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大理春市因忆李仁甫 明 · 杨慎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海国樱桃市,春山兰蕙游。
青丝盘騕袅,红颊醉扶留。
狼荒金莫辨,鲛宫珠暗投。
佳人眇天末,因之问阻脩。
病中永诀李张唐三公己未六月 明 · 杨慎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魑魅禦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年。
怨诽不学离骚侣,正葩仍为风雅仙。
知我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
中溪半谷池南叟,此意非公谁与传吴高河懋尝以杨弘山士云王纯廷表胡在轩廷禄半谷李中溪元阳唐池南锜为杨门六学士以拟苏门秦黄晁张廖略云余曰得非于子而已乎七子文藻皆在滇云一时盛事余固不敢当也然余之遭妒中害而卒不得还者竟以此不欲言其人姓名如柳子厚河间云噫)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 其四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雨声萧寺喜留宾,窗竹檐花更可人。
莫道相如徒四壁,壶中犹有锦江春。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 其一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风袅芭蕉羽扇斜,云峰苔壁对檐牙。
满城连日黄梅雨,开遍金钗石斛花。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 其二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簟纹如水帐如烟,凉气先秋到枕边。
蚊脚蝇头迹如扫,右军嬴得静佳眠。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 其三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青山绕屋水周堂,枕底潺湲梦里凉。
阶下濯缨怜孺子,吾庐应即是沧浪
温泉再过怀李仁甫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梗韵
仙源灵液蓬壶境,碧杜红蘅慵照影。
美人来时寒谷春,美人去后温泉冷。
肆月八日李中溪元阳浴佛会 明 · 杨慎
五言排律 押先韵
三花宝树下,八水香池边。
鹫岭玄宗启,鱼山清梵传。
日华明震旦,云彩丽诸天。
染衣岂尊宿,铿佩尽儒仙。
虚界一那刹,实际万由延。
伊予漂戎旅,同君登法船。
渔家傲 其二 李中溪仁夫 明 · 杨慎
 押词韵第四部
春色已随银树去。
点苍千里行云暮。
四颗明珠行复聚。
歌舞处。
鹤桥便是秋娘渡。

青镜红颜容易去。
老年芳景须珍护。
服食求仙多错误。
君记取。
九州大错休教铸。
满江红 檃括潜夫词,忆李中溪种玉园梅 明 · 杨慎
 押词韵第十五部
角寂钟沈,清梦到、罗浮翠麓。
种玉园中同醉处,暗香犹扑。
月落参横增怅望,天寒日暮悲幽独。
讶陇头、不寄一枝来,萦心曲。

茅屋稳,辞金屋
烛焰,羞银烛。
叹出尘风韵,背时妆束。
争羡东邻姬傅粉,岂知空谷人如玉
扬州、何逊有新诗,谁堪续。
王个峰言某友家有说文宋刻本亟属借至则明刻李仁甫韵谱也书凡二函皆锦贉金签极精善细审函册分楷标题并先师程春海侍郎手迹知是生前架上物也悽然感赋识之册端乙卯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后集卷二
我为许君学,实自程夫子
忆食石鱼山,笑余不识字。
从此问铉锴,稍稍究滂喜。
相见越七年,刮目视大弟。
为点新附考,诩过非石氏。
公时教惠王,归沐辄奉几。
每叹伯申丧,无一可共语王伯申先生卒,余以乙未正月京师。)
留我卒汉业,令馆王学士宗诚。)
区区苦思归,告别前街邸先生时宅兵马司前街。)
月中行且言,送我至骡市。
焉知即永诀,师弟终一世。
踰年与秋荐,先月公已死。
犹幸棺未返,及哭龙泉寺先生丁酉七月卒,戊戌夏,柩始归。)
于今十八年,念至止出涕。
令子殁广州,文孙知何地。
在日所撰著,十不存一二。
插架三万编,散归他人庪。
此帙何自来,旧检辨题识。
叹落衔口,徒令诩装褫。
无钱可买得,我怆焉得已。
大理钟歌建极十二年辛卯三月丁未朔廿四日庚午建铸。)壬寅 清 · 翁方纲
 押支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五
嘉祐诏书褒宋祁,始感召穆民劳诗。
