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封赐功臣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丞相安平侯敞杨敞居职守位,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其益封嗣子忠及丞相阳平侯义蔡义度辽将军平陵侯明友、(范明友)前将军龙雒侯增、韩增太仆建平侯延年杜延年太常蒲侯昌苏昌谏大夫宜春侯王谭当涂侯平)或即魏圣、杜侯屠耆堂、(复陆屠耆堂)长信少府关内侯夏侯胜邑户各有差。
御史大夫广明昌水侯田广明将军充国营平侯赵充国大司农延年阳城侯田延年少府乐成为爰氏侯(史乐成光禄大夫迁为平丘侯、王迁右扶风周德典属国苏武廷尉光、李光宗正德刘德大鸿胪韦贤詹事畸、(宋畸)光禄大夫丙吉、京辅都尉广汉赵广汉爵皆关内侯
德、武食邑(《汉书•宣纪》)
王谭 西汉 · 谷永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君侯躬周召之德,执管晏之操,敬贤下士,乐善不倦,宜在上将久矣,以大将军在,故抑郁于家,不得舒愤。
大将军不幸蚤薨,累亲疏,序材能,宜在君侯。
拜吏之日,京师士大夫怅然失望。
此皆永等愚劣,不能褒扬万分,属闻以特进领城门兵,是则车骑将军秉政雍容于内,而至戚贤舅执管龠于外也。
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愿君侯与博览者参之,小子为君侯安此(《汉书·谷永传》)
陈崇草奏称莽功德 新朝 · 张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窃见安汉公自初束修,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蒙两宫厚骨肉之宠,被诸父赫赫之光,财饶势足,亡所《午吾》意,然而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
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
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公之谓矣。
及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长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诛讨。
周公,季子鸩叔牙,公之谓矣。
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马,委以国统。
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造作二统,公手劾之,以定大纲。
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坐,以明国体。
《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公之谓矣。
深执谦退,推诚让位。
定陶太后欲立僭号,惮彼面刺幄坐之义,佞惑之雄,朱博之畴,惩此长、手劾之事,上下壹心,谗贼交乱,诡辟制度,遂成篡号,斥逐仁贤,诛残戚属,而公被胥、原之诉,远去就国,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隧如发,《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悴」,公之谓矣。
当此之时,宫亡储主董贤据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雠中山,则必同忧,断金相翼藉假遗诏,频用赏诛,先除所惮,急引所附,遂诬往冤,更征远属,事势张见,其不难矣!
赖公立入,即时退,及其党亲。
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乘其未坚,厌其未发,震起机动,敌人摧折,虽有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虽有鬼谷不及造次,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非陛下莫引立公,非公莫克此祸。
《诗》云「惟师尚父,时惟鹰扬,亮彼武王」,孔子曰「敏则有功」,公之谓矣。
于是公乃白内故泗水相丰、令邯,与大司徒光,车骑将军舜建定社稷,奉节东迎,皆以功德受封益土,为国名臣。
《书》曰「知人则哲」,公之谓也。
公卿咸叹公德,同盛公勋,皆以周公为比,宜赐号安汉公,益封二县,公皆不受。
传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报,晏平仲不受辅齐之封,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公之谓也。
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父子之亲天性自然,欲其荣贵甚于为身,皇后之尊侔于天子,当时之会千载希有,然而公惟国家之统,揖大福之恩,事事让退,动而固辞。
《书》曰「舜让于德不嗣」,公之谓矣。
自公受策,以至于今,亹亹翼翼,日修其德,增修雅素以命下国,俊俭隆约以矫世俗,割财损家以帅群下,弥躬执平以逮公卿,教子尊学以隆国化。
僮奴衣布,马不秣谷,食饮之用,不过凡庶
《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公之谓矣。
克身自约,籴食逮给,物物卬市,日阕亡储。
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始
于是小大乡和,承风从化,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或入金钱,或献田亩,振贫穷,收赡不足者。
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鲁公仪子不茹园葵,公之谓矣。
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亲见牧守以下,考迹雅素,审知白黑。
《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公之谓矣。
比三世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公之谓矣。
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
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
故非独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虚矣。
是以伯禹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揆公德行,为天下纪;
观公功勋,为万世基。
基成而赏不配,纪立而褒不副,诚非所以厚国家,顺天心也。
高皇帝褒赏元功,相国萧何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封其亲属十有馀人。
乐善无厌,班赏亡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是故公孙戎位在充郎,选由旄头,壹明樊哙封二千户
孝文皇帝褒赏绛侯,益封万户,赐黄金五千斤。
孝武皇帝恤录军功,裂三万户以封卫青,青子三人,或在襁褓,皆为通侯。
孝宣皇帝显著霍光,增户命畴,封者三人,延及兄孙。
绛侯即因汉藩之固,杖朱虚之鲠,依诸将之递,据相扶之势,其事虽丑,要不能遂。
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胜之威,未尝遭时不行,陷假离朝,朝之执事,亡非同类,害断历久,统政旷世,虽曰有功,所因亦易,然犹有计策不审过征之累。
及至、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
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
比于、戎,地之与天也。
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伯禹周公等盛齐隆,兼其褒赏,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
然曾不得蒙等之厚,臣诚惑之!
