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问六经疑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二
汉儒六经之学以辩说胜,而是否不与焉。
瑕丘江公受《谷梁》,董仲舒受《公羊》,二人同时辩论,仲舒辩而江公讷,故《公羊》胜。
严彭祖受《公羊》,刘向萧望之受《谷梁》,二人同时辩论,刘向辩而彭祖讷,故《谷梁》胜。
至于解颐而说《诗》,折角而论《易》,传古《礼》十七篇而言《礼》,增师法百万言而谈《书》,汉儒六经之学陋矣。
今者执事大人以诸经之疑,不鄙夷后学而教督之,愚不敢效汉儒以虚辞胜,请为执事质其是否者。
且《书》之不记宣王,亦犹《诗》之不录康王也;
《诗》之不录桓、文,亦犹《春秋》之不录管仲也,《黍离》降于《国风》,圣人所以叹王室之卑;
七月》列于《国风》,圣人所以示列国之正。
晋用天子礼乐,则鲁之有《颂》,夫何疑?
二《雅》有正变,则《小雅》多文王,《大雅》多幽、厉,夫何怪?
《诗》、《书》之义,大略可睹矣。
三《易》所以明三代正朔之殊,上下经所以言天道人事之异,义理象数则学者之自异也,刚柔往来则卦之涉于变者也。
以至《春秋》为尊王而作,以臣召君,《春秋》犹为晋侯讳,况射王中肩之事,《春秋》尚忍言之哉!
楚为中国患,始而称荆;
吴为中国援,则进而称爵。
一字之华衮斧钺,《春秋》之法具在。
《易》、《春秋》之义,大略可睹。
四经之疑既略陈其槩矣,若夫执事所谓学经之失,则请终言之,以为经生之戒。
诵「麦青」之诗以发冢,《大诰》之书以文奸,咏骊驹之歌则病《曲礼》矣,假瑶爵之赞则误《周官》矣。
神祖品题,《易》贼也;
遂事启边衅,《春秋》蠹也。
黄太史之诗曰:「自古非一秦,六籍盖多难」。
愚愤此久矣,愿从执事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