元和大和旧史讫,纷纷僭窃谁及知。
嫌名之讳小过尔,西川越巂连创痍。
蒙氏之终段氏始,唐政不纲孰识之。
四忍书邪十死状,边将得不韦皋思。
印章才闻长庆赐,盟书记在苍山祠。
铜珠雨滴佛像出,塔铃天半风吹。
一钟声彻八十里,径丈下耸层楼基。
两伊以署遍梵夹,天王之义资护持(一面署曰「持国天王」。)
辛卯三月朔丁未,温公唐纪可补遗。
阳识居然派欧,相轮经始传尉迟。
一十九峰带洱海,层青直倚天南陲。
中溪李志待搜补,升庵扁字黄华碑。
我昔粤东考钟款,后此年又五百移廉州学宫安南符钟是明初时。)
唐钟阳拓世盖少,蛮方古刹闻尤奇。
梵书一榜未克释,铅椠远矣来滇池
归来堂中二千卷,东洋国诰奚以为。
作歌一幅写栾铣,庚庚满纸沙画锥。
舒愤与中溪叙别 其一 明 · 陆铨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九
宦游何处濯冠缨,九曲溪头溪水清。
开口好谈天下事,反躬常愧古人情。
读书直为乾坤计,按剑须令虎豹惊。
今日与君相别后,再添鸥鸟结新盟。
舒愤与中溪叙别 其二 明 · 陆铨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九
不随儿女共悲呻,直是胸中见道真。
万马奔时先驻足,乱锋攒处独当身。
敢云肮脏能成事,使识江湖尚有人。
此意胸藏几十载,逢君不觉倍精神。
御史李中溪游仙岩寺寺在鬼谷岩绝顶 明 · 陆铨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九
遥向清溪问碧空,县崖高阁白云中。
共愁仙壑何能到,偶逐僧藜有路通。
渐觉须眉沾雾气,忽惊人语落天风。
尘襟此日消几尽,况有高谈达者同。
同年李仁甫寄点苍山石 明 · 华察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故人消息阻河关,万里题缄泪欲潸。
云寄远心将片石,月随清梦到苍山
诗成却笑穷逾拙,身退犹怜老未闲。
怅望昆明池草色,春风南雁几时还。
杨升庵先生遗像题后 清 · 刘大绅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五部
议礼何人集上台,东华哭罢极南来。
簪花拥妓神仙骨,纵酒狂歌宰相才。
生得中溪堪作主,死求太白可同埋。
先生自爱名山老,不是君王不放回。
大理阅兵三日看点苍山(通志云在大理府城西三里郡镇山也自北而南绵亘百里汉书谓邪龙云南山似扶风太乙之状是也蒙氏僭封为中岳层青接汉叠翠排空阴崖积雪盛夏不消山腰抹云横如玉带虽林阻谷奥无猛兽毒虫)丁亥 清 · 阮元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研经室续集卷八
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
平列十九峰(峰之中特尊者名曰中峰中峰之北为观音为应乐为雪人为兰峰为三阳为鹤云为白云为莲花五台为苍琅为云弄中峰之南为龙泉为玉局为马龙为圣应为佛头为马耳为斜阳诸峰剑簇有似岱宗人莫有能蹑其巅者峰各一溪蜿蜒东注为十入溪),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溪疏远近不一中峰下者为中溪其北曰曰隐仙曰双鸳曰白石曰灵象曰锦曰芒涌曰阳曰万花曰霞移其南曰绿玉曰龙曰青碧曰莫残曰葶南阳诸溪)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遂使古大山,寂寞经屡代。
笑我两鬓霜,吟到万里外。
所游天下山,曾陟嵩衡岱(大人于甲寅癸亥二年有登泰山戊辰有登嵩山丁丑有登衡山诗)
壮阔有过之,雄秀此无赛。
寄诗未游人,聊以当清话。
他时浓设色,一卷好图绘。
泰山杂诗 其十四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四
雪林虎迹过新蹄,石磴云霾步步低。
多谢山灵相拥护,一杯无事到中溪中溪神祠名在山门口)
辛丑五月闽中疫作死者数万村居假息风雨中溪水暴涨适听水老人寄示报君常招看鉴亭荷花诗未有见及之语并痛刘李二生之亡依韵奉和 清末民国初 · 王允皙
 押庚韵 出处:碧栖诗
老来空心如空城,病后寸鬓成枯茎。
村居畏尘不畏水,红蕖白鸟吾同盟。
五月朅来入南郭,道旁疫死尸纵横。
嗒然归卧六十日,一日一念皆百惊。
复闻城中水大至,平地顷刻成重瀛。
两岁凶灾亲眼见,伤害人物如刀兵。
天公不仁不敢怨,谁敛众泪归诗清。
螺江老人吟寄我,念我劳苦鲂鱼赪。
鉴亭荷花我所愧,当风至死真香英。
爱而不见采已晚,公有铅水如河倾。
我贫无句诉真宰,岂谓天地终无情。
明朝风雨势稍止,轻舠同数邮签程。
碧筒馀芳正待醉,过此万柄攒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