟翠暗张云衢。
内家矜束红罗襦,从风婀娜扬流苏。
遨游千骑谁最都,小侯戚里官金吾。
就中数骑弯雕弧,黄门意气无时无。
昔从期门学刺虎,新分龙节领降胡。
当天一笑坠六翮,眼前已失青骊驹。
且登高台立斯须,畿甸千里开神图。
夏子名誉闻东吴,钱郎相门真凤雏。
一朝弹冠事天子,长缨何计摧□□。
矫首北望嗟崎岖,诸陵烟树神所扶。
九日,陪安昌王、黄肃虏虎痴、张定西侯服、张太傅鲵渊、朱太常闻玄、徐给谏闇公及沈公子昆季登锁山和韵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鳌背霜寒菊自开,欣看萸佩宴吹台。
尚书履近东山驻,大将旗联西府回。
香冷金华双使至,秋明玉树二难来。
追陪谁复题糕字,愧向銮坡问笔才!
注:人物考略
安昌王:名恭𣘖(𣘖或作榥);为周藩安昌王长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张公肯堂议行日本乞师之说,尝请王偕行。张定西、王朝先辈讨黄斌卿,又尝与张公肯堂上章待罪,且为之议和于诸营(见「张公年谱」及「海东逸史」、「东南纪事」)。
黄虎痴:名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海东逸史」作兴化卫人)。其先以禦倭功,授千户;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翁洲参军。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立,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卤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印,屯舟山;后晋爵威卤侯。性沈毅,好聚书。夜读史,鸡鸣治军;日以为常。著有「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骈丽疏钞」、「闽浙杂咏」凡数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张公年谱」作庚寅年),为诸将所讨,沈于水死。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福建通志」均有传)。
张鲵渊(「南疆绎史」、「小腆纪年」鲵均作鲲):名肯堂,字载宁;华亭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乙酉南都亡,郑氏拥唐王入闽;以劝进功,擢兵部尚书,改掌都察院事。寻复加少师、少保兼户、工、吏三部尚书。丙戌八月闽陷,飘泊海外,尝出私财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鲁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傅。张定西奉鲁王捣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陈、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鲁王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不屈,大骂而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及「南疆绎史」有传)。
徐闇公:名孚远,号复斋;直隶华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孙。崇祯壬午举人。两京陷,与夏允彝、陈子龙谋勤王,不克;遂间道入闽。唐王时,由司李加兵科给事中。闽、浙继陷,王航海,从之;至舟山,擢祭酒。从至厦门,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问,随使入觐,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诗稿」。松江破,死岛中(徐公死所,其说非一,详杨本「海东逸史」注中;兹从「明史」。「明史」有传。张美翊案曰:『全谢山「外编」有「徐都御史传」。黄东井「文钞」有「书鲒埼亭集徐闇公墓志后」,以传为墓志,殆误记也』)。著有「钓璜集」行世(寿镛补)。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据「海东逸史」称: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语;夫曰嗣子,似崇明无子,而以从子为嗣者。则即称「嗣子」为「公子」,恐无昆季之说。未知是否?
安昌王:名恭𣘖(𣘖或作榥);为周藩安昌王长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张公肯堂议行日本乞师之说,尝请王偕行。张定西、王朝先辈讨黄斌卿,又尝与张公肯堂上章待罪,且为之议和于诸营(见「张公年谱」及「海东逸史」、「东南纪事」)。
黄虎痴:名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海东逸史」作兴化卫人)。其先以禦倭功,授千户;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翁洲参军。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立,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卤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印,屯舟山;后晋爵威卤侯。性沈毅,好聚书。夜读史,鸡鸣治军;日以为常。著有「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骈丽疏钞」、「闽浙杂咏」凡数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张公年谱」作庚寅年),为诸将所讨,沈于水死。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福建通志」均有传)。
张鲵渊(「南疆绎史」、「小腆纪年」鲵均作鲲):名肯堂,字载宁;华亭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乙酉南都亡,郑氏拥唐王入闽;以劝进功,擢兵部尚书,改掌都察院事。寻复加少师、少保兼户、工、吏三部尚书。丙戌八月闽陷,飘泊海外,尝出私财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鲁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傅。张定西奉鲁王捣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陈、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鲁王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不屈,大骂而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及「南疆绎史」有传)。
徐闇公:名孚远,号复斋;直隶华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孙。崇祯壬午举人。两京陷,与夏允彝、陈子龙谋勤王,不克;遂间道入闽。唐王时,由司李加兵科给事中。闽、浙继陷,王航海,从之;至舟山,擢祭酒。从至厦门,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问,随使入觐,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诗稿」。松江破,死岛中(徐公死所,其说非一,详杨本「海东逸史」注中;兹从「明史」。「明史」有传。张美翊案曰:『全谢山「外编」有「徐都御史传」。黄东井「文钞」有「书鲒埼亭集徐闇公墓志后」,以传为墓志,殆误记也』)。著有「钓璜集」行世(寿镛补)。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据「海东逸史」称: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语;夫曰嗣子,似崇明无子,而以从子为嗣者。则即称「嗣子」为「公子」,恐无昆季之说。未知是否?