臣闻功亡原者赏不限,德亡首者褒不检。
是故成王之于周公也,度百里之限,越九锡之检,开七百里之宇,兼商、奄之民,赐以附庸殷民六族,大路大旂,封父之繁弱,夏后之璜,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
曰:「叔父,建尔元子」。
子父俱延拜而受之。
可谓不检亡原者矣。
非特止此,六子皆封。
《诗》曰:「亡言不雠,亡德不报」。
报当如之,不如非报也。
近观行事,高祖之约非刘氏不王,然而番君得王长沙,下诏称忠,定著于令,明有大信不拘于制也。
春秋晋悼公魏绛之策,诸夏服从。
郑伯献乐,悼公于是以半赐之。
绛深辞让,晋侯曰:「微子,寡人不能济河。
夫赏,国之典,不可废也。
子其受之」。
魏绛于是有金石之乐,《春秋》善之,取其臣竭忠以辞功,君知臣以遂赏也。
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功德,不行成王之褒赏,遂听公之固辞,不顾《春秋》之明义,则民臣何称,万世何述?
诚非所以为国也。
臣愚以为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
所赐之品,亦皆如之。
诸子之封,皆如六子。
群下较然输忠,黎庶昭然感德。
臣诚输忠,民诚感德,则于王事何有?
惟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虞、之盛,敕尽伯禽之赐,无遴周公之报,令天法有设,后世有祖,天下幸甚(《汉书·王莽传》上)
奏遗王莽王仁就国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新都侯莽,前为大司马,贬抑尊号之议,亏损孝道,及平阿侯臧匿赵昭仪亲属,皆就国(《汉书·元后传》: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称尊号,有司奏。案《哀纪》事在建平二年。)
长安百姓为王氏五侯歌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成帝河平二年。悉封舅大将军王凤庶弟谭平阿侯。商为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时五侯群弟。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罗钟磬。舞郑女。作优倡。狗马逐驰。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百姓歌之。言其奢侈如此。案。高都、外杜皆长安里名。
五侯初起。
曲阳最怒。
坏决高都
连竟外杜。
土山渐台西白虎(○《汉书》元皇后传。水经渭水注。《文选》十四征赋注。《御览》六十二、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八作五侯歌。○此歌末句西字上。水经、《文选》注及《御览》并有象字。案《汉书》。曲阳侯土山渐台类白虎殿云云。似原有象字。今本《汉书》盖脱。当据补。)
