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留别王丹徒公济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三十年前同舍郎,行边一笑暂停装。
风流文采真吾弟,涉水登山共此觞。
壮岁喜君官况好,畏途惊我鬓丝长。
诗筒两日频来往,未觉相逢是异乡。
王公济进士丹徒县 明 · 程敏政
 押皓韵
今年闰月秋声早,雨后凉风叶堪扫。
知君夙戒有行期,疋马晓出东门道。
忆当与君识面时,总角相看最相好。
侍亲同向锦官城,壮志不畏连云堡。
官舍比邻鸡犬通,那似寻常觅梨枣。
阳春白雪漫赓酬,黄卷青灯共探讨。
天涯回首各西东,辘辘红尘走蓬葆。
蹇予待诏金马门,玄发萧然半将缟。
别君已经三十年,忍不相逢一倾倒。
喜君擢第千人中,玉笋联班几才藻。
新升忽绾丹徒章,白日恩光照晴昊。
人生离合苦难常,屑屑何须挂怀抱。
佳胜东南古润州,未说丹崖与瑶岛。
虹月犹窥二米家,江山不共坡仙老。
行哉肯负平生心,坐见居民乐鱼稻。
政成应遣簿书閒,诗画宁论武昌稿。
我病安能饯一杯,离愁欲绊离亭草。
重来有约峨廌冠,不待平时考功考。
王公济归省 明 · 李东阳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十七
鹗荐南来势入云,鹓行东下暂离群。
江山别与诗相助,花柳浓将酒共醺。
亲老秪应怜见面,子才谁不爱为文。
西堂八月清如水,坐爇名香待令君。
王公济武昌 明 · 李东阳
 出处:怀麓堂集卷三
武昌何雄哉,高藩巨镇天为开。
舜遣神功下疏凿,始见长江大汉衮衮从空来。
连山崩腾若奔马,三十六矶水如泻。
平川渺渺原茫茫,瞥视孤城如一瓦。
英雄割据三千年,圣代乾坤尽陶冶。
翚飞井络周,沓乎其间不独帆樯往来者。
吾尝南游吴,西入楚,登胭脂,望鹦鹉
夜月山横赤壁坡,晴沙日射黄金浦
是时怀故乡,吊前古,吴周黄,晋陶庾。
奸如曹瞒黄祖,馀子碌碌安足数。
方今脩文复偃武,家诗书,士冠组
地灵人杰真快睹,予独无能愧乡土。
王君磊落人中豪,十年书剑随游遨。
抚挥七怨动流水,点染万象归秋毫。
有时纵笔作词赋,出入经史窥风骚。
岂徒文思比唐勃,应遣颂声如汉褒。
南宫四举不一荐,骏马未脱盐车劳
君今拂衣去,京阙瀛海浩荡蓬山高。
高歌向空空宇阔,白日鼓枻凌风涛。
昔作凤朝阳,今为鹤鸣皋。
携手欲止之,江流正滔滔。
丈夫离别各有志,不学世上儿女声嗷嗷。
赠君明月为钩虹作线,归向江头掣巨鳌。
寄王丹徒公济二首 其一 明 · 李东阳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怀麓堂集卷六
我昔览京口,遥登浮玉峰。
江山伟形观,远睇开尘蒙。
时无故人在,独往遗形踪。
别来十五年,我友游江东
同心不相值,迹与参商同。
君今领民社,王事方在躬。
宁能纵耳目,或可披心胸。
幽怀倘予忆,愿寄南归鸿。
寄王丹徒公济二首 其二 明 · 李东阳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怀麓堂集卷六
美人别我来,赠我冰丝弦
弦直似君操,弦清似君言。
一弹不成调,再鼓不成欢。
旧曲不复记,离愁莽无端。
山高水复远,君去何时还。
我琴不必工,虽工向谁弹。
古人知音少,今人知音难。
马博士所赠王少参剑阁图为少参公济进士 明 · 李东阳
 出处:怀麓堂集卷九
岷岷山高连剑阁,峡门中开如鬼凿。
盘涡溅沫纷欲跃,石势迎流斗还却。
驱车入山山路恶,水行孤舟陆双屩。
古来蜀道难于天,信美不及还家乐。
挥毫作图图者谁,东吴老翁生好奇。
胸嶓万壑笔三峡,或有神助非人为。
昔从此地值奇客,直以赏识酬心期。
江山无情岁月改,头白再往失路岐。
王郎年少今已壮,仰睇丹梯隔青嶂。
遗缣断墨空尘埃,我已为子神悲怆。
酒酣作歌歌始放,我怀崚嶒声跌宕。
君不见江风捲地山蹴空,谁复壮游如两翁。
圣驾幸太学1025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国家以寰宇昭泰,仍岁登平,务恢儒风,以章示黎献。
皇帝乃备法驾,幸于太学,诏诸儒博士,讲论前典,亲临听焉。
臣获逢休吉之期,恭闻伟盛之事,舞蹈不足,形于赋盳,诚不能述宣上德,褒硈形容。
姑第樵夫之谈,以协击辕之砋尔。
词曰:
炎宋受命之四叶,皇上御极之三年,九有咸若,六合晏然。