四月七日寄研德武功叔侄去年此夕(一作日)与二子步月新堤(一作江村)得屈平卜宅之(一本无之字)句不意竟成先文忠之谶园亭犹是而死生漂泊心伤(一作伤心)矣 明末清初 · 夏完淳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夏节悯全集卷六
园林入夏雨模糊,寂寞青(一作吴)门恨草孤。
云水相从(一作逢)新白社,河山如隔旧黄垆。
亡秦犹有张公子,哀郢谁怜屈大夫。
重到竹林寻二阮,风流还似去年无。
望家园作 明末清初 · 夏完淳
押支韵 出处:夏节悯全集卷三
流观穷四野,草木荡绿滋。
漠漠昆山阳,浮云来间之。
一苇不可杭,白云空相思。
落霞依故山,落叶依故枝。
无知尚思归,何以慰有知。
附:宋徵舆《林屋诗稿》《早春访夏瑗公先生于村居(在昆山阴)》云:「十年卜筑问山农,婉娈昆岑对九峰。幽径竹深人不到,芳湖草浅雁相逢。春云偏覆空庭雪,霁日先辉半岭松。莫问武陵溪口路,柴桑尊酒且从容。」宋徵璧《抱真堂诗稿》《瑗公结庐泖滨为长隐计在横云山旁》云:「三月春深草色萋,数椽遥寄茸城西。横云入户山花发,南浦当轩烟艇迷。十亩桑田催布谷,千村风雨听鸣鸡。投簪耕凿真成愿,过客宁劳凤字题。(夏以「十亩」一联榜之堂中。瑗公女贤如缁衣,凡后辈单寒负才之士,莫不奖诱,以故知名之士皆出其门。)」
赠夏童子端哥(云閒夏彝仲之子)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十三
端郎信不同,非我欲求蒙。
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躬。
倒怀尝论日,信口欲生风。
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
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春夜集鸳止堂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十九
壬申岁暮,附姚老师舟,共抵吴门,下榻鸳止堂中,与文初、瑞初朝夕讲论。次春,诸大老名士约期候师,余忝称远客,僭坐宾筵,亦一时盛会也,感而志之。同席有吴无障默、钱牧斋谦益、张异度世伟、文湛持震孟、徐九一汧、夏彝仲允彝、杨维斗廷枢、唐兴公昌世、张天如溥、张受先采、陈卧子子龙、项仲展声国、秦宏甫镛、朱云子隗、徐武子树丕。
玉蜡金彝紫焰长,充厨礼乐器琅琅。
公卿执酳歌鱼丽,弟子横经集鳣堂。
汗浃讲筵揆府忌(师在经筵时,暑热,汗滴讲章,天子顾之而笑,乌程忌其必大用也,遂谪。),书刊朋党仕林香(《东林谥法》《钦定逆案》,皆师之史笔。)。
嘉宾喜坐春风久,未觉晨钟发瑞光(瑞光寺以师为护法。)。
送戈靖之山人归云间兼寄李存我陈卧子夏彝仲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四
高士无穷达,独能行其意。
皎然尘外姿,萧萧见微志。
时当大命倾,君子心劳瘁。
劳瘁无知己,恐反增谗忌。
何如遁空谷,远引谢人事。
东海生秋云,奇峰成佩璲。
出没烟涛间,群山皆俯视。
幻形峙朱楼,鬼物飞岩次。
或云此剑侠,或云龙蜃类。
当由见者少,耳目惊灵异。
安得有心人,涉彼挽鲸辔。
君携五岳图,我函岣嵝字。
共采岛中芝,石煮长生饵。
两汉初不知,何况晋与魏。
江南亲友遥,河北非天地。
坚忍勿轻悲,和平神听至。
西风惨肌肤,万木伤凋弃。
陆沈何处归,行藏旦夕寄。
好披子陵裘,毋堕新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