洛州荥阳县头陀逸僧识法师上颂圣主中兴得贤令卢公清德文 初唐 · 刘穆之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粤允矣。于昭圣唐。天子中兴。拓迹开统。乃建皇极。握乾符。驱驾百灵。总齐万类。贵与天乎比寿。富与地乎侔资。日月回薄。以淑清告象。阴阳变通。以乐和乘气。龙不隐德。凤不潜灵。怀生之徒。根著之物。咸遂其性。固能使河海静默。宇宙文明。旧物维新。昌图启旦。大定礼乐。戢藏干戈。人学而还淳。刑措而不用。覆焘之恩溥。生育之理足。于是邑老田父。击壤而歌。张掖而舞。顾而为颂曰。康哉堂哉。乃圣乃神。代有非常之主。必有非常之臣。非常者。所谓殊尤杰出。与时偕运。则我贤令卢公其人焉。古曰圣主得贤臣。今见之矣。百里令长。亲人之要者也。烦剧所钟。贤良是责。故有四科堂室。孔甫称乎冉求三国股肱。赵武知乎邢伯。应星雷而镇风雨。类父母而若神明。郑产之开喻获禽。鲁恭之垂仁及兽。循声流于简牍。良政在于歌谣。斯焉取斯。之子之远。若乃张英风于上国。宣懿范于中都。允升大猷。厥有成绩。休光终不圉。盛德莫与京。观其化焉。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公名正道。字真直范阳人。昔元年景辰。上帝甄其九万。正月甲子。太公课其八百。汉祖以同日相爱。利建藩维。魏祖以馀风可嘉。聿推桢干。或清虚而循礼典。早识张华。或文思而发诗书。深知越石。曾祖昌衡。金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风神澹雅。经史该博。宣六察而驰熊轼。翊三善而列凤条。德为人表。行为士则。祖宝素。晋州别驾。有礼有法。于纪于纲。得管辂之清谈。发王祥之雅咏。考安寿。皇朝朝散大夫襄州司马绵州长史。兰芬紫。月鉴霜明。珠皋则洗帻擅奇。玉垒则题舆缉化。公五行秀气。五色淳光。忠肃恭懿以立身。孝敬温良以行已。涵珠孕璧。悬阚泽之高名。舞吟松。动嵇康之逸韵。文史足用。方朔之言有徵。器宇难量。叔则之才可觌。解褐调为冀州信都县主簿。转绛州太平县。长河之间。彼汾之曲。朱钩理剧。黄绶安卑。鸿渐于磐。莺迁于木。敕授陕州司士参军。又改汴州浚仪县令。佐襜帷于陕服。式允清严。绾铜墨于梁城。克敷恩信。我皇绍膺丕业。嗣守珍期。明一之徽号聿崇。凡百之荣阶式叙。神龙元年。制加朝散大夫。随班例也。居无何。制为洛州新安县。又改荥阳县。尔其索亭旧邑。荥泽奥区。郊连北制。地按东里。上躔鹑火。旁控龙泉。神州则带河溯洛。洪漕则通江达海。五方云凑。公骤私奔。百族星稠。邀时射利。盘根错节。允属于升卿。先教后刑。必推于季子。公下凫舄。用牛刀。承天理人。以居其职。尊五屏四。以制其范。开道途焉。设堤防焉。陈之以礼乐。导之以德义。柔嘉。恤孤寡。去末返本。利用厚生。至为济济庠塾。莘莘冠履。王涣之劝率佐吏范宁之惠养生徒。人识廉让之仪。家行俎豆之礼。其崇学有如此者。龙鳞促务。马骨攘灾。就穑占于五星。纳稼详于十月子奇之铸器。童恢之易牛。其劝农有如此者。持宽济猛。以礼代刑。两造尽其根源。五听穷其词色。穿窬自息。请托不行。归遇腊之囚。原复雠之罪。桴鼓罕施于道路。桎梏无用于狴牢。其政令有如此者。貌年巡户。定赋徵徭。情伪必探。高卑咸若。心同悬镜。自辨妍蚩。手类持衡。不差轻重。其平直有如此者。果行育德。循巳正身。徐邈之有常。石奋之无润。冰壶载洁。尘甑自空。其清白有如此者。入其境则田畴自垦。草莱尽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尽力也。入其邑则墙屋甚完。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故其人不偷也。至其庭府。吏甚清明。诸下用命。此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可谓季路为宰。