黎庶跻于寿域,文教烛乎冰天。
朝无阙政,野无遗贤。
九叙可歌而不紊,百官承式以惟虔。
刑罚几措,宿澍不愆。
荒憬清夷而偃革,狙犷訰骝而慕砄。
轶漠踰沙,趣藁街者有万;
受缨请吏,伏魏观者且千。
碧缬文鈛之珍,充仞乎储邸;
黑章肉角之兽,驯扰乎郊阡。
嘉祥麇集,异瑞蝉联;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语鸿烈则超图而益牒,较盛时则绝后而光前。
宜乎优游当宁,拱默承乾。
尚乃惕严衷而驭朽,思嘉谟而涉渊。
以为治国之道,校学为先。
故周氏东胶,往诰之所显;
商人右学,来叶之以传。
上既行则民胥效也,君所令则臣必从焉。
虽平昔之已务,在于今之益宣。
于是命有司,涓良日,薐仪盛蒇,法驾乃出。
天威穆穆,国容皇皇。
采章焕烂,和銮铿锵。
太史协乐以前导,大丙弭节而徐翔。
严羽卫,历康庄。
浚之都,于国之阳。
神移斗运,乃至于上庠
宸心虔巩,天步高骧。
历阶逾阃,睹奥窥堂。
晞将圣兮有穆,如悉数兮相当。
然后趣讲室,明典章。
缨谎匝序,巾卷充廊。
钜儒硕生,奉帙而在列;
礼官博士,掌姻而诏王。
展东面之殊礼,法西周之旧章。
禹听弥审,尧聪益详。
夫子善言,由兹而不昧;
虞舜好问,于是乎有光(时宣诸直讲,臣讲《鲁论》。)
于时闾荶直欢,民灵胥喜,扶老携弱,自遐及迩,莫不连踵而憬集,驾肩而戾止。
悉云委于桥门,尽堵观于璧水。
粤有华颠胡老,童牙胄子,含经味道之流,方领高冠之士,咸相与而言曰:赫胥远而大庭尚矣,无得称焉,不可详已。
自夫五帝而降,三王之始,书契可以传闻,宪章可以追拟,悉皆恢雍泮之基,盛胶庠之阯。
四术四教,因是而兴;
三行三德,所由而起。
是故醇化丕隆,至德逾美,为万世之所宗,弥亿载而罕比。
卯金之后,盖不足纪。
当涂窘蹙,典午沦弛,南取岛夷之讥,北贻索虏之耻。
干戈于是日寻,俎豆以之中圮。
咸不永于卜世,但胥循于覆轨。
逮乎有唐,皇维诞张。
五室之仪兮绝而复嗣,四郊之制兮抑而复扬。
置序于术,建塾于乡。
家知礼让,民用和康。
所以卜年久而享国长,号治古而振懿纲。
朱石之际,蛙声闰位。
覆亡则曾不暇给,学校则诚非拟议。
噫!
大道不可以终否,斯文不可以久坠。
故昊天命我太祖,扫除僭伪,俾万方无坠炭之劳,百姓有息肩之地。
三后继明,百祥还至。
展云岱之鸿仪,绍元封之故事。
盛德大业,固无与二。
今我皇上克奉先烈,夤绍庆基。
体元则大,累洽重熙。
将使儒风寝盛,文教日滋。
故乘舆亲视于学,俾亿丑预觇其仪。
足鄙元鼎之间,屡有甘泉之幸;
堪讥延熹之际,惟尚濯龙之祠。
夫然,则三代之风必能缓步而越矣,两汉之盛岂可并日而论之。
伟乎!
轨迹夷易,文物葳蕤,信千载而一时(《文潞公文集》卷一,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本。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六,《历代赋汇》卷五七。)
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作「采」。
题五同会图 清 · 沈德潜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归愚诗钞卷六
有明孝宗代,众正聚斗杓。
升庸健(刘。)与迁(谢。),抑塞张(䌽。)并焦(芳。)
高天丽景庆,凤林息鸱鸮。
吾乡多达人,接迹登螭坳。
文定秩宗吴公原博。)文恪贰铨曹王公济之。)
李公少常世贤。),陈公纠群寮玉汝。)
吴公司囧卿禹畴。),相与连轸镳。
同时既同郡,同朝傍云霄。
志同道又同,节概何清翛。
拜扬各承弼,退食相招邀。
琴酒杂谈宴,经史供厨庖。
命工绘五同,林壑齐逍遥。
聚散安可常,存没随所遭。
孝宗乘龙驭,鸑鷟无安巢。
鬼蜮盗魁柄,主张惟竖刁
五公渐沦丧,世风日惛怓。
于今三百年,事往驰风飙。
五家俱清门,兴谢殊同条。
画卷半散轶,沉埋委蓬蒿。
囧卿有贤裔,寄迹江之皋。
述祖仰德业,怀旧钦贤豪。
楚弓楚人得,什袭藏锦绸。
先代灵爽存,呵护自前朝。
远道寄示我,珍重英琼瑶。
披图见前型,老成鬓萧骚。
上以觇庙堂,国步区聋昭。
下以卜家运,世泽分荣凋。
古道今渐澌,波流或滔滔。
安得五君子,如岳耸岧峣。
一洗脂韦风,为时励顽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