复在于斯。任人以逸。从谏如流。耳目平而心气和。四肢全而百工理。父事三人以教孝。兄事五人以教悌。可谓子贱为宰。复在于斯。以得良吏之要津。行古人之至道。顷者年谷不登。时雨未降。圣皇减太官之膳。出幽圄之囚。是歌云汉之诗。式备山川之祷。恐一物之失所。虑百姓之阻饥。徙有之无。遂起汛舟之役。赈贫救乏。爰行发廪之施。公上祗元泽。下罄丹诚。家到户至。裒多益寡。优之柔之。抚之育之。里咏途歌。人安俗泰。虽云行载沐。旋符以夜之期。而风教特隆。寔之德。导扬庶美。字育偫氓。惠化所以周洽。风流所以藉甚。岂直王谭在职。时叟号其无双。张既临官。京辅称其第一而巳。河南道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以政术尤异奏闻。使乎使乎。得其人矣。是知韩棱之飞章已奏。徵入有期。焦贡之行雨载驰。愿留难遂。丞马据主簿伯宗尉高贲司马昭道等。并千将重宝。新甫贞柯。道可济时。位不充量。溟海即鲲鹏所化。枳棘非鸾凤所栖。翊赞多方。声华有裕。望逸骥而将远。抚留犊以增伤。孤我德而无邻。劳我思而无极。爰有等慈寺头陀逸僧识法师俗姓桑氏。汉丞相之后秀也。天禀聪伟。而俊奇。发愿为国。敬造阿弥陀石碑像。并颂圣德。及铸神钟。乡人前巴州曾□县尉刘虔录事王虔福常守一佐史里正等。或簪缨著族。夙劳州郡之班。或仁义在躬。暂屈乡闾之任。耕田凿井。遭圣主之休明。孝道忠规。受君子之名教。以为叫丹阍而一借。未达由衷。树翠碣而长悬。方存相质。惠我无疆之。徽烈允光。思君不乐之情。德音何已。殷沟作颂。文在兹乎。其词曰。
大地山河,中天朝市。
玉帛万国,子男百里。
惟索之亭,惟京之水。
膴膴原隰,森森□梓(其一)(一章)

粤兹抚字,须彼仁贤。
俗之化者,君之宰焉。
操我利器,亨我小鲜。
闻歌下邑,舞洽重泉(其二)(二章)

其政不严,其仪不忒。
秩秩诗礼,光光道德。
爰务耕桑,罕施徽纆。
无偏无党,有典有则(其三)(三章)

琴鸣宓贱,花发潘仁
俸惟计日,甑乃生尘
视人如子,临事若神。
秋鹰坐化,瑞雉行驯(其四)(四章)

自冬徂春,密云不雨。
曲降丝綍,载倾敖庾。
沐兰奠,救病济窭。
旋感月离,方期岁取(其五)(五章)

祝良何德,汲黯何功。
达望千载,宁踰一同。
既流膏雨,克播循风。
声闻于外,化协于中(其六)(六章)

凤使载扬,骥途攸展。
芳菊无绝,甘棠勿剪。
式纪清芬,爰凭翠篆。
歌咏不足,聊称其善(其七)(七章)

晋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 唐 · 史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
若夫天定位。
地成形。
三光摇造化之基。
九土运阴阳之气。
出乎震。
见乎离。
建官凝体国之理。
多士郁经邦之化。
则有祥开白虎。
感骤帝而挺生。
迹焕苍龙。
应驰王而杰出。
圣人神道而设教。
贤哲思皇以熙绩
总天下之顺。
是资舟楫之用。
康天下之务。
多仗股肱之力。
故能经纶大造。
裁成于品汇之先。
左右中州
制宰于神明之表。
求之振古。
何代无其人哉。
公讳宪。
字景法
其先京兆杜陵人
十三世祖崇
后汉建武中封溧阳侯
子孙因家焉。
今为县人也。
自大电含枢。
三百年之盛德。
流虹贯日。
七十载之宏图。
凭天宠以宏业。
被龙光而锡允。
众仲称官有世功。
太史则周之天官
延陵曰周多君子。
大夫则卫之司直
竟宁之畴嗣也。
伏青蒲而谏之。
建武懋功也。
丹阳而国之。
陆海摛其颖烈。
三江派其遥绪。
东南之美。
复在于斯。
高祖光。
字伯朗
中书侍郎
侍中
魏称通事
周美有常。
莫非其人。
藻蔚于皇涣。
皆称其职。
骈蕃于帝猷。
曾祖雅。
字叔安
散骑常侍
尚德怀道而当朝。
居官体诚而奉上。
祖辉。
字季明
晋积石将军。
乘师誓众。
仗钺捍城。
蒲类之为盟。
同贰师之列号。
父俦。
字伯伦
豫章太守
国以诤臣为基。
人以良吏为本。
以兴其理。
多资驭俗之能。
在位惟良。
是曰真宫之选。
天遗以文。
月悬其字。
故贤哉令闻。
是称百代之宗。
卓彼英姿。
独冠千人之表。
枝条磊砢而多节。
涯涘深沈而莫际。
金坚玉润。
岳镇泉渟。
吉甫降神。
咸颂国桢之美。
茂先为赋。
即推王佐之才。
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
静其节。
高其事。
在幽而阐。
自然公辅之资。
用晦而明。
终负朝廷之誉。
江东草昧。
晋主休明。
人未安业
帝明俾乂。
皇华昭赞。
待以殊荣。
固辞以疾。
再不应命。
制书责让。
起为尚书左民郎。
荀慈明之好学。
初不就徵。
谢安石之贞德。
从嘉召。
联荣锦帐。
肃事丹墀。
逶迤建礼之门。
赞奏明光之府。
斯言复睹。
时闻彦辅之谈。
故事将遗。
屡发文章之对。
建安太守
广熙故郡。
罗平旧俗。
上当牛女之野。
下带龙川之坰。
百越南垂。
旁通于比景
左瞰。
近接于居风。
地实贸迁。
人惟标准。
秦汉以还。
号为难肃
公下车风行。
宏道信理。
文翁之临蜀郡
政教多奇。
子翼之莅颍川
恩威大举。
用能决讼断辞。
兴利除害。
劝勤治民。
举善黜恶。
庶绩其乂。
缉熙以
烈虎称歌。
既表仁和之盛。
游麟入瑞。
爰旌礼训之隆。
朝廷嘉之。
累增赏异。
封山阴县
锡以山川。
加之绂冕。
丹书白马。
以为利建之仪。
玉佩金章。
用表诚封之命。
方当入调鼎餗。
光践台阶。
虽忻郑鹿之祥。
忽起虞鸿之疾。
春秋七十有二。
薨于会稽郡
追赠江州刺史
生也有涯。
多屈宰衡之望。
殁而不朽。
用伸追赠之章。
昔以晋永和八年归葬于旧原土山之乾。
坏山左转。
洮水长流。
齐太公五代
不忘周壤。
宣尼之四友。
我则殷人。
燕之往观。
从若斧者。
吴所习礼。
不至泉焉。
茫茫古阡。
寂寂幽陇。
时更晋宋。
代历陈隋。
随武子之谋身。
九原可作
蔺相如之立事。
千载犹生。
其盛烈也如彼。
其遗风也如此。
孙中散大夫太子洗马宏文馆学士江州刺史元道文林郎叔豪。
参训质疑。
遵仪克选。
忠临畏道。
业擅长衢。
嗣孙义谦宝俊君逸等。
价重南金。
美踰东箭。
敦行不怠。
在家必闻。
未能州县之劳。
深体丘园之逸。
以为家声世业。
若被于管弦。
相质披文。
未宣于金石。
畴资故实。
爰命小人。
虽仁不让师。
而意非称物。
潘黄门之藻思。
敬述源流。
谢康乐之才华。
恭陈祖德。
后贤校理
犹知幼妇之辞。
深谷为陵。
当阳之字。
铭曰。
伊昔有熊。
道德资始。
名烈五帝。
泽流千祀。
文舍伯邑。
武兴太史
官有世功。
春秋所祀。
卫尉畴嗣。
孝成以康。
将军绩。
光武其昌。
事列盟府。
功书太常
源分陆海。
派别三江
懿彼侍中
飞缨殿内。
为王之伯。
熙帝之载。
左貂右蝉。
切问近对。
八舍攸履。
七车不昧。
散骑帝友。
朝夕进规。
奉兴肃事。
赞道攸宜。
有济之论。
浚之仪。
献替之美。
复在于斯。
桓桓积石。
允文允武。
外擅爪牙。
内为心膂。
气逸南仲。
才高邵虎。
作师之贞。
爰誓其旅。
豫章太守
人之领袖
如玉之贞。
之茂。
共理天下。
是资时秀。
良二千石
抑非虚授。
惟君挺生。
才术纵横。
黄裳元吉
白贲永贞
荆岩植润。
汉水腾明。
是谓家宝。
膺兹国桢。
英英学艺。
为郎满岁。
紫帐趋荣。
青缣沐惠。
王谭练习。
郑泰才计。
持实有章。
大猷无替。
悠悠广熙
南海之湄。
言典斯郡。
远予将之。
变其风俗。
镇以宣慈。
人斯攸赖。
不忍欺
列郡之政。
兹焉为盛。
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
山川光锡。
圭组辉映。
是曰懋功
往哉惟敬。
重此台望。
期诸栋隆。
初忻郑鹿。
奄叹虞鸿。
麟伤孔子
马思滕公
死而可作。
善始令终。
言式其墓。
坏山之路。
如斧载形。
广轮为度。
委郁松槚。
苍茫草露。
万古同心。
千春罢曙。
猗欤云允。
世岂乏贤。
不忘其本。
愿述其先。
陆家茂德。
潘氏流泉。
家声懿范。
日月俱悬。
晏尚书亳州谢上表1033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宋景文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初违四近,出守一麾
祗禀诏条,奉扬民政。
拥左鱼于官次,傃疲马于君轩。
揆宠循躬,竞荣惭刻。
窃念臣本性孤远,获对盛明。
因缘篆刻之微,陶被师儒之诲。
先皇帝怜其稚齿,奖以片文。
长育中陵之阿,每诫素丝之习。
遂用谨敕,进服宠光。
涂饰朱丹,湔除埃𡏖。
乘人之乏,每食辄浮。
始自书林,寖阶辞掖。
属星渚之贰极,参震邸以为僚。
此际出入两闺,遭逢千载。
宁无越思之过,或有奇中之谗。
大度兼容,多言讫息
入跻内署,弥迩清光。
伏遇皇帝陛下重协睿华,丕承淳烈。
轸其旧物,谓无他肠。
断自宸衷,佐经枢筦。
室大柱小,罕不挠之期;
车重驭烦,有必颠之势。
果停密务,近守留都。
旋沐召还,再加收试。
南台风宪之地,秘殿侍从之荣。
咸叨践扬,蔑有论报。
擢司邦计,颛领使权。
虽笼天下之财,罔纾县官之急。
遽蒙中诏,参预宰庭。
申侯之有疵,用王谭于下第。
论思在日,僶俛踰年。
曾不能卓尔建明,毅然处可。
引俊良而咸事,放险谒之庸违。
开陈治端,总领群职。
而廊庙之任,方夏具瞻。
政之无良,臣任其咎。
陛下弗询徐防之免,罔责石庆之归。
人言则姑务纳污,天灾则不令移过。
括囊耽禄,久已自知;
伤锦瘝官,居然众验。
洪惟浚哲,终赐保全。
属当明辟之初,例举均劳之典。
懋官加等,作翰疏通。
道路甚夷,风土差乐。
恩护其短,谊不忍诛。
再生之慈,有死无答。
重念臣夙陶雅化,粗识大方。
盖知一心事君,四体率职。
惟书尽信,舍道弗营。
动保廉隅,进非绍介。
受命于地,乃冀于不凋;
获罪乎天,奚取于他祷。
但以孤特少助,依违取容。
独木不林,众怨如府。
积为拱默之罪,上孤振拔之私。
往咎深惟,胡颜自处。
所赖回霜申宥,涵海蒙禧。
废格典刑,矜怜愚憃。
乾坤施德,厚及于谢生;
犬马日长,誓思于补过。
收桑榆而可待,摩顶踵以为期。
宿业云初,乃情增悸。
汉论五 其四 成帝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二
封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王谭、商、立、根、逢时爵关内侯
夏四月黄雾四塞,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
两汉之衰,皆宦官外戚迭为之。
夫汉数路得人,其取贤如是其多门也,岂止于宦官外戚中有人材邪?
亦可叹也。
汉自吕氏掌内外兵卫,而兵权在外戚;
武帝田鼢丞相,有「除吏已尽,何不遂取武库」之语,而外戚渐侵政权矣;
宣帝之用许史,专以史高辅政,不惟侵政权,且秉政机矣。
成帝石显之祸,任用王凤,自王凤秉政,王章御史大夫,王氏愈盛,郡国守相,多出其门。
当时之敢言不屈者,惟有一王章耳。
既杀王章,公卿见侧目而视。
灾异之对,谷永申伯杜钦归过于后宫,二子以贤良方正进,而所言如此,尚何赖焉!
黄雾四塞,上天垂戒于五侯并封之日。
当时之廷臣,无耻甚矣!
是以新室篡逆,而汉业中微。
光武鉴新室之祸,不宠假外戚,明帝不使封侯与政,章帝欲爵马氏诸舅,太后不听,孝顺信用张防,自是复以大柄授之后族。
梁冀顽暴无知,俾之继商之位,终于悖逆,汉由是衰。
前车覆败,后辙相踵而不悟,此千载之遗恨,而忠臣义士所以悲恨也。
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
《诗》曰:「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此五帝三王盛德事也。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杨震所言转切,死于奸臣,而孝安不知。
当委靡不明之君,权移臣下,虽面折廷诤,血颈折槛,而犹不悟,况假借《诗》、《书》之微文而能感动其心邪?
自宣元时,宗室遗老独向一人,不忍刘氏微弱,王氏邪横,自为列大夫,深言切论,几陷虎口者屡矣。
向以成帝方向《诗》《书》,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向校中秘书,乃因《尚书》《洪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于《洪范》五行传论,奏之。
天子心知向忠精,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向之谏术至此尽矣,朝无一可言之臣矣。
吁,汉事去矣!
虽龙逢、比干亦无谁之何矣,一刘向何所措其力哉!
集雅诗二十首 其八 苏武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子卿中郎持节,值单于益骄,缑王私谋。穷哉子卿张胜坐之,卫律拟之,丁令盗之,既而幽窖绝食,北海断归。幸哉子卿!旃雪生之,于靬爱之,胡妇私之。嗟乎子卿!非穷曷著,非幸曷成?乃若李陵喟叹,牛羊妻赐,殷勤置酒,泣下数行。虽并为降虏,犹冀子卿知厥心耳。长歌激烈,执手踟躇,有以夫!余复悲其奉使丁年,典属皓首,子元坐死,胡嗣方来。子卿卒于穷,卒于有,天幸也!幸者与天,穷者与人。矢心于汉室,伏节于匈奴者,人也。扬名于匈奴,显功于汉室者,天也。予于子卿,问人而不问天,之罪通于天,繇不可为人耳。
曾经十九年汉节胡沙壅。
魂销幽窖深,泪浥旃旄重。
岂知陵继律,同彼蛮夷从。
虽生何面目,是以生不用。
空馀北海上,雨雪洪飧饔。
羝乳方自怜,雁足谁相纵。
天留节士名,名成降虏诵。
吁嗟录别词,未妨苏李共。
五公城(水经注易水东径五大夫城昔北平侯王谭不同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隐居山中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光武即位封为五侯所谓中山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一
不同莽政正而强,光武封侯号五王。
胜五大夫冒秦号泰山五大夫松秦始皇所封兹五公城虽亦有五大夫之称然胜五松之冒秦号矣),千秋也据岱之阳。
五公城有咏汉北平侯王谭子兴生五子隐居此山中世以其旧居为五大夫城光武时封为五侯即中山五王也俗又号五公城见郦道元水经注今其遗址已无存者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一
郦注空传五大夫,试寻雉堞杳然无。
秦松幸矣有补种(丙年过此诗有云胜五大夫冒秦号千秋也据岱之阳然泰山雍正年间内务府总管丁皂保监修工程时所补种者而此处遗迹无存兹诗因又反其意),岱领至今仍五株。